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7.39 KB
- 文档页数:1
脑出血急救措施中医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危险疾病,如果情况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急救措施在脑出血的治疗中非常关键。
虽然现代医学为脑出血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中医治疗也有自己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在脑出血急救过程中中医常见的几种治疗方式。
1. 避免过度活动脑出血病人要先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在急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病人的情绪和状态。
中医认为,脑出血属于“中风”范畴,病人平时应该多休息、避免太过疲劳。
此外,多做保健功法,如气功、太极拳等,有益于身体健康。
2. 让病人保持清醒在急救过程中,要尽量让病人保持清醒。
中医认为,清醒的状态有助于气血畅通,也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可以通过半坐半站或者侧卧的方式让病人保持清醒状态。
同时,可以采用轻柔的按摩手法,在头、颈、肩等部位按摩,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3. 用针刺治疗针刺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对于脑出血有一定的疗效。
具体操作时,可以选择在手、足等穴位进行针刺。
通过针刺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促进循环系统的运行。
但是,在进行针刺治疗时,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常用的方法,对脑出血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急性期,如草果、三七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药可以帮助缓解病人的症状。
在缓解症状之后,可以选用复方等中草药维持治疗,有助于加快康复过程。
5.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中医认为,呼吸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活动,通过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改善身体的气血状态,促进身体的康复。
针对脑出血的患者,建议采用浅而长的呼吸方式,以减轻心脏的负担,降低血压,有利于缓解脑出血的症状。
结论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急救过程中,中医治疗也有可取之处。
采用中医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病人的气血状况、加速康复、提高治愈率。
在采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同时,中医仅是脑出血治疗的辅助治疗方式,治疗的基础还是在现代医学方面。
因此,在进行脑出血治疗时,更应该注重综合治疗。
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常伴随着急性神经系统损伤和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本文将详细探讨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包括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一、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脑出血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保护神经功能、减轻颅内压、防止并发症、促进康复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制定治疗原则:1.综合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程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有助于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选择中西医治疗方法。
2.早期干预:对于急性期的脑出血患者,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西医方面,通过药物治疗控制颅内压、抗凝、降低血压等;中医方面,可采用针刺、中药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
3.强调个体化治疗:脑出血患者的病因、病情和体质各异,因此治疗应强调个体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避免盲目使用。
4.防治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常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如脑水肿、脑血管痉挛、感染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注意预防和积极处理这些并发症,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5.强调康复:脑出血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注重康复阶段的干预,包括康复训练、中医理疗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与关键技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西医的药物、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一些常用方法和关键技术:1.药物治疗:西医药物可用于控制高血压、抗凝、抗凝血等,中医药物则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理气宽中等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
常用中药包括丹参、川芎、红花等,可单独使用或配伍应用。
中西医结合论治脑出血后遗症发布时间:2023-05-30T09:18:41.202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1月1期作者:廖勇利[导读]中西医结合论治脑出血后遗症廖勇利(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中医医院;四川凉山615500)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同时,由于生活及工作的压力不断上升,就会导致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现在的脑出血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得患者的机体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会有40%-50%的患者存在一些偏瘫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由此为了更好的帮助患者获得健康状态,接下来就由我向大家介绍一些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1. 脑出血及其后遗症的概述脑出血是指因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而出血,其病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理改变有关,即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
脑出血患者常因情绪激动、劳累过度而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非常高。
发病时伴有明显的症状,如偏瘫和发作后神志不清,需要较长的临床治疗时间。
为了逆转疾病状况,必须及时进行血肿引流改善神经系统损害和预后。
而脑出血后遗症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一些治疗方法或疾病发展所导致的,其主要表现出偏瘫,吞咽障碍、言语障碍等等2. 怎样更好的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根据近代康复理论,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外来的因素进行补充和重组结构。
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恢复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功能恢复训练。
2.1中医治疗中医将脑出血归于中风的范畴,主要病因是经脉运行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和精血不足,致使肢体功能受到限制。
因此,在中医管理模式下,针对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康复管理,强调补气益血、通经活络的作用。
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各种情况选择穴位,刺激患者的经络,从而达到促进气血循环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激活上升的脑干网络的结构,刺激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并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恢复。
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可以进行中药内服治疗,但是此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实际病症进行分析,以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
脑出血中医治疗的临床现状及研究进展摘要:脑出血是临床常见重症疾病之一,其主要指脑实质及脑室内的出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脑出血患者给予综合救治措施逐渐受到广泛重视,而运用中西医结合则可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相互为用,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临床疗效,尤其是中医治疗,以其手段丰富、疗效明显、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
关键词:脑出血;中医治疗;现状;进展脑出血一般病情凶险、发病迅速,严重者可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
临床研究显示[1],脑出血发病原因与脑血管病变有一定关系,即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关系密切,其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基底节区出血,同时脑桥、脑叶、小脑及脑室也可发生出血现象。
脑出血根据其发病特点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临床在治疗中多根据脑出血分期给予西医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在脑出血治疗中极具潜力和优势,将其与西医联合治疗,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笔者就近几年中医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中风是传统中医的一个病名,出血性中风即脑出血与缺血性中风即脑梗死均属于传统中风范畴,《杂病论》中有云:“或左或右,……歪僻不遂……邪入于腑,即不识人。
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中风使然。
”即中风典型症状。
有学者认为[3],出血性中风病位虽在脑,但与脾胃有关,气机升降失常,中焦壅塞不通,可致气血乱逆于脑;《血证论》中提出出血性中风属中医血症,其基本病机在于瘀血阻滞。
亦有学者认为“出血性中风病发后,瘀血、痰浊、热邪偏盛,壅滞体内不得外泄,则化成毒邪。
”认为出血中风的病变机制为内生热毒所致[4]。
明代医家张景岳则从“非风”说进行论述,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
同时指出“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而昏愦,卒然仆倒”[5]。
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脑出血一般是因为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而导致的出血,是内伤,而不是外伤性的,该疾病是重症疾病,在急性期有较高的死亡率,最高有68%。
患者该疾病的程度情况,与患者的出血部位以及量有直接的联系,通常,患者的出血量越多,出血部位更深,且出血位置距离大脑半球中线越近,那么患者的病情自然就比较严重。
患者如果昏迷时间较长,昏迷程度较深,那么就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效果会降低。
一般该疾病容易出现在45-75岁的人身上,且具有一些显著特点,包括致残率、病死率以及发病率都很高。
2、急性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该疾病起病比较急,病情比较危险,容易病死,且会给患者带去其他的影响,一般很多患者在治疗之后都会产生后遗症,只不过程度上存在差异,如,认知、吞咽以及运动障碍等。
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在治疗方面就需要注重减少血肿给脑组织带去的压迫,对颅内压进行降低,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提升血肿吸收速度,或者是将血肿消除掉。
在西医治疗方面,会给患者应用甘露醇,这能够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降低,还会一起使用吠塞米,二者结合可以发挥出更好的疗效。
人血蛋白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提供营养支持,还可以对脑细胞水肿情况进行缓解,这样患者在脑出血之后的继发性损伤就能够得到降低。
这些治疗,都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脑水肿情况,降低他们的颅内压。
在中医治疗急性脑出血中,这种疾病被看做是中风、厥证范围中,很多患者都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情况,由于内风旋动而引发病症,也就是火升痰动以及气血上逆,使得患者的脑脉受到影响,出现麻痹阻塞的情况,蒙蔽脑窍。
对于出血性中风,一般症状包括癖血阻窍,因此,对于这种情况的治疗,就需要采取活血化癖的方式,三七就是一种合适的治疗药物,其活血化癖效果很好,这种重要也被称作是血管清道夫,具有多种功能,比如,活血、止血以及补血等,其中就止血功能来说,主要的物质有三七素以及棚皮昔等等。
而活血化癖的功能中,主要的活血成分就是皂昔类以及黄酮类,三七粉中的三七总皂昔之所以可以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主要还是依靠人参皂昔以及人参三醇型皂昔的成分。
探讨中医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29T15:50:06.7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0期作者:宫兴胜
[导读] 中医和西医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中医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大庆市萨尔图区东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内科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311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其中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选用西医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中医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西药所引起的并发症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和西医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中医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医;西医;脑出血;并发症;安全性
脑出血导致死亡的数据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占全部脑卒中的30%左右,由于脑内血管破裂而引发出血,病发原因与脑血管病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血管老化的患者很容易发生脑出血的情况[1]。
出现这类疾病的患者往往是由于情绪过于激动、用力过猛以及过大导致突然发病,即使抢救及时成功率也较低,抢救过来的患者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2]。
本实验主要是针对本院2016年3~11月所接收的120例脑出血患者,对其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加以分析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本院2016年3~11月所治疗的120例脑出血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0.16±5.87)岁;28例基底节区血肿,18例血肿破入脑室,14例大脑半球血肿。
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1.06±5.97)岁;25例基底节区血肿,20例血肿破入脑室,15例大脑半球血肿。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药和针灸的中医治疗办法,具体如下:痰火闭窍型煎服天麻钩藤饮、痰瘀阻窍型煎服血府逐瘀汤、元气衰败型煎服参附汤、痰湿蒙窍型煎服涤痰汤,2剂/d,早晚煎服;再配合针刺疗法。
对照组用西药和手术联合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患者的意识清醒,头痛头晕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可以进行一定社会活动,沟通交流无太大的障碍,没有呕吐现象;有效:患者眼部症状有所好转,头晕头痛得到一定的缓减,嗜睡或昏迷的程度得到较大的缩短,偶尔有呕吐,运动和语言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效:患者存在严重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瞳孔不等大,头晕头痛比较严重;死亡。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
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西药所引起的并发症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大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随着我国医疗手段的改进,引进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技术和设备,针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传统的物理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死亡人数较少,安全性高[4]。
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西医治疗手段的患者死亡率高达12例,占了该组人数的1/5,而中医治疗手段的仅仅死亡了4例;采用西医治疗有10例无效,中医仅为5例,是西医的1/2,说明中医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进行西医治疗时,手术的护理不当容易导致患者感染细菌,患者本身免疫力较差,加快了病情的恶化速度;西药中含有过多激素,与人体内部的一些物质较易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采用中医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因为中医治疗主要是对人体物理性的调整,对身体没有伤害,也不会带来伤害[5]。
同时,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切记安静卧床休息,医护人员随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入液量可按尿量+500 ml/d计算输入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调整血糖、降低颅内压等工作内容。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治疗脑出血患者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状的出现,避免了西医治疗的感染及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具有积极作用,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对患者治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晓晨,田昕,杨傲然. 中医益气活血法辅助治疗脑出血类疾病的机理及临床效果研究进展. 现代中医临床,2010,17(1):34-36.
[2]叶锋,龙春霞. 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中医理疗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7):54-56.
[3]唐月学. 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67-68.
[4]陈静,吴妮娜. 针对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中医护理对策分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198-199.
[5]元国芬,王美红.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中医护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872-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