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篇.比较形态学-大鼠(2)-zy
- 格式:pdf
- 大小:4.36 MB
- 文档页数:74
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大鼠不同部位穴位的形态学观察姓名:和婧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西医结合基础指导教师:晋志高20060401图1人鼠穴位与非穴位组血篱及分支数日的比较注:与菲穴位缝澎较,¥tP<0由l:霆2大鼠穴位与j}穴位缌享枣经纤维及分支数譬懿敷较注:与非穴位组比较,8尸≮O.05:图3大鼠穴位与非穴位组胶原纤维数日的比较注:与非穴位组比较,8P<0.052不同部位穴位问的差异性对大鼠不同部位穴位和非穴位作组织冰冻切片,用H.E染色法,Masson三色染色法以及Bielschowsky改良法染色后,光镜卜观察血管及其分支、神经分支以及弹性纤维的分布,并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大鼠足j里穴作为基本的对照穴位,其他各组穴位分别与足三里穴位组进行比较。
得出,内关穴与足二里穴比较,在血管及分支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天元、大椎则显著性减少,而涌泉显著件增多;在神经纤维及分支方面,内关、关元、大椎较足三里数日显著性减少;而涌泉则显著性增多:在胶原纤维数量上,内关、关元、大椎与足_:_二里无明显差异性,而涌泉穴则胶原纤维的表达丰富,较足二里有明显差异。
另外在局部视野里,感受器数日比较少,有些感受器在一个视野内不可见到,难以统计,因此仅做了肉眼的粗略估算和比较,得出不同穴位问感受器的类型和数目有一定区别,在皮肤的层次里,足二里和内关以游离神经末梢为丰,偶见触觉小体和麦氏小体,而在关元和大椎穴区则以毛囊感受器和游离神经末梢为丰,涌泉穴则以环层小体,触觉小体和大量丰富的末梢神经为多见,偶见露菲尼小体,在这些穴位的皮肤层次中未观察到克劳终球。
表格2人鼠小州穴位问血管、神经分支及胶原纤维数f:}的比较穴位盘管及分支神经分支黢舔纤维注:与足三凰穴位比较,+P<0.05,十+p<0.Ol鬻4大鬣蚕疑穴位霆盛蛰及分支鼗爨魏魄较注:与足i整穴链昆较,tt艮0.0}图5大鼠不同穴位问神经分支数目的比较注:与足三三姒穴位比较,8P<0.05,”P<0.01;豳6大藏不瓣定位阔菠原纾缝鼗疆麴魄鞍注:与足三里穴位比较,女+P<O.Ol:3Cx‘|3在穴位秘菲穴位闻表达懿差剐暖及瓣一穴位针涮缝帮j}针髑憋懿舜阕免疫组织化学的染色结果显示,大鼠皮肤中cx43书要表达在上皮细胞胞浆、熬骥土,氡摆渡获表皮弱郝分毛囊等上疫角矮豹形成缍稳,旦杰表发蒸瘾瑟、戆细胞层中表达较多、角质滕中表达较少。
姓名:薛桂凤学号:132015200300实验报告(二)一、实验目的:1.掌握大鼠的抓取和固定。
2.掌握大鼠的编号与标记方法。
3.掌握大鼠的常用实验方法。
4.掌握大鼠的常用麻醉方法。
5.掌握大鼠的安死术。
6.掌握大鼠的釆血方法。
7.了解小鼠的采尿、粪的方法。
8.了解小鼠各种脏器标本的采集方法。
二、实验器材:SD大鼠、电子称、手套、实验托盘、固定板、烧杯、注射器(3支)、剪刀、镊子、灌胃针头、毛细管、酒精棉球、5%水合氯醛、生理盐水三、实验内容1.抓取: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大鼠颈部,使其头部固定,右手拇指及无名指分别在大鼠前爪下抓住大鼠身体。
第二种方法类似单手抓取小鼠的方法,用右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并捏住大鼠颈部背部皮肤。
2.称重:小鼠放在烧杯中称重(去除烧杯重量),记录小鼠体重210g。
3.鉴别大鼠性别:观察生殖器雄性大鼠的阴囊非常明显。
4.编号:染色法:逆毛方向涂上有色斑点,顺序由左到右,由上向下,用两种颜色可标记99只动物。
5.给药:(1)皮下注射小于1ml/100g(俯卧固定,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提起,右手持针沿纵轴方向刺入皮肤,阻力消失后回抽无血注入药物,拔针)(2)皮内注射小于0.1ml (麻醉后进行,先备皮)(俯卧固定,与皮肤平行刺入捏起的皮肤,阻力大,注射药物局部有皮丘后停留片刻后拔针)(3)腹腔注射0.01-0.02ml/g(仰面固定,在腹正中线两侧腹股沟平行的位置30-45°进针,挑起皮肤和肌肉,回抽无血,注药)(4)灌胃1-2ml/100g (大鼠固定身体呈一条直线,灌胃针头顺着上颚插入咽部,先少量注药证明未入气管后继续给药)6.釆血:尾尖釆血法、眼眶静脉丛釆血法、心脏釆血法(麻醉后) 。
7.大鼠的采尿、粪的方法(1)少量采集:在抓取固定时受到刺激排出少量尿液和粪便(2)长期大量采集:使用代谢笼8.麻醉:根据大鼠体重计算麻醉药物用量5%水合氯醛按300mg/kg,给药,计算药量为 1.26ml,ip 麻醉小鼠,观察小鼠麻醉期。
实验大小鼠知识点总结一、实验动物选择大小鼠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其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学相似性、遗传背景明确、繁殖能力强等。
在选择大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生理学相似性:大小鼠与人类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因此在疾病模型建立、药物筛选等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2. 遗传背景:大小鼠的遗传背景相对较为清晰,能够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
3. 繁殖能力:大小鼠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便于实验室的动物饲养管理。
4. 实验对象数量:由于大小鼠较小,因此能够供给更多的实验对象,有利于统计学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品系的大小鼠进行研究。
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大小鼠品系及其特点。
二、常用品系1. C57BL/6小鼠:C57BL/6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具有较为纯正的遗传背景和稳定的生理特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模型建立、药物毒性评价等领域。
2. BALB/c小鼠:BALB/c小鼠具有较为稳定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模式,因此常被用于免疫学研究和感染病原体模型的建立。
3. SD大鼠:SD大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大鼠之一,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心血管疾病模型建立等领域。
4. Wistar大鼠:Wistar大鼠是最早被用于实验室的大鼠品系之一,具有较为稳定的生理特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模型建立、肝脏疾病模型建立等领域。
以上介绍的品系只是常见的几种,实际上实验室中还有许多其他品系的大小鼠可供选择。
在选择实验动物品系时,需要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三、实验室动物饲养管理大小鼠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动物模型之一,其饲养管理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在实验室动物饲养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饲养环境:实验室动物的饲养环境应该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以减少外界环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小鼠大鼠的生理特点及应用小鼠和大鼠在生理特点及应用方面有很多相似点,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小鼠和大鼠的生理特点及其应用。
一、小鼠的生理特点及应用1. 小鼠的生理特点:小鼠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其生理特点主要包括体型小、寿命短、繁殖力强、易于饲养和繁殖等。
体型小:小鼠的体型相对较小,一般体长约10-15厘米,体重在20-30克之间。
这种小体型使得小鼠在实验过程中更易于操作和管理,同时占用的空间也相对较小。
寿命短:小鼠的寿命比较短暂,一般在2-3年左右。
这使得科研人员可以更加快速地观察和研究小鼠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生理变化,从而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命过程和疾病发生的机制。
繁殖力强:小鼠的繁殖力相对较强,一年内可繁殖多代。
这使得科研人员可以轻松获得大量的实验动物,进行大规模的实验研究。
易于饲养和繁殖:小鼠对饲养环境要求较低,可以适应多种饲料和饮水条件。
同时小鼠的繁殖能力强大,雌性小鼠每胎可产仔6-12只,每年可产仔5-10次。
这使得科研人员可以更加轻松地从小鼠中获得大量的实验材料。
2. 小鼠的应用:小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动物,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药物筛选:小鼠广泛应用于新药研发过程中的药物筛选。
通过观察小鼠对不同药物的反应,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毒副作用和安全性。
疾病模型:小鼠可以用来构建多种疾病模型,如肿瘤模型、炎症模型、肥胖症模型等。
通过引入特定基因或处理特定药物,可以使小鼠患上一定疾病,从而模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疾病的机制研究和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基因功能研究:小鼠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的相似性较高,因此小鼠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
通过特定基因的敲除或过表达技术,可以研究该基因在生命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免疫学研究:小鼠的免疫系统与人类的免疫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
小鼠可以用于研究免疫系统的发育、免疫应答、免疫病理学等方面的问题,为人类的免疫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大鼠的生理特点及应用1. 大鼠的生理特点:大鼠是另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其生理特点包括体型大、寿命较长、易于饲养和繁殖等。
经验交流 文章编号:1000-5404(2002)12-1496-01两种大鼠2VO模型制作方法的比较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of estab lishing2VO model in rat王兴华,李露斯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神经内科,重庆400038)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持久性结扎(Permanen t bilateral comma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或two-vessel occlusion,以下简称2VO)模型广泛应用于血管性痴呆的研究,但在过去的模型制作过程中,因双侧动脉的结扎造成动物打击过大,死亡率居高不下,往往造成经费的支出较大、标本获取困难、试验周期延长。
作者因实验需要,先后两次进行模型制作,第1次按传统方法进行手术制作(甲法),尽量注意各种可能影响因素,术后死亡率很高;第2次进行了方法上的改进(乙法),结果术后成活率大大提高。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动物来源老龄Wistar大鼠40只,18月,体重300~350g,由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动物中心提供。
1 2 实验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20只采用甲法手术方法,第2组20只采用乙法手术方法。
双侧颈总动脉全部结扎后1周观察成活率。
1 2 1 甲法[1] 术前8~12min禁食,自由饮水。
小容器乙醚棉球罩头麻醉成功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颈部皮肤剪毛备皮,碘酒酒精消毒,以无菌器械沿颈部正中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长度约1.5cm,暴露颈部肌肉后,在一侧颈前肌肉和侧方肌肉间隙钝性分离该侧颈总动脉,以4号丝线双重结扎,之后继续进行另一侧操作,伤口内撒入少许青霉素,间断缝合皮肤,缝合完毕后酒精消毒伤口。
乙醚麻醉术中根据情况及时补充、尽早停止,术中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损伤伴随颈总动脉行走的迷走神经,注意无菌原则,术后青霉素肌注1周。
第一章皮肤一、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二、皮肤腺有皮脂腺、汗腺和乳腺。
1、皮脂腺分布在毛囊周围。
口角部、肛门、包皮和乳头周围有特化的皮脂腺。
2、汗腺,大鼠的汗腺只局限于足垫的皮肤。
3、乳腺数量大鼠的乳腺共有6对,胸部3对,腹部1对,鼠蹊部2对。
个别的大鼠有5对或者7对。
大小和形态随大鼠的年龄和性周期有明显的变化。
部位包埋在皮下组织中,由结缔组织隔与胸壁和腹壁松松地相连。
第二章骨一.脊柱大鼠的脊柱由57-61块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胸椎13、腰椎6、荐锥4、尾锥27-31块。
锥式C7T13L6S4Cy27-31。
骨性标志为第二胸椎,其棘突最高,超过其它脊椎骨。
1、颈椎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恒为7块,全无肋骨相连,横突上具有横突孔,供锥动脉通过。
2、胸椎13块,椎骨的长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加(由2毫米增加到4毫米),锥管的直径平均为3.3毫米,较颈部的锥管为狭窄。
3、腰椎6块,每块锥体的长度比较一致,约6-7毫米。
锥管直径由前面的4毫米向后逐渐缩小至2毫米。
二、胸骨共分为6节,最前一节为胸骨柄,第二到第五节称为胸骨体,最后一节为剑突,棒状的剑突后面接一盘状的剑状软骨。
胸骨柄长约10毫米。
第三章肌肉系统(省略)第四章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及附属消化器官。
消化管可分为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
附属消化器官有齿、舌、唾液腺、肝和胰。
第一节消化管一、口腔1、舌全长约30毫米,不具有正中系带,但是有两条侧系带。
一、食管分为颈、胸、腹三部。
成年大鼠食管的颈-胸段长度约75毫米,腹段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在膈后的长度约15毫米,食管外径约2毫米。
位置:食管主要是沿气管背侧走行,仅在颈部稍偏左侧。
一、胃位置:横位于腹腔的左前部,其壁面几乎完全为肝的左叶所覆盖。
大小:胃重为体重的0.5%,属单室胃。
形态:胃小弯朝向背前方,食管在其中部入胃。
胃大弯朝向腹后方,其边缘有双层的口袋状大网膜。
贲门部外观呈半透明状,内壁有粘液腺。
大鼠中枢神经比较和应用解剖学编号:0022 开课单位: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数:68(理论34 实验34)学分:2.5. 主讲教师:陈幽婷王德广【教学目的】人脑与其他哺乳动物脑的基本构造类同,除了大脑皮质的进化差别之外。
神经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动物实验,大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
因此,对于将进行与脑相关的实验研究或临床的神经科学工作者,掌握大鼠脑的形态构造是最基础的专业知识。
本课程通过实地解剖大鼠脑的形态,并系统观察大鼠脑连续切片,掌握大鼠脑的构造。
在获取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适当讲解脑的发生及神经解剖学知识,为实验研究及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与神经科学密切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可面向博士生、老年神经科学的研究人员和相关专科的医师。
【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绪言一、了解大鼠脑解剖学的研究领域和教学目的二、熟悉大鼠脑解剖学课的教学方式及大鼠脑切片的几点技术要求和特点三、了解学习大鼠脑解剖学要明确的几个问题第二节脑的早期形态和组织发生一、熟悉脑泡的发生与演化二、熟悉神经管壁的早期组织分化第三节基底前脑一、熟悉嗅脑(嗅球、嗅茎、嗅结节、梨状皮质)的组成和形态分布二、了解前连合的构成和形态位置三、掌握隔区和斜角带的位置结构四、掌握纹状体(尾壳核、苍白球和腹侧苍白球)的位置形态和细胞构筑熟悉腹侧纹体(伏核、纹体基、嗅结节和细胞桥) 的位置形态五、熟悉视前区的重要核团第四节端脑一、了解大脑皮质的发生和皮质类型二、熟悉侧脑室的位置形态及其与第3脑室的交通三、了解大脑髓质的纤维分类及各类纤维的概念掌握终板和连合纤维的原发部位、胼胝体和胼胝体辐射;掌握海马传出纤维穹窿和海马连合。
掌握新皮质的投射纤维和内囊,丘脑辐射和大脑脚脚底。
四、掌握杏仁终纹复合体位置构成,掌握海马结构布局的形成及海马、齿状回的构筑特征。
第五节间脑一、了解间脑的分部,掌握各部的位置及主要组成核团。
二、掌握背侧丘脑核团及纤维联系。
大鼠生物学特征和解剖生理特点一.大鼠的基本特征1. 大鼠性哺乳钢,啮齿目,鼠科,大鼠属动物。
2. 繁殖快。
大鼠2月龄时性成熟,性周期4天左右,妊娠期20(19~22),哺乳期21天,每窝产仔平均8只,为全年、多发情性动物。
3.喜啃咬、夜间活动、肉食,白天喜欢挤在一起休息,晚上活动量大,吃食多,因此白天除实验必须抓取外,一般不要抓弄它。
食性广泛,喜吃各种煮熟的动物肉。
对光照较敏感。
4. 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
大鼠门齿较长,激怒、袭击抓捕时易咬手,尤其是哺乳期的母鼠攻击性更强,常会主动咬工作人员喂饲时伸入鼠笼的手。
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成年鼠很少患病。
5. 一般情况下侵袭性不强,可在一笼内大批饲养,也不会咬人。
6. 无胆囊:大鼠、鸽、鹿、马、驴、象等动物没有胆囊,它们的总胆肝管括约肌的阻力很少,肝分泌的胆汁通过总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受十二指肠端括约肌的控制。
7. 不能呕吐:因此药理实验时应予注意。
8. 垂体一肾上腺系统功能发达,应激反应灵敏。
行为表现多样,情绪敏感。
9. 视觉、嗅觉较灵敏,做条件反射等实验反应良好,但对许多药物易产生耐药性。
10. 大鼠血压和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但对强心甙的作用较猫敏感性低671倍。
11. 肝脏再生能力强,切除60~70%的肝叶仍有再生能力。
12. 对营养、维生素、氨基酸缺乏敏感,可发生典型的缺乏症状。
体内可以合成维生素C。
13. 对炎症反应灵敏。
它的眼角膜无血管。
14. 生长发育期长,长骨长期有骨骺线存在,不骨化。
15. 成年雌鼠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粘膜可发生典型变化,采用阴道涂片法(Yaginal Smear Test)来观察性周期中阴道上皮细胞的变化,可推知性周期各个时期中卵巢、子宫状态与垂体激素的变动。
16. 大鼠(包括小鼠)心电图中没有S-T段,甚至有的导联也不见T波,如有T波也是与S 波紧挨着,或在R波降支上即开始,以致看不到等电线的S-T段。
但心电图其他成分稳定,重复性好。
【最新word论文】成年与老年大鼠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学研究【医学专业论文】成年与老年大鼠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学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大鼠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随年龄老化的形态学变化规律,探讨其退行性变的形态学依据。
方法 SD大鼠16只,雄性,分为成年组(4 5月龄)和老年组(?18月龄)。
取中脑黑质,常规制片,连续冠状切片,分别进行焦油紫染色和TH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仪分别对Nissl染色细胞、TH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神经元进行计数,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老年大鼠中脑黑质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 , TH阳性神经元也同时减少(P<0.05),且在超微结构上老年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内质网扩张及多量脂褐素形成。
结论老年黑质退行性病变可能与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有关。
【关键词】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 Niss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大鼠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ule of age-related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substantia nigra compact of midbrainin rats to explore the morphological basis of the degenerative process. Methods SD rats for the present study were of two groups: 4-5 months and above 18 months (n=8 each). Routine paraffin sections were made forNissl staining, TH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neurons and the TH positive cell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compact were counted by using morphometric technique;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 positive neurons was studied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s Thetotal number of neurons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TH positive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compact were both less in the aged rats than in the younger adult ones (P<0.05).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swelling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accumulated pigment formation in the TH positive cells of aged rat. Conclusion There may exist a relation between age-related degenerative diseases and the numeral reduction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l nigra compact of midbrain.Key words: substantia nigra compact; Nissl staining;immunohistochemistry; electron microscope; tyrosine hydroxylase; rat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神经系统的老化日益受到重视。
实验大鼠常见脏器形态学取材方法和注意事项[取材内容]大鼠肺组织、大鼠肝脏组织、大鼠胰腺组织、大鼠胃部组织、大鼠空场回肠组织、大鼠肾组织、门静脉血、淋巴组织、大鼠心脏。
[试剂及药品]戊巴比妥钠或10%水合氯醛、75%酒精、生理盐水、多聚甲醛或福尔马林液、3戊二醛磷酸盐缓冲液(PBS0.01mol/LP pH7.4)或4戊二醛、肝素钠、器械液器械清洗消毒液[器材]备皮刀、解剖台、弯盘、组织剪、眼科剪、手术刀柄、刀片、小号弯式血管钳、蚊式血管钳、眼科镊、无损伤血管夹、聚乙烯管、三通管、丝线、培养皿、天平、一次性离2ml、1.5ml 、冻存管、肝素锂真空采血管、微量移液器、高速离心机、注射器10ml、5ml、2ml、无菌手套、冰箱、冰盒、液氮罐[取材动物]大鼠[取材步骤]1. 取材前夜禁食,自由饮水。
2. 小鼠称重,按照50mg/kg的比例用5ml的注射器配合针头抽取戊巴比妥钠备用。
3. 正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抓住大鼠的尾巴,另外三个手指抓住大鼠的颈部,使大鼠头部向向下。
这样腹腔中的器官就会自然倒向胸部,防止注射器刺入时损伤大肠、小肠等器官。
右手持注射器,从腹部近腿根处刺入后再腹部皮下穿行深入,动作轻柔,缓慢注射。
注射完药物后,缓缓拔出针头,手指按住针口对小鼠腹部轻柔按摩,促进麻醉药物的吸收,掐小鼠尾部检测小鼠麻醉程度。
4.将小鼠四肢固定于解剖台上,暴露小鼠整个胸部和腹部,修剪去腹部毛发,75%酒精消毒。
5.沿腹侧正中线自阴茎上源由下而上剪开腹部皮肤直至剑突,向两侧钝性剥开皮肤与皮下组织,暴露腹壁浅肌层。
沿白线钝性分离腹壁肌肉,剪开腹膜,暴露腹腔,将肝脏向上翻起,显露肝门。
6.门静脉血采集:将剪成斜口的聚乙烯管尖端背向肝门方向插入门静脉,抽取门静脉血2ml,无创血管夹夹闭门静脉止血。
将抽取门静脉血加入一次性离心管低温静置过夜,4℃离心,3000-3500/min,10分钟,吸出上清液,分装,-80摄氏度保存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