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统计年鉴2017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股份合作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16年)
- 格式:xlsx
- 大小:28.58 KB
- 文档页数:2
黔南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黔南州统计局(2018年3月31日)2017年,黔南州委、州政府坚定不移实施“3366”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全州生产总值为1160.59亿元,同比增长1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30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412.91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545.38亿元,增长14.5%,其中:其他服务业增长20.7%、金融业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0.6%。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481元,同比增长11.4%。
图1 2013-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二、农业2017年全州按照中央、省、州1号文件精神部署,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结构、上规模、创品牌、占市场为主要任务,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大力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017年,全州共建设州级以上农业园区94个,其中省级园区57个。
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35个,入住园区龙头企业406个。
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展到5636个;无公害产地认定877个;无公害产品认证获证273个;绿色农产品申报认定21个;有机认证基地和产品共70个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4个。
全州农业实现增加值2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14万公顷(467.15万亩),下降1.2%;油料作物面积7.88万公顷(118.3万亩),增长0.9%;蔬菜种植面积13.02万公顷(195.4万亩),增长6.9%。
果园面积9万公顷(135.5万亩),比上年增长43.6%;茶园面积11.1万公顷(166.4万亩),增长18.6%。
粮食总产量125.53万吨,比上年下降1.4%。
2016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7年3月19日)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2016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61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8.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04亿元,下降0.2%;第二产业增加值5925.87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5.03亿元,增长9.4%。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2:30.22:68.56。
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0%和77.0%。
—1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2.7%,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其中,能源类下降6.6%,高技术类下降0.5%;轻工业上升0.3%,重工业下降2.0%;生产资料下降2.4%,生活资料上升0.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4.7%,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3.6%,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上升2.7%,化工原料类下降0.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6%。
—表12016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2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97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3.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1%,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8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3 —71.18%。
年末,全市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942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7.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2.69万人。
2017年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76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2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181.12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061.39亿元,增长10.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1∶50.7∶44.2调整为4.6∶50.2∶45.2。
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3%,金融业增长4.8%,房地产业增长24.0%。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511.36亿元,增长14.4%。
民营经济增加值1685.64亿元,增长10.0%。
全市人均GDP42025元,增长8.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8万人,增长12.8%;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1%。
三、工业与建筑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72.40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6.2%下降为45.6%。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296.73亿元和51.75亿元,增长10.7%与11.7%。
完成工业总产值4874.41亿元,增长9.0%。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86.07亿元,增长10.3%。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77.7%。
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8%、集体企业下降1.6%、股份制企业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7%;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944.55亿元,增长8.1%;轻、重工业中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7%。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652.87亿元,增长10.3%;完成出口交货值438.37亿元,增长4.2%;工业产品销售率96.5%。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53个,其中亏损企业113个,比上年增长25.6%;实现利润总额291.73亿元,增长10.0%,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4.22亿元,增长47.3%。
2017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情况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5688.6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2%,增幅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一、重工业能耗继续较快增长2017年,广东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3292.8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8%,增速同比加快5.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7.3个百分点;轻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395.73万吨标准煤,下降1.0%。
二、制造业能耗保持平稳增长2017年,广东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能耗正增长。
其中,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818.2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9%,增幅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3.7个百分点。
三、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长较快2017年,广东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091.8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1%,增幅同比加快5.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6.9个百分点。
其中,能耗增速同比加快的行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658.32万吨标准煤,增长9.9%,增幅同比加快12.4个百分点,拉动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长4.6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3.5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82.55万吨标准煤,增长10.5%,增幅同比加快7.9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340.58万吨标准煤,增长3.3%,增幅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14.95万吨标准煤,增长4.7%,增幅同比加快7.1个百分点。
能耗增速同比回落的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89.11万吨标准煤,增长18.5%,增幅同比回落28.0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06.30万吨标准煤,增长5.2%,增幅同比回落3.0个百分点。
四、珠三角和东翼能耗增速同比加快分区域看,2017年,珠三角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117.8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0%,增幅同比加快4.8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2.9个百分点;东翼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582.20万吨标准煤,增长18.9%,增幅同比加快25.3个百分点;西翼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709.90万吨标准煤,增长13.1%,增幅同比回落6.9个百分点;山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278.68万吨标准煤,增长2.5%,增幅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
(完整版)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国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气候--指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状态,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气候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
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参数,而各种气象要素某年、某月的平均值(或总量)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天气气候状况的重要特征。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
可再生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非再生资源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
土地资源--土地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构成。
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
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
建筑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
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滩涂、荒漠、戈壁、冰川和石山等。
耕地面积--指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面积。
包括种有作物的土地面积、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三年的土地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面积,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
草地面积--指牧区和农区用于放牧牲畜或割草,植被盖度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面积。
2016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7年3月19日)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2016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61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8.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04亿元,下降0.2%;第二产业增加值5925.87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5.03亿元,增长9.4%。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2:30.22:68.56。
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0%和77.0%。
—1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2.7%,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其中,能源类下降6.6%,高技术类下降0.5%;轻工业上升0.3%,重工业下降2.0%;生产资料下降2.4%,生活资料上升0.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4.7%,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3.6%,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上升2.7%,化工原料类下降0.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6%。
—表12016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2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97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3.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1%,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8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3 —71.18%。
年末,全市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942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7.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2.69万人。
2016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年末常住人口10999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29.45万人,出生率11.85‰;死亡人口48.17万人,死亡率4.41‰;自然增长人口81.28万人,自然增长率7.44‰。
表1 2016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初步核算,2016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95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7.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3.58亿元,增长3.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9%;第二产业增加值34372.46亿元,增长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8%;第三产业增加值41446.01亿元,增长9.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3%。
三次产业结构为4.7:43.2:52.1。
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8817.68亿元,增长11.7%;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5739.78亿元,增长9.5%。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5568.17亿元,增长10.4%。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1%,金融业增长11.5%,房地产业增长6.9%。
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增长7.8%。
2016年,广东人均GDP达到72787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0958美元。
分区域看,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79.3%,粤东西北地区占20.7%,东翼、西翼、山区分别占6.9%、7.6%、6.2%。
表2 2016年分区域主要指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0%。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4.8%,衣着类上涨2.7%,居住类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4%,医疗保健类上涨2.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其中能源类下降4.5%,高技术类下降0.1%;轻工业上涨0.7%,重工业下降1.3%;生产资料下降1.4%,生活资料上涨0.8%;初级产品下降5.5%,中间产品下降0.7%,最终产品下降0.4%;采矿业下降4.1%、制造业下降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