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名著导读
- 格式:pdf
- 大小:52.81 KB
- 文档页数:7
一、《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2.内容: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3.推荐理由(或阅读感受):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4.《水浒》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
第四十回回以前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
第70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5..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不足:滥杀无辜。
)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睥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被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精明能干、粗暴蛮磺6.“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这幅对联写的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内容。
7.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
他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花石纲)。
8.《水浒传》中冒充李逵拦路打劫,后被李逵一刀打翻在地的人是李鬼。
9.《水浒传》中三位女将是谁? 她们的绰号是什么?①扈三娘、一丈青②孙二娘、母夜叉③顾大嫂、母大虫10.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的共同特征?答: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
水浒传名著导读《水浒传》名著导读一、序言《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以宋朝末年为背景,讲述了宋江带领一群忠义之士组成的“好汉”队伍,与腐败无能的官员和土豪恶霸斗争的故事。
本导读将带您一窥这部经典之作的精髓,理解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二、第一回: 梁山泊初聚义该章节主要讲述了宋江、吴用等众多英雄聚集在梁山泊山寨,共同发展反抗官府的力量。
其中,包括各个英雄的介绍以及他们与宋江的相识过程。
三、第二回: 晁盖大闹铁塘在这一章节中,晁盖等人针对铁塘官府的压迫采取了激烈的抗争措施。
其中包括了晁盖等人的聚义、梁山泊的规模扩大,以及他们与铁塘官府的斗争过程。
四、第三回: 张顺义擒生辰纲该章节讲述了张顺义等人抢夺生辰纲的故事。
生辰纲是一种重要的税收,这次抢夺被官府视为重大挑战,因此张顺义等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同时,本章还描述了剧情的发展以及一系列精彩的对抗场景。
五、第四回: 战方腊白酒店这一章节着重描述了梁山泊人马与方腊及其手下的斗争。
梁山泊众人借助智谋和勇气,成功解决了危机,并对方腊实施了深入的打击。
本章揭示了梁山泊的实力和能力。
六、第五回: 董平献计骗杨志在这一章节中,董平通过策略骗取了杨志的信任,并最终将其招入梁山泊。
这一系列的骗局和梁山泊众人的智慧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反应。
七、第六回: 张横破忠义山本章节描述了张横用诡计打败了位于忠义山的官府队伍,并成功迎接了忠义山上的义士们加入梁山泊。
该章节展示了梁山泊众人的机智和勇气。
八、(以此类推,逐一列出各个章节的介绍)附件:1、《水浒传》电子书2、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评论法律名词及注释:1、聚义厅:梁山泊地下结社的地点,相当于反抗势力的总部。
2、图财害命:指为了获取财富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他人的行为。
3、智取威虎山:指晁盖等人通过伪装被官府捉拿,闯入威虎山官兵的暗中行动,最终成功夺取了威虎山。
——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一、作品简评《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白话为主体的长篇小说,相比较《三国演义》而言,更加口语化,也更容易为一般读者接受。
因为《水浒传》的空前成功,也带动了明清白话小说的进一步繁荣。
除了开创长篇小说白话为主体的先河之外,《水浒传》在艺术上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首先就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能刻画出内容更加复杂的性格,人物性格因环境而形成,同时随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人物形象带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同时又能够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
第二个方面就是在情节的设置上,《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
第三个方面是在语言的运用上,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第四,在艺术结构方面,与内容相适应,前七十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独具特色。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些“梁山好汉”,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的。
他不仅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
很多出身下层的好汉,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因此他们的反抗性也最强,统治阶级的法度条例,对他们毫无约束,像李逵竟然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
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从字里行间,能够看得出来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热爱。
作品歌颂这样一批被统治阶级视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谓“不赦”的罪人,把这些造反的逆反分子写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
与此相反,作者对于所谓“站在上层”的人物,则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诸位梁山好汉们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启发人们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
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
”这句话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中国的农民富有武装斗争的传统和经验,但用文学形象来歌颂农民战争,并且真实而生动地作全面的艺术再现的,只有《水浒传》。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水浒传》名著导读【作者简介】施耐庵(约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
名子安,一说名耳。
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
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
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
钱塘施耐庵的本。
罗贯中编次。
”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
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
”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
自20世纪20年代,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据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
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作者简介二】一般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
从明代到现在说法概有三种:一是施耐庵作;二是罗贯中作;三是施、罗合作。
施耐庵生平材料极少,据笔记和新发现材料推考,其生平大致是:元末明初(约1296─1370)人。
传说为船家子弟,中过秀才、举人和进士。
曾在钱塘(今杭州)任官,因与当权者不合,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著书于家。
张士诚占据江苏时,曾征召,开始时辞免,后入幕府。
但不久离去,往河阳山(今江阴、常熟)一带做塾师。
明朝初年,北归兴化,居白驹镇(今大丰);刘基来访,欲举荐为官,辞而不就;卒于淮安,约70岁。
【作品简介】《水浒传》以梁山泊起义叙写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名著导读《水浒传》《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一、作品简评《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白话为主体的长篇小说,相比较《三国演义》而言,更加口语化,也更容易为一般读者接受。
因为《水浒传》的空前成功,也带动了明清白话小说的进一步繁荣。
除了开创长篇小说白话为主体的先河之外,《水浒传》在艺术上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首先就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能刻画出内容更加复杂的性格,人物性格因环境而形成,同时随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人物形象带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同时又能够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
第二个方面就是在情节的设置上,《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
第三个方面是在语言的运用上,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第四,在艺术结构方面,与内容相适应,前七十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独具特色。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些“梁山好汉”,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的。
他不仅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
很多出身下层的好汉,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因此他们的反抗性也最强,统治阶级的法度条例,对他们毫无约束,像李逵竟然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
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从字里行间,能够看得出来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热爱。
作品歌颂这样一批被统治阶级视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谓“不赦”的罪人,把这些造反的逆反分子写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
与此相反,作者对于所谓“站在上层”的人物,则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诸位梁山好汉们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启发人们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
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
”这句话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中国的农民富有武装斗争的传统和经验,但用文学形象来歌颂农民战争,并且真实而生动地作全面的艺术再现的,只有《水浒传》。
《水浒传》名著导读一、创作背景《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长期以来民间的集体创作和作家艺术加工的产物。
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年间,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传》的创作素材,有关此次起义,史书皆有零星记载。
起义声势浩大,但后来失败,义军因而有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此背景下,施耐庵集其大成,在民间故事、话本等的基础上再创作,终成长篇章回小说。
二、主要内容《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而且有很大成就的长篇小说,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水浒传》的内容极为矛盾复杂,从它的结构可分为两大段。
前七十回是第一大段。
这一段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即抨击统治阶级的腐朽残忍和歌颂起义英雄的反抗行动。
书中首先出场的高俅,本是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球,被昏君抬举做了殿帅府太尉职事。
王进母子夜奔,林冲夫妇死别,杨志怀才流落,都是由于他的迫害。
这样的开头,确如金圣叹所评的那样,是为揭示“乱自上作”。
在高俅周围,形成了一个封建关系网:高衙内是他的螟蛉之子,高唐州知府高廉是他的叔伯兄弟,蔡京、童贯是他的朋党,江州知府蔡得章是蔡京的儿子,北京留守梁世杰是蔡京的女婿。
在他们下面,则是一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从上到下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良善,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反映了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
作者用大量篇幅从正面描写并歌颂了反抗英雄。
起先是个人的反抗,如鲁达、林冲的反抗。
接着便是集体反抗,如智取生辰纲、江州劫法场。
由打地主武装到抗击朝廷大军,如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
梁山泊招兵买马,屯粮造船,成立了政权,提出了“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管什么出身“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政治主张,反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政治压迫,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
七十一回以后,写受招安、征辽、征方腊,是另一大段。
名着导读:《水浒传》一、背景资料《水浒传》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1前后)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
事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虽不一致,但都说到力量强大,威胁朝廷,在民间影响深广。
南宋人龚圣与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
”说书中也有宋江等人的故事。
到宋、元年间,话本、杂剧广泛演说,有些存留到现在,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人杂剧。
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
二、作者介绍一般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
从明代到现在说法概有三种:一是施耐庵作;二是罗贯中作;三是施、罗合作。
施耐庵生平材料极少,据笔记和新发现材料推考,其生平大致是:元末明初(约1296─1370)人。
传说为船家子弟,中过秀才、举人和进士。
曾在钱塘(今杭州)任官,因与当权者不合,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着书于家。
张士诚占据江苏时,曾征召,开始时辞免,后入幕府。
但不久离去,往河阳山(今江阴、常熟)一带做塾师。
明朝初年,北归兴化,居白驹镇(今大丰);刘基来访,欲举荐为官,辞而不就;卒于淮安,约70岁。
三、《水浒传》书名的由来《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着之一。
该书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所起。
作者施耐庵是元朝人,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
书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
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
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谓“不赦”的罪人,把这些造反的逆反分子写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
名著导读:《水浒传》一、背景资料《水浒传》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1前后)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事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虽不一致,但都说到力量强大,威胁朝廷,在民间影响深广.南宋人龚圣与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
"说书中也有宋江等人的故事。
到宋、元年间,话本、杂剧广泛演说,有些存留到现在,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人杂剧。
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
二、作者介绍一般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
从明代到现在说法概有三种:一是施耐庵作;二是罗贯中作;三是施、罗合作。
施耐庵生平材料极少,据笔记和新发现材料推考,其生平大致是:元末明初(约1296─1370)人.传说为船家子弟,中过秀才、举人和进士。
曾在钱塘(今杭州)任官,因与当权者不合,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著书于家。
张士诚占据江苏时,曾征召,开始时辞免,后入幕府。
但不久离去,往河阳山(今江阴、常熟)一带做塾师。
明朝初年,北归兴化,居白驹镇(今大丰);刘基来访,欲举荐为官,辞而不就;卒于淮安,约70岁。
三、《水浒传》书名的由来《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
该书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所起。
作者施耐庵是元朝人,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
书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
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
四、作品简评《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白话为主体的长篇小说,相比较《三国演义》而言,更加口语化,也更容易为一般读者接受。
《水浒传》名著导读+练习题目一、作品简介1、【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写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
【主要情节】: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
【表现主题】:官逼民反【写作特色】:抓住人物性格特点,描绘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肖像。
【点评】:它第一次正面描绘了历来被视为洪水猛兽的绿林豪杰群像,揭示了中国古代绿林文化的内部蕴涵和外部特征。
成为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2、思想内容:《水浒传》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
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许多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并通过他们不同的反抗道路展现了起义如何由零散的复仇星火发展到燎原大火的斗争过程。
由于作者在一些根本观点上仍然维护封建制度,这决定了他对宋江所坚持的“忠君”思想及其维护的投降主义路线作了大力肯定,从而导致了起义军走上了“受招安”的悲惨结局。
3、重要人物绰号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青面兽——杨志黑旋风——李逵拚命三郎—石秀神行太保——戴宗浪里白条——张顺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一丈青——扈三娘白日鼠——白胜鼓上蚤——时迁二、重要人物形象1,【姓名】:(豹子头)林冲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主要事迹】: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正面评价】:忠厚善良、武艺高强、勇而有谋、【反面评价】:懦弱隐忍,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他一生经历的打击、迫害、压抑最多,他的性格也经历了从委曲求全、随遇而安、妥协忍让到勇于反抗、反对投降的转变,他是官逼民反的典型。
2、【姓名】:(及时雨)宋江【主要事迹】: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浔阳楼吟反诗,神聚蓼(liǎo)儿洼。
名著导读:《水浒传》一、背景资料《水浒传》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1前后)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
事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虽不一致,但都说到力量强大,威胁朝廷,在民间影响深广。
南宋人龚圣与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
”说书中也有宋江等人的故事。
到宋、元年间,话本、杂剧广泛演说,有些存留到现在,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人杂剧。
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
二、作者介绍一般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
从明代到现在说法概有三种:一是施耐庵作;二是罗贯中作;三是施、罗合作。
施耐庵生平材料极少,据笔记和新发现材料推考,其生平大致是:元末明初(约1296─1370)人。
传说为船家子弟,中过秀才、举人和进士。
曾在钱塘(今杭州)任官,因与当权者不合,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著书于家。
张士诚占据江苏时,曾征召,开始时辞免,后入幕府。
但不久离去,往河阳山(今江阴、常熟)一带做塾师。
明朝初年,北归兴化,居白驹镇(今大丰);刘基来访,欲举荐为官,辞而不就;卒于淮安,约70岁。
三、《水浒传》书名的由来《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
该书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所起。
作者施耐庵是元朝人,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
书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
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
治者还采用“借刀杀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汉前去征,几经征战,梁山英雄凯旋而归;接着叉奉命至江南征讨方腊。
结果,方腊被打败了,义军也伤亡惨重,弄得一百零八条好汉死的死、残的残、溜的溜、隐的隐,稀稀落落,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
《水浒传》名著导读哎,说起《水浒传》,那可是咱中华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英雄史诗啊!这书啊,讲的是北宋末年,一群好汉因为各种原因,被逼上梁山,聚在一起,干起了劫富济贫、反抗朝廷的大事儿。
你瞧那梁山泊,云雾缭绕,山水相依,简直就是个人间仙境。
可你别看这里风景如画,其实啊,这里头藏着的可都是铁血真汉子,一个个身怀绝技,性格迥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满朝廷腐败,渴望公平正义。
要说这《水浒传》里的好汉啊,多得数不胜数。
就说那及时雨宋江吧,他可真是个人物!仗义疏财,为人慷慨大方,对兄弟那是没得说,简直比亲兄弟还亲。
还有豹子头林冲,武艺高强,原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结果因为高俅那厮的陷害,家破人亡,最后也上了梁山。
你说这世道,咋就这么不公呢?还有那智多星吴用,嘿,这家伙可聪明了,满腹经纶,足智多谋。
梁山上的许多大事,都是他出的主意。
你说他要是生在现在,那绝对是个顶级策划师,啥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当然啦,还有鲁智深、武松、李逵这些个响当当的名字,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好汉?鲁智深力大无穷,倒拔垂杨柳,那力气,简直比大象还大!武松打虎,那可是家喻户晓的故事,那叫一个勇猛啊!李逵呢,虽然有时候粗鲁了点,但那份对大哥的忠诚,对兄弟的义气,那可是没话说的。
《水浒传》里头的故事,那也是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
就说那“智取生辰纲”吧,吴用那小子可真够狡猾的,愣是把杨志那帮人耍得团团转,最后成功地把生辰纲给劫了。
还有“三打祝家庄”,那战斗场面,简直是惊心动魄,看得人热血沸腾。
总的来说,《水浒传》就是一部英雄辈出的史诗,它告诉我们,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有那么一群好汉,他们不畏强权,不惧艰险,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勇敢地站了出来。
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能像他们一样,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水浒传》名著导读+知识点《水浒传》内容梳理一、作者简介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
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
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二、作品简介文体: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主要内容:《水浒传》描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广大农民在贪官逼迫下,无以为生,纷纷占山为王,结盟起义的历史史实,记述了起义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
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粱山泊聚义的故事。
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写各路英雄纷纷上粱山大聚义、打官军、受招安。
后半部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及结局。
三、艺术特色《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白话文长篇小说。
相比较《三国演义》而言,更加口语化,也更容易为一般读者接受。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2.故事情节上不仅以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3.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通俗简练、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4.艺术结构上,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与内容相适应,前七十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独具特色。
)四、意义价值《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些“梁山好汉”,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的。
他不仅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
很多出身下层的好汉,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因此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水浒传》名著导读
一、创作背景
《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长期以来民间的集体创作和作家艺术加工的
产物。
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年间,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
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传》的创作素材,有关此次起义,史书皆有零星记载。
起义声势浩大,但后来失败,义军因而有传
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此背景下,施耐庵集其大成,在民间故事、话本等
的基础上再创作,终成长篇章回小说。
二、主要内容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而且有很大成就的长篇小说,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
要的地位。
《水浒传》的内容极为矛盾复杂,从它的结构可分为两大段。
前七十回是第一大段。
这一段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即抨击统治阶级的腐朽残忍和歌颂
起义英雄的反抗行动。
书中首先出场的高俅,本是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
脚好球,被昏君抬举做了殿帅府太尉职事。
王进母子夜奔,林冲夫妇死别,杨志
怀才流落,都是由于他的迫害。
这样的开头,确如金圣叹所评的那样,是为揭示
“乱自上作”。
在高俅周围,形成了一个封建关系网:高衙内是他的螟蛉之子,高唐州知府高廉是他的叔伯兄弟,蔡京、童贯是他的朋党,江州知府蔡得章是蔡京
的儿子,北京留守梁世杰是蔡京的女婿。
在他们下面,则是一些贪官污吏、土豪
恶霸,从上到下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良善,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反映了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
作者用大量篇幅从正面描写并歌颂了反抗英雄。
起
先是个人的反抗,如鲁达、林冲的反抗。
接着便是集体反抗,如智取生辰纲、江
州劫法场。
由打地主武装到抗击朝廷大军,如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
梁山泊
招兵买马,屯粮造船,成立了政权,提出了“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管什么出身“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政治主张,反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政
治压迫,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
七十一回以后,写受招安、征辽、征方
腊,是另一大段。
前半写人民反官府,是反映阶级矛盾的;后半写忠臣反奸臣,
则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宋江被招安以后,水浒英雄始终受奸臣排挤、打击和
陷害,最后宋江等被奸臣害死。
第 1 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