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设备监控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3.50 MB
- 文档页数:46
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正在迅速发展,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代建筑设计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特别是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系统使建筑之间的应用更加方便,同时对安全方面提升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本文首先阐述了智能建筑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安全监控的设计原则。
最后,将提出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优化策略关键词: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在中国似乎是一种现代生活的方式,智能为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速度,建筑行业也是不断通过智能改善自身的缺陷,但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在建筑使用中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智能楼宇的安全监控系统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重视。
1 智能化楼宇概述智能建筑充分利用最新的电脑和通讯工具,全面监控建筑物的入侵预防、出入控制、电力和照明设备,并完美地履行其功能。
楼宇应与防盗系统、电视监察系统及出入控制系统全面整合,以保障功能可以被正常的使用,从而协助楼宇的外部结构得以安全运作。
因此,在智能楼宇建设中,安全监控系统在控制警报、管理建筑物整体安全、管理建筑物运行各个阶段的出入控制系统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综合安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使用不同的感应器监察及管理建筑物内的不同情况,以方便建筑物的保安工作。
同时出入控制管理是严格控制进入大楼和在大楼内输入雇员身份,使每个人都能对个别物品进行内部工作人员的监督。
除此之外,系统可以记录外部进入人员,给与楼宇最大的安全防护。
2 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在智能建筑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中,必须遵循智能、可操作性、网络化和可升级性等具体设计原则。
2.1智能化智能化是整个系统的设计重要的原则之一,因此,设计时首先要设计的是智能。
在编程以及保存信息上要依靠智能化,通过智能的收集和保存数据,达到一个稳定稳定的通讯装置,是系统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2 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是建筑物智能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以保证系统本身的运行。
智能楼宇监控系统的功能和实际应用智能楼宇监控系统是一种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楼宇内各种设备、设施和环境的监控和管理的系统。
它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实时收集、处理和传输楼宇内各种数据信息,以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楼宇管理服务。
本文将介绍智能楼宇监控系统的功能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一、智能楼宇监控系统的功能1. 实时监控功能:智能楼宇监控系统能够监测楼宇内的各种信息,包括温度、湿度、照明、供电等设备状态,以及门禁系统、消防系统等安全设施的运行情况。
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楼宇的正常运行。
2. 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智能楼宇监控系统能够对楼宇内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深度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可以获取楼宇的运行状态和趋势,为楼宇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建议。
3. 能源管理功能:智能楼宇监控系统可以对楼宇内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包括电力、水资源等。
通过精确的数据采集和计量,系统可以实现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帮助楼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4. 安防管理功能:智能楼宇监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等手段,可以实现楼宇内的安全管理和预警。
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异常情况,并及时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信息,保障楼宇安全。
5. 设备维护管理功能:智能楼宇监控系统可以对楼宇内的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维护。
通过对设备的实时状态进行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寿命。
二、智能楼宇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1. 提高楼宇管理效率:智能楼宇监控系统能够自动化、集中化地管理楼宇内的各项设备和设施。
通过实时数据的监控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楼宇管理的效率。
2. 降低运营成本:智能楼宇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各种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包括能源、设备维护等方面。
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可以降低楼宇的运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3. 增加安全性:智能楼宇监控系统能够对楼宇内的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与概述:本次施工方案针对商业楼宇的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进行设计与实施。
系统将包含以下功能模块:环境监测模块、设备监控模块、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块、报警与处理模块、远程监控与控制模块。
二、系统设备及组成:1.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空气质量监测仪、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噪音传感器、气象站等,用于实时监测场所的空气质量、温湿度、光照、噪音等环境因素。
2.设备监控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温度、压力、电流、液位等。
3.数据采集与分析设备:包括数据采集终端、数据存储服务器、数据分析平台等,用于实时采集、存储和分析环境和设备监测数据。
4.报警与处理设备:包括报警器、故障处理终端、远程通信设备等,用于接收并处理环境和设备监测数据的异常,并及时报警和进行故障处理。
5.远程监控与控制设备:包括监控终端、远程操作终端、远程通信设备等,用于实现对环境和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三、施工流程:1.设计规划:根据商业楼宇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整体设计规划,包括设备布置、传感器安装位置、数据采集方案、报警与处理策略等。
2.设备采购:根据设计规划确定所需的监测设备、数据采集与分析设备、报警与处理设备以及远程监控与控制设备,并进行采购。
3.设备安装与接线:根据设计规划,对监测设备进行安装和接线,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和与数据采集与分析设备连接。
4.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搭建:将数据采集终端与数据存储服务器、数据分析平台进行连接,搭建环境和设备监控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系统。
5.报警与处理系统搭建:将报警器与故障处理终端进行连接,设置报警和故障处理的规则,并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6.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搭建:将监控终端与远程操作终端进行连接,通过远程通信设备实现对环境和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7.系统测试与调试:对搭建完成的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研究摘要:新时期发展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楼宇建设中,运用智能化技术手段优化了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性能,切实提高了安保工作效率,实现楼宇全方位监控。
基于此,本文简述了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作用,分析了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设计及关键要点,具体研究系统的应用情况,旨在不断提高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应用功能。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引言:楼宇智能化技术在房屋建筑中得到有效的落实,通过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的运用,助力楼宇智能化建设,为现代人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应用可行性,有必要深化系统设计,最大程度上发挥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的作用,动态化识别隐蔽性的安全隐患。
1 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作用基于信息化技术发展进步,为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将监控设备连接起来,实时巡查楼宇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可监控范围广泛,可进行智慧化的门禁管理,能够通过身份识别排查外来人口,及时预警,保障楼宇居民安全。
同时,系统内部的数据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类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后上传到系统终端,帮助安保人员全面了解楼宇内外的安全情况,切实发挥了系统安全管理和监督作用[1]。
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应用原理,主要是利用多角度摄像头进行抓拍,实现隐蔽性监控,可准确识别陌生身份信息,大大提高了楼宇安全系数。
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作用具体如下:1.1识别安全风险常见的楼宇安全隐患有寻衅滋事、入室盗窃、煤气使用安全、未熄灭的烟头等,上述隐患均有可能引发楼宇安全事故,对楼宇居民的人身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威胁;若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将造成不堪的后果。
基于安防角度看,不同的安全隐患,引发的后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必须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才能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第1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1工程概况本项目总建筑面积88892㎡,由大剧院、体育馆、射击馆、会展中心等建筑组成。
这样规模的建筑中,需要大量的机电设施协同运转才能为在场馆内的人员提供安全、舒适并节能的空间环境,这也是楼控节能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
另外,为实现整个市民活动中心建筑设施管理的现代化,和最佳的节能需求,设计方在设计系统集成时,充分考虑了全年不间断地运行需求、电磁环境的影响、宜都地区气候特点,以及与建筑群内其他系统兼容性等问题。
系统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以长期的经营需求为主,充分满足未来发展需要,遵循国内国外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根据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控制的要求,系统集成控制应具有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等特点;并且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扩展灵活,以满足使用方运营、管理的需要。
本着确保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计划选用楼宇自控系统。
1.2需求分析本项目是一集楼宇自控、消防及诸多子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化楼宇。
系统设计以满足用户的要求,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系统、根设计院有关图纸,以技术前瞻性为导向,采用优化的设备配置、运行方案及管理方式,为大楼提供高效率的系统管理,为大楼的机电设备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为大楼提供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根据标书要求,结合本项目的实际功能和档次,在本工程的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中,主要应突出以下重点: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为大楼提供一个高效、节能、可靠的智能控制系统,对大楼的楼宇机电设备予以控制,实现绿色、智能的建设目标,充分展现现代化大厦在智能化管理上的特点。
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本项目这样的现代化建筑,需要采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楼宇自控系统,西门子公司的全以太网结构楼宇控制系统正是顺应这一要求而推出,具有技术的前瞻性,并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
我们所采用的系统应是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产品,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其先进性应体现在硬件产品成熟、优质,在国际上有过较长时间的应用历史背景,另外在通讯协议上应能够具有良好开放性和通用性,并已成为发展主流的先进通讯协议,以确保用户在日后系统的升级和扩容上不受单一产品通讯协议限制,方便的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和扩容。
楼宇自控安防网络监控系统的组成安防系统的五大系统为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对讲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以及周界报警系统,其中视频监控系统为其中的重中之重,各类出入口以及通道的直观监视都依靠于视频监控系统。
那么监控系统是怎么组成的,以及架构又是怎么样的?一般来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前端的摄像机:枪机需与镜头协作使用,如是室外的摄像机还需要增加防雷器,需要考虑信号和电源防雷。
2、传输线缆:含网线和电源线,如POE供电可直接使用双绞线,但传输距离需掌握在75米以内为宜。
3、交换机:全部的摄像机需掌握在90米以内为宜,可直接接入交换机,如大于90米时,可使用网络跳线+光收发器+光缆的形式接入交换机、依据前端摄像机的数量选择对应口数的交换机,一般来说交换机上传带宽需要冗余45%,百兆上传依据码流来计算可以接入几个2M/4M/8M码流的交换机,8M码流的状况下最大可接入7.5个摄像机,现在交换机上传口普遍有千兆电/光口,根据45%的冗余,可以接入更多的摄像机。
级联口带宽: IPCAM的码流*数量=上传口的最小带宽,通常状况下,当IPCAM带宽超过60Mbps时,建议使用1000M级联口,如8个以上8M码流的摄像机所需的带宽为8M*8=64Mbps,此时就建议使用千兆级联口。
4、光传输附件:其中包括光模块,光缆,光跳线,尾纤,对应接口耦合器(如SC-LC,LC-LC等等),光纤配线架或配线箱等。
5、核心交换机:依据前端的接入交换机,以及摄像机数据交换量得出的总带宽量来选择合适的交换机。
以下给出交换机的包转发率以及背板带宽的计算方法。
包转发率:一个100M口的包转发率为0.1488Mpps/s,以此类推千兆或万兆口的包转发率。
而一个摄像机的包转发率约为2.6Kbps,完全满意要求。
背板带宽=端口数*端口速度*2, 如24口百兆核心交换机(含两个千兆口)带宽为(24*100*2+2*1000*2)/1000=8.8Gbps/S 。
1、楼宇自控系统简介智能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BAS)俗称楼控系统,5A建筑中列为首位(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消防自动化----FA;通信自动化----CA;管理自动化----MA)。
BAS主要对建筑物内机电设备进行管理,是基于现代分布控制理论而设计的集散控制系统,通过网络系统将分布在各监控现场的机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楼控系统(BAS)主要对以下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风机盘管系统、给排水系统、送排风系统、照明系统、供配电系统和电梯设备监测等。
1.1系统概述我们采用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酒店内的机电设备进行监控管理,该系统一方面为酒店提供健康、舒适、洁净的空气环境,另一方面监控和保障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节约能源,减低管理费用。
从统计数据来看,空调系统占整个酒店的耗能在50%以上,而酒店装有楼宇自动化系统(BA)以后,可节省能耗约25%,节省管理人员约30%。
现代化酒店内部的机电设备数量急剧增加,这些设备分散在酒店的各个楼层和角落,若采用分散管理,就地监测和操作将占用大量人力资源,有时几乎难以实现。
如采用楼宇自动化系统,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便可实现对所有机电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确保楼内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酒店内工作人员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长期保持设备的低成本运行。
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系统能够及时知道何时何地出现何种故障,使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1.2系统设计依据我们的设计依据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招标技术文件相关要求浙大中控OPTISYS楼宇自控产品技术手册自控专业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1987)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中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J45-90.92)《空调系统控制》(国标图集02X201-1中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中国室内给水排水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38-9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4728-85)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 20573-95)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相关产品安装使用手册1.3系统设计原则楼宇自控系统,遵循下述原则:先进性: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分布式控制系统”,通过中央监控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将各层的控制器,现场传感器、执行器及远程通信设备进行联网,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综合监控及管理功能。
建筑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提供全面高效的楼宇安全管理解决方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安全要求的提高,建筑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系统通过集成各种智能设备和监控技术,提供了全面高效的楼宇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介绍建筑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
一、系统功能建筑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具备多项功能,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实时监控:系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设备全方位、全天候地对楼宇进行监控,实时获取楼宇内外的情况。
这不仅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还提供了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响应机制。
2. 报警与预警:系统可以与报警设备进行联动,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或异常情况,系统将及时发出警报信号,并将相关信息推送到相关人员手机或电脑端,以便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出入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身份识别设备,如刷卡、指纹、人脸识别等方式,对出入楼宇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有效防止了未经授权人员进入楼宇,提高了安全性。
4. 数据存储与分析:系统可以将监控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为楼宇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制定更加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策略。
二、系统特点建筑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在功能上有着独特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楼宇的安全管理需求。
1. 高度智能化: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视频监控画面进行分析和识别,可以自动侦测异常行为、确定异常事件,并生成报警信息。
智能化的特点可以大大提高安全监控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多样化设备:系统支持多种设备的接入,包括高清智能监控摄像头、门禁设备、消防报警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全面覆盖楼宇的安全需求,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风险。
3. 灵活可扩展:系统的设计考虑到了不同楼宇的规模和需求差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
同时,系统还支持模块化的设计,可以根据需要逐步增加监控点,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楼宇网络高清监控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报纸报道小区入室盗窃、车辆损坏等事件屡见不鲜;现有的人力保安系统无法做到无盲点覆盖;需要借力于视频监控系统的全面覆盖..本方案根据小区楼宇总体结构和物业安保的特点;在小区出入口、周界、园区、地下车库等关键位置设置监控点;以达到全方位监控记录主要场所的人员活动情况;便于突发事件的侦测和有效控制;以及为事后协助警方调查取证提供直接的录像资料..系统设计本方案在各监控点位部署功能对应的摄像机完成视频采集;先汇聚到各个楼层分层交换机;然后各个楼层交换机通过光钎将数据传至监控控制中心核心汇聚交换;NVR或者CVR从核心交换读取数据完成视频存储;解码设备高清解码器从核心交换读取视频数据解码后传至监视器做本地显示;所有的监控设备通过平台软件实现联网管理;管理命令下发;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并且可以扩展..1.1 前端布点设计大门口/楼梯/地下车库:该场景夜间光照条件差;需要监控是否有破坏性事件发生;看清可疑人员脸部特征;推荐使用200万像素网络高清点阵红外筒型摄像机;安装方式为壁装..园区:该场景监控范围较广且夜间基本无光照;需要监控是否有破坏性事件发生;看清可疑人员脸部特征;推荐使用200万红外网络高清球机;安装方式为柱杆装..电梯:该场景要求监控人员进出的情况;看清人员的面部特征及细节;需要隐蔽性或美观度;推荐使用200万像素防水防暴迷你半球型网络高清摄像机;美观小巧;安装方便;安装方式为吸顶装..保安室/物业中心:该场景是室内重点关注区域;且注重美观度及隐蔽性;夜间光线差;需要监控具体活动细节;看清可疑人员脸部特征;推荐使用200万像素网络高清点阵红外海螺型摄像机;安装方式为吸顶装..1.2 存储容量计算每个前端存储总容量GB=视频码流大小Mbps×60秒×60分×24小时×存储天数/8/10241.3 后端存储方案设计二选一方案一:各个楼层的前端摄像机通过交换机汇聚;然后用数台NVR进行存储;该方案优点:实施调试简单;一般人员即可完成安装;该方案缺点:所需设备数量大;所需机房机柜空间大;存储的录像数据无备份;数据一旦丢失无法恢复..由于设备数量大;维护不方便..方案二:各个楼层的前端摄像机通过交换机汇聚;然后用集中存储设备进行存储CVR..该方案优点:硬盘安装集中;所需机房机柜空闲小;存储数据采用RAID5技术;数据保存安全洗漱高;及时有部分硬盘坏了;也可恢复数据继续存储;方案缺点:需要专业人员前往配置设备;成本比NVR略高..1.4 控制中心方案设计控制中心设备分为传输显示系统和软件平台管理系统..传输显示系统采用解码器和32寸显示器进行拼接显示;由于控制中心可建立大屏面积为8mx7.5m高7.5米宽8m;其中底座高度为0.7米; 电视墙面积为8mx6.8m;单个监视器尺寸为:所以采用x的形式..平台管理软件采用IVMS-8700软件对所有监控设备包括前端摄像机;存储设备;解码器进行管理配置和命令下发..用户同个pc机上安装客户端对已配置的监控资源进行调阅和操作..功能描述2.1 高清视频图像采集系统前端采用新一代高清网络摄像机简称IPC;可完成对高清图像的采集;视频监控图像质量达到720P1280×720/1080P1920×1080;能获取更多图像中的关键信息..系统内采用低码率 2~4Mbps 传输;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降低传输带宽和录像存储的成本..2.2 高清视频存储与管理系统将前端IPC采集的高清视频信号进行NVR或者CVR本地存储;可设置录像计划包括定时录像、移动侦测录像、报警联动录像、设置录像参数、回放录像、查看硬盘状态等..此外;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设置个性化存储策略;按照存储天数如录像保存30天进行存储或当系统存储容量超过预定容量后将自动覆盖历史视频数据..2.3 高清视频显示系统可通过连接解码设备的液晶监示器LCD进行本地高清视频显示;也可通过联网的客户端进行远程高清视频显示..此外;系统还可设置成不同数目如4/6/9等画面的视频图像显示;同时可对视频图像切换显示、轮巡、分组等各种操作;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系统支持多样化回放方式;包括快捷回放、按时间回放、按文件回放、事件回放、日志回放、标签回放、并行预览回放..2.4 远程监控通过视频监控网络;授权用户可通过局域网或外网远程监控任意监控点的图像..授权用户可通过客户端或者浏览器实现远程预览现场图像、回放和下载录像资料、配置系统参数等所有管理控制功能..2.5 云台控制用户可远程实时操作球机进行变焦变倍、云台转动、3D定位等..2.6 报警联动系统支持接入输入/输出报警设备;针对不同监控点可配置多样化的报警触发规则;如移动侦测报警、遮挡报警等..当系统侦测到监控异常时;可实现报警信号联动;上传报警信息;自动弹出报警位置的视频图像;帮助用户迅速定位并记录报警信息..2.7 用户权限管理系统管理员通过系统进行用户添加或删除;并可对各个用户的控制权优先级进行管理..根据系统分配的不同权限;各级用户享有对各监控点视频图像不同的浏览和控制权限..2.8 Smart功能Smart系列海康威视推出的SMART系列产品;在智能编码、智能侦测、智能控制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通过丰富多样的功通可满足不同环境的监控要求;提升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智能侦测:海康威视Smart IPC支持对跨界入侵、区域入侵行为自动检测、分别布防;并可联动报警;精准识别画面中人脸的数量、位置、大小;并可实现人脸的智能跟踪;还可以实现检测无音源输入、突发尖叫事件提醒等功能;支持对画面虚焦、场景变更的异常情况进行自动检测并联动报警..智能控制:海康威视红外摄像机支持Smart IR功能;可自动检测画面亮度;通过内部算法抑制近处物体过曝;同时保证背景区域亮度;电动镜头支持变倍后AF自动对焦功能;无需手动聚焦;枪机支持ABF自动背焦调节功能;一键微调焦距..智能码流接入:触发行为侦测、人脸侦测、场景侦测、音频侦测等智能事件时;可触发后端Smart NVR实现报警联动;NVR在存储视音频数据的同时;存储智能信息;便于以不同规则进行后续检索..智能后检索:系统支持基于智能侦测事件的快速检索;支持基于区域入侵、越界侦测的录像后检索;可在回放中自定义智能规则快速检索;录像搜索变得“随心所欲”..智能回放:系统支持智能回放功能;即在录像回放时;对有事件发生时的录像文件采取正常速率回放;而对没有事件发生时的录像文件采取高倍速率回放;大大提高了录像检索与回放效率..系统特色3.1 节省投资成本全新编码引擎升级后;前端高清IPC清晰度为1080P200W像素仅需3~4M码率;有效降低了网络带宽和存储成本..系统支持PoE交换机;通过网线直连具备PoE功能的高清IPC;既可传输视频信号又能为其供电;有效节约了电源布线的成本..3.2 系统质量可靠专利EXIR技术:点阵红外IPC产品采用海康自主专利全球首创矩形光斑透镜;拥有四大核心技术;即面发光技术、黑晶封装技术、双面复合透镜技术、智能SMART IR技术;使得红外监控画面中心不过曝;均匀无暗角;红外距离达到50-80米..精致结构:精密的散热设计;高效的散热材料;使摄像机的温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可延长IPC使用寿命1年..专利黑色防反光遮阳罩;有效防止红外干扰和日光干扰造成的图像模糊问题..智能硬盘管理:系统支持磁盘预分配;硬盘初始化下预分配索引、录像文件等;杜绝磁盘碎片的产生;延长硬盘寿命;支持Smart功能;及时获取硬盘Smart 检测信息;准确反馈硬盘工作状态;提前预警;确保数据存储安全、可靠;支持硬盘休眠;非工作硬盘可适时进入休眠状态;降低功耗、延长硬盘使用寿命..3.3 系统开放兼容开放兼容接入:系统支持国内主流厂家IPC通过ONVIF、PSIA协议接入;开放性高、兼容性强..开放性系统:系统开发接口;支持兼容接入到其他标准的视频监控平台..全通道高清接入:最高可支持500W像素高清网络视频的预览、存储与回放..高清双输出/双操作:系统支持HDMI、VGA双高清1080P双输出及双操作;极大提升预览清晰度及操作便捷性..3.4 用户操作便捷一键添加:系统支持自动添加IPC功能;操作时先将IPC与NVR之间联网;然后在系统操作界面上一键自动添加;就可以一步完成添加;极大地减少了施工、维护工作量..一键录像:系统支持一键配置录像计划;可以一键配置所有通道移动侦测功能;对于施工操作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都是一个简单方便的应用..一键定位:系统支持3D定位操作功能;操作时只要选定好要放大的位置;球机就能自动将以该区域为中心的图像显示在画面上..一键锁定目标;避免了复杂的操作;操作效率上有很大地提高..一键上网:系统支持海康威视自建的动态域名解析服务系统HiDDNS和通用即插即用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功能;无需注册使用第三方域名;外网访问一步到位..一键调用:系统可在云台控制界面下;支持一键快捷调出球机的菜单;调节球机参数更加便捷..设备清单。
楼宇设备自控系统(BAS)硬件要求1.一般要求A. BAS须利用高速数据通讯网络为系统提供讯息传送。
与此数据通讯网络连接的设备有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和操作员工作站(WORKSTATION)。
上述DDC分站须设置在各层之机电房或弱电房内,以太网交换机须设于弱电房或机房内,操作员工作站则设于地库一层中控室内。
B. 系统通讯网络速度不低于10Mbps传送速度。
C.D. 承包单位须提供包括任何需要一并安装之其它设备及接口设备以使工作站达到所定的效能。
而有关之工作站机柜,须配合现有之设备布置而制造,有关之费用亦包括在合约之内。
E. 系统网络须交接能源管理系统、变配电智能监控系统等的网络数据信号,以获得其数据参数提供监察及控制功能。
所有有关硬件及软件均包括在本合约内,本承包单位须协调有关分包单位以完整交接事宜。
2.系统容量本承包单位提供之系统须满足日后系统扩展用。
上述之扩展须无需另增传输电缆,分站,改变传感器或控制器,也不需要废弃或更换基本系统的任何部件。
即使日后扩容量高出预留扩容量亦只须增加DDC数量,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结构。
系统的扩容量能增设不少于15%备用输入及输出连接口以满足日后有需要额外增加的监控点。
3.数据通讯网络系统A. 通讯网络须具有本规格说明书其它章节所提及的运行速度和网络特性为所规定的系统监控功能服务。
B. 网络控制器与工作站间的数据传输必须利用UTP-6电缆以TCP/IP协议传输。
网络控制器与现场DDC的数据传输必须使用总线传输。
C. 数据通讯网络系统须连续有效的对系统数据通讯提供可靠的监督。
不得使用被动的取决于讯号激发的搜索系统。
D. 任何通讯网络之中断或停止须被探测到并当作“故障”通知和显示于操作员工作站上,连同发生故障的时间,故障地址一并打印出来。
4.数字传输在系统上传输的BAS讯息须为纯数字方式,有关接点状态,指令指示(点整定调整,起动/停止,等),线路状态和其它条件的数据均须由不同的编码组成而不应取决于实际测得的脉冲间的时间。
建筑设备监控(楼宇自控)系统施工技术方案一、一般规定1.1 本章适用于建筑弱电工程中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工程实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施工质量的验收应执行《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和《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CECS 182:2005相关章节的规定。
1.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施工验收应与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同步进行,并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的有关规定。
1.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工程范围应包括建筑运行管理、建筑环境监控和给排水、供电、照明、电梯、自动扶梯等监控子系统以及现场仪表、变频设备、控制中心等现场设施的施工与验收。
二、施工准备2.1 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安排编写施工计划书,包括工期计划、材料设备进场计划、人员配置计划、工序衔接要求、设备安装内容及步骤、调试计划、验收计划等内容。
2.2 在施工之前对下列施工图及设计文件进行复查,确保文件齐全并符合设计要求: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图;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及其集成的各子系统以及现场仪表等的施工安装图;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软件安装手册;4、系统接线图及控制器盘箱接线图;5、所有与第三方系统连接的接口安装及使用说明;6、系统所监控的设备或受控对象的控制策略说明;包括所有模拟量控制、数字量控制,顺序控制及系统连锁的控制原理图;7、对被控设备实施的节能措施和节能机理的说明;8、与设计单位确认后的现场仪表中的阀门、流量计的设计计算书;9、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备验收测试大纲、接口测试大纲、系统调试大纲等技术文件。
三、施工要点3.1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线缆、线缆防护系统,供电及防雷接地的安装以及隐蔽工程的检查与验收应符合《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的有关规定。
8.3.2 控制中心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控制台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平稳牢固,便于操作维护。
2、控制台内机架、配线、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楼宇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楼宇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楼宇监控系统是为了保证楼宇的安全与管理而设计的一种综合性安全防范系统。
下面是一份针对楼宇监控系统设计的方案,包括设备、布局和功能。
1. 设备选型:- 摄像头:选择高清晰度、高像素的网络摄像头,支持远程监控,具备低照度夜视功能。
- 视频服务器:选择具备强大存储和传输能力的视频服务器,能够同时处理多路视频信号。
- 监控中心:选择用于监视和控制所有摄像头和视频服务器的监控中心,配备大尺寸显示屏,方便操作人员观看实时监控画面。
- 存储设备:选择大容量硬盘来存储大量的监控视频,同时备份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
- 网络设备:选择高性能的网络交换机来实现摄像头、视频服务器和监控中心的数据传输。
2. 布局规划:- 根据楼宇结构和安全需求,确定合适位置安装摄像头,包括楼道、入口、出口、公共区域等地方,以实现全方位的监控覆盖。
- 根据楼宇的层次结构,设置多个监控中心,分别监控不同的楼层或区域,方便对不同区域进行管理和监视。
- 在监控中心设置报警装置,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报警,通知相关人员快速处理。
3. 功能需求:- 实时监控:摄像头将实时监控画面传输到监控中心,实时观看楼宇内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应对任何安全事件。
- 录像存储:将监控画面录制下来并存储在硬盘中,以备后续查看和分析。
- 远程监控:监控中心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连接到摄像头和视频服务器,随时随地进行监控,不局限于物理位置。
- 报警通知:监控中心配备报警装置,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即时发送报警通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 数据备份:为防止数据丢失,定期备份存储设备中的数据,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恢复。
4. 安全措施:- 访问权限控制:设置不同级别的权限,限制非授权人员对监控系统的访问。
- 数据加密:通过使用加密技术,确保系统的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 系统维护:定期对监控系统进行维护,包括软件升级、设备检修等,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