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妊娠范围及评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5.83 KB
- 文档页数:2
高危妊娠评分标准是什么什么是高危妊娠?高危妊娠评判标准又是什么呢?为什么有些人怀上宝宝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为什么有些人怀上宝宝后又很容易流产呢,而有些宝宝出生后也出现了并发症,这都是怎么一回事?其实这就是高危妊娠,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了解一下。
如果本次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婴儿有较高危险性,可能导致难产及或危及母婴者,称高危妊娠。
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称为高危孕妇。
高危妊娠包括:1.妊娠伴有严重的合并症,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肾脏及肝脏疾病等。
2.妊娠本身导致的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胎位不正、胎盘早剥等。
3.分娩发生异常因素,如既往有习惯性流产、死胎、死产、胎儿畸形。
高龄初产、骨盆异常、盆腔肿瘤或曾有手术史、羊水过多等。
4、母婴血型不合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发生的同种血型免疫性疾病。
主要有ABO型和RH血型两大类,前者多数病情轻,对胎儿危害较小,后者多数病情重,对胎儿危害较大,对孕产妇并无影响。
RH阴性血型的孕妇,因血源稀少,应尽量到大医院分娩,以防止产后出血时血源供应不足。
5、高龄产妇 35岁以上怀孕的女性称为高龄产妇。
高龄准妈妈要特别注意在怀孕8~13+6周、孕l5~20+6周做唐氏筛查(胎儿先天愚型筛查)、孕24周做B超系统筛查(排除畸形儿)。
高危妈妈怀孕、分娩的危险性远远高于正常妈妈,因此更要加强产前检查。
6、妊娠高血压疾病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的孕期疾病,严重威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怀胎十月,每个妈妈都很不容易,而孕妇患有各种急慢性疾病和妊娠并发症,以及不良的环境、社会因素等,均可导致胎儿死亡、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先天畸形、早产、新生儿疾病等,构成较高的危险性,因为在怀孕阶段,每个妈妈都应该去做检查,时刻留意宝宝的动态。
高危妊娠评分标准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以保障母婴健康。
针对高危妊娠,医学界制定了一套评分标准,用于评估孕妇的健康状况和风险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本文将介绍高危妊娠评分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和孕妇及时了解和处理高危妊娠的情况。
1. 高危妊娠的定义。
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一些疾病或情况,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威胁的情况。
这些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孕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心脏病、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多胎妊娠、早产史等。
对于这些情况,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以确保母婴的健康。
2. 高危妊娠评分标准。
针对高危妊娠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孕妇的个人情况、疾病状况、孕期并发症等多个方面。
医学界通常采用的评分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孕妇年龄、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孕期血压、孕期血糖、孕期血脂、孕期尿蛋白、孕期心电图、孕期超声检查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和分析,可以对孕妇的高危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处理。
3. 高危妊娠的处理。
一旦确定孕妇属于高危妊娠,医护人员需要根据评分结果和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这包括但不限于,定期复诊、监测孕妇的体重、血压、血糖等指标、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化验、调整孕妇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对孕妇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孕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焦虑和压力。
4. 高危妊娠的预后。
对于高危妊娠的预后,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孕妇的情况,及时调整处理方案,以降低母婴的风险。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保障母婴的安全。
同时,孕妇本人也需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管理,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预后的成功率。
5. 结语。
高危妊娠是一种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的情况,对于孕妇和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通过科学的评分标准和有效的处理方案,可以降低高危妊娠对母婴健康的风险,提高预后的成功率。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妊娠妇女由于某种条件或致病因素或并发症的作用,对孕妇、胎儿、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构成较高的危险或可能导致难产,增加围产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称为高危妊娠。
高危妊娠监护是围产期系统管理的重点内容.一、高危妊娠的评定标准1、一般高危(1)固定因素(在妊娠期始终存在并保持不变)①年龄<18岁或≥35岁,身高<145厘米;体重<45公斤或≥80公斤(早孕初次检查时体重);轻度骨盆狭小或畸形,软产道异常;轻度胸廓畸形,轻度脊柱畸形.②不良产科史:流产史≥2次(包括药流、自然流产、人工流产、引产);早产史、新生儿死亡史、新生儿溶血史、死胎死产史;先天畸形儿史、难产史(穿颅、胎吸、产钳、内倒转术、剖宫产史);不孕史、输卵管吻合术后再孕者。
③致畸因素:孕妇本人及一级亲属有遗传病史;接触可以致畸药物、物理化学因素;孕早期病菌感染,孕早期接受大量放射线。
④不利环境、社会因素;文盲,经济特别困难,无产前检查等。
致畸因素:孕妇本人及一级亲属有遗传病史;接触可以致畸药物、物理化学因素;孕早期病菌感染,孕早期接受大量放射线。
(2)动态因素(动态因素其发生时间各有不同,经过治疗或纠正,可以减轻或消失,有时还会重新出现或加重)①内外科合并症:心脏病;心功能1—2级;糖尿病;饮食能控制;病毒性肝病;小三阳、大三阳、肝功能正常;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高于正常值;贫血;血色素6—8克;血小板6—8万;妊娠合并卵巢或子宫良性肿瘤;轻度高血压(130/90-140/95mmHg),胆汁淤积症。
②一般产科并发症:轻度妊高症,臀位、横位(≥28周);先兆早产;胎儿宫内发育受限;胎心<120次/分或>160次/分;胎动<20次/12小时。
以上动态因素,应积极处理,密切观察、评定,如转为重度高危,则按重度高危管理。
2、重症高危(1)严重内外科合并症;心脏病;心功能3-4级或既往有心衰史;糖尿病:需用药物控制;甲亢:需用药物控制;活动性传染性肝炎;大三阳、小三阳伴肝功能异常者;肝功能异常者;谷丙转氨酶高于正常值;急慢性肾炎伴肾功能受损;活动性肺结核;贫血;血色素<6克;血小板<6万;高血压(血压≥140/95mmHg);妊娠合并各种恶性肿瘤及脑部良性肿瘤;严重骨盆狭小或畸形,严重胸廓畸形,严重脊柱畸形。
高危妊娠是指本次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婴儿有较高危险性,可能导致难产及或/危及母婴者。
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称为高危孕妇。
高危妊娠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为了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和管理,使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的孕妇能按其危险程度,及时得到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现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和风险预警评估《高危孕妇评分标准》根据基本情况、不良孕产史、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环境及社会因素及其他检查异常等情况,分5分、10分、20分三个高危分值进行评定。
有两种以上高危因素时,总高危评分由各单项评分累加。
具体标准见附件2。
风险预警评估将孕产妇妊娠风险分为五级,分别用颜色标识。
1级绿色为正常孕产妇;2级蓝色为低风险孕产妇;3级橙色为中等风险孕产妇;4级红色为高风险孕产妇;5级黄色为患有严重传染病疾病的孕产妇。
具体标识见附件1。
二、高危妊娠管理程序(一)高危筛查1.初筛: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在开展早孕检查时,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孕产期保健规范》的要求给每一位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和产科门诊病历,严格按照《高危孕妇评分标准》和《四川省产科分级诊疗指南(2016)年版》进行首次妊娠高危评分和风险评估,识别高危孕妇并填写重点管理孕妇报告单,按照3、5、7、7(红色预警3日、橙色预警5日、蓝色黄色7日)上报至妇幼保健院信息科,并进行专案管理和随访。
2.复评:孕妇在以后每次产前检查时发现新的高危因素要及时评估,在妊娠11-13周、20-28周、28-34周、37周后分别进行一次风险评估;从未产检的临产孕产妇,首诊医生必须进行一次风险评估。
3.凡属妊娠禁忌者,尽早动员孕妇终止妊娠。
(二)分类管理及转诊1级绿色标识:按照《中华医学会孕前及孕期保健指南》2011年第一版常规检查和随访。
2级蓝色预警:原则上应转至二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监护及随访,直至分娩。
3级橙色预警:病情较重,对母婴安全会造成一定威胁,原则上应在二级或三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监护及随访,直至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