浙美版12册教案调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33
浙美版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大榭二小美术组王汉静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一、教学目标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
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
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
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及作品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1.导人,揭题。
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美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色彩的世界(第14课)第1课:《春天的色彩》第2课:《夏天的色彩》第3课:《秋天的色彩》第4课:《冬天的色彩》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线条(第58课)第5课:《直线和曲线》第6课:《美丽的线条》第7课:《线条的舞蹈》第8课:《线条的故事》3. 第三单元:有趣的图形(第912课)第9课:《圆形的世界》第10课:《方形的故事》第11课:《三角形的奥秘》第12课:《图形的组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线条、图形等基本美术元素,并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与运用线条的表现力图形的组合与创新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美术元素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色彩、线条、图形的实物或图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分析色彩、线条、图形的特点及运用方法。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第一单元:色彩的世界(第14课)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线条(第58课)第三单元:有趣的图形(第912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季节,用色彩表现出季节的特点。
用线条描绘一个你熟悉的场景。
尝试将不同的图形进行组合,创作一幅有趣的画作。
全册(教案)浙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册美术教材以浙美版(2012)为基础,针对三年级下册学生,涵盖了丰富的绘画、手工、欣赏和设计等课程内容。
在绘画方面,学生将学习基本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以及简单的构图技巧。
手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折纸、剪贴、泥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欣赏部分则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设计课程则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创意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册美术教学,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标:1.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使其能够运用基本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自由创作。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使其能够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本册美术教学中,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 学生绘画技能的提高: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创作,提高绘画水平。
2. 审美能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如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册美术教学,需要准备以下教具和学具:1. 教具:画纸、画笔、颜料、彩泥、剪刀、胶水、折纸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画纸、画笔、颜料、彩泥、剪刀、胶水、折纸等。
教学过程本册美术教学分为绘画、手工、欣赏和设计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教学过程如下:1. 绘画:教师先进行示范,讲解绘画技巧和方法,然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2. 手工:教师先进行示范,讲解手工制作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3. 欣赏:教师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讲解作品的特点和意义,然后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2024年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美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色彩的世界》1.1 色彩的认识1.2 涂色练习1.3 色彩搭配2. 第2章:《有趣的线条》2.1 线条的认识2.2 线条的表现2.3 线条组合3. 第3章:《可爱的动物》3.1 动物的特征3.2 动物的绘画方法3.3 创作自己的动物画作4. 第4章:《植物的世界》4.1 植物的认识4.2 植物的绘画方法4.3 创作自己的植物画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线条、动物和植物绘画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线条表现、动物和植物绘画技巧。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尺子、剪刀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色彩、线条、动物和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例题讲解讲解色彩的认识、涂色练习、色彩搭配等知识点,配合实例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线条表现、动物和植物绘画的实践练习。
4. 教学互动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六、板书设计2. 板书形式: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突出重点、难点,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运用所学色彩搭配知识。
画一幅线条流畅的画作,运用所学线条表现技巧。
画一幅可爱的动物或植物画作,展现其特征。
2. 答案:色彩丰富的画作:学生可根据所学色彩搭配知识,选择任意主题进行创作。
线条流畅的画作:学生可选择风景、人物等主题,运用所学线条表现技巧进行创作。
动物或植物画作: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展现其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使用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全册共有12个教学单元,涵盖了绘画、手工制作、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1. 美丽的风景:学习如何描绘自然风景,通过观察、记忆和想象,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可爱的动物:学习如何描绘动物,了解动物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3. 快乐的人物:学习如何描绘人物,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姿态,培养学生对人物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4. 有趣的物品:学习如何描绘日常物品,了解物品的形状、色彩和质感,培养学生对物品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5. 神奇的材料:学习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6. 美丽的图案:学习设计图案,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7. 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8. 故事漫画:学习创作故事漫画,培养学生的故事表现能力和绘画能力。
9. 欣赏与评述:学习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10. 摄影艺术:学习摄影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摄影能力。
11. 美术与生活:学习如何将美术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生活审美能力。
12. 创意实践:学习如何进行创意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和制作技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技巧的掌握,如绘画、制作、设计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示范作品、绘画工具、制作材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风景、动物、人物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丨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本册美术教材共有12课,包括色彩、形状、线条、构图等基本元素的学习,以及一些简单的美术技巧和创作方法。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形状、线条、构图等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美术创作。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美术创作。
3.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作品、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巧,示范创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创作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图示、表格、流程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幅以本节课内容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文章。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提高美术素养。
3.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教学内容、目标、难点等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以教材为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解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第十二册美术教案一、总体思路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7课,分为8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
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
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例如在上第1 0课《竹》时,先让学生欣赏国画《兰石图轴》《墨竹图轴》,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竹这一植物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表现竹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美,了解民间艺术不同表现的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5年浙美版(新版)六年级下册12册美术教案桐庐县百江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年级六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外国的传世名作审核修改学科美术案别主教案个性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教具学具(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及作品介绍资料。
反思重建桐庐县百江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年级六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用线画人物审核修改学科美术案别主教案个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速写画,掌握线描的相关知识和表现方法。
2.欣赏优秀的线描人物作品,学习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人物。
3.开拓艺术欣赏视野,激发对人物画写生的兴趣,并乐于尝试。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线描人物的基本画法。
难点:用疏密有致、轻松灵活的线条进行人物写生创作。
教具学具(学生)线描工具(记号笔、中性笔、荧光笔、铅笔等)、画纸。
(教师)课件、线描工具(记号笔、中性笔、荧光笔、铅笔等)、画纸。
教学过程1.欣赏感受。
(1)欣赏白描人物作品,提问:作品表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2)出示一组经典的人物速写作品,提问:这些作品是运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各自有什么特点?(3)提示课题:《用线画人物》。
2.探究启发。
(1)欣赏马蒂斯的作品《靠椅子的男人》,感受人物速写画的魅力。
(2)出示速写《靠椅子的男人》的步骤图,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与步骤。
(3)小提示:对人物进行写生时,要仔细观察对象,不要随意移动位置。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3.创作表现。
(1)学习建议:①临摹一位大师的人物速写作品。
②用疏密有致、轻松灵活的线条,为同学写生。
---------------------------------------------------------------最新资料推荐------------------------------------------------------浙教版小学美术第12册美术第十二册授课计划浙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一周准备课教材分析介绍、思想教育、学习准备第二周画画自己的手第三周人物速写第四周劳动中的人物动态第五周我熟悉的人第六周单元学习小结、机动第七周桌子、椅子设计第八周 * 泥塑彩罐(本课作机动,视情况用于人物速写)第九周 * 彩塑鸟(本课作机动,视情况用于我熟悉的人)第十周彩色纸筒人第十一周邮票设计(一)第十二周 * 邮票设计(二)第十三周古诗配画第十四周美好的童年(记忆、创作)第十五周版报设计(一)第十六周 * 版报设计(二)第十七周电脑美术设计、实用美术作品欣赏第十八周中国、外国雕塑作品欣赏第十九周总复习第二十周测评、总结机动:* 标记美术第十二册备课准备课:1、分析介绍第十二册美术课本,布置学习用品的准备:水粉颜料、上色用品、 2B 铅笔、铅画纸、彩泥等。
2、学习目的性教育、学习规范和要求提示。
3、课本重点内容和要点提示。
一、画画自己的手(一教时)投影叫上男女几个同学做手的投影教学目标:1、仔细观察手,指导学生用写生的方法画出自己左手的一个1 / 16造型。
2、从写生手的结构、手的不同造型,提高学生写真、造型能力,理解手在表现不同人物的气质与神态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启发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双手,用灵巧的双手将来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l 重点:研究、了解手的特证、结构,级用写生的方法描绘自己的手,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l 难点:真实地描绘出手的结构与形态;从所描绘的手表现人的神态和气质、年龄。
l 教学过程:1、欣赏、分析课中不同形态的手,结合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自己的手,讲讲不同性别、年龄、工作的人的手。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2 美无处不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2 美无处不在》是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掌握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美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抽象的美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
3.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发现生活中的美。
2.创新精神和创作热情的培养。
3.审美原则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图片和视频。
2.准备一些美术材料,如画纸、画笔等。
3.布置一个美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美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审美原则,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美学原则应用到生活中,提高生活的品质。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生活中的美和审美原则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8.板书(5分钟)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审美原则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浙美版小学美术课教案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细致的小编沉默帮家人们整理的10篇浙美版小学美术课教案设计。
浙美版小学美术课教案设计篇一了解、掌握邮票特有的模式,设计一枚主题明确的纪念邮票。
在设计与描绘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邮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邮票的设计,能绘制图案美丽、主题明确的纪念邮票。
教学难点:学生创造思维与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1、欣赏(传阅)各自带来的邮票,欣赏课本邮票范例,激发学生兴趣和创作热情。
2、介绍邮票的由来(驿站传递)。
(1)概括现代邮票的模式:邮政、面值图案、齿边(讲讲作用及其它:如出版年份、代号纪念字样等)。
(2)用投影、电脑演示、欣赏等手法,提高教学效果。
3、提出邮票设计、绘制要求,学生开始设计。
4、巡视、启发,指导定稿。
5、提示上色要求:细心、色彩鲜明、字体工整。
6、作品赏析、评讲。
浙美版小学美术课教案设计篇二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美食文化,培养热爱劳动、珍惜食物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2,感受食品艺术之美,学习欣赏食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3.感受各种材料特性,进人“神气的小厨师”的角色,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把自己喜爱的食物表现出来。
(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教学准备:l.多方面搜索与食品相关的图文资料。
每个同学都准备一到两个与食物相关的故事或传说,或对某一种食物的食法的资料。
2.查找了解广东有哪些特色的美食。
媒材工具的准备:1 学生自己用白纸做好的“厨师帽”。
2各种用以制作“食物”的材料和工具。
3.制作好的“食物”。
4.食物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1、欣赏观察,激发兴趣。
(1)提出课题:如果你是一名厨师你想做一道什么菜7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并说出自己喜爱食品的形、色、香、味等基本特征,了解食品的寓意。
浙美版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大榭二小美术组王汉静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一、教学目标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
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
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
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及作品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1.导人,揭题。
浙美版第十二册教学计划在疫情期间根据省教育厅《关于防控疫情延迟开学期间在全省中小全面实施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与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延期开学后线上教育教学服务的通知》的统一部署。
瓯海区教育研究院按照科学防治、同舟共济、精准施策的要求,全力以赴“空中课堂”工作,确保2月10日开学后,全区中小学生在家“停课不停学”。
为此我们六年级美术前期以复习之前的学习内容为主提出自主学习设计建议的学习指南为主,后期过渡到新课的预习。
一、学情分析因为六年级是毕业班,时间紧缺,根据上学期对学生的了解,多数学生由于其他学科学习任务的压力或兴趣转移,除美术课上做有限的练习外,课外极少作画。
爱好美术的学生慢慢的减少了,所以有些学生不能及时准备好学习用具,甚至不做作业。
也有些因拿起画笔不敢画,不喜欢画,眼高手低的情况让学生难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甚至造成学生放弃学习美术的现象。
美术课上出现了不爱听、不爱画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学生对美术课的爱好程度明显降低了。
本学期开始,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儿童意趣的挖掘。
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他们知识结构也随之变化,教师有责任在学生描绘事物、认识事物方面起到正确导向作用,培养他们科学观察事物能力,以利于学生向成人化过渡,利于小学美术教学与中学美术教学衔接。
同时要紧抓美术作业的完成情况。
培养学生一个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的设计和编写依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以阶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确保教材设计的总体思路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吻合。
同时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编写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以设疑、提示、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通过绘画、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欣赏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欣赏与评述: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学会从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
2. 绘画与制作:学习各种绘画技法,如水彩画、素描、版画等,并进行创作实践。
3. 雕塑与设计:学习雕塑基本技法,如泥塑、纸塑等,并进行设计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创造。
2.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榜样。
3. 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绘画、制作、雕塑等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通过绘画、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欣赏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欣赏与评述: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学会从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
2. 绘画与制作:学习各种绘画技法,如水彩画、素描、版画等,并进行创作实践。
3. 雕塑与设计:学习雕塑基本技法,如泥塑、纸塑等,并进行设计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创造。
2.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榜样。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1册教材梳理浙美版小学美术第2册教材梳理浙美版小学美术第3册教材梳理浙美版小学美术第4册教材梳理浙美版(老版)美术教材梳理第五册13 图形拼摆设计应用1.平面构成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理解基本形的概念、构成,以及基本形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的意义。
运用形象与空间关系的规律,设计出新颖的图案。
2.学习用分割、组合的方法获得基本形,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巧妙组合、色彩搭配,完成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
培养、锻炼学生的组合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动手拼摆、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分解构成的原理,增强设计意识,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14 黑白撕贴画设计应用1.认识黑白撕贴画的艺术特点,了解黑、白、灰关系的基本处理方法。
2.通过撕撕、贴贴,学习黑白撕贴画的基本制作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对撕贴画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有条理的学习、制作好习惯。
如果纸片是白色或浅色的,应该选黑色纸作衬纸;如果纸片是黑色的,衬纸应选白色或灰色的。
15 自制棋子设计应用1.了解棋文化,培养学生对历史悠久的棋文化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立体的棋子。
3.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感受、设计和表现能力。
16 中国民间玩具欣赏评述1.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的知识。
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民间玩具有:面人、糖画、泥人,吹糖玩具、击钹打鼓车、编织等浙美版(老版)美术教材梳理第六册浙美版(老版)美术教材梳理第七册浙美版(老版)美术教材梳理第八册浙美版(老版)美术教材梳理第九册浙美版(老版)美术教材梳理第十册浙美版(老版)美术教材梳理第十一册浙美版(老版)美术教材梳理第十二册。
---------------------------------------------------------------最新资料介绍------------------------------------------------------浙美版第十二册美术教课设计浙美版第十二册美术教课设计项目内容指导思想以国家一系列相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根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推行试一试)》为指针,以教育部拟订并公布的《整天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首要依照,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术为首要目标的教育系统构造,建立以促成美术修养的形成为焦点、研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构造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系统。
学生基本状况1.剖析一、六年级是学生迈入初中的过渡期间,既要起劲响应学生当前的兴趣喜好,又要深入浅出的灌注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与初中知识进一步接轨,将平时教给学生的初中知识更为坦荡开朗化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小孩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赏识内容和工艺设计和教课,即学生的创建能力上的培育,其实就是对小孩想象力的深入,转变成更理论性含量的创建能力。
、六年级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二、三年级,想象力也随之降落,他们更多的追求现实的、真切的东西或喜爱当前流行的quot;动漫quot;,对此进行大量量的摹仿,在绘画技巧上也显得成熟,但画风呆板,表现欲降落,一定采纳必需举措。
教材剖析:本教材的编写着重学生领悟艺术品的美感觉和视觉的培育,重申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quot;靠近社会,切近学生,学致使用quot;为原则,选择切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课内容1/2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4课时,内容涵盖造型、设计、应用、赏识、综合、研究6个学习领域。
全册教课目的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样东西,体验不一样媒材的成效,经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建梦想。
第十二册美术教案一、总体思路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7课,分为8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
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
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例如在上第1 0课《竹》时,先让学生欣赏国画《兰石图轴》《墨竹图轴》,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竹这一植物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表现竹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美,了解民间艺术不同表现的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浙美版六年级教案(下)1.流动的风景线一、教学目标1.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不同种类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
2.会用一种装饰设计方法进桥式起重机身装饰设计。
3.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夸姣"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类别车辆的装饰特点,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
难点:车辆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
三、课前筹办(学生)察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画笔。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2、公共汽车站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公共汽车站的性质、功效和特点。
2.结合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尝尝试使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一座有特点的公共汽车站模子,培养学生选择材料、利用材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美的愿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设计公共汽车站的基本方法,并制作富有创意、美感和都会文化的公共汽车站。
难点:学习从平面到立体转化方法,培养学生自立探究需要解答的题目、解决需要解答的题目的能力。
三、课前筹办(学生)各色卡纸、其他废旧材料、彩笔、剪刀、双面胶或胶水。
(教师)多媒体课件、卡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
教学过程3.手绘校园招贴一、教学目标1、了解招贴画这一艺术形式及其构成特点;2、初步掌握手绘校园招贴的方法,会独立用简洁的造型语言为校园活动徒手绘制一张招贴;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热爱校园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意识思维方式,促进其设计意识的形成。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手绘校园招贴的构成要素2、难点:招贴画编排的创意4、请柬一、教学目标1.了解请柬文化,认识请柬的作用和特点。
2.掌握请柬的基本设计方法,结合请柬设计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制作一张完整而又新奇的请柬。
3.通过活动,引发学生对设计实践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请柬的基本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能制作功效明确、富有创意的请柬。
三、课前筹办(学生)课前寻找、汇集一些请柬,彩笔、彩色纸张、剪刀、双面胶或胶水。
(教师)请柬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或不同请柬的实物。
教学过程5、我的小学生活一、教学目标1.回忆和观察自己的小学生活,感受小学生活的快乐。
2.尝试用绘本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小学生活的美好记忆,并学习简单的册页、绘本制作。
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小学生活中的快乐与伤心都是自己人生的精彩历程,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珍惜小学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描绘小学生活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难点:了解绘本的多种艺术表显露原形式,并用这一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小学生活。
三、课前筹办(学生)小学生活的照片、画笔。
(教师)图片、范画。
教学过程6、画展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策划画展、布置画展的基本知识与过程,锻炼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有条理地策划并布置画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整体设计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
3.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参观画展,体验自豪感,并互相学习,获得审美愉悦感。
二、重点、难点。
小组合理分工、互助,有系统、有层次地筹谋并布置画展。
三、课前筹办(学生)一学期的作品,水彩笔、双面胶、彩色纸张或水彩颜料。
(教师)照片、展板、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7、画家故居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气焰派头,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当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起劲的精神和思想境界。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在参观画家故居的根蒂根基上,通过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气焰派头以及对近代绘画史的贡献。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站在汗青的高度去欣赏画家及作品。
三、课前筹办:(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
(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汗青背景。
教学过程八、墙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效、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气焰派头的墙的艺术美。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各种材料和学过的造型方法创作出一堵"墙"。
3.通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互助探究的能力和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在了解探索墙文化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墙文化,能用不同材料创作一堵"墙"。
难点:感受墙的不同艺术气焰派头,能灵活运用学过的各种技法创作一堵"墙"。
三、课前筹办(学生)各色厚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9、祖国美景知多少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祖国的风景名胜,学习风景写生的构图知识,懂得如何区别银幕主次,初步了解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
2.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能抓住重点,分清层次,画一幅简略的风景画。
3.欣赏和描绘祖国的美景,从其中体会祖国山河的美,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祖国的风景名胜,欣赏感受祖国的美景;学惯用风景写生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风景写生时如何选景和布局,如何区分银幕的主次瓜葛共进行一定的归纳综合表现。
三、课前筹办(学生)写生画夹、绘画东西。
(教师)课件、祖国风景名胜图片、风景画。
教学过程10、美无处不在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摄影作品、图片或亲临大自然细致察看,感受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2.通过欣赏、评论高下,感悟艺术家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领悟发现美、感受美的前提是留心察看身旁的每件事物,能更加关注生活细节。
3.察看蔬果、昆虫的切面、局部在微距之下的美,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表现自己熟知的事物。
4.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对生活充满热忱,在生活中时时能感受美的存在。
向上的心理,对生活充满热忱,在生活中时时能感受美的存在二、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祖国的风景名胜,欣赏感受祖国的美景;学惯用风景写生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风景写生时如何选景和布局,如何区分银幕的主次瓜葛并三、课前筹办(学生)一张自认为美的照片或图片、一种自己喜爱吃的蔬果、彩色画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棵卷心菜或一个甜橙。
教学过程11、竹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图片或实景察看,让学生初步认识竹子,学习水墨竹子的画法并尝试制作有关竹子的手工作品。
2.在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领会艺术品的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3.让学生感受竹秀丽、挺拔的自然美,培养其赏竹及热爱自然的情趣,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初步领会传统文化中植物人格化的内涵。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传统的竹文化,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的寓意。
难点:用水墨的体式格局表现竹,用竹子制作工艺品,掌握构图方法。
12、奇思妙想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了解创意是现代设计的灵魂,奇思妙想是创意的根蒂根基。
2.通过遐想活跃学生的思维,学会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设计一个奇奥的图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展开遐想,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设计一个奇奥的图案,能体现出一定的创意。
三、课前筹办(学生)纸、颜料或其他的材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13、纸雕塑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纸雕塑的方法并用纸作为基本材料塑造物体。
2、学生感受纸材的质感,认识造型、体块、色彩等纸雕塑因素。
尝试以不同的方法来塑造物体,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验创造的乐趣,提高对形的艺术概括力、创造力及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感受纸的质感,理解纸塑的方法,学会用纸作为基本材料塑造物体。
难点:如何利用纸材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使作品具有新鲜性、独创性。
三、课前筹办(学生)报纸、其他纸材、胶水、剪刀等手工制作的东西和材料。
(教师)优秀纸雕塑。
教学过程14、包装盒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传统包装的概念、功能和包装的几种主要形式。
2.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提高学生对装潢美术的设计能力和欣赏能力。
3.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包装盒设计的构造特点和用途。
难点:包装盒形式多样的表现。
三、课前筹办(学生)收集各种不同形状的包装盒。
(教师)多媒体设备、中外优秀包装作品。
教学过程15、中国世界遗产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认识我国的世界遗产,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感受。
2.通过思考、比较、学习与讨论,使学生感知中国世界遗产的独特艺术美感。
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3.通过学习培养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世界遗产的保护者、宣传者。
二、重点、难点。
重点:能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独特价值。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感受。
第一课时课前筹办(学生)收集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和书契资料。
(教师)课件等。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