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大班美术区域活动:创意竹筒画(绘画)
- 格式:docx
- 大小:17.21 KB
- 文档页数:3
大班美术绘画竹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课例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活动内容以绘画竹子为主题。
教材涵盖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以及与文化艺术的联系。
通过观察竹子的图片,了解竹子的结构和生长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同时,结合民间艺术,引导幼儿体验竹编、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以及与文化艺术的联系,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幼儿绘画竹子的基本技巧,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绘画竹子的基本技巧,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难点:如何将民间艺术融入绘画活动中,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子图片、视频、绘画材料(如彩笔、水粉、画纸等)。
学具:每人一份绘画材料,以及民间艺术材料(如竹编、剪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竹子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
提问:“你们知道竹子是什么样子的吗?它喜欢生长在什么样的地方?”2. 知识讲解(10分钟):简要讲解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以及与文化艺术的联系。
引导幼儿关注民间艺术,如竹编、剪纸等。
3. 绘画技巧讲解与实践(10分钟):讲解绘画竹子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搭配等。
然后让幼儿动手实践,绘画自己心中的竹子。
4. 民间艺术体验(10分钟):分发民间艺术材料,如竹编、剪纸等,引导幼儿动手制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与文化艺术的联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画自己喜欢的竹子作品。
2.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技巧,发挥创造力,绘制一幅富有特色的竹子作品。
幼儿园美术竹子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美》,详细内容为“有趣的竹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特点,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竹子的形态,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竹子的基本结构,认识竹子的生长特点,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2. 培养幼儿运用线条、色彩表现竹子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竹子的线条描绘和色彩的搭配。
教学重点:竹子的结构特征和绘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子实物、竹子画范画、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课件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竹子实物,让幼儿观察、触摸,引导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特点,激发幼儿对竹子的兴趣。
2. 讲解竹子的结构特征(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竹子的各个部分,让幼儿认识竹子,了解竹子的结构特征。
3. 示范绘画竹子(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竹子,讲解绘画技巧,引导幼儿注意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搭配。
4. 幼儿绘画实践(10分钟)幼儿根据观察和示范,开始绘画竹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简单的竹子线条练习,让幼儿巩固线条描绘技巧。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幼儿互相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竹子”2. 板书内容:竹子的结构特征线条描绘技巧色彩搭配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运用今天所学的绘画技巧,为家人画一幅竹子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示范讲解、实践绘画等方式,让幼儿对竹子有了深入的了解,绘画技巧也有所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线条的流畅性和色彩的搭配,提高作品的美观度。
幼儿园美术竹子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课程,教材为《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四章第二节“大自然中的线条——竹子”。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竹子的形态结构、生长特点以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竹子的基本形态结构,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线条、形状等元素进行创意绘画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竹子的线条变化和绘画技巧。
教学重点:竹子的形态结构、创意绘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子实物、竹子画作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棉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竹子实物,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形态结构,讨论竹子的生长特点,让幼儿感知大自然的美。
2. 知识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竹子的不同形态,讲解竹子的线条、形状等元素,引导幼儿学习绘画竹子。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现场演示如何绘画竹子,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让幼儿跟随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绘画方法,独立完成一幅竹子画。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竹子的形态结构2. 竹子绘画步骤3. 竹子绘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家门前有一排竹子”为主题,创作一幅竹子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所学,运用线条、形状等元素,创意绘制一幅竹子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绘画技巧不足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美,激发创作灵感。
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材料进行竹子画创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竹子的线条变化和绘画技巧。
幼儿园大班竹筒教案
背景介绍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大班,学生年龄在4到5岁之间。
由于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发展迅速,需要一些激发他们兴趣、锻炼他们动手能力的学习内容。
本次教案旨在通过竹筒制作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并提高孩子们的手工制作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的教学,让孩子们:
•学会使用自然材料制作工具
•提高孩子们的手工制作能力
•了解竹筒的形态结构和用途
教学准备
•竹筒、剪刀等手工工具
•竹筒制作的范例
•声音学习资料或者故事书籍
教学过程
第一步:展示竹筒制作的范例
在开始教学前,教师首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竹筒的制作范例,让孩子们了解竹筒的形态结构和用途,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第二步:制作竹筒
1.资源制作
教师提供竹筒、剪刀等手工工具,并让学生们自由选择。
2.制作方法
•用剪刀将竹筒切成合适的长度
•用剪刀将竹筒的一端打散,让竹片间距大约相等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竹片中插入彩线,然后使用另一端的竹片固定绳子即可
第三步:展示短片资料或者讲故事
为了加深孩子们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展示与竹筒有关的声音学习资料,或者是讲有关竹筒的故事。
让孩子们感受到竹筒这种材料的功能和文化内涵。
教学总结
本次教学中,通过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制作”,帮助他们了解竹筒的形态结构和用途,并在激发他们创造力的同时,提高了孩子们的手工制作能力。
这种筒材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可能。
大班美术教案:竹筒画
活动目标:
能大胆的在竹筒上进行装饰
激发幼儿的创造美的情趣,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
活动准备:
竹筒范例画、PPT 干净的竹筒、水粉、水彩笔、线描笔等。
活动目标: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熊猫“团团”“圆圆”通过谈话导入课题。
2.观察竹子、竹叶,并了解其广泛用途及它与人类的密切联系。
二、出示范例
1.出示竹筒:今天呢我们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法——竹筒画。
就是在竹筒上画画。
2.出示范例:①线面装饰②风景画装饰③上下对称装饰④色块装饰
三、幼儿构思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作画要求:1.竹筒画和在纸上画画不同,把它竖起来画,边画边转,涉及到每个层面。
2.在装饰时要注意颜色的搭配。
3.安静的在自己座位上画画,不要走来走去。
四、作品欣赏。
大班美术区域活动:创意竹筒画(绘画)活动目标:1.能大胆的在竹筒上进行装饰。
2.能积极参加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
投放材料:颜料、记号笔、竹筒、范例、幻灯片。
指导过程:一、了解区域新增的内容及操作要求。
(一)引导幼儿欣赏各种不同的竹筒,体验竹筒绘画的美。
1.引导语:今天啊!老师请小朋友们来猜一个谜语,小朋友可要认真听哦!空心树,实心芽,千年不结子,百年不开花。
(竹子)2.你们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喜欢!怎样让这些竹筒变得更好看呢?(就是在竹筒上绘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法―――竹筒画,就是在竹筒上画画)。
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多竹筒画,想不想看?(想)3.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竹筒,它们是怎么画的呢?(他们用排笔醮颜料画出了脸谱、娃娃、花、草、小动物等。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图案、风景用颜料对竹筒进行装饰。
4.我知道很多小朋友想去尝试了,但在小朋友装饰前,老师有几个要求,小朋友可要认真记住了:(1)画竹筒画和在纸上画画可不同,需要把竹筒竖起来,边画边转。
(2)在装饰时,要注意颜色的搭配。
(3)在用颜料画画时,一定要注意用什么颜色画,就拿什么颜色的笔,画好这一种颜色,请放回原处。
注意画画时一定要轻拿轻放。
二、介绍开放的其他区域。
科学区:探索竹筒容量。
(不同大小、不同高度的两个竹筒,采用量米的方式,探索其容量大小。
)益智区:竹片拼图。
(提供画好图案的竹片数片,让幼儿根据范画拼图。
)建构区:筷子搭建。
(利用筷子搭建不同的建筑。
)体育区:竹子踩高跷。
表演区:跟着音乐用快板、双响筒等不同的乐器打击节奏。
语言区:绕口令。
(好孩子)生活区:提供毛线、石磨等材料让幼儿练习打毛衣、磨米。
三、回顾区域规则。
1.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玩区域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师:区域游戏真好玩,我们玩的时候要遵守哪些规则呢?(1)认真操作每一份材料,操作完要将材料放回原位。
(1)游戏时要控制好自己的声音,不能影响同伴。
活动目标:一、能斗胆的在竹筒上进行装饰。
二、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预备:颜料、笔、竹筒、范例。
活动进程:一、谜语导入:空心树,实心芽,千年不结子,年不开花。
师:今天啊,教师要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小朋友细细的听好喽!(幼儿自由猜)二、出示旧竹子。
师:小朋友真棒。
这么快就猜出来了。
教师那个地址啊有一些竹子,你们感觉好看吗? “怎么让它变的好看呢?”(幼儿举手回答下列问题)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方法,教师觉的都专门好,今天呢咱们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式------竹筒画,确实是在竹筒上话画画。
3、出示范例。
师:瞧,好看吗?你们明白教师用什么方法来装饰的吗?------咱们先来看看这两个竹筒(点、线、面)------这几个竹筒又是怎么装饰的呢?(风光、屋子、春天、、、、、)------再来看看那个竹筒又有什么专门的地址呢?(上下对称)------还有一个呢?咱们看看(色块)(欣赏进程中,有区别的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观看)师总结:哦,原先咱们能够用咱们画线刻画的方式用点线面来装饰,还能够把咱们自己喜爱的图案、风光、关于春天的一些故事画上去,也能够用对称、大色块的方式进行装饰。
4、幼儿构思作画,教师观看指导。
师:若是你来装饰的话,你打算怎么装饰呢?;.来源快思教师教。
案网;(个别幼儿进行简单回答)师:我明白每一个小朋友都很想去尝试了,但在小朋友装饰前,教师有几个要求:竹筒画和在纸上画画不同,把它竖起来画,边画边转。
在装饰时,要注意颜色的搭配。
安静的在自己的座位上画画,不要走来走去。
五、作品欣赏。
师:你感觉哪个竹筒装饰的漂亮?什么缘故?六、拓展活动师:竹子不但能够用来画画,还有很多用途,你们明白吗?咱们能够用她来演奏歌曲呢。
咱们一路来试一试吧。
活动反思:通过本堂课我发觉幼儿在亲自作画时超级的快乐,和同伴彼此合作的专门好,也很团结,更是知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到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我以为只要一堂课知足小孩的需求,完成了一堂课要达到的目标,那么也就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竹筒画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竹筒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念。
3. 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掌握竹筒画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2.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竹筒、颜料、画笔、水、擦布、报纸等。
2. 环境准备: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幼儿座位整齐,材料摆放整齐。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竹筒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竹制品,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技巧学习:教师示范如何使用颜料和画笔在竹筒上作画,讲解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搭配等。
3. 创作环节: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竹筒上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创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家长继续关注幼儿的美术活动。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竹筒画作品装饰在幼儿园的环境中,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幼儿的作品。
3. 后续活动:组织类似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尝试不同材质的绘画,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过程。
2. 教师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以及作品的完成度。
3. 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美术活动表现,以及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七、教学反思2. 教师思考在活动中幼儿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下次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3.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
八、安全注意1. 教师在活动中注意幼儿的安全,提醒幼儿使用颜料和画笔时的注意事项,避免幼儿受伤。
幼儿园《竹筒画》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竹筒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幼儿对自然材料的兴趣。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和绘画技能。
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竹筒,了解竹筒的特点和用途。
2. 学习使用颜料和画笔,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3. 创作属于自己的竹筒画作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竹筒,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材料。
2. 准备一些关于竹筒画的范例,供幼儿参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向幼儿介绍竹筒的特点和用途,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竹筒的质感。
2. 讲解:向幼儿讲解如何使用颜料和画笔,以及绘画的基本技巧。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创作竹筒画,步骤包括绘制图案,填充颜色等。
4. 创作:让幼儿自己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竹筒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欣赏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2. 收集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3. 听取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拓展:1. 让幼儿尝试使用其他自然材料进行绘画创作,如石头、木头等。
2. 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览,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师生参观。
3. 开展美术作品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在使用颜料和画笔时,提醒幼儿小心操作,避免弄脏衣物和地面。
2. 使用剪刀时,要有教师指导,确保幼儿的安全。
3. 提醒幼儿不要食用颜料和胶水等材料,以防发生意外。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需求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
3.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资源和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写生,观察自然景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2. 开展美术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和创作心得。
幼儿园《竹筒画》美术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竹筒画的起源和发展,培养幼儿对传统艺术的认知。
1.2 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掌握竹筒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介绍竹筒画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幼儿了解如何用竹筒进行绘画。
2.2 教学资源准备竹筒、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以及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部分通过展示竹筒画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幼儿对竹筒画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3.2 基本技巧讲解与示范讲解竹筒画的基本技巧,如构图、上色等,并进行示范,让幼儿了解如何用竹筒进行绘画。
3.3 创作实践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竹筒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4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和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竹筒画技巧的掌握情况。
4.2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作品的创意、构图和色彩搭配等方面,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
5.1 课程反思5.2 教学改进根据课程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使幼儿在的课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竹筒画技巧。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物质准备准备足够的竹筒、画笔、颜料、调色板、清水、毛巾等绘画材料和工具。
6.2 环境准备布置一个宽敞、明亮、干净的绘画空间,确保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创作。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示范法通过示范竹筒画的基本技巧和步骤,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创作过程。
7.2 引导法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提问和引导,帮助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7.3 互动法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创作心得,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第八章: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8.1 难点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色彩搭配、构图等方面的困难。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花竹筒》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竹筒的特点和功能。
2.培养孩子对竹筒的美感和创造力。
3.通过绘画活动,发展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1.竹筒2.颜料、画笔3.纸张4.盘子、水杯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竹筒的图片和实物,让孩子观察、感受竹筒的美。
2.探究: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竹筒的特点和功能。
让孩子们观察竹筒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并提问:“你们认为竹筒有什么用途?”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3.亲自实践: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将竹筒放入水杯中的实验,并询问孩子们对此现象的解释。
随后,教师将颜料倒入盘子中,要求孩子们用竹筒蘸取颜料,并在纸上进行画画。
4.集体讨论: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彩色纸上的画作,并请孩子们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通过集体讨论,培养孩子们欣赏和表达的能力。
5.自由创作:教师提供多种颜色的纸和竹筒,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
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鼓励。
6.展示和评价:每位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意见。
四、教学反思:本次美术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亲自实践和观察,了解了竹筒的特点和功能,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他们通过使用竹筒进行绘画,发展了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
然而,作为教师,我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在引入环节中,我可以在展示竹筒的图片和实物时,加上一些有趣的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在集体讨论环节中,我可以给孩子们更多的自由发言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在引入环节中设置趣味性,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同时,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孩子们更多地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辨和表达习惯。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可以更好地指导孩子们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
幼儿园大班玩竹筒的教案幼儿园大班玩竹筒的教案引言:竹筒作为一种传统的材料,常常被运用于民间艺术和手工制作中。
它不仅具有环保、易获得等特点,还能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竹筒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进行创意活动,以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发展。
第一部分:竹筒的介绍和优势(400字)我们将介绍竹筒的特点和优势。
竹筒作为一种天然的材料,具有环保、可塑性强等特点。
它的质地轻便,便于幼儿拿取和操控,适合他们的身体力量和协调能力。
竹筒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为它可以被切割、贴纸、装饰等多种方式改造成各种形状和功能。
这使得竹筒成为了一个非常适合幼儿大班教学的材料。
第二部分:竹筒的创意活动(800字)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讲述一些利用竹筒进行创意活动的具体方法。
1. 竹筒艺术:幼儿可以使用彩色纸、颜料、贴纸等材料,将竹筒装饰成不同的动物、人物或物品。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还可以学习到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概念,并且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2. 竹筒乐器:幼儿可以把竹筒装饰成各种乐器,例如鼓、吹管等。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乐器,并与其他幼儿一起演奏音乐,幼儿能够培养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精神。
3. 竹筒游戏:幼儿可以堆叠竹筒来制作一个高高的塔,或者使用竹筒进行接力赛等。
这些游戏既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竹筒探秘:通过将竹筒切割成不同的形状,幼儿可以在里面放入一些小物品,如石子、砂子等,并通过摇晃和观察声音和物体的运动,让幼儿感受到声音和物体的关系。
这种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第三部分:总结和回顾(400字)通过这些创意活动,幼儿能够全面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
竹筒的使用可以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因为他们需要操作竹筒去创造不同的形状和装饰。
通过与其他幼儿一起参与活动,幼儿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幼儿园中班美术竹筒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竹筒画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2. 技能目标:通过制作竹筒画,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竹筒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竹筒、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绘画材料。
2. 环境准备:宽敞明亮的教室,充满艺术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竹筒画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概念:教师介绍竹筒画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竹筒画的起源和发展。
3. 制作方法:教师讲解竹筒画的制作步骤,包括挑选竹筒、绘制图案、上色等。
4. 实践操作: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竹筒画。
5. 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表现。
2. 幼儿评价:让幼儿相互评价对方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3. 家长反馈: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巩固教学成果。
六、教学内容:1. 学习竹筒画的材料选择和处理方法。
2. 学习如何设计竹筒画的图案和布局。
3. 学习使用不同的颜料和工具进行绘画。
七、教学步骤: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种类的竹筒,并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竹筒进行绘画。
2. 教师示范如何处理竹筒,包括清洗、打磨和修剪等步骤。
3.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设计竹筒画的图案和布局,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4.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颜料和画笔进行绘画,讲解不同颜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5.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绘制自己的竹筒画。
八、教学活动: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设计想法和绘画经验。
2. 教师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幅竹筒画。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2024年幼儿园中班美术优秀教案《花竹筒》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竹筒这种生活用品,了解竹筒的用途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绘画技巧,通过制作花竹筒,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绘画竹筒和装饰花竹筒的技巧。
难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花竹筒。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竹筒、颜料、画笔、剪刀、胶水、花纹贴纸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绘画空间,充足的光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个装饰精美的竹筒,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 讲解:教师讲解竹筒的用途和特点,示范如何绘画竹筒和装饰花竹筒。
3. 创作: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用颜料和画笔绘画竹筒,并在竹筒上添加花纹贴纸。
4. 总结: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花竹筒的制作,幼儿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2. 鼓励幼儿观察生活中其他物品的用途和特点,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注意事项:1.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3. 关注幼儿的安全,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作品中的想象力与创新意识,评价幼儿对花竹筒主题的理解和表达。
3. 搜集家长和同伴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应用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览,让幼儿相互欣赏、学习和交流。
2. 邀请家长参加作品展览,让家长了解幼儿在美术课堂上的表现。
3. 开展类似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尝试其他主题的创作。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中班美术《竹筒画》活动教案中班美术《竹筒画》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能大胆的在竹筒上进行装饰。
2、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颜料、笔、竹筒、范例。
三、活动过程:1、谜语导入:空心树,实心芽,千年不结子,年不开花。
师:今天啊,老师要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小朋友细细的听好喽!(幼儿自由猜)2、出示旧竹子。
师:小朋友真棒。
这么快就猜出来了。
老师这里啊有一些竹子,你们觉得好看吗?“怎么让它变的好看呢?”(幼儿举手回答问题)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办法,老师觉的.都很好,今天呢我们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法------竹筒画,就是在竹筒上话画画。
3、出示范例。
师:瞧,好看吗?你们知道老师用什么办法来装饰的吗?------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竹筒(点、线、面)------这几个竹筒又是怎么装饰的呢?(风景、房子、春天、、、、、)------再来看看这个竹筒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上下对称)------还有一个呢?我们看看(色块)(欣赏过程中,有区别的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观察)师总结:哦,原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画线描画的方法用点线面来装饰,还可以把我们自己喜欢的图案、风景、关于春天的一些故事画上去,也可以用对称、大色块的方法进行装饰。
4、幼儿构思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师:如果你来装饰的话,你打算怎么装饰呢?(个别幼儿进行简单回答)师:我知道每个小朋友都很想去尝试了,但在小朋友装饰前,老师有几个要求:竹筒画和在纸上画画不同,把它竖起来画,边画边转。
在装饰时,要注意颜色的搭配。
安静的在自己的座位上画画,不要走来走去。
5、作品欣赏。
师:你觉得哪个竹筒装饰的漂亮?为什么?四、拓展活动师:竹子不但可以用来画画,还有很多用处,你们知道吗?我们可以用她来演奏歌曲呢。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中班美术《竹筒画》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竹筒画的制作过程和特点,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活动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1. 竹筒、颜料、画笔、水、刷子等绘画材料。
2. 示范作品、图片等教学资源。
3. 音乐、故事等相关教学内容。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竹筒画的来历和特点,引发幼儿兴趣。
2. 演示:教师展示示范作品,讲解制作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3. 制作:幼儿按照教师指导,分组进行竹筒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幼儿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互相欣赏、交流,教师点评。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竹筒画作品展示,增进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关注。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竹筒画作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营造艺术氛围。
3. 区域活动:设立“民间艺术区”,投放相关材料,引导幼儿自主创作。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安全使用绘画材料。
2. 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
3. 尊重每个幼儿的作品,给予积极评价,培养幼儿自信心。
4. 活动时间安排合理,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创作和展示。
六、教学内容1. 学习竹筒画的绘画技巧,如颜料的搭配、画笔的使用等。
2. 学习竹筒画的构图方法,如主体突出、画面平衡等。
3. 学习竹筒画的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形状等。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展示示范作品,讲解制作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实践操作法:幼儿按照教师指导,分组进行竹筒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互动交流法:幼儿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互相欣赏、交流,教师点评。
八、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表现。
2.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作品的创意、构图、绘画技巧等方面。
3. 情感态度评价:评价幼儿对民间艺术活动的兴趣、合作意识、自信心等。
妙趣横生竹产画教学方案1.先在画纸上把竹铲子的外形画好。
2.在纸铲匕画草稿。
让学生们看着这个形状产生联想,当然要注意,纸可以横着看,也可以竖着看,还可以倒着看,再时不时地把铲子拿出来比划比划,以提高积极性,尽快让孩子进入状态,提前到达兴奋点。
3.在竹铲上画画。
孩子们想象的部分东西如下:船桨、扫把、漏斗、啤酒瓶、酒杯、手电筒、大炮、大象的鼻子、长颈鹿、蛇、毛笔、刷子、剑鱼、乒乓球拍、高尔夫球杆、老头乐、古代人的帽子、鸭子、拳头、埃菲尔铁塔、郁金香、扇子、梳子、电灯、鳄鱼的嘴巴等等。
这个课程的效果非常好,孩子们异常兴奋;家长也觉得画好后的东西非常漂亮,像工艺品;我们老师觉得把孩子的想象力提高了。
小班美术活动:花儿朵朵设计意图: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也是菊花绽放的季节,幼儿园里种着许多美丽的菊花,这几天开得特别旺盛,每次带孩子们到园里散步时,孩子们都争着问我:“老师,这些是什么花呀?”其实我也只知道它们都是菊花,详细叫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孩子们常常会被这些漂亮的花儿吸引,在那里留恋忘返,我想怎样能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呢?于是我想到了手指点画,这是一种新的作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作画方式可以带来不同的乐趣。
1、感受不同的作画方式带来的乐趣。
2、学习点画的作画方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能大胆随意点画,学习围绕花蕊点画花瓣。
活动准备:稀稠适当的各色水粉颜料,纸,抹布。
第一层:学习单点画,即用手指一点,点画出花形。
第二层:在学会单点画的根底上学习用多点画的方式点画出花瓣。
第三层:要求幼儿能注意颜色的变化,在一张画面中交替画单点和多点的花。
1、导入①小朋友,刚刚我们看了漂亮的花,有的花开了,有的还没有开,老师想了个方法把它们留下来,你们看!这跟我们平时画的一样吗?你们猜猜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把它留下来的?②教师引出:手指点画。
③教师讲解手指点画的方法:伸出食指,喝点水,擦擦嘴巴,轻轻地在草丛中一按,一个漂亮的花骨朵就画好了。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竹筒画1.1 活动背景:1.1.1 为了让幼儿体验到自然材料的独特美感,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和想象力,我们选择了竹筒作为绘画的工具。
1.1.2 竹筒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1.1.3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和体验竹筒画的艺术魅力,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竹筒画的基本概念:2.1.1 介绍竹筒画的定义和特点,让幼儿对竹筒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1.2 讲解竹筒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如颜料的使用、绘画的基本技巧等。
2.1.3 强调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颜料沾染衣物和皮肤。
三、教学内容3.1 绘画材料的选择和使用:3.1.1 准备竹筒、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让幼儿亲自体验不同材料带来的绘画感受。
3.1.2 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使用颜料和画笔,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1.3 鼓励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尝试不同的颜色搭配,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四、教学目标4.1 认知目标:4.1.1 让幼儿了解竹筒画的基本概念,知道竹筒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4.1.2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4.1.3 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掌握竹筒画的基本创作技巧,如颜料的使用、绘画的基本技巧等。
5.1.2 在绘画过程中,如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富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5.1.3 如何在绘画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细心,完成完整的绘画作品。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编写。
如果对以上内容有修改或补充意见,请随时告诉我。
谢谢!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准备竹筒、颜料、画笔、调色板等绘画材料。
6.1.2 准备教材、示范作品、参考图片等教学资料。
6.1.3 准备清洁用品,如毛巾、水桶等。
七、教学过程7.1 教学步骤:7.1.1 引导幼儿观察竹筒的形状、纹理等特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大班美术区域活动:创意竹筒画(绘画)
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在竹筒上进行装饰。
2.能积极参加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
投放材料:
颜料、记号笔、竹筒、范例、幻灯片。
指导过程:
一、了解区域新增的内容及操作要求。
(一)引导幼儿欣赏各种不同的竹筒,体验竹筒绘画的美。
1.引导语:今天啊!老师请小朋友们来猜一个谜语,小朋友可要认真听哦!空心树,实心芽,千年不结子,百年不开花。
(竹子)
2.你们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喜欢!怎样让这些竹筒变得更好看呢?(就是在竹筒上绘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法―――竹筒画,就是在竹筒上画画)。
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多竹筒画,想不想看?(想)
3.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竹筒,它们是怎么画的呢?(他们用排笔醮颜料画出了脸谱、娃娃、花、草、小动物等。
)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图案、风景用颜料对竹筒进行装饰。
4.我知道很多小朋友想去尝试了,但在小朋友装饰前,老师有几个要求,小朋友可要认真记住了:(1)画竹筒画和在纸上画画可不同,需要把竹筒竖起来,边画边转。
(2)在装饰时,要注意颜色的搭配。
(3)在用颜料画画时,一定要注意用什么颜色画,就拿什么颜色的笔,画好这一种颜色,请放回原处。
注意画画时一定要轻拿轻放。
二、介绍开放的其他区域。
科学区:探索竹筒容量。
(不同大小、不同高度的两个竹筒,采用量米的方式,探索其容量大小。
)
益智区:竹片拼图。
(提供画好图案的竹片数片,让幼儿根据范画拼图。
)建构区:筷子搭建。
(利用筷子搭建不同的建筑。
)
体育区:竹子踩高跷。
表演区:跟着音乐用快板、双响筒等不同的乐器打击节奏。
语言区:绕口令。
(好孩子)
生活区:提供毛线、石磨等材料让幼儿练习打毛衣、磨米。
三、回顾区域规则。
1.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玩区域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师:区域游戏真好玩,我们玩的时候要遵守哪些规则呢?
(1)认真操作每一份材料,操作完要将材料放回原位。
(1)游戏时要控制好自己的声音,不能影响同伴。
(2)听信号停止游戏,将游戏材料归位。
2.要安静选择区域活动,在区域中认真操作、学会协作、合作;活动结束
之后要将玩具材料摆放整齐。
四、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幼儿根据意愿开展区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幼儿有序地进行游戏。
2.教师重点指导美工区:指导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对竹筒进行创意装饰。
五、整理场地和材料,展示幼儿作品,交流分享活动情况。
1.听音乐整理游戏材料。
2.展示幼儿的作品,请个别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3.采和用幼幼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进行讲评,重点围绕美工区。
六、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