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区位功能分区流线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7
博物馆空间的设计博物馆是我们增长见识,休闲消遣时间的好去处。
那么,一个合理的博物馆空间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对博物馆空间进行设计与规划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博物馆空间的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的几点思考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建设进入了一个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高潮。
这次高潮比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来得汹涌得多、广泛得多。
相当多的省市在建设新中国成立来第二代以至第三代博物馆。
有的甚至在新建博物馆仅使用不足十年又在谋划建设新的省博物馆。
市县级博物馆和行业专题博物馆也遍地开花。
到2010年末,我国博物馆总数已经达到3415个。
我国在近十年新建博物馆的数量和投资规模、建筑体量,无疑居当今世界首位。
这一形势是在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下出现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觉醒,是对过去多年文化建设欠账的弥补,也是我国经济建设成果一个重要标志。
在这喜人的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在2010年国际博协第22届大会执行委员会上的发言中指出现在博物馆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要害问题。
笔者在总结本人组织博物馆工程建设经验教训的同时,考察了一些新建的省市和地市博物馆,有一些思考,现就其中空间设计方面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研究,以便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放眼长远,优化展厅空间博物馆作为承担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文化设施,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文物陈列展览向观众介绍一定主题的历史、艺术、自然等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展厅是其主要功能空间。
展厅的空间如何,直接关系到文物展览的陈列布置状况、观众的感觉和情绪、教育效果等诸多方面。
可以说展厅空间(是指单个展厅空间的面积和高度)如何,是一个博物馆建筑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因此,目前各地在新馆建设中都很重视展厅的设计问题,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还不断出现一些不应有的遗憾,直接影响文物陈列展览水平。
具体有两个问题。
广东省博物馆历史沿革与概况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建,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其所辖的广州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旧馆馆址在广州市文明路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即原广东贡院旧址),占地面积4.3万㎡筹建之初,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的建筑物,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规划建筑总面积1.4万㎡。
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
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拨款建设。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在原址上建设了新的陈列大楼。
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其中新建陈列大楼12300㎡,陈列面积达6000㎡,为原楼1500㎡的4倍。
自成立以来,广东省博物馆于2008年5月获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截止2009年12月,通过考古发掘、收购、调拨、接收捐赠等方式,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已达16.6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04件,二级文物7284件,三级文物12639件,自然标本、化石4万余件(套)。
馆藏中的古字画、古陶瓷两类传世文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博物馆中,均名列前茅,尤以“岭南画派”书画藏品丰富而闻名;端砚和潮州木雕独成系列,是极具特色的广东传统工艺收藏品;广东出土文物、广彩瓷器、石湾陶塑、广州牙雕、外销画等极富地方特色;自然标本中的“须鲸骨骼”、“巨型孔雀石”和五吨多重的“信宜玉石”等亦极其珍贵。
此外,广东省博物馆还收藏有图书资料10余万册。
丰富的藏品资源为广东省博物馆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与陈列展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开馆至今,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了数百个高水平的陈列展览,先后推出了许多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基本陈列和临时性大型展览,如《广东历史大观》、《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广东出土文物展览》、《广东省改革开放成就展览》、《珠联璧合——泛珠三角文物精品展》、《荆楚辉煌——湖北省楚文物精华展》、《广东珍稀动物展览》、《广东省社会发展成就展览》、《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料陈列》等,共接待观众达千余万人次,充分展示了广东的历史发展进程和鲜明的地方文化艺术、自然资源特色,向国内外观众推介了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效应。
广东省博物馆(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位于广州市东山区文明路215号的广东省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广东省博物馆大院原是清代广东的贡院,占地面积4.3万m2,院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含革命广场)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楼、中山大学天文台,并辖有广州鲁迅纪念馆。
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备,馆址定在文明路6号(今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即旧贡院)。
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的建筑物,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
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
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拨款完成。
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其管理的广州鲁迅纪念馆对外开放。
国家一级文物——清代牙雕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决定在原址上建设新的陈列大楼。
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其中新建大楼12300平方米,陈列面积达6000平方米,为原楼1500多平方米的4倍。
几十年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许多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大型展览,如《广东历史文物展览》、《广东出土文物展览》、《广东省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商承祚先生捐赠文物精品展览》、《刘少奇光辉业绩展览》等。
目前,馆内的基本陈列有:《广东历史大观》、《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珍稀动物展览》、《鲁迅生平与纪念》、《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料陈列》等。
这些根据广东历史文化特点和馆藏优势推出的展览,反映了岭南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此外,每年还不定期地推出一些各具特色的临时展览。
从开馆到现在,累计举办陈列展览300多个,从1985年至2004年近二十年间,平均每年举办8-9个陈列展览。
广东十大著名博物馆介绍
1.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华西路,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也是国内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馆。
该馆始建于1928年,新馆于1994年落成,新馆占地面积近7万平方米。
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广东美术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18号,是一座大型
现代化艺术博物馆。
该馆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由主展馆、藏品库和多功能厅三大部分组成。
该馆于1987年建成开放,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览、教育和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也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艺术专业博物馆。
广东省地质博物馆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国内唯一的集地质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专业博物馆。
该馆设有“地球家园”、“矿物晶体”、“岩石世界”三个常设展厅和“广东省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专题展厅。
—— 1 —1 —。
广东省博物馆观后感一、引言广东省博物馆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机构之一,位于广州市中心地带。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且庞大的博物馆,它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藏品,并通过精美陈列向公众传递知识与智慧。
二、建筑特色广东省博物馆以其独特而现代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我的注意。
整个建筑群由主楼和辅助设施组成,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设计,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光芒。
内部空间布局合理,通道清晰明确,并配备了舒适便捷的电梯系统。
三、常设展厅1. 原始社会展区:这里生动再现了原始社会时期人类起源及演变过程。
2. 古代中国展区:该区域集中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等杰出人士及相关事件。
3. 珠江流域民族考古专题陈列:详尽记录珠江流域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4. 珠江三角洲城市展示:通过模型与图片,全面介绍了广东省内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变迁。
四、临时特展广东省博物馆还定期推出精彩纷呈的临时特别展览。
这些主题多样而有趣,包括艺术品收藏家捐赠作品陈列、国外重要文物巡回等内容。
每次参观都能带给我新鲜感和惊喜。
五、教育项目1. 博物馆讲座系列: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学术演讲,并提供互动交流机会。
2. 少儿科普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开设寓教于乐的科普课程,激发他们对历史与文化的兴趣。
3. 外来游客导览服务:为境外游客提供中英双语解说员服务,在向他们传递知识同时也增进跨文化交流。
六、本文档涉及附件:1)照片文件夹:“广东省博物馆建筑风貌”、“常设展厅部分展品照片”、“临时特展精彩图片集锦”2)教育项目手册:“博物馆讲座系列时间表及内容介绍”、“少儿科普课程安排与简介”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文化遗产保护:指对具有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的文化财富进行合理有效地保存和传承。
2. 博物馆:是一种专门从事收藏、鉴赏和研究各类珍贵文物,并向公众提供相关知识服务的机构。
广东博物馆布展方案广东博物馆是广东省内较为重要和颇具代表性的省级博物馆之一,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特色。
为了更好地展示博物馆展览的质量和现代感,需要细致地布局和规划展馆的展览设计。
因此,本文将为广东博物馆的展览设计提出一种具有创意性和科学性的布展方案。
1. 展览主题广东博物馆的展览主题以“南粤历史文化”为核心,同时兼顾“现代化信息传播”的特点。
展示面积可由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和特展厅构成,在每一展厅内部,可以设置不同的展览主题。
常设展厅:展现南粤自然、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力求体现广东博物馆的核心和特色。
临时展厅:展示各类文物和艺术品,如书法、绘画、陶瓷、染绸等,以及特定的社会历史事件和文化庆典。
特展厅:聚焦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博物馆、古迹等,介绍国际上文物修复传承经验和文物保护的新技术。
2. 展厅布局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南粤的历史文化,我们将广东博物馆的展览馆之间打造成迷一样的展览空间,体现南粤地区的浓郁文化氛围。
布局方案如下:常设展厅:常设展厅可按照南粤历史文化的时间脉络来设计。
展览区域分为七个单元,从古代区到现代区。
每个区域里面都配备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应用现代科技元素和多媒体电子设备,展示馆内文物和历史事件。
临时展厅:所有临时展览区域都可以背负而设,不仅方便展览物品的装卸,而且可以随意调整展览空间。
对于中小型的展览,采用流线型的布局,让观众可以逐一游览展览内容;对于大型的展览,可采用树形结构、步步为营、环形回旋的方式,构建循序渐进的展陈模式,为观众提供厚重而不乏沉浸感的视觉体验。
特展厅:特展厅一般用于推广和展示文化素质和景点。
我们将大厅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展示广场,将展示内容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布局,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
特展厅内部设有卡式多媒体、LED大屏幕和3D效果等先进的展示技术,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3. 空间设计广东博物馆的展厅空间设计采用灵活的模式,可以组合为方形或环形的展览空间,根据不同的展品内容灵活的组合展览空间。
展示空间流线分析一、流线设计的概念流线是指人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流线的设置需要考虑功能分区、空间内的内容布置,确保导向明确,通道空间充足,区域布局合理。
在设计时,设计者不能只通过绘制平面图的方式来确定动线,而是应该在脑海中不断模拟不同人流、物流在室内行进的路线,不断地分析其可行性,设想各类功能产生的程序以及相互关系,就像导演一样,为顾客设计怎么样进入这个空间,怎样在空间中走动和停留,会产生怎样的诉求,人与人之间会有怎样的交流,参观者最终是否会对这个展览印象深刻,或是顾客最终会决定购买商品,这整个的流程都应该在设计者的考量范围内。
一个消费者的运动轨迹虽有其随意性,但分析全体消费者的运动轨迹就可发现,这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一套清晰、有效的路线可以帮助顾客在购物过程中到达尽可能多的有效区域,并且尽可能延长顾客在店中逗留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顾客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将顾客购物的兴奋感、新鲜感保持在最佳状态。
二、流线设计的原则流线设计应符合场所精神。
流线的设计需要符合所在场所空间的功能性要求。
博物馆、美术馆、展览厅等类型的展馆,多采取单向、序列性参观流线,根据文字内容、展示内容、时间序列这些逻辑性比较强的要素,来安排行进路线。
这一类的路线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参观者也会按照顺序,走完全部的路线。
在大型的博览会、展览会这些类型的展会,我们多采取自由方向、开放式的参观流线。
各个展区之间不分先后、不分主次,通过分区、切块形式、自由组合、随意走线的方式,给人以随意、开放、轻松的感觉。
但在每个独立展位的参观流线,仍应确保明确、有序,保证展区空间的和谐关系。
设计要确保观众能够完整、轻松地看完整个展览,而且要避免观众无法看完全部展览或是走了重复的路线情况的出现。
如果是在商业店铺这样的地方,如品牌专卖店、便利店等场所,人流动线的设计需要符合所在场所的精神。
应当采取相对自由、开放的人流动线设计,给人以随意、轻松的感觉。
但也要确保流线设计的合理性,不要出现顾客不会光顾的“死角”。
博物馆设计规范博物馆作为承载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尤为重要。
以下是关于博物馆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供参考。
当然,具体的设计规范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拓展。
一、功能和布局规范1. 馆舍功能分区:博物馆应根据展览、储藏、研究和教育等不同功能进行划分,布局合理、互相独立,方便参观者和工作人员的活动。
2. 公共区域设置:接待大厅、展览厅、教育区、休息区等公共区域的设置应科学合理,符合人流规律,满足参观需求。
3. 空间连通和流线设计:博物馆的不同功能区域应通过合理的走廊、楼梯等设施进行连接,确保参观者的流线畅通,便于参观和管理。
4. 安全出口和紧急疏散通道:博物馆的设计中应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需求,设置足够数量和合适位置的安全出口和紧急疏散通道。
二、展览和展陈规范1. 展厅设计:展厅的布局和设计应考虑到展品的陈列需求和观众的参观需求,合理搭配展架、展柜、灯光等装置,并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观众流动。
2. 环境控制:博物馆的展览区域应做好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控制工作,确保展品的安全和保护。
3. 显示和解释装置:博物馆展厅中的显示和解释装置应合理设置,有利于观众理解展品的背后故事和文化内涵。
4. 无障碍设施:博物馆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方便行动不便的参观者参观和使用。
三、储藏和保护规范1. 储藏室设计:博物馆的储藏室应保证合适的温湿度、光照、除湿等条件,有效保护藏品。
2. 防火和防盗措施:博物馆应采取相应的防火和防盗措施,确保藏品的安全。
3. 使用环保材料:博物馆的设计应尽量选择使用环保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和污染。
四、教育和活动规范1. 多功能教室和活动场所:博物馆应设置合适的多功能教室和活动场所,方便开展教育活动、学术交流以及文化艺术展演等。
2. 电子设备和互动装置:博物馆的教育区域应配备适当的电子设备和互动装置,丰富教育方式和参观体验。
3. 婴儿室和母婴设施:博物馆应设置婴儿室和母婴设施,方便带婴幼儿的参观者。
博物馆功能流线规范博物馆功能流线规范是指在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和展示设计中,为游客提供高效、便捷和愉悦的参观体验的一套规范。
通过优化流线规划,可以提高参观者的参观效率,减少拥堵,提升展览信息的传达效果,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展品,同时提供一个舒适而有序的参观环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博物馆功能流线规范:1.入口与出口分流:博物馆的入口和出口应分开设置,避免游客进出交叉引起混乱。
入口处应设立充分的安检通道,以确保游客的安全。
3.流线有序:在博物馆的展厅中,应设立指示牌和标识,引导游客按照一定的流线参观,避免游客在展厅中迷失或堵塞。
不同展区的流线应有明确的边界和分隔,以保持游客的秩序。
4.展品排列:博物馆的展品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便于游客理解和阅读。
同时,展品的展示布局宜尽量避免阻挡视线,以便游客能够清晰地观察和欣赏展品。
5.休息区设置:博物馆应设立合适的休息区,供游客休息和放松。
休息区应配备舒适的座椅,提供饮水、卫生间等服务设施,方便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休息。
6.交通便利:博物馆应尽量选择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方便游客的到达。
同时,博物馆内部的交通流线设计也应合理,方便游客的流动。
7.导览服务:博物馆可提供导游讲解服务,为游客提供更深入的展品解读和了解。
导游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讲解经验,能够为游客提供全面和专业的导览服务。
8.互动体验区:博物馆可以设立互动体验区,供游客参与互动性的展示项目。
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游客的参与度,提升参观体验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9.轮椅通道:博物馆应设立无障碍通道,方便身体不便的游客使用轮椅或推车参观。
通道宽度应足够,坡度适宜,并设有坡道和扶手等设施。
10.紧急出口设置:博物馆的布局应考虑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需求,设置合适的紧急出口,并配备明确的标识。
博物馆应定期组织紧急情况的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和游客的应对能力。
总之,博物馆功能流线规范是为了提供游客更好的参观体验,从博物馆空间布局、展示设计到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进行优化。
新馆介绍: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是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三大文化设施之一。
新馆占地面积410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6980平方米。
建筑总高度为44.5米,地下1层,地上5层。
位于广州市核心商务区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西面是广州大剧院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北与广州图书馆新馆相邻,南濒秀丽的珠江,隔江与海心沙市民广场相望。
环境优美,交通可达性好。
四座文化设施并列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花城广场上,与中央林荫大道、滨江绿化带共同形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将构成广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馆运用“宝盒”的设计理念,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载巨型钢桁架悬吊结构体系。
新馆的巨型屋面钢桁架整体滑移总重量达8700吨,是目前世界重量最大的钢结构高空滑移工程。
由于展馆是由巨型钢桁架悬吊出来的,中间没有一根结构柱,为陈列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新馆陈列展览以广东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在展陈内容编写上遵循功能、经济、创新、信息、科技、艺术、合理的原则,反映了岭南文化的独特个性和广东省博物馆的馆藏水平。
新馆实行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包括安全防范、设备管理、信息通信、网络应用和音视频等智能化系统。
文物库房和部分展馆实现恒温恒湿和气体消防。
展览介绍“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一千五百多件/套,照片三百多张。
作为新馆三大基本陈列之一,该展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丰富的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
其中长达四十米的猎德龙舟、迄今发现的国内唯一一套广州外销壁纸、雕工精湛的象牙雕镂空提盒、国内罕见的詹天佑亲笔签名的《京张路工摄影》相册等都是该展览的亮点。
陈列部人员始终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秉承严谨科学的态度,结合专业人员对广东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在内容的编排和组织上充分体现了南粤大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另一方面,在形式设计上,镶嵌历史元素的广东海陆图、大型历史主题油画、大型壁画与建筑相结合的复原场景、近代名人雕塑群等艺术设计使该陈列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处处洋溢着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广东精神。
广东省博物馆攻略简介广东省博物馆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建于1959年,是广东省现有最早的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众多,包括中国古代艺术、工艺品、历史文物、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精品。
如今,广东省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展览策划、丰富的文物收藏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游客的赞誉。
到达方式广东省博物馆位于广州市的中心地带,交通十分便利。
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到达博物馆:•地铁:乘坐广州地铁2号线,在公园前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博物馆;•公交:乘坐B1、58、132、184等多路公交车,在博物馆站下车即可;•自驾车:通过导航输入广东省博物馆的地址即可到达,博物馆附近有地下停车场,方便停车。
参观时间广东省博物馆每周除周一外,每天上午9:00至下午5:00对外开放。
请注意,最后一次入馆时间为下午4:00。
如果想要充分欣赏博物馆的精美藏品,建议提前安排至少半天的参观时间。
参观须知在参观广东省博物馆时,您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入馆票价:成人票30元/人,学生及老年人优惠票15元/人。
免费开放时间为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二,同时次全省本科及以下在校大学生凭学生证持①地铁年票一日游证件(即“双卡”,指购买地铁年票且车票购买日期与抵达广州当天日期相符)或②飞抵广州的机票凭身份证件。
2.禁止携带大件行李入馆,博物馆提供免费寄存处供游客使用。
3.为了保护文物,博物馆内禁止拍照、摄影或使用闪光灯。
4.参观时请尊重其他游客,保持安静,不要喧哗。
展览介绍广东省博物馆的展览分为临时展览和常设展览两部分。
临时展览博物馆经常举办临时展览,内容涵盖了文化艺术、历史、科技等多个领域。
展览的时间和主题因不同展览而异,请您在参观前查看官方网站或咨询工作人员以获取最新信息。
常设展览广东省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包括多个展厅,涵盖了广东的各个历史时期和文化领域。
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一提的展览:古代陶瓷展览这个展览展示了广东地区的古代陶瓷艺术,包括唐、宋、明、清等历史时期的作品。
区位: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
是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博物馆新馆环境:
西面是广州歌剧院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北与广州图书馆新馆相邻,南濒珠江,隔江与海心沙旅游公园相望。
环境优美,交通可达性好。
处于广州市新中轴线的中心区——珠江新城,博物馆新馆规模:
总占地面积:410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128平方米。
①建筑造型分析:以宝盒的意象将博物馆设计为方盒状(俗称:月光宝盒),在珠江新城地
段和广州大剧院、广州市图书馆形成完美的对话关系,用自己独有的方正对话其他的灵动和圆滑。
造型对比
②立面分析:用错落无序的镂空开窗方式丰富了立面造型,用拉丝和穿孔板材、玻璃和饰面屏风结合表现出宝盒的意境。
开窗灵活变化多端,立面简约而不简单,很好的解决了内部采光的问题。
③结构分析:新馆建筑结构新颖,设计独特,采用巨型钢析架对挑悬吊较为新颖的结构体系,内部用了很多的朱红色,从外观到内部都是统一的整体,符合了“宝盒”的意象。
4内部采光多用人工照明,在两个展馆的交接处都有自然采光,同样的在展馆的交接处设置了游客的休息区,给人豁然开朗的强烈感受。
5界面特点:利用或虚或实的隔断,吸引观众层层而进自然地形成为功能流线形式和功能达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从中庭回廊、从展台前厅、从休息过厅、这种空间层次感渗透终始。
横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