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课程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5.63 MB
- 文档页数:6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
1紧急危重护理:208
紧急危重护理学指在实施护理时,根据重症患者的身体状况,必要时迅速采取科学助护措施,以保护、利用和调整患者体内系统正常行为,调节患者健康状况,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的护理学科。
2紧急危重护理的特点
-时间驱动:紧急危重护理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措施,因此对护士的反应要求很高。
-团队合作:紧急危重护理依赖于专业技术和技能,因此要求护士有团队合作的能力。
-目标驱动:随着技术的发展,护士在紧急危重护理中有更高的目标,比如抢救生命,保持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3紧急危重护理的主要内容
-诊断病因:紧急危重症护理应先迅速诊断病因,知道被医护人员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危机,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监测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采用急救护理,常规护理,监测护理等护理模式,或者组合这些护理模式。
-积极治疗:护士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业务能力,推动创新护理技术,治疗危重病人更好、更快。
-精准回归:重症护士在监测和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心理状况时,要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以尽快实现患者的恢复。
4紧急危重护理的发展现状
由于科技的发展,护理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紧急危重护理的发展也相应大有改观。
护理医师在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社会经济的尊重,还有护理培训质量的提升,现在紧急危重护理的发展得到了很多认可。
护理医师更具有综合性,系统化的知识,,对重症病人的护理临床,治疗效果有着良好的效果。
紧急危重护理学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护理学研究,一般使用专业技术和多学科学者协作来研究,它是当今医疗护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医疗护理实践提供可靠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帮助我们精准的回归,实现病人的有效恢复。
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护理系《急危重症护理学》教研组(2019年02月)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2.课程代码:3.课程类别:(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教学实践环节)4.适用学生层次:本科(类)专业护理专业5.学时: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6.学分:2分二、师资介绍副高以上比例(理论)比例各为75%,实践课程中级以上比例为75%三、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田永明,,教研室负责人:田永明课程秘书:徐禹,,四、教学目标(一)认知教学目标(二)技能教学目标(三)职业素养教学目标五、教学安排课堂授课24学时,见习8学时。
六、教学内容(附后)七、见习1.时间:3月18日14:00-15:40,4月15日14:00-15:40,5月13日14:00-15:40,6月10日14:00-15:40,2.地点:华西医院急诊科和ICU病房3.要求:着装整齐,不得旷课或迟到早退;同时注意保持病房环境及案件。
八、成绩评定标准采取综合评价方法:1.学习状态(含出勤率)占10%2.临床见习占20%3.平时成绩占20%4.非标准答案测试占10%4.期末理论考试(闭卷)占40%(1)期末考试时间:2小时。
(2)期末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3)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综合案例分析应用六种类型。
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4)成绩计算: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九、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急危重症护理学》(第4版),张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十、主要参考资料1.田永明主编.《ICU护理手册》(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5.2.康焰主编. 《临床重症医学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李庆印主编. 《重症专科护理》(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金静芬主编. 《急诊专科护理》(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桂莉主编. 《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十一、本课程教学要求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了解: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人卫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课程总结.doc人卫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课程总结引言《急危重症护理学》作为医学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在急危重症情况下的护理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本课程总结旨在回顾课程的核心内容,巩固学习成果,并对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1. 课程目标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
学习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监测和护理技能。
培养临床判断和决策能力。
2. 教学内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和处理。
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
3. 教学方法理论授课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模拟实训与临床实习相结合。
第二部分:核心知识点回顾1. 急危重症护理学基础急危重症的定义和分类。
急危重症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 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
休克的识别和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创伤护理和多发伤的处理。
3. 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快速评估和全面评估的方法。
重要生命体征的监测。
4. 护理管理急危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
心理支持和家属沟通。
护理记录和文档管理。
第三部分:课程实践与案例分析1. 模拟实训通过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等操作的练习。
模拟急危重症情景,进行团队协作和决策训练。
2. 临床实习在导师指导下参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
学习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理论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急危重症护理的实际案例。
讨论案例中的护理问题和解决方案。
第四部分:课程反思与展望1. 学习收获对急危重症护理有了全面的认识。
掌握了关键的护理操作技能。
提高了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
2. 存在不足部分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深入。
实践操作技能需要进一步熟练。
3. 未来展望继续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持续关注急危重症护理领域的新进展。
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对人卫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敏锐的临床思维。
急危重症一:ICU的设置与管理:1:三集中:病情多变、危重患者;众多先进仪器;最新理论技术2:设置:床护比:1:2.5~3 床位占总床2%~8%,使用率75%辅助区:医疗区=1.5:13收治原则:可能从监护中恢复的患者;(精神病、慢性病、终末期患者都不要)4转出指征:已纠正;转为慢性病;没救了第十章:环境及理化损伤:1中暑:高温、高湿、无风环境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热适应下降过量热蓄积热指数>41,易发生(温度湿度计算)●先兆中暑:头晕胸闷,大汗●轻症中暑:面色潮红、皮肤灼热;面色苍白、血压下降●重症:热痉挛:(低钠、低氯)腓肠肌痉挛热衰竭:(血容量不足为主)热射病:(中暑高热)谵妄、休克、DIC脱离高温、降温、补液、对症。
密切监测循环呼吸2淹溺:第十一章:急性中毒1细菌性食物中毒:健康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后而引起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不包括因摄入食物而感染的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病等食源性疾病,以及摄入非可食状态(如未成熟水果)食物和因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等。
☐原因:食物被污染;污染菌繁殖;未彻底加热☐特点:潜伏期短;与食物相关;胃肠症状为主;无直接传染2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蒜臭味、难溶于水、碱性失效(除甲拌磷、三硫磷、敌百虫)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摄入肝脏氧化后毒性增强、水解后毒性降低●M样症状: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记水压)用阿托品对抗●N样症状:烟碱受体持续刺激(肌纤维颤动、呼吸肌麻痹)用解磷定●辅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CHE)<70%即有意义处理:防自身中毒、清水洗胃、清理全身、解毒药使用、对症●阿托品化:瞳孔扩大、颜面潮红、皮肤干燥、心率增快●阿托品中毒症状要严重病情观察:●反跳:毒物未清除干净;●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后期未复能);●中间型综合征:肌无力3一氧化碳中毒:240*3600的压制●轻度:COhb:10%~20%:头痛四肢无力●中度:COhb:30%~40%:口唇粘膜樱桃红●重度:COhb:40%~60%:去大脑皮质状态高压氧(长期)、亚低温治疗4急性酒精中毒:●兴奋期:血乙醇浓度>50mg/dl:欣快、呼气酒味●共济失调期:血乙醇浓度>150mg/dl:醉酒●昏迷期:血乙醇浓度>250mg/dl:昏迷注意事项:●酒精半衰期6h●抗生素避免用头孢类、双硫仑样反应●防止窒息、喝酒脸红(代谢差)●用纳洛酮(禁用吗啡、氯丙嗪)5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洗胃、导泻、利尿、血透6:蛇咬伤:●神经毒素:伤呼吸肌、及时救治无后遗症:银环蛇●血液毒素:伤循环、脏器出血、严重后遗症:蝮蛇减少吸收、增加排泄、血清、阻断淋巴回流第十八章:常用急救技术:1:心脏电复律:电能治疗异位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同步电复律:适用于除下三项外;与R波同步●非同步电复律(除颤术):室颤、室扑、无脉室速;找不到R波操作步骤:●准备:导电糊可用生理盐水纱布代替;患者有无起搏器●评估:确认室颤等心律●开机:机器默认“非同步电复律”●选择能量:单相360J 或双相200J (儿童2J/kg、第二次加倍)●准备电极板:导电糊或纱布●正确安放电极板(两种方法)●充分接触:加压为5kg,再次评估心电图●充电、clear、●放电:电极板不立即离开●继续5个循环胸外按压(5~6cm、100~120次/min)●观察效果注意事项:电极板起搏器均10cm;人员离开;2人工气道建立:确定性/非确定性目的:○1口咽通气管:平卧、后仰;口咽喉一线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反向插入法:180度;横向插入法:90度○2鼻咽通气管:适应证●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完全呼吸道梗阻●不能使用或者耐受口咽通气管●牙关紧闭,不能经口吸痰者禁忌证●颅底骨折、脑脊液耳鼻漏●鼻腔各种疾患,如鼻息肉、鼻腔畸形、鼻外伤、鼻腔炎症●鼻腔出血或者出血倾向○3喉罩置入术:不需要口咽喉一线适合证:短时间外科手术困难气道难以气管插管颈椎活动度差紧急复苏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使用前禁食●喉罩不能防止胃内容物误吸●不适用于长期机械通气●使用后观察呼吸及听诊●拔出前避免咽喉部的刺激○4环甲膜穿刺: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之间○5气管内插管术:适应症:禁忌症:体位:口咽喉一线;肩部垫高10cm导管插入深度:自门齿计算:男(22~24cm);女(20~22cm);小儿深度=年龄/2+12○6气管切开术:●常规:甲状软骨上缘至胸骨上窝、沿正中线4~5cm。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报告本文主要介绍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的相关内容。
急危重症患者是指体内发生严重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类情况。
此类疾病的护理相对复杂,需要护理专业人员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一、严密的监测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定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
此外,还需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脑电图监测等。
这些监测数据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参考。
二、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由于急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波动较大,护理人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生命体征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例如,需要给予氧气吸入,调整呼吸道储备,采用药物进行调节等措施。
三、保证患者的舒适感护理人员还要关注患者的舒适感,给予必要的病痛缓解治疗。
例如,给予镇痛剂等药物来减轻患者的疼痛。
四、防止并发症急危重症患者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预防措施,掌握必要的治疗技能。
五、精心护理急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常需长时间留院观察治疗,因此需要进行全方位、细致入微的精心护理。
此外,应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舒缓情绪,保持精神状态的平稳。
六、严谨的医嘱执行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医嘱,确保医疗行为得到科学合理的实现。
同时还需及时记录患者的状况监测数据,为医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在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急危重症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也学到了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
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更能使我们拥有更深层次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急救重症护理学一、院前急救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概念;院前急救概念原则,工作特点、程序,救护要点及途中监护1、急危重症护理学:(挽救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目的基础研究危重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2、范畴:各类急性病、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症病人实施抢救和护理3、EMSS: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ICU——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生命链”的环节: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4、院前急救:现场紧急处理;转运途中的监护5、院前急救原则:先排险后施救;先重伤后轻伤;先施救后运送;急救与呼救并重;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紧密衔接、前后一致6、院前急救护理:现场评估与呼救;现场救护;转运和途中监护现场救护:摆好体位——检伤分类—分流咯血者向患侧卧位反应时间:是指急救中心调度室接受呼救电话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二、急诊科掌握急诊科的任务、护理工作特点、护理工作流程。
1、任务:急诊,急救,科研,培训2、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
是指对危急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3、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医德高尚,业务娴熟,较强应变能力敏锐观察能力,心理健康,身体健康。
4、护理工作质量要求:提高抢救成功率,分诊迅速准确,严防差错事故,各项记录完善,器材药品完备,防止交叉感染,抢救组织严密。
器材药品完备:“四定”,“三无”,“两及时”“四定”: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消毒和维修“三无”:无责任性损坏,无药品过期失效、变质,无器材性能失灵“两及时”:及时检查维护,及时领取补充5、护理工作的特点:急,忙,杂6、工作流程:接诊——分诊——处理分诊是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所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
——资料收集:问,看,听,闻,触,查;分诊技巧:SOAP公式,PQRST公式(疼痛),CRAMS评分(生理+解剖);病情分类:Ⅰ类—危急症,Ⅱ类—急重症,Ⅲ类—亚紧急,Ⅳ类—非紧急[SOAP公式]即主诉、观察、估计、计划。
护理系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48 课内实践学时:16执笔人:高仁甫审核人:督导组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急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面对急危重症患者,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抢救的成败。
为此,要求护士能熟练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护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本课程结合国内外最新资料和教师丰富的临床经验,从教学和临床实际出发,突破学科界限,遵循疾病演变和救护规律而进行设置。
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将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整个课程包括急诊服务体系(院前救护、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的一般知识,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用重症监测技术和急救技术。
该课程理论、实践并重,教授临床急救所需的部分操作项目。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两个环节。
教学总时数48学时(包括操作训练及考核)。
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能够:1、掌握急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重症护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2、掌握快速接诊、迅速识别并主动协助医生抢救常见急危重症及危象。
3、掌握迅速识别、配合抢救危重症病人。
4、掌握心肺复苏、四大技术等常用急救技术的运用,并熟练运用于急救工作。
5、理解重症监护病房的相关管理知识。
6、了解院前急救的意义、特点、任务、原则及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3、了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第二章院外急救1、掌握现场评估与呼救(重点)。
2、掌握现场救护的分类和要点(重点、难点)。
3、理解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任务与原则。
4、理解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
5、了解转运与途中监护第三章急诊科管理1、掌握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常用的分诊公式(重点、难点)。
2、理解急诊科的任务、急诊科设置。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是一本关于急危重症护理的教
材或参考书籍。
它可能包含以下内容:
1. 急危重症概述:介绍急危重症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
等基本概念。
2. 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介绍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如早期识别、及时介入、综合治疗等。
3. 急危重症的评估与监测:介绍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方法,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神经系统评估、血液和尿液检查等。
4. 急危重症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介绍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
原则,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
5. 特定急危重症的护理:介绍特定急危重症的护理措施,
如心肺复苏、创伤护理、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6. 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介绍常见的急危重症的护理,如
心肌梗死、中风、骨折等。
7. 急危重症护理的新进展:介绍急危重症护理领域的新进展,如新药物的应用、新技术的使用等。
总之,《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可能是一本系统地介绍
急危重症护理的教材或参考书籍,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知识总结1.生命体征监测:急危重症护理的基础是对生命体征的全面、准确的监测。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
护士应掌握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和相关指标的评估方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呼吸支持:护士应具备对呼吸机的操作技能,并了解不同呼吸支持方式的适应症和副作用。
监测呼吸机参数和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及时调整呼吸机设置,保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
3.循环支持:护士应了解各种循环支持手段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包括静脉输液、血管扩张剂的使用、心电图监测和心血管药物的给药等。
同时应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心排出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疼痛评估和管理:急危重症患者常伴有严重疼痛,护士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选择合适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镇痛、物理疗法等。
同时,护士还应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和心理需求。
5.液体平衡管理:护士应了解液体平衡的基本原理,包括补液的种类、速度和途径,以及液体脱水和负平衡的处理方法。
监测患者的液体输入和输出情况,及时调整液体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6.感染预防和控制:急危重症患者易发生感染并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护士应掌握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如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7.患者和家属教育:急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属常常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护士应积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让他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并参与决策过程。
8.心理支持:急危重症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和精神压力,护士应通过关怀和支持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以促进其康复和精神健康。
9.危重病历护理记录: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生命体征、治疗措施、观察结果等。
记录应具备可读性、连贯性和完整性,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10.护理质量控制:急危重症护理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士应根据相关的护理标准和指南,进行护理质量的控制和监测。
急危重症
一:ICU的设置与管理:
1:三集中:病情多变、危重患者;众多先进仪器;最新理论技术
2:设置:床护比:1:2.5~3 床位占总床2%~8%,使用率75%
辅助区:医疗区=1.5:1
3收治原则:可能从监护中恢复的患者;(精神病、慢性病、终末期患者都不要)
4转出指征:已纠正;转为慢性病;没救了
第十章:环境及理化损伤:
1中暑:
高温、高湿、无风环境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热适应下降过量热蓄积热指数>41,易发生(温度湿度计算)
●先兆中暑:头晕胸闷,大汗
●轻症中暑:面色潮红、皮肤灼热;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重症:热痉挛:(低钠、低氯)腓肠肌痉挛
热衰竭:(血容量不足为主)
热射病:(中暑高热)谵妄、休克、DIC
脱离高温、降温、补液、对症。
密切监测循环呼吸
1细菌性食物中毒:健康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后而引起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不包括因摄入食物而感染的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病等食源性疾病,以及摄入非可食状态(如未成熟水果)食物和因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等。
☐原因:食物被污染;污染菌繁殖;未彻底加热
☐特点:潜伏期短;与食物相关;胃肠症状为主;无直接传染
2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蒜臭味、难溶于水、碱性失效(除甲拌磷、三硫磷、敌百虫)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摄入肝脏氧化后毒性增强、水解后毒性降低
●M样症状: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记水压)用阿托品对抗
●N样症状:烟碱受体持续刺激(肌纤维颤动、呼吸肌麻痹)用解磷定
●辅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CHE)<70%即有意义
处理:防自身中毒、清水洗胃、清理全身、解毒药使用、对症
●阿托品化:瞳孔扩大、颜面潮红、皮肤干燥、心率增快
●阿托品中毒症状要严重
病情观察:
●反跳:毒物未清除干净;
●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后期未复能);
●中间型综合征:肌无力
3一氧化碳中毒:240*3600的压制
●轻度:COhb:10%~20%:头痛四肢无力
●中度:COhb:30%~40%:口唇粘膜樱桃红
●重度:COhb:40%~60%:去大脑皮质状态
高压氧(长期)、亚低温治疗
4急性酒精中毒:
●兴奋期:血乙醇浓度>50mg/dl:欣快、呼气酒味
●共济失调期:血乙醇浓度>150mg/dl:醉酒
●昏迷期:血乙醇浓度>250mg/dl:昏迷
注意事项:
●酒精半衰期6h
●抗生素避免用头孢类、双硫仑样反应
●防止窒息、喝酒脸红(代谢差)
●用纳洛酮(禁用吗啡、氯丙嗪)
5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洗胃、导泻、利尿、血透
6:蛇咬伤:
●神经毒素:伤呼吸肌、及时救治无后遗症:银环蛇
●血液毒素:伤循环、脏器出血、严重后遗症:蝮蛇
减少吸收、增加排泄、血清、阻断淋巴回流
第十八章:常用急救技术:
1:心脏电复律:电能治疗异位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同步电复律:适用于除下三项外;与R波同步
●非同步电复律(除颤术):室颤、室扑、无脉室速;找不到R波操作步骤:
●准备:导电糊可用生理盐水纱布代替;患者有无起搏器
●评估:确认室颤等心律
●开机:机器默认“非同步电复律”
●选择能量:单相360J 或双相200J (儿童2J/kg、第二次加倍)
●准备电极板:导电糊或纱布
●正确安放电极板(两种方法)
●充分接触:加压为5kg,再次评估心电图
●充电、clear、
●放电:电极板不立即离开
●继续5个循环胸外按压(5~6cm、100~120次/min)
●观察效果
注意事项:电极板起搏器均10cm;人员离开;
2人工气道建立:确定性/非确定性
目的:
○1口咽通气管:平卧、后仰;口咽喉一线
适应症:
禁忌症:
操作步骤:反向插入法:180度;横向插入法:90度
○2鼻咽通气管:
适应证
●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完全呼吸道梗阻
●不能使用或者耐受口咽通气管
●牙关紧闭,不能经口吸痰者
禁忌证
●颅底骨折、脑脊液耳鼻漏
●鼻腔各种疾患,如鼻息肉、鼻腔畸形、鼻外伤、鼻腔炎症
●鼻腔出血或者出血倾向
○3喉罩置入术:不需要口咽喉一线
适合证:短时间外科手术
困难气道难以气管插管
颈椎活动度差
紧急复苏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分
类
●使用前禁食
●喉罩不能防止胃内容物误吸
●不适用于长期机械通气
●使用后观察呼吸及听诊
●拔出前避免咽喉部的刺激
○4环甲膜穿刺: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之间
○5气管内插管术:
适应症:
禁忌症:
体位:口咽喉一线;肩部垫高10cm
导管插入深度:自门齿计算:男(22~24cm);女(20~22cm);
小儿深度=年龄/2+12
○6气管切开术:
●常规:甲状软骨上缘至胸骨上窝、沿正中线4~5cm。
●经皮:2、3、4气管环间横切、扩张钳
第十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
由损伤(创伤、休克、感染)—SIRS—脓毒症—MODS(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
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各致病因素——炎症介质释放过度(全身炎症损伤)分期:
●局部反应期(促炎抗炎症介质皆释放)
●全身炎症反应始动期(MARS存在,全身未失控)
●严重全身反应期(炎症介质占优势,SIRS)
●过度免疫抑制期(抗炎介质释放,CARS)
●免疫功能紊乱期(炎症反应失控,损害自身器官)
临表诊断:含2项及以上
●T<36或>38度;呼吸>20次/min或PaCO2>32mmhg
●心率>90次/min;白计数>12*10^9或<4*10^9,或未成熟粒细胞>10%
2脓毒症:伴感染?
Sepsis 3.0:诊断步骤先qSOFA、后SOFA—再血压、乳酸(脓毒症休克?)
救治原则:
●紧急生理支持:A气道, B呼吸, C循环, D神经系统, E内环境
●早期液体复苏、循环支持:平衡液、白蛋白;血管活性药
●控制感染:切除病灶;菌培
●器官功能支持:通气、透析、输血、营养支持
即刻护理:
液体复苏:6h内达到:CVP6~8cmH2O;平均动脉压>65;
尿量>0.5ml/kg/h;ScvO2或SvO2>70% 器官功能检测:中枢神经、呼吸、循环、肾、消化、凝血、
3MODS:一般14~21d;有休克、复苏、高代谢状态、衰竭四个期
特征:
●发病前器官功能基本正常,或器官功能受损但处于相对稳定的生理状态
●从初次打击到器官功能障碍有一定间隔时间,常超过24小时
●衰竭的器官往往不是原发致病因素直接损害的器官,而发生在原发损害的远隔器官
●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呈序贯特点,最先受累的器官常见于肺和消化器官
●病理变化缺乏特异性,器官病理损伤和功能障碍程度不相一致,以细胞组织水肿、炎症
细胞侵润和微血栓形成为主
●病情发展迅速,一般抗感染、器官功能支持或对症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
●器官功能障碍和病理损害是可逆的、治愈后器官功能可望恢复到病前状态。
●休克、感染、创伤等是其主要病因
机制:
分期:
诊断:
循环系统:收缩压<90mmHg,持续1h以上,或循环需要药物支持维持稳定
呼吸系统:急性起病,PaO2/FiO2≤200(已用或未用PEEP),X线胸片见双肺浸润,PCWP≤18mmHg,或无左房压升高的证据
肾脏:血Cr >177μmol/L伴有少尿或多尿,或需要血液透析
肝脏: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血清转氨酶在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或有肝性脑病
胃肠道:上消化道出血,24h出血量>400ml,或不能耐受食物,或消化道坏死或穿孔
血液系统:血小板计数<50×109/L或减少25%,或出现DIC
代谢:不能为机体提供所需能量,糖耐量降低,需用胰岛素;或出现骨骼肌萎缩、无力
中枢神经系统:GCS<7分
评分标准:PAR:压力校正心率=心率*右房压(CVP)/平均动脉压
4ARDS:肺内外因素——急性弥漫性、炎症性肺损伤——急性呼衰
(肺血管通透性增高、肺透明膜变)——肺不张、肺水肿
诊断:
发病时机:有明确的致病因素且在1周内出现的急性或进展性呼吸困难
胸部影像学a:双肺透光度减低,且不能完全用胸腔积液、肺叶不张或结节解释
肺水肿来源:呼吸衰竭不能完全用心功能衰竭或液体负荷过多解释如果没有危险因素,则需要客观评估(如心脏超声检查)排除静水压升高的肺水肿
低氧血症b
轻度:PEEP/CPAP≥ 5 cmH2O时,200 mmHg < PaO2/FiO2 ≤ 300 mmHgc
中度:PEEP/CPAP≥ 5 cmH2O时,100 mmHg < PaO2/FiO2 ≤ 200mmHg
重度:PEEP/CPAP≥ 5 cmH2O时,PaO2/FiO2 ≤ 100mmHg
a.胸片或CT扫描
b. 如果海拔超过1000m,应根据如下公式进行校正:[PaO2/FiO2x (大气压/760)]
c. 轻度ARDS患者
可能接受无创通气
治疗:
肺保护性通气
●PEEP的调节:从5cmH2O开始调,一般为8-18cmH2O,以维持PaO2>60mmHg而
FiO2<0.6
●小潮气量:潮气量设在6-8ml/kg,平台压控制在30-35cmH2O以下,允许一定程度
CO2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7.2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