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结题报告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格式:pdf
- 大小:228.02 KB
- 文档页数:6
项目结题报告模板范文项目结题报告。
一、项目名称,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开发。
二、项目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居系统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智能家居系统通过将各种家用设备和电器连接到互联网上,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开发一款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家庭设备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三、项目目标。
1. 设计一款智能家居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的选择与搭建;2. 实现家庭各种设备的互联互通,包括灯光、空调、窗帘、安防系统等;3. 开发手机App,实现远程控制和定时任务等功能;4.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用户的生活质量和信息安全。
四、项目内容。
1. 系统架构设计。
本项目首先进行了智能家居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的选择与搭建。
在硬件方面,我们选择了市场上性价比较高的智能家居设备,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门锁等,以及传感器设备,如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
在软件平台方面,我们选择了流行的物联网平台作为系统的核心,通过云端服务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2. 设备互联互通。
通过对各种智能家居设备的接入和配置,我们成功实现了家庭各种设备的互联互通。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对家庭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也可以通过定时任务等功能实现自动化操作。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开启空调,调节灯光亮度,打开窗帘等,也可以设置定时任务,让系统在特定时间自动执行某些操作。
3. 手机App开发。
为了方便用户对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我们开发了一款手机App。
该App具有直观的界面和丰富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App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定时任务的设置、设备状态的查看等操作。
同时,我们也考虑到了用户的隐私和安全问题,在App中加入了严格的权限控制和数据加密机制,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
4. 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科研项目结题报告是对科研项目开展过程和成果的总结和评估,是科研工作者进行交流、推广和吸纳资金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三个科研项目结题报告案例。
案例一:《新型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在烯烃催化转化中的应用》该项目的研究目标是发展一种高效的合成方法生产新型纳米材料,并在烯烃催化转化反应中应用。
在经过多次试验和探索后,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的溶液化学法合成方法,用于制备非常均匀的纳米金属催化剂。
该催化剂可以被应用在烯烃反应中,得到了非常令人满意的结果。
从该项目结项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研究项目通过开发新的制备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实际的化学反应中,得到了显著的成果。
案例二:《人类肿瘤信号转导通路之research》该项目的研究目标是探究人类肿瘤信号转导通路,并寻找可能的治疗手段。
该研究通过多种细胞和小鼠模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最终,该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抑制剂,可以抑制癌细胞在体内的生长和扩散,该研究成果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案例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田系统研究》该项目的研究目标是开发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田系统,协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农田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最终,研究小组成功地开发出一种多功能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农田的温度、湿度、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等关键参数。
该系统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作物需求进行自动施肥、灌溉等操作,从而提高农田的效率和收入。
因此,该研究成果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添砖加瓦。
综上,科研项目结题报告是对科研成果的总结和评价,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向更多人展现他们的研究成果,并提高研究者的科学影响力。
此外,科研项目结题报告还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示,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撰写科研项目结题报告时,需要遵循科学的规范和标准。
报告中应包括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同时,对于项目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也需要进行充分的阐述和说明。
项目结题科技报告范本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项目结题科技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XXXX项目负责人:张三项目起止时间: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项目经费:XXX万元二、项目研究内容本项目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针对智能家居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解决。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智能家居系统的需求分析:对用户对智能家居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用户在生活中对智能家居系统的期望和需求,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2. 智能家居系统的架构设计:在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设计智能家居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硬件设备的选择,以及系统的软件算法设计和实现。
3. 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人工智能算法应用: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对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
4. 智能家居系统的性能评估:通过实际场景下的测试和评估,对智能家居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项目实施进展本项目自2019年1月1日启动,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实施,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成果:1. 完成了对用户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深入了解用户对智能家居系统的需求和期望。
2. 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家居系统架构设计方案,包括硬件设备的选择和软件算法的实现。
3. 实现了智能家居系统的原型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实际测试和优化。
4. 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并参加了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向同行专家学者分享项目研究成果。
5. 获得了多项科研经费资助,支持项目的研究和实施。
四、项目成果1. 在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研究领域,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促进了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交流。
2. 完成了智能家居系统的原型设计和实现,为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 在智能家居系统的性能评估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课题结题阶段总结范文在经过数月的辛勤工作和深度探究后,我最终完成了我的探究课题,并进入了结题阶段。
结题阶段是整个探究过程的关键阶段,也是对我个人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在这个阶段,我不仅需要对我的探究进行总结和归纳,还需要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判,以便提出合理的结论。
起首,在结题阶段,我对我的探究进行了详尽的总结和归纳。
我回顾了整个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每个环节的目标、方法和结果进行了梳理。
通过总结,我发现自己在探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对探究课题有了更深度的理解,并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为我的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结题阶段,我对探究结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评判。
我接受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深度探究。
通过分析,我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和规律,并对其进行了诠释和评判。
最后,在结题阶段,我提出了一些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我依据探究结果,对探究课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同时,我也对探究过程中的不足和局限性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在今后的探究中改进和完善。
总的来说,在课题结题阶段,我经历了一个全面而深度的深思和总结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我不仅对自己的探究能力有了更深度的熟识,也对探究方法和过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探究是一个不息探究和改进的过程,我需要不息进修和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以便在今后的探究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结题阶段是我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这个阶段的总结和归纳,我对自己的探究效果和能力有了更深度的熟识。
我信任,通过这个探究课题的完成和结题阶段的总结,我不仅在学术上得到了提升,也为今后的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会继续努力进修和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为科学探究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项目结题报告模板篇一: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之一)一、项目背景及立项(800~1000字左右)二、项目简介(500字左右)三、项目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500~800字左右)五、项目理论研究和探索(5000~8000字左右)六、项目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XX~5000字左右)七、项目终结成果目录八、参考文献科研项目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之二)1、报告标题:项目名称+结题报告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项目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摘要:主要观点、内容。
4、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
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做的。
6、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结果分析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
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
若在文中恰当运用图表,可以简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结果。
图表可以对研究过程中一些零乱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从而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某些规律和特征,显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分布状况。
常用的表格有分类表、频数频率分布表、累积频率分布表等。
使用表格一般都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如卡方检验。
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可以用统计图像,如条形图、圆形图、线状图等。
在论文中若运用量表和常模,必须标出名称,并简述使用方法。
7、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
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出成效。
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项目结题报告尊敬的领导、专家、评审: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们的项目终于即将圆满结题。
在这里,我代表整个项目组向您汇报我们的项目成果。
一、项目简介我们的项目是探究某种新型材料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及其性能研究。
该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柔性和透明度等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可穿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该项目从材料制备、性能测试到应用研究全方位展开,旨在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水平,为现代化生活提供新的科技支撑。
二、研究内容1.材料制备在该项目中,我们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了这一新型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组成、结构、形貌及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
通过优化制备工艺,最终得到了产量较高且品质优良的样品。
2.材料性能研究为了了解这种新型材料的性能特点,我们对其进行了导热性、导电性、机械强度、光透明度等方面的测试,并与市场上常见的材料进行了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在导电性、光透明度和柔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较好地适应于可穿戴设备。
3.应用研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将该新型材料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中,如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
通过测试和应用验证,我们发现,应用该材料的可穿戴设备在舒适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三、成果展示在该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成功制备了该新型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各项性质测试。
2.通过应用研究,证明了该新型材料在可穿戴设备中的优越性能。
3.提出了该新型材料在更广泛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四、结语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得益于各方专家的大力支持和项目组成员的辛勤努力。
感谢您对此项目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会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更好地为推进现代化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谢谢!。
创新项目结题报告创新项目结题报告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创新项目结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新项目结题报告篇1一、选题背景: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植物的建模表示、绘制与动态模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提出了许多针对植物这一特殊对象的方法,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植物的建模可进一步细分为模型表示与建模方法两个部分,模型表示、建模方法与绘制三者之间是相互依赖和密切相关的,一般结合在一起实现。
对于自然景观的真实感建模与绘制,国外有很多相关软件,国内虽然支持过类似方面的研究项目,但专业软件的报道极少。
同样对于我们来说,对于该项目有极大的兴趣,现阶段包括未来前景表明,计算机中的动态建模将有很大发展,现在就了解和学习一些相关知识,将来也可以倾向这一方面进行更多的学习和研究。
对该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之前只有大概了解,并没有深入的学习、分析,但是兴趣是最大的动力,研究此次项目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视野,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敢于创新,大胆实践。
二、成员及分工:总的来说,该小组里,赵旭升和李雪梅同学总体来说善于接受新的知识,比较擅长软件的学习和应用,动手能力强,思考深入,能够很好的将新学习到的知识加以思考达到融会贯通。
而作为组长,赵旭升同学能够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布局;李雪梅心思细腻,擅长处理复杂精细的部分。
出于此考虑,由赵旭升主要对软件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应用,李雪梅则重点攻克建模中最复杂的几个点,如渲染等。
而另一位组员毛玉婷则更擅长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图形学的算法有浓厚的兴趣,鉴于此,毛玉婷主要学习和研究对于建模的基础——图形学。
协调配合:总体的知识是每个组员都要学习和研究的,但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安排不同的组员重点研究不同的部分,然后及时讨论,向其他组员讲解,其他组员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学习。
导师指导情况:指导老师宋成芳老师对建模方面有所研究,带领我们探讨此科研的命题方向、创新点等问题,并向我们提供软件,推荐参考书目。
2)登录功能3)考试功能源代码Login.jsp<%@page language="java"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pageEncoding="utf-8"%><!DOCTYPE html PUBLIC"-//W3C//DTDHTML4.01Transitional//EN""/TR/html4/loose.dtd"> <html><head><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content="text/html;charset=utf-8"><title>20160310123官科健</title></head><style type="text/css">body{background:url(img/12.jpg);background-repeat:no-repeat;background-size:100%100%;background-attachment:fixed;"}</style><body><center><form action="login.do"method="post"><br><br><br><p style="font-size:20px;">20160310123官科健系统<br><br>账号:<input type="text"name="account"><br>密码:<inputtype="password"name="password"><br><br><inputtype="submit"value="登陆"><input type="reset"value="取消"></form></center></body></html>Register.jsp<%@page language="java"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pageEncoding="utf-8"%>。
创新项目结题报告范文3篇结题报告可以是论文或研究报告,也可以同时都写,也可以只写其中一个,只要能够表达出你的研究成果就可以。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创新项目结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创新项目结题报告范文篇一:科研中成长,实践里圆梦——我们的科研小总结关键词:学生科研教师梦团队协作成果满意项目概述家校合作,是一个农村小学教育的重大问题。
如何更好地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已被教育界所重视,并成为农村学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作为一名教育学本科生我与本班同学们积极关注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思考如何拉近家教之间的距离,为此我们努力搜集资料,开展研究,确立了“农村小学家校信息交流现状调查和实践对策”为研究专题项目成员基本情况:我们团队人员共有4位同学,均为2010级教育学本科生。
在项目确立与进行中指导老师张正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育基本理论)倾力支持,保证我们学生科研项目顺利实施与完成。
项目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国内研究理论体系不断完整,研究家校合作论文不断增长,家校合作模式不断转新,并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探讨家校合作的模式和存在问题。
国外研究日本PTA(Parent Teaehe:ASsoeiation),即父母与教师联合会。
PTA在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和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力量。
日本PTA组织的许多成功经验为我国开展家校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形质兼备,寻求法律与制度保障,将网络服务引入家校合作,拆除学校壁垒,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透明化。
日本一些学校实行教学参观活动,随时允许任何人(不只限于家长,社区里的任何人都可以)来校参观教学活动。
美国“家长参与教育”(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逐渐成为美国教育重要形式为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美国的很多中小学与学生家长之间所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活动。
科技课题结题报告模板科技课题结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改变。
而科技课题的开展,不仅可以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也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本课题选择的背景和意义是基于现代社会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以及对新型能源转化和储存技术的迫切需求。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研究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化学过程,结合材料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寻找新型材料和制备工艺,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采用实验室制备和测试、材料表征和分析、理论计算模拟等多种方法,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价和优化。
三、研究成果和创新点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我们在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创新点。
首先,我们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并通过测试表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其次,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制备工艺,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能力和电子传输效率。
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池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能量损耗和材料成本,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整体性能。
四、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首先,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无穷的潜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新型太阳能电池的高效率和良好稳定性,可以大幅提高太阳能电力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其次,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和材料选择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工程可行性,可以快速推广应用到户用电力系统、光伏发电站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五、结论和展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对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应用做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和创新点。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科技研究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迭代的过程,任何一个课题的结论都只是目前阶段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2008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结题报告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王林项目完成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十月二○一二年一二年十“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结题报告王林为了贯彻实施我校新一轮的人才培养计划,英语系于2008年秋季开始按照重新制定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贯彻具体的课程教学,即,为非师范应用英语方向学生陆续增设了“译介学”、“外事公务英语”、“旅游英语”、“新闻翻译”、“时文翻译”等等课程。
我们在应用翻译课程中开展“文本细读教学法”旨在:以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拓展和丰富应用翻译课程的教学路径。
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语义学。
细读法是新批评对文本的鉴赏方法,即把语义分析作为文艺批评的最基本方法和手段,对作品进行耐心仔细的分析推敲,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语言和结构中探寻意义的痕迹与线索。
选择文本细读作为本教学研究的抛砖之石是基于对当今网络文化的客观现状和本校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实际水平的考虑:1)目前学生的主要信息源除了课本就是网络,但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得文本位置常常处于空缺或半空缺状态,无效信息的繁复搜集更是侵蚀着文本解读的时间、干扰着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网络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看似繁华、喧嚣,其背后却隐藏着一定的浮躁和浅薄。
2)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极少涉猎外国文学原著,或者仅只热衷于流行小说,如《哈利·波特》等,且多是中文的翻译版本。
而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批评,他们大多停留在印象式的笼统标签里。
毋庸置疑,在这样的背景下文本细读非常必要。
教学要以“本”为本,不要“忘本”:文本以及教学的根本。
“文本”(text)在词源上与编织物(textile)有关联,“文本”也可以说是一种编织体。
“文本”在此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是立体的,多层次的,主要有语音、字形、词义、句式、篇章结构、整体内容、形象、意蕴与意味等等。
本教学方式的探索开始于2008年9月,历时三年(2011年12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教学理论的温习以及学生阅读文本资料的确立。
(规定学生课本以外的阅读文本为:Sense and Sensibility,Fairy Tales of Wilde,The Joy Luck Club,Othello必须反复欣赏的影视作品为:Rebecca,the Great Walts,Gone with the Wind,for Whom the Bell Tolls,Random Harvest,Casablanca,Waterloo Bridge,Rome Holiday,The Philadelphia Story,Bathing Beauty,Love Story)2)教学实践阶段: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
这期间课题主持人先后在07级以及08级英语非师范专业将文本细读法贯彻实施在“时文翻译”以及“高级综合英语”的课堂讲授中,并且同时以英语师范班的传统教学范式作为参照,进行实验成效的对比。
3)教学实践总结阶段:2011年8月至12月。
这期间课题主持人对教学成效进行了反思并为下一步的试验做了调整。
实验伊始,主持人就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制定了基本原则:1)主张细读形态的多元、多阶,主张作者、读者和文本三者之间互为推崇的姿态,这是细读文本的一个先决条件;2)注重细读能指的言语性,即从文字、词语以及句子等细微谚语材料入手,细致分析文本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段,全面挖掘和剖析文本的多元内涵以及外延;3)培养学生细读结论的兼容性。
细读不仅是让学生接纳文本的过程,也是他们文本探密的发现之旅。
鼓励每个学生个体在关注、珍视、归纳、输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同时也提醒他们要消化、理解和评判他人对文本的种种见解;4)提倡细读经验的共享,让诗学的阅读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一种常态,使他们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教学实验模式本研究采取“接受——思考——参与——评析”的课堂教学模式。
文本细读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的引导不可以小觑。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将杂陈的信息全盘硬塞只会使得学生无所适从、消化不良。
教学实践中课题主持人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从而使得教学得到一定的操控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同时也让教师自己知道学生在思考些什么,这就是“接受——思考”的教学环节。
而其后“参与——评析”的环节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时空互动:课堂内以及课堂外的网络互动,这其中包括以下教学细节的实施:对比、扩读、设疑和点评。
本研究贯彻实施的关键在于:一)教学双方实现真正意义的文本细读,即剔除“精神惰性”,不唯“权威”是从,不落入概念化、公式化提倡文本的开放性思维。
二)避免陷入“凡事精细”的教学误区。
*实施方案:在英语专业07、08非师范方向(三年级)的“高级综合英语”以及“时文翻译”课程中分别实施文本细读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
其中07非师范1班以及08非师范1班纯粹以细读为教学主线,07非师范2班采用交际法教学并辅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而07非师范3班以及08非师范2班则以文本细读法教学并辅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经过近六个学期的实践和学生成绩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弊。
*具体措施的落实:1)授课教师针对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教学大纲对相关教学资料进行海选,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相对实用的文本,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接受”做好充分的准备。
2)存储相关软件和资料,为互动教学提供坚实的硬件。
3)制定具体的师生互动时间表,确保互动的成效。
(逢周一、三下午进行阅读文本的课外辅导,所涉及文本以及影视作品有:Rebecca,the Great Walts,Gone with the Wind,for Whom the Bell Tolls,Random Harvest,Casablanca,Waterloo Bridge, Rome Holiday,The Philadelphia Story,Bathing Beauty,Love Story)4)提倡朗读。
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解决了语音、语调的基础灌输,但是要做到熟能生巧以及敏感,必须坚持从朗读作品的融会过程中领悟作品的精髓。
因此,教师要求学生把书面上的无声书写转变为传情达意的有声语言,并且从中感受文字的音节、语调、语气、轻重、缓急以及韵律等等。
5)按照所选阅读文本的特色给学生设计相应的课外作业,从中考察学生的文本鉴赏力以及批判性视角。
由课题组负责人实时跟踪学生平时学业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阅读反应,即时调整教学方案和进度。
*教学效果分析三年以来,教学实验所涉及班级的学生就所细读的中、英文文本展开了大量的语汇辨析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07级非师范三个班级在两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显示:三个班级在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部分的分数没有较大的差距,但是,采用了文本细读法教学的班级(非师范1班和3班)在阅读、翻译和写作方面的进步和优势明显,尤其是采用了文本细读和多媒体教学的非师范3班,学生们在篇章结构、文学意境领悟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以课堂的一段教学为例:将海明威的《在我们的时代里》的一个短篇故事中的句子打乱前后顺序(如下文所示,原文的顺序为:4-3-6-5-9-11-1-8-7-10-2),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将句子重新加以组合,以建构出一个逻辑连贯、结构合理的新故事,并且从篇章结构和措辞上和海明威的原文进行对比。
1)Two soldiers carried him downstairs and out into the rain.2)When they fired the first volley he was sitting in the water with his head on his knees.3)There were pools of water in the courtyard.4)They shot the six cabinet ministers at half past six in the morning against the wall of a hospital.5)It rained hard.6)There were wet dead leaves on the paving of the paving of the courtyard.7)The other five stood very quietly against the wall.8)They tried to hold him up against the wall but he sat down in a puddle of water.9)All the shutters of the hospital were nailed shut.10)Finally the officer told the soldiers it was no good trying to make him stand up.11)One of the ministers was sick with typhoid.结果显示:2班学生对整个故事摸不着头脑,几乎没有一组学生的编排和原作吻合,且认为海明威的这个短篇非常无聊、乏味。
1班和3班都有过半学生成功组合、还原了原作,而3班的部分同学还非常有创意地将原作进行了故事的延续(毫无疑问,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丰富了他们的信息和资源,激活了他们的想象力。
)显然,1班和3班学生从海明威“单调无味”的冰山之尖,感悟出了其隐藏在背后高度艺术化的写作手法所带来的多重象征意义。
总体而言,接受“文本细读”法教学的班级学生呈现出以下的进步:1)对文本作品的解读能力正在不断提高,对于文学史以及文本资料,学生们已经不再停滞在空洞的套话、陈词滥调中,他们已经逐步走向批判性的独立思考。
2)在对英语文学译本和原著的有机阅读中,学生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语言层面的分析,他们渐渐深入到了诗学、意识形态以及艺术整体风格等诸多方面的探讨,甚至,他们从中悟出了翻译过程中权力与体制操控的痕迹以及文化交流过程中的误读与变异。
3)有相当部分学生对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Nettles”,“A rose for Emily”是“高级综合英语”课程所选用教材中极具女性主义色彩和后殖民色彩的文本。
通过类似文本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学生们了解了不同叙事者在历史的书写方式中所表达的诗学诉求和社会诉求。
*启示文本细读教学法虽然传统,但不乏其独特的优势:在对文本探幽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沉稳的治学态度、激发了他们多元的价值观念以及批判性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