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第五章 第一节 十八世纪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1
第五章18世纪文学第一节1.启蒙:理性的开启思想的解放公民政治意识的觉醒2.启蒙运动:是18世纪全欧洲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3.启蒙运动理论体4.启蒙运动的历史任务:批判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
5.启蒙运动的理论武器:理性6.启蒙运动的局限性:憧憬的理性王国是理想化的资产阶级王国;过分强调思想意识的作用并无完全否定宗教的力量。
7.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烈的政论性。
·深厚的民主性。
·深刻的哲理性。
8.启蒙时代新出现的文学体裁:书信体小说。
正剧(市民闹剧)哲理小说。
9.法国启蒙文学:启蒙运动直接附有教育群众,鼓吹推翻君主专制和教会统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启蒙文学:革命性,战斗性强。
启蒙文学作家大多是启蒙思想家或社会活动家,宣扬唯物主义,主张文学面向广大平民,创造了多样化文学体裁。
10.英国启蒙文学:18世纪的英国文学非常繁荣。
11.前期:笛福创作《鲁宾逊漂流记》标志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奋发进取和创业精神和18实际的殖民扩张精神。
鲁滨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资产阶级冒险进取的精神;殖民扩张精神。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主人公格列佛医生自述数次航海遇险,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和智马国…·和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对比得出一些表现启蒙主义者政治理想的结论。
菲尔丁:《汤姆琼斯》18世纪英国小说的最高成就。
批判封建阶级以门第、金钱为条件的婚姻;道德改良的人道主义精神;广泛反映了英国18世纪社会生活①汤姆生世之谜②汤姆和苏菲亚相爱精力③汤姆的心地善良和布里非的居心险恶④汤姆与女人12.后期:感伤主义文学、哥特体小说产生了。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复习资料)第一节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一、启蒙运动:“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就其字面意义上讲,是指当时的进步思想家提倡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以消除基督教会和贵族统治所散布的迷信与偏见。
它不仅是一个新文化运动,而且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
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广大人民反封建斗争高涨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宗教迷信和专制政治是封建制度罪恶的集中表现,是“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狄德罗)对准了这两个方面。
他们把宗教迷信看作科学与进步的死敌,以唯物论批判宗教和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唯心主义,以自然神论或无神论来否定基督教的神权和宗教偶象,他们还以“自然法则”和“天赋人权”的理论,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
他们说“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孟封建国家的政体、立法等都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自由与平等成为启蒙运动中最鲜明的两面大旗。
普遍幸福的王国。
“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也就是他们所说的“理性王国”。
但这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和资产阶级的平等。
总之,他们不过是把资产阶级自己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加以理想化,让它们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过是把本阶级的理想说成是全人类的理想。
启蒙思想家的启蒙活动,一方面意味着启迪群众,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教育统治者。
因此,尽管他们都激烈地批判和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却往往把改革社会的希望寄托在所谓“开明君子”、“天才”人物的身上,甚至亲身到封建朝廷中去做官。
在宗教问题上,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宗教的力量,为了约束劳动人民的思想,有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个上帝”。
至于自然神论者更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上编(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考点】一:基本概念1.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这个思潮称为“光明观念”运动。
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启蒙”一词,原意为“照明”和“照耀”(enlighten)。
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启蒙”之称,也即“光明观念”的含义。
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2.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
《百科全书》主编是狄德罗。
百科全书派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为奋斗目标,以“理性”为旗帜,以无神论和人性论为武器,对封建的国家制度、伦理道德及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宗教神学,进行严厉的批判和彻底的否定。
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
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
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3.“狂飙突进”运动:“狂飚突进”运动是1770年至1785年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主要人物有赫尔德、歌德、席勒等。
运动的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
“狂飚突进”运动宣扬天才、力量,歌颂自由,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作品言辞激烈,热情洋溢,体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
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理论家和领导者,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这一运动的重要作品。
4.哲理小说:哲理小说是德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这种小说虽有人物、情节,但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多方面的内容,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
外国文学史讲稿-第五章18世纪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18世纪的欧洲文学可从两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去考察,一场是启蒙运动,另一场是狂飚突进。
前者是影响整个欧洲的文学运动,是欧洲文学的主流;后者只局限于德国,是支流。
启蒙运动是一场比文艺复兴运动更深刻、更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直接导致了18世纪末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只是乳臭未干的儿童,古典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是个能力有限的少年,那么,启蒙时期的资产阶级已经长成孔武有力的小伙子,跃跃欲试想从根本上战胜封建主义,成为历史的主宰者了。
为什么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叫做“启蒙”(enlightenment)呢?因为封建的传统观念和宗教的说教堵塞了人的理性,封建的思想文化已经严重地妨碍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要想变革社会,就得用“理性”和符合理性的科学知识去“照亮”(enlighten)人的头脑,启迪人的蒙昧无知。
“启蒙运动”因此而得名。
启蒙运动的兴起与英国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提出的理论密不可分。
牛顿(1642-1727)提出万有引力理论,极大地削弱了上帝的权威;霍布斯(1588-1679)反对“君权神授”,主张用力学和数学来说明一切;洛克(1632-1704)认为心灵是一块白板,后天的经验是认识的泉源。
这些科学家和哲学家的理论已经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理性”(reason),这是启蒙运动的关键词。
有必要说明的是:这个“理性”与17世纪古典主义所崇尚的“理性”虽然是同一词,但所指完全不同:古典主义的“理性”强调神本位,集体主义,社会的责任,国家利益,崇尚规范与秩序,是一种封闭、教条的“理性”;启蒙运动的“理性”强调人本位,个人情感的“天然合理性”和自然所赋予人的不可剥夺的人权,崇尚的是科学,宣扬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
启蒙文学是呼应启蒙运动的一种文学。
古典主义所规定的清规戒律,如“三一律”的创作标准,早已失去约束力。
18世纪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至18世纪仍然影响欧洲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古希腊文学B.中世纪文学C.文艺复兴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2.法国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学的时间是()。
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3.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这是()。
A.斯威夫特B.理查生C.笛福D.菲尔丁4.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的作品是()。
A.《格利佛游记》B.《鲁滨逊漂流记》C.《汤姆•琼斯》D.《克拉丽莎》5.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所开创的传统是()。
A.现实主义传统B.浪漫主义传统C.讽刺传统D.空想社会主义传统6.代表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小说是()。
A.《鲁滨逊漂流记》B.《格利佛游记》C.《克拉丽莎》D.《汤姆?琼斯》7.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其代表作是()。
A.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里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B.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和《天真之歌》C.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D.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8.诗句“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的作者是()。
A.拜伦B.雪莱C.彭斯D.济慈9.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
A.《波斯人信札》B.《老实人》C.《天真汉》D.《拉摩的侄儿》10.“种我们的园地要紧”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这句名言出自一部小说的结尾。
这部小说是()。
A.《天真汉》B.《老实人》C.《波斯人信札》D.《爱弥儿》11.被恩格斯称之为“辨证法的杰作”的作品是()。
A.《修女》B.《拉摩的侄儿》C.《宿命论者雅克》D.《天真汉》12.《新爱洛德丝》的作者是()。
A.狄德罗B.卢梭C.孟德斯鸠D.伏尔泰13.《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女主人公是()。
A.尤丽B.苏珊娜C.绿蒂D.玛加蕾特14.歌德创作的《浮士德》,从构思到脱稿,前后延续的时间是()。
A.20年B.40年C.50年D.60年15.“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生活的享受“出自一部诗剧,这部诗剧是()。
西方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第01讲18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启蒙运动概念1)是18世纪以法国为运动中心的在欧洲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
2)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启蒙文学的发展概况(~)英国文学(1)笛福:英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开始了英国启蒙文学的这一取向。
(2)理查逊:书信体小说《帕美勒》或《美德有报》,被誉为“第一部英国现代小说”。
(3)菲尔丁:18世纪欧洲成就最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故事》。
(4)斯威夫特: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
(5)斯特恩:《感伤的旅行》成为“感伤主义”的代表。
(二)法国(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老实人》是其最出色的哲理小说。
(2)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两部“正剧”(严肃剧)《私生子》、《一家之主》;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
(3)卢梭:法国启蒙运动中成就最高,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小说《忏悔录》。
(三)德国1狂飙突进运动:(1)德国启蒙文学的高潮,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2)在“狂飙突进”中诞生了两位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和席勒。
(3)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席勒《海盗》、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
2.席勒:代表作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3.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土德》,第二节歌德一、生平与创作选择1歌德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
4.《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是德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品。
女主人公:绿蒂5.《浮士德》:是德国人的“世俗的圣经”,人们甚至还把德国的古典时期直接称作“歌德时代”。
二、《浮土德》选择浮士德一一靡非斯托(魔鬼)打赌:能否获得心灵满足赌注:浮士德的灵魂1.浮土德精神: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探索。
2.浮土德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即知识悲剧、生活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的追求。
第5章18世纪文学思考题1.启蒙文学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点。
答: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文学是体现了启蒙主义文艺思想和美学原则,是构成启蒙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1)启蒙文学的产生原因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许多启蒙思想家直接进行文学创作,把文学作为宣传启蒙思想、批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的有力武器。
他们抛弃古典主义文学的宫廷倾向,以及它的僵化原则,纷纷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提出了新主张,进行了新实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
这就是启蒙文学产生的原因。
(2)启蒙文学的基本特点①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启蒙文学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传统,但是具有更加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
作家们以自然神论甚至无神论为武器,对传统教会的批判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从理论深度上根本动摇了封建教会存在的合理性。
②具有较强的民主性它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为正面描写对象,甚至将之塑造成英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如鲁滨逊、汤姆·琼斯、费加罗、维特等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典型,许多任务既闪耀着富有时代特色的理性光芒,也呈现出人的灵魂内部理与情、灵与肉、生与死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多维矛盾,揭示出更为丰富复杂的人性内涵。
而王公贵族、教士等成为被批判的对象,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③理性色彩浓厚,人物形象性格单一启蒙文学家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全面批判封建制度,描绘“理性王国”的乌托邦美好图景。
有些作家正面、直率地宣传政治主张和学说,致使作品主人公成为启蒙思想的代言人,性格单一,削弱了作品的文学性。
④创造了新的文学形式,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启蒙作家为了宣传启蒙思想,打破了古典主义文学严格的体裁限制,平等地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
而且还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创造了多种新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和教育小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