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上的街市
- 格式:docx
- 大小:82.03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课文解析第20课《天上的街市》一、简介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主编作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二、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
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
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
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
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集《星空》表达了这一思想感情。
例如,他在《仰望》中写道:“污浊的上海市头,干净的存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黄海中的哀歌》中写道:“浪又浊,漩又深,味又咸,臭又腥,险恶的风浪,没有一刻的宁静,滔滔的浊浪,早已染透了我的深心。
我要几时候,才能恢复得我的清明哟!”他在五四高潮时期对祖国的憧憬陡然归于破灭,诗人的一度兴奋激动陷入了苦闷伤感,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
他在《星空》集的《献诗》中写道:“啊,闪烁不定的星辰啊!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有的是净朗的泪晶——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第一次发表在1922年《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上,后来收入《星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天上的街市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天上的街市》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寓言、神话、传说”。
《天上的街市》是一篇充满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天上的街市的寓言故事,传达了正义、勇敢、善良等美德。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寓意深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寓言、神话和传说的故事,对这类题材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课的课文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词汇和文言文表达方式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能够默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寓言故事,进行创意写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善良、正义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默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运用课文中的寓言故事,进行创意写作。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理解课文中的寓意,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情感教学法:通过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PPT、图片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词,了解课文大意;准备笔记本,记录课堂要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天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天空中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课文原文及教案《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
《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流露出较浓重的绝望和悲愁心情。
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布满诗情画意的奇妙世界,虽然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奇,却又借助丰富新颖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奇妙的天街景象,对此传奇进行了全新的反传统的诠释,诗内想象的内容正代表着诗人的憧憬和追求。
我预备了以下内容,盼望对你有关心!课文远远的街灯明白,似乎闪着很多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似乎点着很多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漂亮的街市。
街市上陈设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的感情。
2、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诗歌美丽的语言和意境。
4、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育联想和想象的力量。
二、重点:品尝诗歌语言。
三、难点:对诗歌主题的探讨。
四、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同学们,在你们每天晚自修回家的路上,那淡淡的月色,模糊闪着几颗星星的夜空,是否吸引了你的目光?我请大家一起来看图片,领会星空的美景。
Powerpoint(下面简称PP):星空图片。
这是画家和摄影师向我们呈现的星空颜色图,那在诗人眼里星空又是怎样的?请大家打开课文《天上的街市》,走近郭沫若,走进他的星空世界。
(二) 简介:问:大家以前有无接触过郭沫若和他的文章?出示投影:郭沫若先生简介。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三) 整体感知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一读,完成两件事:① 圈出不熟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解决。
②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得流利。
2、个别同学读,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后订正字音、节奏。
七年级上册语文20课《天上的街市》课堂笔记第一部分:课文内容概述1. 课文主题:《天上的街市》是一篇文言文读本,讲述了一个人在梦中游览到了天上的街市,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奇特景象和神奇物品的故事。
2. 故事情节:主人公在梦中游览到了天上的街市,看到了种种奇异的商品,比如卖着眼泪的摊子、卖着闲言碎语的小贩等。
在街市中,主人公还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告诉主人公这是一个供应人间所有需求的地方。
主人公被呼唤醒来,发现原来这只是一个梦。
3. 故事主题:通过讲述主人公在梦中游览到天上的街市的故事,表达了对世俗人情的总结,以一种诙谐的形式倡导人们要摒弃市井琐事,追求真理。
第二部分:课文语言点分析1. 文言语气:《天上的街市》是一篇文言文读本,其语言古雅清丽,使用了大量的古代成语、对偶句和排比句,体现了古代文人的修辞功底。
2. 修辞手法:在《天上的街市》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如对偶句“人或兽,草木或土石,无不荷载,供求殊多”,排比句“商品满街,珠玉金银,美玉菱花,一一玲珑剔透,钏环环、奇巧无伦,真是珠泪飞入、帘上翠黛”的使用,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
3. 句式特点:《天上的街市》中文句清丽流畅,句式结构简洁明快,运用了大量的并列句和长句,体现了文言文的句式特点。
第三部分:课文学习收获1. 对于学生来说,《天上的街市》作为一篇古代文言文读本,语言难度较大,但通过学习和理解,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通过学习《天上的街市》,学生可以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感受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3. 在课文学习中,老师可以结合现代社会的情景,启发学生对《天上的街市》的反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远离市井之累,追求真善美。
第四部分:课文学习方法共享1. 语文学习方法:在学习《天上的街市》时,学生可以选择默读或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言文的认识与理解。
题目:七年级上册语文20天上的街市课读读写写注音及解释一、概述1. 介绍街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街市课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街市上的热闹场景和丰富的货物,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二、课文内容概述1. 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场景课文中描述了一个热闹而多姿多彩的街市,包括了摊主、顾客和路人等各种人物形象,同时涵盖了各种小吃、玩具、衣物和鲜花等各种货物,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生活场景。
三、生字注音及解释1. 生字表及注音1)街市(jiē shì)2)摊主(tān zhǔ)3)小贩(xiǎo fàn)4)食品(shí pǐn)5)颇有(pō yǒu)6)玩意(wán yì)7)琳琅满目(lín láng mǎn mù)8)流连忘返(liú lián wàng fǎn)9)炊烟(chuī yān)10)津津有味(jīn jīn yǒu wèi)2. 生字解释1)街市:即市场,指街头摆摊的集市。
2)摊主:在摊位上卖东西的人。
3)小贩:指在街上摆摊卖东西的人。
4)颇有:非常有。
5)玩意:玩具、娱乐用品。
6)琳琅满目:形容货物种类很多,琳琅:物品繁多;满目:遍及目力所及的地方。
7)流连忘返:形容非常入迷,忘记了时间。
8)炊烟:厨房中的烟。
9)津津有味:形容非常入迷,很有滋味。
四、课文分析与理解1. 描述街市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1)具体描述了摊主的卖货情形,生动形象。
2)利用了颇有、琳琅满目、流连忘返等形象语言,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
2. 讨论生字在文章中的运用生字的注音和解释对于理解整篇文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生字的学习,可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课文赏析1. 街市课文的特点和意义街市课文通过对街市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市井生活的热闹和多彩,寓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
七年级20课天上的街市意思
摘要:
一、全文概述
二、天上的街市主题解析
三、课文内容详解
四、课文欣赏与拓展
正文:
一、全文概述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描绘夜空美景的诗篇。
诗歌通过对天空中的流星、天街、灯火等元素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诗人浪漫主义情怀。
全文分为四个小节,每个小节都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不同的天空景象。
二、词语解释
1.缥缈:形容空中的景象遥远、模糊、若有若无。
2.街灯:指城市中用于照明道路的灯光。
3.明星:指夜空中发光的星星。
4.陈列:指将物品摆放出来供人观看、选购。
三、诗句赏析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这里,诗人将地面上的街灯比作天上的明星,引发读者对天空的遐想。
2.“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诗人进一步展开了想
象,描绘了一个繁华的天上街市。
3.“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这一句通过推测,展现了天上街市的繁华与富饶。
四、主题思想
本诗主题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天上的街市”是一个象征,代表着人们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诗人通过对天空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繁荣昌盛、灯火辉煌的天上世界,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五、课后拓展
1.学习本诗后,可以尝试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美好世界,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2.了解郭沫若的其他作品,感受他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特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天上的街市》优质课堂教学设计20天上的街市【教材分析】《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
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
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地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
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天上的街市》一诗最初发表于1921年3月出版的《创造季刊》。
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当时许多人感到绝望无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鼓励人们执着地追求光明和理想,于是写下了《天上的街市》一诗。
【教学目标】1.朗读吟咏,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2.品读想象,再现诗歌的图画美。
3.美读品析,领悟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重难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分清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吟诵诗歌,导入新课1.齐诵《迢迢牵牛星》课件出示: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首诗里藏着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
织女整日忙碌,“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面容憔悴,“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这都是因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想象丰富,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抒发相思离别之情。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这样的凄美,他们被银河阻隔,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才能在鹊桥相会一次。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美丽的诗歌——《天上的街市》,看看诗人郭沫若笔下的牛郎织女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