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循环的基本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11.64 KB
- 文档页数:3
全球水分循环的基本特点一、引言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支撑着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全球水分循环是指水从地表蒸发,形成云层后再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水会经过多种形式的转换和运动,从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全球水循环的基本特点1. 水循环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全球水循环涉及到大气、海洋、陆地等多个领域,其中每一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等。
由于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水循环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2. 水循环具有周期性虽然全球水循环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过程,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在夏季时期由于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多,蒸发量会增加;在冬季时期,则相反。
在不同纬度和海拔高度处,水循环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周期性。
3. 水循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全球水循环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了大量混凝土和建筑物的出现,这些物体会吸收和释放热量,从而影响附近的气候和水循环。
农业生产、水资源开发等活动也会对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4. 水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全球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转移机制之一。
它可以通过蒸发、降雨等方式调节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并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在温室气体增加的情况下,水循环可能会加速,从而导致更多的降雨和洪涝灾害。
三、全球水循环中关键过程1. 蒸发蒸发是指地表水受到太阳辐射作用后变成蒸汽进入大气层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地表水中的热量被转移到大气层中,并驱动了整个水循环过程。
2. 降雨降雨是指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在遇到冷空气或遇到地形障碍时凝结成水滴,从而落回地表的过程。
降雨量和分布受到地形、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蒸散发蒸散发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水分进入大气层中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非常重要。
4. 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是指雨水渗入土壤中并逐渐向下渗透,最终进入地下水层中的过程。
简介水文学基本原理之一。
指地球任一区域在一定时段内,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量。
水量平衡的研究区域可以是某个海洋或某个地区,也可以是整个地球。
水量平衡的研究时段可以是日、月,也可以是一年、数十年或更长的时间。
蓄水变量指时段始末区域内蓄水量之差。
水量平衡是水文循环的数量描述,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水文循环中的特定表现形式。
概念所谓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水量平衡概念是建立在现今的宇宙背景下。
地球上的总水量接近于一个常数,自然界的水循环持续不断,并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客观的现实基础之上的。
从本质上说,水量平衡是质量守恒原理在水循环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地球上水循环能够持续不断进行下去的基本前提。
一旦水量平衡失控,水循环中某一环节就要发生断裂,整个水循环亦将不复存在。
反之,如果自然界根本不存在水循环现象,亦就无所谓平衡了。
因而,两者密切不可分。
水循环是地球上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是水循环内在的规律。
水量平衡方程式则是水循环的数学表达式,而且可以根据不同水循环类型,建立不同水量平衡方程。
诸如通用水量平衡方程、全球水量平衡方程、海洋水量平衡方程、陆地水量平衡方程、流域水量平衡方程、水体水量平衡方程等。
研究历史公元前,人类就有了水循环的观念。
17世纪时,随着人们对降水量和河流流量的观测增多,促进和加深了人类对水量平衡的认识。
当时法国的E.马略特确定了塞纳河的年径流少于年降水量的六分之一。
此后,许多学者对全球水量平衡进行了多次计算。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需要,已逐渐转向对中小尺度区域,包括流域及国家范围内的水量平衡研究。
中国各地区水文和水资源的研究中,均包含有水量平衡各要素如降水、蒸发、径流、地下水等和水量平衡的计算。
方程式中国主要大河流域水量平衡水量平衡通常用水量平衡方程式表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资源的特点一、知识梳理1.全球水资源的特点1.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均衡2.影响因素:气候是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
3.水资源最丰富:三大热带雨林地区(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刚果盆地)4.径流量严重缺乏:非洲北部南部东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西亚中亚、北美西南部等等。
5.要联系气候分析不同地区水资源分配的特点。
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数量上:总量不少(约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2.空间分配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其中最缺水的是海河、淮河、黄河三大流域3.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二、跟踪训练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解析] 1.D 2.C 3.A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密度的变化。
由图可知,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说明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呈现递增的变化规律。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
由题干信息可知,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循环运动系统,而这一循环系统又是全球水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水在地理环境中具有三种变化的特性,因此在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
同时水也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为此,掌握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显得非常重要。
一、水循环的简要阐述(一)水循环概念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分类(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
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见图)。
二、水循环的列表分析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和作用意义(见下表)三、水循环的难点分析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是学习中的理解难点,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导语】⾼⼀新⽣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信、宽容的⼼态,尽快融⼊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不是环境适应你。
因为你⾛向社会参加⼯作也得适应社会。
以下内容是为你整理的《⾼⼀地理⽔循环知识点总结》,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向前,加油!1.⾼⼀地理⽔循环知识点总结 ⼀、⾃然界的⽔循环 1.⽔体的主要类型 (1)海洋⽔:最主要的⽔体。
(2)⼤⽓⽔:数量最少、分布最⼴的⽔体。
(3)陆地⽔:供应⼈类所需淡⽔的⽔体。
2.⽔体的相互关系 从⽔的运动和更新⾓度看,陆地上的各种⽔体之间具有⽔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 ①⽔汽输送;②蒸腾;③蒸发;④地表径流;⑤陆地内循环;⑥海陆间循环。
(2)⽔循环意义:维持全球⽔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不平衡的⽭盾;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资源的合理利⽤ 1.现状 ⽬前⼈类容易利⽤的淡⽔资源主要有河流⽔、淡⽔、湖泊⽔和浅层地下⽔。
2..我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空间上东南多西北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且年际变化⼤。
3..合理利⽤⽔资源 (1)⽔资源与⼈类社会的关系: ①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
②质量——影响⼀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2)⽔资源持续利⽤的措施: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 修建⽔库,调节⽔资源的时间分布 ①开源措施 跨流域调⽔,调节⽔资源的空间分布 海⽔淡化、⼈⼯增⾬加强宣传教育,提⾼公民节⽔意识 ②节流措施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提⾼⼯业⽤⽔的重复利⽤率2.⾼⼀地理⽔循环知识点总结 1、⽔循环: ①按其发⽣领域分为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②⽔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汽输送,降⽔,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淡⽔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资源得以再⽣,维持全球⽔的动态平衡。
2、陆地⽔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量变化⼀致:a地中海⽓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风⽓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林⽓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温关系密切:冰川融⽔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地下⽔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
3.水循环的类型,重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1)组成:由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
(2)特点:连续但不规则。
2.水体空间分布(1)海洋水:储量最多,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2)大气水:分布最广。
(3)陆地水:储量较少,但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源相互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字母类型主要环节A 海陆间循环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B 海上内循环①蒸发,⑦降水C 陆地内循环⑧蒸腾和蒸发,③降水3.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1.地球上最多的水体是冰川水。
(×)2.井水不犯河水。
(×)3.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4.塔里木河河水主要参与的水循环是( B )A.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大循环5.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所以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知识点一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
下图为某河流补给类型示意图,探究有关问题。
探究1 河流的几种主要补给类型分别受什么因素影响?提示:雨水补给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冰川融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均受气温影响;湖泊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则主要与彼此间的水位高低有关。
探究2 图中4种河流补给分别发生在什么季节?提示:①发生在6~9月的夏季;②发生在5~10月的春末至秋初;③发生在3~5月的春季;④全年均发生补给。
全球水循环的基本特点全球水循环是指水从大气层、陆地和海洋等不同环境中不断循环的过程。
其基本特点包括:蒸发-降水循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水的流动和水质的变化。
在全球水循环中,蒸发-降水循环是最为重要的过程。
水在地表和海洋中受到太阳能的照射,从而蒸发形成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随后会上升到大气层中,形成云层。
随着云层不断变化,水会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到地表或海洋中,进入到水循环的下一个过程中。
在全球水循环中,地表水和地下水也是相互转化的。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湿地等水体,而地下水则是指地下深层的水体。
这些不同的水体会相互渗透、交互作用,从而形成全球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的流动也是全球水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
水会在不同的水体之间流动,从而形成水的运输和分布。
这些水的流动不仅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同时也会影响到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等方面。
全球水循环还包括水质的变化。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会受到不同的污染源的影响,从而导致水质的变化。
这些污染源包括工业、农业、城市化等因素。
水质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全球水循环的中心扩展全球水循环的中心扩展是指在全球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全球水循环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球水循环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
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同时也是农业、工业等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源。
全球水循环的变化会影响到水资源的供给和分配,从而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全球水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全球水循环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这些变化不仅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和分布,同时也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
全球水循环还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水是大气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球水循环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大气层的湿度和温度等因素,从而影响到气候变化的趋势和速度。
水循环的基本特征
水循环,也称为水循环系统、水循环过程或水循环循环,是指地球上表面的水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
它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自然循环系统之一,其中包含有水的蒸发、降水、蓄水、地下水和河流水等多种形式和过程。
水循环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蒸发和降水:水循环的第一步是蒸发。
太阳能使地表水蒸发成为水蒸气,形成云层,并在一定条件下降落为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2. 蓄水:降水后的水被地表水体(如湖泊、河流、水库等)和土壤吸收,形成蓄水。
蓄水也包括了雪、冰和冰川等形式的水体。
3. 地下水:蓄水后的一部分水渗透进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可以通过地下水循环进入河流和湖泊,也可以通过地下水泉和井被人类利用。
4. 河流水:蓄水和地下水汇聚形成河流水。
河流水运动不断,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和溶解的物质,对地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水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循环系统之一,它通过蒸发、降水、蓄水、地下水和河流水等多种形式和过程,不断地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和河流水,为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 1 -。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水循环河流特征⑶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
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 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步骤: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断寒暖流的依据:①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
(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 水资源的分布⑴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⑵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⑶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⑴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第一节水循环水循环地球上各种水体通过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
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的水循环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蒸发蒸发是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能力通常,将处在特定气象环境中,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称为蒸发能力,又称潜在蒸发量或最大可能蒸发量。
影响蒸发能力的主要因素有:(1)气温高低。
气温越高,蒸发能力越强。
(2)饱和差。
饱和差是某地空气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当时实际水汽压的差值。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蒸发速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3)风速与湍流扩散。
简介水文学基本原理之一。
指地球任一区域在一定时段内,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量。
水量平衡的研究区域可以是某个海洋或某个地区,也可以是整个地球。
水量平衡的研究时段可以是日、月,也可以是一年、数十年或更长的时间。
蓄水变量指时段始末区域内蓄水量之差。
水量平衡是水文循环的数量描述,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水文循环中的特定表现形式。
概念所谓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水量平衡概念是建立在现今的宇宙背景下。
地球上的总水量接近于一个常数,自然界的水循环持续不断,并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客观的现实基础之上的。
从本质上说,水量平衡是质量守恒原理在水循环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地球上水循环能够持续不断进行下去的基本前提。
一旦水量平衡失控,水循环中某一环节就要发生断裂,整个水循环亦将不复存在。
反之,如果自然界根本不存在水循环现象,亦就无所谓平衡了。
因而,两者密切不可分。
水循环是地球上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是水循环内在的规律。
水量平衡方程式则是水循环的数学表达式,而且可以根据不同水循环类型,建立不同水量平衡方程。
诸如通用水量平衡方程、全球水量平衡方程、海洋水量平衡方程、陆地水量平衡方程、流域水量平衡方程、水体水量平衡方程等。
研究历史公元前,人类就有了水循环的观念。
17世纪时,随着人们对降水量和河流流量的观测增多,促进和加深了人类对水量平衡的认识。
当时法国的E.马略特确定了塞纳河的年径流少于年降水量的六分之一。
此后,许多学者对全球水量平衡进行了多次计算。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需要,已逐渐转向对中小尺度区域,包括流域及国家范围内的水量平衡研究。
中国各地区水文和水资源的研究中,均包含有水量平衡各要素如降水、蒸发、径流、地下水等和水量平衡的计算。
方程式中国主要大河流域水量平衡水量平衡通常用水量平衡方程式表示。
地理名词解释水循环的特点水循环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地球上水分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水循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水循环中,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轮流在地球系统中流动。
它通过蒸发、冷凝、降水、地下水补给等过程持续不断地进行。
这种不断的循环使得地球上的水可以被有效地再利用,保持了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其次,水循环是一个全球性过程。
无论是大洋、河流、湖泊还是大气层,水循环无所不在。
水从地表的水体蒸发,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随后冷凝成云,再经由降水返回地表,形成河流、湖泊等水域。
这种全球性的水循环保证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平衡,使得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得以互补。
同时,水循环是一个动力循环。
太阳能是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源,它提供了蒸发所需的能量。
太阳能使得地表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
热带地区由于太阳辐射强度高,蒸发量相对较大;而极地地区受限于太阳辐射的弱度,蒸发量则较小。
这种动力循环使得水循环的速率和规模受到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另外,水循环是一个长时间尺度上的过程。
从全球角度来看,水循环需要长时间来完成一个循环周期。
不同的水体,如大洋、湖泊和河流,其水循环的尺度也不同。
地下水的循环速度相对较慢,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完成一个循环。
这种长时间尺度上的水循环保证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此外,水循环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大量的水被用于农业、工业和日常生活,这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
过度的取水与地下水补给不足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干旱的发生。
工业和农业活动也会导致水体污染,进而影响水循环的正常运行。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对水循环的干扰,是保障水循环持续性的关键。
总结起来,水循环具有动态性、全球性、动力循环性、长时间尺度和受人类活动影响等特点。
了解水循环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系统中的水资源,并更加科学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全球水循环的基本特点
一、全球水循环的定义
全球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降水、蓄水、径流、地下水补给等一系列过程。
全球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球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全球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蓄水、径流和地下水补给等。
1. 蒸发
蒸发是指水分从地表、海洋和植物等表面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
太阳能的照射是驱动蒸发的主要力量,地表温度的升高也会加速蒸发过程。
2. 降水
降水是指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或固态水晶,从大气中下降到地表的过程。
降水形式包括雨水、雪、雾、露和霜等。
降水是全球水循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为地表提供了水资源。
3. 蓄水
蓄水是指水分在地表形成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的过程。
这些水体能够储存大量的水资源,为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源。
4. 径流
径流是指降水在地表流动到河流、湖泊等水体的过程。
径流是全球水循环中水分流动的重要方式,对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和供应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5. 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是指降水通过渗透和渗漏进入地下水层的过程。
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储量之一,对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起着重要作用。
三、全球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全球水循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等。
1.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全球水循环的影响非常显著。
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速率增加,降水模式和强度也会发生变化。
气候变化还会导致冰川融化加剧和海平面上升,进一步影响全球水循环。
2.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全球水循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山脉和高原地区的降水量较大,形成了许多河流和湖泊。
而平原地区的蓄水能力较弱,容易引发洪涝等灾害。
3. 植被覆盖
植被覆盖对全球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输送到大气中,调节降水量和分布。
同时,植被还能减缓水分的流失和土壤侵蚀。
4.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全球水循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都会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循环过程。
此外,污染物的排放也会影响水循环的质量和健康。
四、全球水循环的意义和挑战
全球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生态平衡
全球水循环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
保护水资源,维持水循环的稳定,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2. 可持续发展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
全球水循环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但目前全球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
3. 气候变化
全球水循环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洪涝、干旱等灾害频发,给全球水循环和水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4. 跨界水资源管理
许多河流和湖泊跨越国界,水资源的管理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跨界水资源管理是全球水循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和协调,共同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结论
全球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循环的重要过程,它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水循环的基本特点包括蒸发、降水、蓄水、径流和地下水补给等过程。
全球水循环受到气候变化、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全球水循环面临着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跨界水资源管理等挑战。
只有加强全球合作,共同保护和管理水资源,才能实现全球水循环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