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整体阅读
- 格式:ppt
- 大小:404.50 KB
- 文档页数:83
古诗词的整体阅读一、常见题型1.感受诗词的形象,体会诗词的意境。
2.品赏诗词的语言,揣摩语言的特色。
3.理解并能正确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
4.评析诗词的手法的技巧。
二、解题技巧怎样进行古诗词的整体阅读阅读古诗词,首先要学会感受诗词的形象,体味诗词的意境。
诗词都是抒情言志的,而其情志往往蕴涵在诗词的形象和意境中。
这个形象有人物形象,有抒情主人公的自身形象,更多的是日月山川、花鸟虫草等这些融入了诗人情感的意象。
赏析时,我们要注意分析诗词的形象特点,尤其是诗词意象所蕴涵的特别的含意。
同时,要抓住诗词的画面和气氛去分析此时、此物、此景、此情,体味诗词的意境,了解诗人是如何借助抒情客体来表现自己的情感的。
其次,要学会品析欣赏诗词的语言,特别是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词。
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全诗的主旨,反复咀嚼品味,领略这些字词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同时,要能粗略地感知诗词的语言特色,如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李清照的词伤感缠绵等。
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去品析诗词的语言。
第三,要能正确地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
由于诗人在抒发感情时不会喊出“我爱”“我恨”之类的话,而是运用较为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读诗词时,应该仔细地揣摩其中蕴涵的情感。
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从字面看像是在遣责不知亡国恨的歌女,实则不然,诗人批判的矛头实际上是指在酒楼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最后,要学会评析诗词的手法和技巧。
诗词的字数有限,在有限的字数中表达出丰富的感情必须借助于手法和技巧。
阅读诗词时,我们不仅要能辨明技巧类型,而且要能分析其表达效果,从而体会诗词这一文学样式的无穷魅力。
三、典型例题【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诗的前两句选取“朝雨”和“柳”这两个意象有什么特定的含意?【解题指导】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诗的意象的理解能力。
古代诗歌整体阅读指导一、考情分析·切高考之脉搏2019-2020课标卷考查情况如下:从高考卷命题情况来看,古代诗歌阅读呈现如下特点:1.从体裁来看,以诗、词为主;从题材上看,涉及山水田园、托物咏怀、咏史怀古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2020三套课标卷均为一道单选题和一道简答题。
2.考查内容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的主要考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难度有所增加。
这种题型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应该会保持不变。
二、阅读指导·提知识之纲领(一)了解与鉴赏有关的古诗特点1.语言跳跃特点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
因为篇幅字数的限制,诗人要把所叙述的事物全部详细地呈现出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艺术的,这就要求诗人选取其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于是诗歌便有了语言跳跃的特点。
2.情景结合特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在古诗中,不管是借景抒情,还是缘情设景,景和情之间的关系都是默契而和谐的。
写景与抒情(前、后内容)是相关、相反或相衬的。
3.章法结构特点诗词的一般章法结构如图所示,当然,也有很多诗歌采用诸如开宗明义、直接点题、以景结情等章法结构。
(二)掌握古诗鉴赏的一般步骤1.“读”题目诗歌的标题往往是诗歌的眼睛、灵魂、核心,常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鉴赏时可以根据标题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
从形式上看,诗的标题往往是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性的文字;一般来说诗题是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想排列的。
如对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稍加分析即可知道:时间是“春夜”,地点是“洛城”,事件是“闻笛”。
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阅读诗歌的步骤
阅读诗歌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1. 预读:开始阅读诗歌前,可以先浏览一下诗歌的标题、作者以及整体结构。
这可以帮助你对诗歌的主题和风格有一个初步了解。
2. 注意节奏和韵律:诗歌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这会影响到整首诗的语感和表达方式。
注意诗歌中的重音、押韵和音调变化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诗歌背后所传递的情感。
3. 理解词汇和隐喻:诗歌中常使用一些具有多重意义的词汇和隐喻,这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借助词汇的音韵、上下文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来进行理解。
注意诗歌中的比喻、象征和暗示等,可以深入挖掘诗歌的意义。
4. 分析诗歌结构和主题:仔细观察诗歌的结构和排列,例如诗歌的行数、句子长度、节奏等等。
这有助于你理解诗歌的组织方式以及作者的意图。
同时,也要思考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与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进行联系。
5. 再读和品味:阅读诗歌通常需要多次细读,品味其中的细节和内涵。
多次阅读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6. 进行自我思考和解析:在阅读诗歌后,思考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想、分析和解读,与他人进行分
享和讨论。
总之,阅读诗歌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品味,在深入理解诗歌的同时,也要保留个人的感受和想法。
艾青诗选整体阅读教学设计导言:艾青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文学家和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承载着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本文通过对艾青诗选的整体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艾青的诗歌世界,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
一、背景介绍艾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索。
通过了解他的生平和他的作品,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诗歌创作背后的内涵。
教学目标:1.了解艾青的诗歌作品背景和文学风格;2.理解并分析一些代表性的艾青诗歌作品;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诗歌背景介绍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口头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艾青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例如他的成名作《北国之春》。
2.整体阅读教师向学生发放艾青的诗选,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堂上完成全文的阅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简单记录下来。
3.小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对艾青诗歌的理解。
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诗歌作品,让他们深入讨论。
4.重点诗歌解读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解读一些艾青的代表性诗歌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例如,《北国之春》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望春风》中对自然的赞美等。
5.语言艺术探究教师可以从艾青的诗歌中选取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词语,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并通过练习写作来仿写。
6.写作实践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艾青的诗歌为灵感,创作一篇短文或诗歌。
可以是对某首诗歌的深入解读和思考,也可以是对诗歌中的某个主题的拓展。
7.展示与讨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欣赏和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思考。
三、教学评价1.口头表达: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言语表达和思维发散能力;2.课堂反馈:通过课堂的问答环节,了解学生对艾青诗歌的理解程度,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3.作文评价:对学生创作的短文或诗歌进行评价,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一、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我爱听人家把星叫做星星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
1、你认为这首诗中那句写得最好?为什么?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
(8分)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有多少欣慰,有多少鼓励,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带着多少叮嘱,带着多少期望,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B.高亢C.舒缓D.低沉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6、请以“老师,谢谢你”为话题写四句以上的短诗一首。
三、阅读《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完成题目: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短诗的内容。
2、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3、找出句中动静结合的语句,并欣赏其妙处。
4、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四、阅读《露》完成题目: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我自生又自灭我不是星星的眼泪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它们是那么渺小,渺小得没有名字它们用自己的光圈,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一,二,三,你数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
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去吧——勇敢的孩子,向着明天,谱写新生活的赞歌!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完整版)整本诗集阅读指导策略概述:这份文档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整本诗集的阅读指导策略。
无论是专业文学爱好者还是研究诗歌的人,都可以通过这些策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整本诗集。
策略一:整体把握在开始阅读整本诗集之前,首先需要对整体进行把握。
可以读一遍诗集的目录,了解每首诗的题目和作者,以及诗集的整体主题或情感脉络。
这有助于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每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策略二:主题发现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发现诗集中的主题。
主题可以是关于生活、爱情、自然等各种主题的表达。
通过诗歌主题的发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究诗集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策略三:意象和隐喻分析诗歌中常常使用丰富的意象和隐喻来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思想。
在阅读诗集时,我们可以注意诗中的意象和隐喻,并尝试推断其意义和作用。
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策略四:音韵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是其独特之处。
在阅读诗集时,我们可以尝试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从而更好地领悟并欣赏诗歌的美感。
可以尝试大声朗读诗歌,体验其中的韵律和节奏感。
策略五:个人解读和思考每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阅读诗集时,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个人的解读和思考。
可以思考诗歌中的意义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是否有共鸣,也可以思考诗歌对自己的影响和启示。
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和体验诗歌的魅力。
策略六:参考其他评论在阅读诗集时,我们也可以参考其他人对该诗集的评论和解读。
这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理解诗集,并拓宽我们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结论:通过以上的阅读指导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阅读和欣赏整本诗集。
无论是从整体把握入手,还是通过分析意象和隐喻,或是感受音韵和节奏,都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享受诗集的内涵和美感。
希望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到您!。
现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而诗歌鉴赏又是高考语文评价能力综合考试的主要题型,所以对鉴赏评价能力的培养,解题技巧方面的训练也就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了。
通过这几年的高三语文现代诗歌鉴赏的教学实践,我摸索了以下几个解题技巧。
1.领会意境,综合分析,整体阅读防片面。
现代诗歌鉴赏中,有些关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惑项干扰考生。
答题时,应整体阅读、把握原诗、看清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分析,领会意境,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例如: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醉汉(台湾非马)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1997年2月5日).A.前五句诗,淋漓尽致地描写了醉汉酒后神情恍惚、走路左摇右摆的神态。
B.“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形象地说明醉汉酒后已被酒精麻醉20年,难以自拔。
C.诗的最后三句回答了人们的疑问,醉汉之“愁”的原因在于思念“母亲”,却又长时间的骨肉分离。
D.诗中“短短的巷子”喻指台湾海峡,“母亲”则指祖国,“醉汉”喻指远离祖国的游子。
全诗篇幅短小,内丰涵富,表达了痛心分裂、渴望统一的感情。
“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表层意义是写醉汉的蹒跚步态,实际上是以脚步与时间的对映,形象说明回归路途之遥远与回返之艰难,这种象征蕴含的咫尺天涯的悲剧意识,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生的悲剧。
所以B是不恰当的一项。
2.把握意象,咀嚼重点,深刻体味辨真伪。
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与否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考生。
因此,应该先找出矛盾之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意象特点,咀嚼重点,感受情感内容,辨出真伪来。
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第10题: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若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古诗两首》整体阅读感知(精选15篇)《古诗两首》整体阅读感知篇1⑴ 文章的主旨本课是两首古诗,《所见》的大意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响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突然想要捕获树上鸣叫的知了,就立刻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
这首诗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小池》的大意是:泉眼珍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倒映在水面的浓密的树阴喜爱这晴天风光的严厉。
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小角刚露出水面,就有蜻蜓飞来落在上头。
这首诗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
两首古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
⑵ 文章结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
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适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爽秀美的夏天美景图。
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同学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妙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 两首古诗语言朴实流畅,朴实自然,而又布满生活情趣的画面,读来琅琅上口,在诵读的同时深感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对古诗产生学习的爱好。
■ 《所见》: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纵;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玩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敏捷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小池》:诗人用清爽活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初夏小荷花池安静而又布满生气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将蜻蜓拟人化,增加了诗的情趣。
《古诗两首》整体阅读感知篇2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一、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我爱听人家把星叫做星星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
1、你认为这首诗中哪句写得最好?为什么?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
(8分)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有多少欣慰,有多少鼓励,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带着多少叮嘱,带着多少期望,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B.高亢C.舒缓D.低沉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三、阅读《祈》(傅天虹)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那是一串移动的音符1、怎样理解“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2、诗中“我作为一粒石子,不求完美,还是请大地给一点花纹”你从中悟出作者怎样的追求?现代诗歌赏析专项训练再提高一、赏析《日子是什么》(梅绍静)完成后面的题目:日子是散落着泥土的小蒜和野葱儿是一根蘸着水搓好的麻绳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是驴驮上木桶中撞击的水声日子是雨天吱吱响着的杨木门轴忽明忽暗地转动我疲惫的梦境1、作者把日子比做什么?2、为什么说“日子是储存……喉咙”?它们是那么渺小,渺小得没有名字它们用自己的光圈,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一,二,三,你数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
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去吧——勇敢的孩子,向着明天,谱写新生活的赞歌!日子是一个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儿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麦人的剪影日子是那密密的像把伞似的树荫正从我酸痛的胳膊上爬向地垅日子是储存着清甜思绪的水罐儿正倒出汗水和泪水来哽塞我的喉咙而我只是一粒石子,不祈求完美也请大地至少给我一点花纹3、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4、日子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情?5、作者将日子描绘成什么样子?三、阅读下面艾青的诗歌《太阳的话》,完成题目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1942年1月14日)1、诗中的“我”是谁,“你们”是谁?2、全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用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4、诗中的太阳象征着什么?5、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四、阅读《“代沟”上握手》(辛迪),完成题目:过午的阳光照亮林荫里灰鸽白鸽跳跃在绿色草坪我边在诗页上题字边听你絮语低声我忘记了你是我学生的女儿你忘记了我祖父般的年龄你谈论你青春的梦想我心灵上响起驼铃隔代人共同来找生命的支点鸿沟能不能就美好地犁平(1981年5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市)1、对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不仅勾画出交谈时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而且也为全诗定下了明朗的基调,B.中间六句接连使用了对比的写法,反差鲜明,既表现了隔代人间的友情,也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理想和追求。
把酒问月诗歌阅读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一、整体解析。
这首诗就像是李白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喝着酒,然后脑袋里冒出了一堆关于月亮的奇思妙想,就写了下来。
二、诗句解析。
1.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这开头就很霸气。
李白看着青天之上的月亮,心里就想啊,这月亮到底啥时候就开始在天上挂着的呢?然后他就放下酒杯(能让李白停杯发问,这事儿肯定不简单),要去问问月亮。
这就像是我们平时看到一些特别神奇的东西,忍不住就想问个究竟一样。
2.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 你看,人想爬到月亮上去那是不可能的事儿,可是月亮呢,不管人走到哪儿,它就像个小跟班似的跟着人走。
这就很有趣,李白发现了人和月亮之间这种很奇妙的关系,月亮高高在上够不着,但是又好像和人很亲近。
3.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 这里李白把月亮比作飞镜,就像一面闪闪发光的镜子飞到了红色的宫殿之上。
“绿烟灭尽清辉发”呢,就像是月亮周围那些云雾之类的东西慢慢散去,然后月亮皎洁的光辉就散发出来了。
这就好像是舞台上的幕布拉开,主角月亮登场,开始大放光彩。
4.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 李白看到月亮晚上从海上升起来,但是又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消失在云间了。
这就像是我们看魔术一样,只看到东西出现,却不知道它怎么消失的,月亮的这种神秘出没让李白充满了好奇。
5.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这两句就更有意思了。
李白想到月亮上的玉兔啊,一年到头不停地捣药,还有嫦娥,孤孤单单地住在月亮上,她和谁做邻居呢?这就像是在八卦月亮上的神仙生活,玉兔像个勤劳的小工人,嫦娥却像个孤独的小可怜。
诗歌选集整体阅读路径探微---以《艾青诗选》为例
喻晓红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
【年(卷),期】2022()46
【摘要】以导读《艾青诗选》为例,研讨如何推进诗歌选集整本书阅读,提出“利用学习单完成感知性初读”“重组学习单元完成探究性精读”“聚焦专题撰写短评实现深入性研读”“创意编选个性化微型诗选进行创意性编读”四条阅读路径能够逐步深入诗歌选集,实现有效通读、深度阅读与创意阅读。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喻晓红
【作者单位】重庆市两江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谈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兴趣———以《艾青诗选》为例
2.图式理论视域下的诗歌名著阅读策略
——以《艾青诗选》名著阅读为例3.项目化学习设计下的现代诗歌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艾青诗选》为例4.图式理论视域下的诗歌名著阅读策略——以《艾青诗选》名著阅读为例5.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的诗歌名著阅读教学探究--以《艾青诗选》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