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用血与自体输血描述
- 格式:ppt
- 大小:793.50 KB
- 文档页数:3
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1目的明确临床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的内容与要求,促进临床医师科学、合理、有效用血。
2.范围本文件的执行部门/科室是临床科室;执行人员主要为临床医师。
适用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评估、决策输血治疗方案以及对输血后效果进行评价的工作。
3.术语、缩略语和定义异体输血(a1Iogeneictransfusion):在患者需要时,安全输入与患者血型相同或相容的其他人的血液(全血或成分血)的一种输血治疗方式。
自体输血(auto1ogoustransfusion):采集患者自身的全血或血液成分,在其术中或术后或紧急情况时,予以回输的一种输血治疗方式。
大量输血(massiVetransfusion):短时间内连续、快速输注大量血液。
通常是指24h内输入的血液总量等于或超出患者全身血容量,或3h内的血液输注量达到受血者自身血容量的50%以上。
4.目标5.1患者每次输血前,临床医师均进行正确评估。
4.2患者每次输血后,临床医师均进行输血效果评价。
5.3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效果评价记录规范、完整。
5.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6.1临床医师负责对患者输血前进行正确评估,输血后进行效果评价,决策是否需要输血以及制订/调整输血治疗方案。
7.2必要时输血科医师参与评估与评价工作。
8.工作程序9.1输血前准备手术患者手术前临床医师应当了解患者详细的病史(输血史、出血史和用药史等)、体格检查(心、肺、肝、肾功能等)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评估患者贫血状况、凝血功能、预计出血量和输血风险,制定适宜的术中备血方案,包括:(1)评估患者是否适合采用自体输血方式,对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的手术患者,首选自体输血备血方案,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订适宜的自体血采集方案;(2)对无条件实施自体输血的患者,应评估患者病情及手术情况制订异体输血备血方案,包括血液品种、血量、预定用血时间等。
10.2输血前评估6.2.1非手术患者输血前,临床医师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既往史(输血史、失血情况)与代偿功能、实验室结果,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在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制订最适宜患者的输血治疗方案。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献血法》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得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与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得临床输血技术与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与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得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得技术指导与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与其她科学、合理用血措施得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得不良反应与经血传播疾病得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得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得无自主意识患者得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人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与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得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得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得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得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与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得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与其她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得,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与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得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与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第十二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与贴好标签得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们急诊、床号、血型与诊断,采集血样、第十三条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篇一:临床输血制度4.18.1.2 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临床输血制度为了使临床输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输血必须在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
二、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
三、临床输血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四、血液来源必须合法,不得非法自采自用血液。
五、检验科应有专人负责血液的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并作好相应记录。
六、执业医师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输血。
七、受血者或家属必须知情同意,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输血。
八、执业医师认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由主治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后申请备血。
九、检验科应有专人负责标本收集、处理、检测及输血前检查工作。
十、检验科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包适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十一、认真做好血液收领、发放、质量检查和发放前核对工作。
十二、输血前由两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
“七查”指:①查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②献血者条形码号;③献血者血型;④血液品种;⑤采血日期及效期;⑥储存条件;⑦输血器材质量。
“八对”指:①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②病案号、住院号;③病室、床号;④病人血型;⑤配血结果;⑥献血者血袋号;⑦血液品种;⑧血量。
“九不用”指:①标签有破损的血液不用;②标签字迹不清的血液不用;③血袋有破损的血液不用;④有明显凝块的血液不用;⑤血液呈乳糜或暗灰色的血液不用;⑥血浆层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大颗粒的血液不用;⑦血浆层与红细胞层分界不清或交界面有溶血的血液不用;⑧红细胞层呈紫红色的血液不用;⑨过期血或有疑问的血液不用。
十三、输血以“先慢后快,密切观察”为原则,输注前15min,以1~3ml/min为宜,无输血不良反应后,适当加快速度,一旦有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查清原因后再输注。
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的措施血液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和动力,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是目前除了存在血源紧张外,输血所带来的潜在危害,如传播肝炎、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伴随输血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污染、过敏反应、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以及其他非特异事件的发生等,均显著增加了患者的死亡危险。
这是摆在临床医师面前不争的事实。
因此,下面就临床外科、骨科、妇科及急诊科等用血大户如何科学节约、合理用有限的血源,达到供需平衡,做一简单的综述。
1 应严格执行输血指征出血与输血是临床外科医生经常碰到的问题。
中国是人口大国,尤其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量逐年增加,临床用血量也剧增。
初步统计,中国目前每年血液消耗量约1 600吨。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义务献血,但血源紧张依然是外科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
由于血源不足,各地经常发生“血荒”,不少医院相继出现被迫减少或停止手术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对患者的治疗;而另一方面,不合理用血,甚至浪费血资源的情况却时有发生。
因此,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血制品的使用,成为外科临床重要的课题之一。
临床节约用血方案和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减少由于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和病毒传播,更重要的是能保证将有限而宝贵的血资源用在最急需的患者身上。
2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目前,临床用血在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不少患者甚至医生都认为血制品可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吻合伤口的愈合,这其实是一种极端的错误,并有风险存在。
为了改进输血实践,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以及减少浪费和降低费用,我国卫生部以及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学术组织都制定了有关成分输血的指南。
在外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下,适度的血液稀释对手术患者是有益的,但是没有必要将血球压积(HCT)提高到“正常值”的水平,HCT 达到30%就不必输入红细胞。
对严重贫学者如Hb低于80 g/L,则应考虑输血。
红细胞中所含的Hb的唯一生理功能就是向组织和末梢器官输送氧以保证代谢的需要。
临床合理用血与有效评价四、血液合理输注(一)、全血输注(whole blood)1、保存期以CPDA( 枸橼酸钠-磷酸二氢纳- 葡萄糖-腺嘌呤保存液)为保存液的血液制品,全血保存期为35天,新鲜全血或红细胞成分血:保存10天以内。
2、血液生化:血容量228ml±10%或456ml±10%血细胞比容≥0.35;Hb≥20g/200mlpH6.8-7.4;k+≤27.3mmol/L,Na≥104mmol/L;储存期末溶血率<0.8%红细胞总量;血浆Hb≤0.72g/L去白细胞全血,白细胞<2.5×106个3、特点(1)采血后48h内,血小板所有功能丧失。
(2)采血后48h内,不稳定凝血因子(V,VIII) 功能降至正常值10-20%。
(3)保存超过8小时,粒细胞丧失功能;4、优点?保留了大部分血浆,输注较流畅。
5、适应证?(1)失血量大于人体血容量50%的急性大出血(2)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尽量选择保存5天内的全血)6、缺点?(1)血浆---输血过敏反应。
(2)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致敏患者产生相应的抗体---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3)容量较大---循环超负荷。
(4)高浓度的抗凝剂、酸、钾、增塑剂、氨等引起中毒反应。
(5)除红细胞外,其他有效细胞成分缺乏或量少。
7、禁忌证?(1)血容量正常贫血患者。
(2)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虚弱、心功能不全等患者。
(3)产生抗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患者。
(4)体内已抗IgA抗体的患者。
(5)需长期或反复输血的患者。
8、输注要求:(1)ABO 、Rh(D)血型相同;(2)输血前检查,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合试验(不规则抗体检出介质);(3)血液输注前从冰箱取出(4)室温中不得超过30分钟(5)严格检查全血外观(6)应首选Y型输血器;(7)输注最初10-15分钟或30-50ml血液时严密观察;(8)发生不良反应需停止输血调查原因。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加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医务科关于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合理用血的管理规定
一、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安全、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规定。
二、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三、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四、临床科室应在输血后对做出合理用血评价,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将用于医师个人业绩考核成绩测评与用血权限认定。
五、对不符合输血适应症的用血申请,血库不予发血。
六、急诊输血除外。
七、输血适应症一览表。
为提高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水平,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医院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输血科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每季度召开一次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
其主要职责:1.1制定全院的输血治疗用血政策,审批输血科制定的临床用血年度计划;1.2指导临床科室合理用血、科学用血,对医院临床用血和血液的保管、领取、使用过程中行使管理、监督、检查职能.确保合法、安全和规范,督促浪费和滥用血液现象减少;1.3组织分析评估医院全血及成分血使用情况,备血与输血的比率,输血前及输血后感染症。
1.4听取并审核院内不合理用血、特殊输血、输血差错等的情况汇报;1.5督促输血科充裕血源,指导急救用血制度的实施;1.6加强院内医生和患者的输血教育.促进输血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协调沟通输血科与各科之间有关输血工作的事宜。
1.7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输血科具体负责。
2.医院设立输血科.在医院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临床用血管理的具体业务。
其主要职责:2.1血液收发和输血相容性检测等职能;2.2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2.3配合职能部门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2.4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保障临床用血规范:2.5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3.医院临床用血由XX市中心血站供给,双方签订供血协议,医院不得私自组织血源、采集血液及单采血浆。
4.医院加强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教育培训,促进医院规范、合理、节约用血,杜绝血液浪费和滥用,依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杜绝输“安慰血”、“营养血”;医院应积极推行成分输血。
5.临床医师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到规范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和安全输血;输血申请由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按要求填写完整,标明输血适应证,上级医师核准签字,交输血科配、备血;具体详见《临床输血申请、会诊与审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