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经典设计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717.06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概论,讲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意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控制的特点、优点和问题;与模拟控制系统的不同之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问题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1.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模拟系统类似,主要的差别是用计算机系统取代了模拟控制器。
2.计算机系统主要包括:.A/D转换器,将连续模拟信号转换为断续的数字二进制信号,送入计算机;.D/A转换器,将计算机产生的数字指令信号转换为连续模拟信号(直流电压)并送给直流电机的放大部件;.数字计算机(包括硬件及相应软件),实现信号的转换处理以及工作状态的逻辑管理,按给定的算法程序产生相应的控制指令。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以归结为:.实时数据采集,即A/D变换器对反馈信号及指令信号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和输入;.实时决策,即计算机按给定算法,依采集的信息进行控制行为的决策,生成控制指令;.实时控制,即D/A变换器根据决策结果,适时地向被控对象输出控制信号。
4.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
5.自动控制,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生产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6.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性系统规模有大有小系统类型多种多样系统造价有高有低计算机控制系统不断推陈出新7.按功能分类1)数据处理系统2)直接数字控制(DDC)3)监督控制(SCC)4)分散型控制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按控制规律分类1)程序和顺序控制2)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3)有限拍控制4)复杂控制5)智能控制按控制方式分类1)开环控制2)闭环控制9.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控制算法软件网络硬件11.硬件平台运算处理与存储部分:CPU,存储器(RAM,ROM,EPROM,FLASH-ROM,EEPROM以及磁盘等),时钟,中断,译码,总线驱动等。
输入输出接口部分:各种信号(模拟量,开关量,脉冲量等)的锁存、转换、滤波,调理和接线,以及串行通讯等。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一、PLC控制系统设计原则与步骤1.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PLC控制系统主要是实现被控对象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设计前应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并拟定电气控制方案。
2 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使用及维护方便。
3 保证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4 考虑到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在选择PLC的容量时应适当留有欲量。
N 满足要求Y N 满足要求2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如图所示1. 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分析控制要求分析控制要求确定人机接口设备PLC硬件系统设置分配I/O点设计梯形图程序写入、检查程序模拟调试设计制作控制柜现场安装接线分析控制要求现场总调试交付使用这一步是系统设计的基础设计前应熟悉图样资料深入调查研究与工艺、机械方面的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共同讨论以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应详细了解被控对象的全部功能例如机械部件的动作顺序、动作条件、必要的保护与联锁系统要求哪些工作方式例如手动、自动、半自动等设备内部机械、液压、气动、仪表、电气五大系统之间的关系PLC与其他智能设备例如别的PLC、计算机、变频器、工业电视、机器人之间的关系PLC是否需要通信联网需要显示哪些数据及显示的方式等等。
还应了解电源突然停电及紧急情况的处理以及安全电路的设计。
有时需要设置PLC之外的手动的或机电的联锁装置来防止危险的操作。
对于大型的复杂控制系统需要考虑将系统分解为几个独立的部分各部分分别单独的PLC或其他控制装置来控制并考虑它们之间的通信方式。
1. 选择和确定人机接口设备I/O设备用于操作人员与PLC之间的信息交换使用单台PLC的小型开关量控制系统一般用指示灯、报警器、按钮和操作开关来作人机接口。
PLC本身的数字输入和数字显示功能较差可以用PLC的开关量I/O点来实现数字的输入和显示但是占用的I/O点多甚至还需要用户自制硬件。
自控原理:1、自控原理的精髓概括:负反馈。
2、自控原理的任务:在没有人直接参与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被控对象,使被控量等于期望值。
3、传递函数的概念:对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试条件下,系统的输出变量拉氏变换与输入变量拉氏变换的比。
4、一、二阶系统的参数与含义:一阶系统参数T,时间常数,表征系统惯性;二阶系统参数固有频率和阻尼比,阻尼比影响超调量,固有频率影响振荡频率,最佳阻尼比为0.707.5、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终值定理。
6、根轨迹的含义:开环传递函数中某个参数从零变到无穷时,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可用于求解系统稳定的参数范围。
7、系统稳定要求:所有特征根均具有负实部.系统快速性好要求:特征根远离虚轴。
系统平稳性好要求:特征根与负实轴成正负45度夹角附近。
8、什么是系统的频率特性:在正弦输入下,线性定常模型输出的稳态分量与输入的复数比。
9、评价一个系统常用的时域和频域指标:时域指标主要针对的是阶跃响应,包括超调量、调节时间、上升时间、稳态误差(开环增益影响稳态误差)。
频域指标主要针对开环频率特性,包括截止频率、相稳定裕度、模稳定裕度.10、列举几种校正方式:串联校正(包括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反馈校正、前置校正等。
11、非线性系统的两种分析方法:相平面法和描述函数法。
12、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分析方法是什么,它与经典的传递函数分析方法有什么优势:状态空间分析方法.传递函数只能描述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且为零初始条件,状态空间发同样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而且初始状态可以不为0。
13、同一个系统,如果状态变量选择不同,状态方程也会不同。
通过可逆线性变换可以将系统的状态方程改变形式,但系统没变,系统的特征方程和特征根也没变,传递函数阵也没变,只是表达形式上变了.14、可控与可观的概念:可控性就是回答“系统的状态能否控制”,可观性就是回答“状态的变化能否由输出反映出来”。
具体定义为:一线性定常系统,若存在某输入u能在一个有限的时间t,使系统的状态由任一初态x0转移到另一任意状态x1,则称此系统可控;若在有限时间内,根据输出值y和输入值u,能够确定系统的初始状态x0的每一个分量,则称此系统可观.15、传递函数只能反映系统既可控又可观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