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博物馆设计的功能分区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36
美术馆与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美术馆与博物馆是人们接触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它们的建筑空间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满足展示作品的需求,还需要考虑到观众的体验与舒适度。
在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建筑空间设计中,展厅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展厅的布局应该尽可能地优化观众的参观体验。
首先,展厅的面积应该足够大,能够容纳大量的参观者,避免因为人流过于拥挤而影响观展的流畅性。
其次,展厅的灯光设计要精确地照亮作品,以展示出最佳的效果。
光线的亮度和方向可以通过灯具的设置和投射角度来调整。
灯光的颜色也非常重要,不同的作品可能需要不同的灯光颜色来突出展示。
此外,展厅的温度和湿度也需要严密控制,以保护作品的保存与展示。
除了展厅,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入口与接待区也非常重要。
入口是观众最先接触到的地方,它的设计应该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让他们迫不及待地进入。
通常,入口的设计会采用较高的建筑元素,在建筑上做出一些独特的形态和造型,以引起观众的兴趣。
接待区的设计则应该舒适、简洁,给予观众一个友好的接待环境。
例如,可以设置休息区、自助饮水机、咖啡吧等设施,方便观众休息和社交。
在接待区的布局上,还要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帮助观众找到正确的导览路线。
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美术馆与博物馆还需要考虑到公共设施和辅助空间的设计。
例如,艺术品欣赏区的布局,可以提供一些座椅和休息区,供观众休息。
同时,为了方便观众获取更多的背景知识,有些美术馆和博物馆会设置展品解说牌,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和含义。
此外,卫生间和饮水设施的设置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观众人数较多的时候,需要提供充足的公共设施,保障观众在参观过程中的便利性。
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建筑空间设计也应注重可持续性与环保。
使用环保材料,节约能源的设计措施和合理的建筑布局都是很重要的。
例如,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装置,来为馆内的电力供应提供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减少对人工空调和照明系统的依赖,以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
博物馆空间环境功能分区院里与方法论(展览环境、办公和后勤环境)一、博物馆展览环境(展览前区、门厅、序厅、陈列室)1、展览前区;博物馆建筑的外部环境,如馆前的广场、庄园、绿化地带、街道等。
利用博物馆建筑本身和建筑小品来烘托博物馆的形象,烘托其性质与特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门口树木光秃秃,有枝无叶,石块铺砌的路面缝隙间寸草不生,营造一种萧瑟、枯竭、悲壮的气氛,使人联想到“三光”、“焦土”等法西斯暴行。
2、门厅:联系陈列室与馆外空间的桥梁,观众必经之地。
具有参观导引作用,一般设置有咨询服务台、参观导引图、导向标识牌等。
风格应端庄华贵,简洁大方。
利用环境氛围感染观众情绪,清除掉外界思绪干扰,可使观众在短时间内明确参观主题及展厅分布,并诱发其求知欲,使之集中注意力进行参观。
3、序厅:一项主题陈列的开端部分,给观众留下第一印象的地方,位于展厅的入口位置。
多使用遮景法,如一堵墙,一座屏风,一条会标或一组照片,在传达第一印象的同时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大型博物馆中,门厅和序厅彼此独立,小型博物馆则合二为一。
门厅和序厅环境和营造大致有一下三种方式:一、用建筑小品布置(河南省博物院);二、馆藏品布置(河南大学文物馆);三、用图片和条幅(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
河南省博物院门厅(河南简称“豫”的来历)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动物化石装饰门厅)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四组不同时期的照片装饰序厅,突出身份)4、陈列室:博物馆展览的主要空间,用于展示藏品,表达主题。
氛围应亲切动人,引人入胜,富于变化,起伏跌宕,曲直相间,收放自如,步移景换,使参观者留恋往返。
塑造空间形状,处理好衔接点和过渡区,巧妙设置观众休息和服务区。
根据陈列主题需要科学复原场景,营造时空穿插之感。
营造建筑小品,如玻璃、屏风、栏杆等,使陈列空间透而不通、隔而不断、既有联系又有分隔,诱导观众疏而不漏、自由宽松而又循序渐进的进行参观。
巧妙利用关,营造气氛,排除视觉影响,引导观众,同时利用光的差异化来布置陈列空间的主次、从属、顺序关系。
美术馆-博物馆设计的功能分区(共4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节建筑防火第条藏品库区的防火分区面积,单层建筑不得大于1500㎡,多层建筑不得大于10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500㎡。
陈列区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得大于25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1000㎡。
第条藏品库房、陈列室的隔墙应为非燃烧体。
防火分区内的隔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分隔。
封闭式竖井的围护结构应采用非燃烧体及丙级防火门。
第条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的固定装修应选用非燃烧体或阻燃材料。
第二节安全疏散第条藏品库区的电梯和安全疏散楼梯应设在每层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疏散楼梯宜采用封闭楼梯间。
第条陈列室的外门应向外开启,不得设置门槛。
第三节消防设施第条大、中型馆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第条珍品库房及大、中型馆内收藏纸质书画、纺织品等遇水即损藏品的库房应设置气体灭火装置。
大型馆内的普通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宜设置预防作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一总则1. 为了使博物馆既能向观众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又能使光学辐射对其藏品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博物馆的照明设计。
利用古或旧建筑设立的博物馆可参照执行。
3. 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必须遵循有利于观赏展品和保护展品的原则,达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维修方便的要求。
4. 博物馆的照明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术语1. 光辐射 optical radiation包括可见辐射、紫外辐射和红外辐射。
可见辐射 visible radiation能直接引起视感觉的光学辐射,通常将其波长范围限定在于380nm和780nm之间。
紫外辐射 ultraviolet radiation波长比可见辐射短的光学辐射,通常将其波长范围限定在100nm和400nm之间。
美术馆建筑设计的探讨一、美术馆的各个功能区分析一般情况下,美术馆建筑大多由六部分组成,这六部分分别为收藏品展出部分、艺术品保存部分、修复加工部分、研究区域、观众活动地带以及管理用房,在展出部分中,包括普通陈列室、特殊陈列室、临时陈列室、展出庭院以及讲解员室等;艺术品的保存部分主要暴力卸车台、接纳室、登录编目室、摄影室、暂时存放室、化验室、真品库以及藏品等主要组成;对艺术收藏品进行修复和加工部分则主要包括基础修复室、摹拓室、装裱室、资料馆以及图书库等等。
1.对功能区的基本要求美术馆内各个功能区部分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由于这些功能区的分割都是为美术馆的正常开放服务,这就需要各个服务区之间要明确分工。
因此,美术馆内的建筑的布置需要明确分区,制定便捷、精确的参观路线,避免线路繁复、迂回和交叉,要做到全部开放与部分开放灵活控制,此外也需要设置参观一部分或者中途退场时候的线路安排。
此外,对于展览的艺术品的运输和拆装,必须严格规范的按照标准要求,避免对收藏品的破坏和损坏,此外,还需要设置和制定必要的运输保障,诸如特定的车道、电梯设施等等,运输线路要与游客的参观线路相区分,做到互不打扰,各个功能区之间还需要留有扩充的余地。
2.美术馆内的艺术品的收藏条件对于陈列和摆放艺术品的房间有一定的严格限制,避免遭受尘土的干扰、火灾的威胁、被盗的风险、鼠虫的隐患,此外还要做好防潮、防蛀以及防止阳光直射和有害气体的直接接触等等,对于一些绘画、印刷品的要求则更高,这类物品一般情况下只适合在人工照明的情况下展览。
综合来看,美术馆内展品的最理想环境条件是相对湿度在百分四十到百分六十之间,温度控制在十六摄氏度到二十四摄氏度之间。
此外,还应该注重应该有充分的通风和换气条件,对馆内参观人群的数量加以限制,避免空气过于污浊,对所展览的物品造成损伤。
二、美术馆内良好的采光环境的相关设计在对美术馆建筑进行设计和规划时,要注重对光的物理特性的把握,合理利用其物理特性来营造优良的采光氛围。
美术馆功能分区美术馆是一座专门用来陈列和展示艺术品的场所,它的功能分区是为了方便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一般来说,美术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分区。
首先,接待区是美术馆的入口,也是参观者最先接触到的地方。
接待区通常设有前台、票务区和导览服务区,参观者可以在这里购买门票、获得导览地图和参观指南,还可以咨询工作人员有关展览、艺术家和艺术品的信息。
其次,藏品展区是美术馆最主要的功能分区,也是参观者主要参观的地方。
在这个区域中,艺术品被分类陈列,按照时间、地域或主题等不同方式进行展示。
对于大型的美术馆,藏品展区通常被分为不同的展厅,每个展厅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展示内容,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参观。
此外,教育区是美术馆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分区。
教育区通常设有讲座厅、工作室和教育活动室等设施,用于举办艺术讲座、研讨会、工作坊和教育活动等。
这些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参观者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也为艺术爱好者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另外,美术馆还会设立展览区域。
展览区是美术馆临时展览的场所,通常会有一些特殊展览,包括国内外重要艺术家的个展和主题展览等。
展览区域通常位于不同的楼层或者独立的展览馆内,为参观者带来新鲜和多样的艺术体验。
在美术馆的公共区域,一般会设置一些休息区和咖啡厅等设施。
这些区域通常设有座位和桌子,供参观者休息或者观看展览目录和书籍。
咖啡厅提供咖啡、茶和小吃等,为参观者提供休闲和交流的场所。
综上所述,美术馆的功能分区包括接待区、藏品展区、教育区、展览区和公共区域等。
这些功能分区的设置能够满足参观者对艺术品欣赏、学习和交流的需求,使得参观者能够更好地体验美术馆带来的艺术享受。
展览馆的功能分区
展览馆是一个文化艺术活动的场所,它被设计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空间,其中最重要的是其功能分区。
这些分区不只是简单地将展品放置在一
个房间里,而是将整个场馆划分为具有不同用途的区域,以便更好地
组织和展示展览内容。
首先,展览馆的中央区域通常是展览的主要广场。
这个区域通常是一
个大型开放空间,展览会在这里集中展示。
这个区域的设计应该能够
容纳较大的展板、复杂的安装装置和其他艺术装置,同时还必须满足
大人群消费、流动和停留的需求。
其次,展览馆还应该设有小型的陈列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用于展示有
关主题或特定作品的介绍视频或宣传海报等。
陈列柜可以使用玻璃或
亚克力材料制成,以便更好地展示文物或其他藏品。
展览馆还可以集
中展示不同类型的艺术品或演出,如绘画、摄影、音乐和戏剧等。
此外,展览馆必须设置一个休息区。
这个区域可以是一个微型图书馆,供游客借阅相关书籍、研究文献等。
休息区应该是预留时间较长的参
观者休息、交流互动的主要场所。
最后,展览馆还可以设有一个文化艺术教育区。
这个区域是展示文物
和艺术品的重点,也是介绍文化背景和历史的主要场所,通常设有画室、音乐教室、工作坊等空间,专供教育演出和文化课程活动使用。
当然,展览馆的功能区域还有其它一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设置,但这些分区应该是需要严格的艺术设计和布局,以确保展览和艺术活
动的顺利展示和互动创造。
博物馆展览馆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在艺术博物馆和展览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实现文物的物理空间,使文物层次分明、展示规整,还可以以多种形式创设文物的文化内涵,使文物更生动活泼,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展现出来,进一步增加游客的参观兴趣。
一般而言,博物馆和展览馆的展示设计可以分为空间分布、物品摆放和景观等三大类。
1、空间分布:博物馆和展览馆的空间布局有助于游客熟悉文物的分布,从而游览时会更加合理方便。
博物馆和展览馆的布局一般应该遵循一定的次序,力求清晰,如一层用于展示早期的文物,一层用于展示中世纪的文物,以此类推,便于游客辨认游览。
2、物品摆放:在文物摆放时,要严格遵守每一件文物的摆放要求,以保证游客能更清晰的看到文物。
博物馆功能分区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展览、教育与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文化机构,它通过展示和保护各类文物及艺术品,向公众展示人类历史、文化和科学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展示馆内的藏品,博物馆通常会进行功能分区。
下面是我对博物馆功能分区的展示。
首先是展品陈列区。
展品陈列区是博物馆最直接向公众展示藏品的区域。
这里通常会根据展品的种类和主题进行分区,如瓷器展区、绘画展区、青铜器展区等。
在每个展区,博物馆会根据不同的展品特点,采用不同的陈列方式,如单独展示最精美的文物;按照历史时期先后进行陈列;根据地域或文化背景进行分区等。
其次是学术研究区。
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具有举办学术研讨会和研究项目的功能。
学术研究区通常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和研究室等设施。
这些设施提供了研究人员进行学术研究和文物鉴定的场所。
同时,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各类学术资料和文献,方便他们深入研究和了解博物馆内的藏品。
再次是教育交流区。
博物馆除了向公众展示藏品,还要发挥教育和宣传的功能。
教育交流区通常包括讲座厅、多媒体展示区、教育活动区等设施。
这些设施可以用于举办各类讲座、教育活动和展览策划,向公众传授知识,提供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最后是文物保护区。
文物保护区是博物馆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
博物馆需要对馆内的藏品进行专业的保护和修复,以延长其保存时间和提高其展览价值。
在文物保护区,博物馆需要配备专业的文物保护人员和设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
这是保证馆内藏品得以长久保存和展示的保障。
总之,博物馆的功能分区对于博物馆的运营和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区,可以更好地展示藏品,提供学术研究和教育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保护和修复馆内的文物,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
美术馆设计说明2008-12-26 19:33:34来自: 路人饼美术馆设计一、美术馆的功能:(一) 六大综合功能:收藏、研究、陈列展览、教育、交流、服务。
从功能的总体把握和宣传策略上讲,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学术功能形象,二是教育功能形象,三是休闲功能形象。
一个完整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应从这三个主要功能形象上做文章。
学术功能形象要求高层次高眼光,以严格的美术史态度开展工作,使学术界认同和重视;教育功能形象要求美术馆的高品位艺术品、展示方式以及美术教育手段渗透于社会大众的参与行为之中,使大众在美术馆中获得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休闲功能形象是通过美术馆典雅优美的环境和艺术气氛,以及所提供的独有的服务项目,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文化休闲场所。
1. 学术功能形象根据本馆的学术定位,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努力做得较具特点和高度。
A.以美术馆建馆目标为立足点,关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美术状态,以"史"的眼光来梳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美术现象。
B.以中西文化交汇的沿海文化为出发点,关切海外华人美术和国际美术动态,开展国际文化的多种合作、交流和收藏。
2. 教育功能和休闲功能形象这两种功能形象即有相近和一致之处,即注重美术馆与大众的联系,又有不同的侧重点。
教育功能形象较重视通过高品位的藏品展品和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和教育方式同大众直接发生关系,使大众在直接参与中有意识地获得美育效果;休闲功能即侧重于情趣氛围和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使公众有一个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因此,宣传和树立教育、休闲的美术馆形象,是使美术馆与大众拉近距离,使社会及大众关心并愿意接近美术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二、美术馆相关设施:(一) 照明设计:1. 采光方式:1) 博物馆的建筑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专门设计的,二是直接利用一般性展览馆改造的,三是利用其他古旧建筑设立的。
2) 照明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以天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的,这种类型占较大的比例;二是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的;三是全部采用人工照明的,这种类型所占比例较少,在我国的历史较短,大约才20多年。
博物馆馆内功能分区的组织要求中型博物馆多是一个涵盖了展区(含临时展区)、会议厅、办公区、库藏区、接待休闲等部分的综合体,其中库藏区多设于地下层,接待休闲多分散设于展区中,临时展区与多媒体会议厅等多设于展区的较低层,以便于设独立出入口。
所以,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分区可以简化为展区部分和办公区部分(包括文物维护等部门)。
根据馆中办公区与展区空间关系的不同,博物馆功能分区的布局方式大致可分为嵌入式、并联式、独立式。
这三种布局方式各有长处与不足,在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考虑,灵活扬弃。
1.嵌入式所谓嵌入式是指博物馆的办公部分位于博物馆的某一层或某几层的部分平面上,与整个展区融嵌在一起。
这类布局主要适用于甲方对办公区要求的面积相对于主展区较小,或者办公区与展区各部分联系较多,当然,基地条件有限也是使用这种形式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类布局的不足是,各层平面各不相同,给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带来一定难度,另外,办公区的位置多放在不佳位置或层面。
2.并联式与嵌入式相对,所谓并联式,是指博物馆的办公部分与展区部分在空间和平面上划分明确,相对独立,自成体系。
这类布局有利于办公区和展区的管理与独立使用。
由于办公区与展区层高的不同,对建筑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并联式中型博物馆的办公区部分地上以两层居多。
3.独立式独立式与并联式相似,同样具有独立的办公区和展区。
两者不同之处是并联式博物馆在外部看是一个整体,内部分区明确,相对独立。
独立式博物馆从外部看更近似于是两个或几个建筑组团,它们之间或以坡道相通,或以连廊相连。
办公区与展区之间多为半通透的空间,可以与坡道或连廊结合,设置绿地、水景等室外休闲设施。
几个不同区域组团还可围合成庭院式休闲场地,便于人流疏散和视觉缓冲。
独立式博物馆由于组团设置的原因,往往需要大面积的基地作保障,所以这类博物馆多适用于基地面积充分的情况。
博物馆室内多元空间设计的布局及功能摘要:随着我国对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博物馆大潮。
博物馆如何突出文物特点和人物精神,呈现出博物馆承载的历史文化精神,就需要设计师从室内空间的布局设计和功能展现上下功夫,特别是对空间多元化的设计,力求摆脱同质化现象,突出当地文化特点和历史精神[1]。
关键词: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布局和功能引言:在现代博物馆多元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对分区和功能的考虑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博物馆各个分区的设计最为关键。
博物馆的多元空间分区是参观者置身其中、感受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地方,如果各个分区设计得太拥挤,参观者不能得到很好的参观和休息,那么参观者易产生烦躁、不满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参观者更好地品味历史文化。
博物馆室内设计要符合展品的历史需求,空间布局、背景和灯光营造方面要贴近展品。
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要遵循博物馆外形设计风格。
最后,室内设计要符合展品保护的原则,不可以将展品陈列设置在人们易碰触的地方,容易损坏展品。
因此,为了做好博物馆室内设计,就必须真正用心分割好博物馆各类分区以及对分区功能的展示。
如果分区空间设计得不饱满,那么参观者就会觉得博物馆太空旷、冷寂,失去参观的兴趣。
各分区依据不同的功能,做好分区的无缝衔接,从空间设计上紧密相关,使民众逐渐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清晰感受历史文化的内涵。
通过对功能分区层层递进,逐渐展示主体的艺术效果和历史厚重,让民众时刻置身于历史文化的洪流之中,充分调动民众情绪,营造良好的参观氛围,实现博物馆展示的根本目的。
1 博物馆空间分区及功能详解1.1 开放区主要是由门厅、基本陈列室或者是临时(专题)展览厅、休息室、餐厅等构成,属于博物馆的展览与服务分区。
其中,门厅是参观者的集散枢纽,既是引导参观者进行参观的主要区域,也是展现博物馆主要特色的地方。
基本陈列室是博物馆常设的用于专题展览或者是临时展览的区域,也是博物馆建筑主体之一,占据着博物馆极大的空间。
博物馆建筑分区与区域功能博物馆建筑有哪些分区和区域功能第一分为陈列、展览、教育与服务分区,是博物馆对外开放的区域,由门厅、基本陈列室、临时(专题)展览厅、教室、讲演厅、视听室、休息室、餐厅等组成。
门厅是博物馆观众集散枢纽,是组织引导观众或供观众游览休息的必要空间。
现代博物馆的门厅还常用做社交活动。
基本陈列室为博物馆常设的固定陈列室、展览厅用于举办短期的专题性展览,它们都是博物馆建筑的主体之一,在建筑总面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现代博物馆为了更好的为教育服务,还须配备适当规模的教室、讲演厅等,尤其是自然和科技性质的博物馆除了配备教室、演讲厅外,尚须设置一定面积的实验室。
由于现代博物馆日益趋向社会化,是公众文化游息的场所,所以有设置公共餐厅、咖啡厅、茶室等的必要。
第二分区为藏品库区,由库前区和藏品库两大部分组成。
库前区用房包括卸落台、开箱室、登录室、清理室、消毒室、编目与目录室等组成。
根据博物馆规模,大型博物馆的各种用房配备齐全,小型博物馆常将性质接近的工作室合拼。
按博物馆保管工作惯例,藏品入库都是分类保管的,所以又有青铜器库、陶瓷器库、书画库、织绣库等的区分。
另外根据藏品的珍贵程度分列级别,故又常常分别设置珍藏库、一般藏品库等。
自然科学博物馆库房一般按学科分类分库保管,如分设鸟类、兽类、鱼类、两栖爬行类、无脊椎类等各类标本库。
按标本制作方法不同,又分别设置湿制标本库和干制标本库,分别放置浸制标本、腊叶标本、生态标本及假剥制标本等。
库房的建筑设计通常按藏品的性质、保管要求、珍贵程度确定防震、防火、防盗的级别及与防潮、防光等相应的措施。
第三分区为技术工作区,各种用房的组成视博物馆的性质、规模而异。
以社会科学博物馆来说,国家级的博物馆或地区级的中心博物馆,通常设有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文物修复室或文物复制工场等。
省级以下的小型博物馆根据需要有时只设置简易的装裱室或修复室。
自然科学博物馆须设置标本制作室、化石修理室、模型制作室等技术工作用房。
第一节建筑防火第5.1.1条藏品库区的防火分区面积,单层建筑不得大于1500㎡,多层建筑不得大于10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500㎡。
陈列区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得大于25 00㎡,同一防火分区内的隔间面积不得大于1000㎡。
第5.1.2条藏品库房、陈列室的隔墙应为非燃烧体。
防火分区内的隔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分隔。
封闭式竖井的围护结构应采用非燃烧体及丙级防火门。
第5.1.3条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的固定装修应选用非燃烧体或阻燃材料。
第二节安全疏散第5.2.1条藏品库区的电梯和安全疏散楼梯应设在每层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疏散楼梯宜采用封闭楼梯间。
第5.2.2条陈列室的外门应向外开启,不得设置门槛。
第三节消防设施第5.3.1条大、中型馆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第5.3.2条珍品库房及大、中型馆内收藏纸质书画、纺织品等遇水即损藏品的库房应设置气体灭火装置。
大型馆内的普通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宜设置预防作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一总则1. 为了使博物馆既能向观众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又能使光学辐射对其藏品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规范。
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博物馆的照明设计。
利用古或旧建筑设立的博物馆可参照执行。
3. 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必须遵循有利于观赏展品和保护展品的原则,达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维修方便的要求。
4. 博物馆的照明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术语1. 光辐射optical radiation包括可见辐射、紫外辐射和红外辐射。
可见辐射visible radiation能直接引起视感觉的光学辐射,通常将其波长范围限定在于380nm和780nm之间。
紫外辐射ultraviolet radiation波长比可见辐射短的光学辐射,通常将其波长范围限定在100nm和400nm之间。
红外辐射infrared radiation波长比可见辐射长的光学辐射,通常将其波长范围限定在780nm和1000μm之间。
2. 照度illuminance表面上一点的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dф与该面元的面积dA之商,即E=dф/dA,该量的符号是E,单位为勒克斯(1x)。
3. 平均照度average illuminance规定表面的照度平均值。
4. 维护照度maintained illuminance是在必须换灯或清洗灯具和房间表面,或者同时进行上述维护工作的时刻所得到的参考面上的平均照度。
5. 维护系数maintenance factor照明装置在使用一定周期后,在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与该装置在相同条件下新装时所得到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之比。
6. 照度均匀度uniformity ratio of illuminance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
7. 一般照明general lighting为照亮整个场所而设置的均匀照明。
8. 局部照明local lighting特定视觉工作用的,为照亮某个局部而设置的照明。
9. 混合照明mixed lighting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组成的照明。
10. 亮度illuminance由公式L=dф/dA.cosθ.dΩ定义的量。
式中dф是通过给定点的辐射束元传输的并包含给定方向立体角d Ω内传播的光通量,dA是包含给定点的辐射束截面积,θ是该截面与辐射束方向的夹角。
该量的符号是L,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
11. 眩光glare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和亮度范围不适宜,或存在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或造成观察物件细微部分能力的降低。
12. 直接眩光direct glare由视野中,特别是靠近视线方向存在的发光体所产生的眩光。
13. 反射眩光glare by reflection由反射造成的眩光,特别是在靠近视线方向看见反射像所产生的眩光。
14. 视野visual field当头和眼不动时,人眼能够察觉到的空间的角度范围。
15. 光幕反射veiling reflection由视觉对象上的镜面反射,使视觉对象的对比降低,以致部分地或全部地难以看清细部。
16. 色温colour temperature当某一种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湿度下的完全辐射体(黑色)的色品完全相同时,完全辐射体(黑色)的湿度,其符号为Tc,单位是开(K)。
17. 一般显色指数(Ra)general colour rending index特定的八个一组色试样的CIE1974特殊显色指数的平均值。
18. 漫射照明diffused lighting投射到工作面和目标的无显著特定方向的照明。
19. 定向照明directional lighting投射到工作面和目标的从某一特定方向的照明。
20. 反射比reflection ration被反射的光通量与入射的光通量之比(以前称反射系数)。
21. 暗适应dark adaption视觉系统适应低于百分之几的坎德拉每平方米亮度的变化过程及终极状态。
22. 应急照明emergency lighting因正常照明的电源失效而启用的照明。
23. 采光系数daylight factor在室内给定平面的一点上,由于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假定和己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
三照度标准(内容欠缺)四对陈列室照明质量的要求1. 照度均匀度(1) 对于平面展品,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8,但对于高度大于1.4米的平面展品,则要求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4。
(2) 只有一般照明的陈列室,地面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应小于0.7。
2. 眩光限制(1) 在观众观看展品的视场中,不应有来自光源或窗户的直接眩光或来自各种表面的反射眩光。
(2) 观众或其他物品在光泽面(如展柜玻璃或画框玻璃)上产生的映像不应妨碍观众观赏展品。
(3) 对油画或表面有光泽的展品,在观众的观看方向不应出现光幕反射。
3. 光源的颜色(1) 应选用色温小于3300K的光源作照明光源。
(2) 在陈列绘画、彩色织物、多色展品等对辨色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一般显色指数(Ra)不低于90的光源作照明光源。
对辨色要求不高的场所,可采用一般显色指数不低于60的光源作照明光源。
4. 立体感(1) 对于立体的展品,应表观其立体感。
立体感应通过定向照明和漫射照明的结合来实现。
5. 陈列室表面的颜色和反射比(1) 墙面宜用中性色和无光泽的饰面,其反射比不宜大于0.6。
(2) 地面宜用无光泽的饰面,其反射比不宜大于0.3。
(3) 顶棚宜用无光泽的饰面,其反射比不宜大于0.8。
五陈列室的照明设计1. 一般要求(1) 展品与其背景的亮度比不宜大于3:1。
(2) 在展馆的入口处,应设过渡区,区内的照度水平宜满足视觉暗适应的要求。
(3) 对于陈列对光特别敏感的物体的低照度展室,应设置视觉适应的过渡区。
(4) 在完全采用人工照明的博物馆中,必须设置应急照明。
2. 光源和灯具(1) 宜采用荧光灯,普通白炽灯或卤钨灯作照明光源。
(2) 应根据陈列对象及环境对照明的要求选择灯具或采用经专门设计的灯具。
3. 陈列照明(1) 墙面陈列照明1) 宜采用定向性照明。
2) 应把光源布置在“无光源反射映像区”。
(2) 立体展品陈列照明1) 应采用定向性照明和漫射照明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定向性照明为主。
2) 定向性照明和漫射照明的光源的色温应一致接近。
(3) 展柜陈列照明1) 展柜内光源所产生的热量不应滞留在展柜中。
2) 观众不应直接看见展柜中或展柜外的光源。
3) 不应在展柜的玻璃面上产生光源的反射眩光,并应将观众或其他物体的映像减少到最低程度。
六展品的保护1. 应减少灯光和天然光中的紫外辐射和红外辐射,使光源的紫外线相对含量小于75μW/1m。
2. 对于对光敏感或特别敏感的展品,除了限制其照明水平不大于标准值之外,还应减少其曝光时间,表6.0.2是这两类展品的曝光量(照度×时间)标准。
闭馆时,展品应处于无光照射状态。
3. 对于密封在真空中或有惰性气体的环境中,并保存在特制的展柜或特设的展室内的对光特别敏感而又特别珍贵的国家特级保护文物,必须在有特殊需要时,才允许在规定照度下使其曝光。
七陈列室的天然采光设计1. 侧面采光系数(Cmin)应为1%,顶部采光系数(Cav)应为1.5%。
2. 不应有直射阳光进入陈列室。
3. 天然光产生的照度不应超过标准值。
4. 应减少天然光中的紫外辐射和红外辐射,使紫外线的相对含量小于75μW/1m。
5. 顶层宜采用天窗采光。
6. 必须设置人工照明作为辅助照明之用。
八附则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是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并经批准于1994年立项开展编制工作。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1. 制定博物馆陈列室和馆内有关用房(技术及办公用房、藏品库房、观众服务设施用房及公用房)照明的照度标准值;2. 制定陈列室照明质量的要求和照明质量指标;3. 制定照明方面保护展品的技术指标和相应的技术措施;4. 制定陈列室照明设计规范。
本规范由国家文物局负责解释。
本规范组织编制单位: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
参编单位:中国历史博物馆、建设部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美术馆。
组织编制人:郑广荣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肖辉乾、刘南山、钱典祥、郑广荣、李保国、张文才、李文砚。
附录A 照明维护为了保证照明装置在投入使用后能产生设计时所预期的照明效果,以及保证展品得到切实的保护,博物馆的有关人员应按下述要求做好照明维护工作。
1. 博物馆的有关人员应根据照明设计人员和馆方共同商定的照明维护计划定期更换光源、清扫灯具和房间表面以及窗户。
2. 在进行照明维护时,照明设备的位置或瞄准角在维护前后应保持一致。
3. 在维护工作期间,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展品不受损害。
4. 馆方有关人员应定期用照度计测量展品上或展室中的照度,并作好记录。
5. 馆方有关人员应建立对光敏感和特别敏感的展品的曝光量档案,其年曝光量的限值见表6.0.2。
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为便于在招待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2. 表示严格,在政党情况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条文说明一总则1. 博物馆是各种文物、自然标本和艺术品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宣传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