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第三单元《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作文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把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经过、心得体会,或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能用一定的方法真实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选好材料,选好角度,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表达自己从大自然中受到的启示,从而关注自然,了解自然。
教学准备:1、游戏材料。
2、相关课件。
3、学生整理自己的体会、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经过、心得体会或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今天老师想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个游戏,你们愿意吗?但老师要提要求的:孩子们要积极参与,要留心观察,争取有所发现。
2、游戏:(1)、捏鸡蛋。
(2)、观察车前草的结构。
3、抽生汇报。
我通过观察(),发现(),由此想到()。
二、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选材(一)回顾大自然的美妙与多姿多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从中有所发现,并得到一些启示,可能还有所发明。
在第三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植物生长的奥秘,发现了动物奇特的本领,观察到了神奇的自然现象,知道了很多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比如:(出示课件)1、通过描述观察中发生的一件事,揭示自己得到的启示。
2、通过收集资料研究一自然现象,揭示自己得到的启示。
3、通过观察动、植物的习性或特点,揭示人类从中得到的启示。
(二)、选定写作材料1、那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些什么?有什么发现?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带着问题先小组交流,再抽生说)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说一说:(课件展示)问题一:你在什么情况下有了什么发现?问题二:你是采取什么办法去解决你的问题的?问题三:你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当时心里都有哪些滋味?问题四:当你绞尽脑汁、费尽周折找到答案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何收获?三、拟题目:如果我们把刚才说的内容整理整理,不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了吗。
大家都知道,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它的眼睛。
题目用好了,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读你文章的人一目了然,所以自己的文章要用什么样的题目,我们一定要深思熟虑才行。
第三单元作文一、习作内容解读(1)武老师:老师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习作的内容。
写“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活动经过或心得。
“习作”既可写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又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
老师:老师们,看完习作内容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本次习作内容透露了哪些信息?ü写“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ü也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
(2)武老师:老师们,本次习作指导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1.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
3.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得。
4.引导学生表达自己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为学生今后的探索播下兴趣的种子。
三、习作备课准备青年教师朋友:教学之前,我们应该做好什么准备呢?老师:教学之前,我们可以做好的准备有以下几点:1.关于习作知识点的了解:ü了解过渡和照应的方法ü了解叙述的顺序ü理解如何由物及人的感悟2.关于口语交际课:本次“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是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要求老师指导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给人启示的资料,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的事例或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和同学交流。
“口语交际”教学前,教师可简单地创设情境,如,请擅长书画的同学在黑板上题写活动主题:“‘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会”,配上简单的背景图画;自荐或推荐学生主持人,准备开场白与串联词等。
“口语交际”交流时,先分小组人人发言,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不善于说的同学,并请能说会道的同学当好“小老师”,作好示范。
在汇报中,听的人可以向台上的同学请教提问,发言者可以当即回答,也可讲完后解答,还可以请台下的老师、同学解答,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
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课教学设计第一篇: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课教学设计观察中的发现——作文课教学设计神奇的胖大海【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并善于观察。
2.以胖大海为载体,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让他们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写话。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1.胖大海的实物若干颗。
2.水杯热水【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导观察1.(导入)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孩子们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事物的奥秘,享受到观察的乐趣。
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和平常的积累,你知道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呢?生:我们可以用眼睛看。
师:看什么呢?生:看形状、颜色、大小……(小结)其实,孩子们,我们观察一种事物,要发现它的特点,不光要看、摸、闻、尝,还要充分的发挥想象,谁最会观察,最会想象,谁就会有了不起的发现。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神奇的种子,请孩子们用上刚才咱们说到的好方法,仔细观察种子的样子,(板书:样子)观察时,孩子们要注意观察的顺序,先要看,看它的形状、颜色、大小,再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感觉,最后,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3.学生观察。
4.抽生汇报,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说,并且要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
师:谁说说你的观察结果?生:它只有枣核那么大。
生:它有一股草药味。
生:它像人的眼睛。
生:它的身上长满皱纹。
5.(小结)孩子们刚才不仅观察得认真,而且说得也是丰富多彩。
这样的种子以前有没有见过?生:没有。
6.师:那老师告诉你们,它的名字叫“胖大海”,听了这个名字,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提出疑问。
二、体验,发现变化1.导:是啊,这么一颗小小的,干瘪瘪的种子怎么会取这么奇特的名字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提出实验要求:实验中,孩子们要仔细观察胖大海外形的变化,(板书:变化)它开始是什么样的,不一会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过了一会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后变成什么样儿的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是记录学生观察到的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现象和感悟的文本。
通过写观察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观察日记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能够生动、具体地描述自己观察到的事物。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观察日记的格式和写作技巧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同时教授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观察日记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通过写观察日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日记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2.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生动、具体地描述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案例教学法:分析优秀观察日记案例,让学生明白观察日记的写作技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写作水平。
4.模仿创新法:让学生模仿优秀作品,创新自己的观察日记。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优秀观察日记案例,用于分析和模仿。
2.准备观察日记写作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3.准备观察日记评分标准,用于评价学生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优秀观察日记案例,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写作技巧,然后模仿创新,编写自己的观察日记。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教师指导,修改完善观察日记。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习作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2.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种对象进行连续观察,做好观察记录,从而发现观察对象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情感与价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并善于发现新事物。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写具体。
【教学难点】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教学准备】学生:让学生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如水果、植物、玩具、动物等。
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并及时做记录。
观察的内容可以是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生活百态……【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让学生谈谈今天的新发现并说说怎么发现的。
1.板书:看、听。
2.我发现……(板书:仔细、认真。
)小结:观察的“好帮手”: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双手、大脑。
3.本组课文,我们学习了三篇文章,《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它们都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同学们知道这些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有趣吗?交流:(1)与作者的认真观察分不开;(2)与作者的长期、连续的观察分不开。
4.师小结后导入:对,同学们说得很好。
它们都与作者平时的认真、连续的观察密不可分。
正因为如此,这些文章才显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
二、引导学生观察1.让学生确定自己要观察的事物: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观察的事物,水果、玩具……2.激发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过渡:小朋友,你将怎样观察你手中的事物,能说说吗?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1)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观察这一类事物的方法。
习作3 大自然的启示[写法点拨]1.按照观察—发现—启示的顺序来写。
叙述中可以运用比喻、拟人、优美词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巧用过渡句,由观察现象过渡到揭开秘密。
写下观察后的现象后,还需要进一步揭开现象背后的秘密,那么从“观察现象”到“发现秘密”这两部分之间就需要用过渡句来过渡。
3.巧用设问,为文章添彩。
为引起他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设问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使文章结构更紧凑,层次更分明。
[作文素材]1.好词发现凝视打量浏览端详注视静观默察雾里看花怀疑迟疑质疑疑惑迷惑质疑满腹狐疑百思不解猜想沉思寻思深思思考冥思深思远虑不假思索深思熟虑水中望月莫名其妙冥思苦想困惑不解将信将疑2.好句后来妈妈告诉我这是蝉的“响板”,是雄蝉特殊发音器。
发音膜的肌肉收缩振动,蝉就会发出声音。
雌蝉没有“响板”,所以是哑巴。
五彩的蝴蝶颜色艳丽,如重月纹凤蝶、褐脉全斑碟等,尤其是荧光翼凤蝶,其后翊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由紫变蓝。
大自然的奥秘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时时刻刻地牵引着我们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
只要我们现在好好学习,以后一定会发明许多新型的东西,为人类造福。
3.好开头经常听到老师和同学们说到仿生学,那么仿生学是什么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来探索吧!你见过山吗?山是高大雄伟的。
你见过大海吗?海是广阔无垠的。
你见过平原吗?平原是一望无际的。
它们无一不显示了大自然神奇的魅力。
大自然是伟大的,人们能从中领悟出许多道理,从而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发明。
4.好结尾这时,我才明白,蝉叫的时候,为什么总爱“挺胸”和“翘尾”了。
揭开了蝉发音的秘密,我又一次尝到了动脑筋、学科学的甜头。
今天我一次无意的失误,竟然发现了乌龟也会在夏天睡眠,真有趣!大自然中又有多少现象等着我们去观察、发现呢![例文赏析]1.同步佳作柿子树的秘密奶奶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很大的柿子树,每年树上都会结出圆溜溜、红彤彤的柿子,像可爱的小灯笼,可今年的柿子呢,什么模样的都有:有的像兔子,有的像蜗牛,有的像手掌……总之千奇百怪。
习作:写观察日记(教案)教学目标1. 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教学重点)2. 能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
教学准备1. 相关的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2. 教师提前两周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选择一种感兴趣的事物(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皆可)每天进行观察,并记录其变化。
3. 准备“胖大海”。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Ⅰ观看视频,导入新课1. 感受变化,引出课题。
(1)播放有关四季变化的视频,请学生欣赏。
教师导入:立春之后,草木萌发,各种花儿次第开放。
入夏以后,树木茂盛,植物开始孕育果实。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树叶渐渐变黄,北雁南归,虫儿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自然界中的万物准备迎接雪花飘舞的寒冬。
(2)揭示课题:自然界中的万物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可是斗转星移,花开花落,很多变化并不是瞬间完成的,需要我们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进行连续的观察,学习写观察日记。
(板书课题:写观察日记)2. 明确习作任务。
(1)请读一读课本中的内容,想一想本次习作的要求有哪些。
(2)师生共同梳理出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3. 选定观察对象。
(1)引导:借助教材第二部分的图文,说说可以连续观察什么事物。
预设:种子的发芽过程;树叶颜色在秋天的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动物的生活习性。
(2)小结:无论是观察动物,还是观察植物,我们观察的重点是事物的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对观察对象进行连续的观察。
4. 了解观察记录的形式。
(1)课件出示第10 课课后“资料袋”,了解观察记录的两种记录形式。
(2)这两种记录形式有什么不同?(一种是图文结合的形式;一种是表格的形式)(3)下面同学们各自选定观察对象,制订个人的观察记录计划Ⅱ认真观察,学写记录1. 分组观察胖大海,填写表格。
引导:同学们,这颗圆滚滚的小胖球就是胖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