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格式:docx
- 大小:36.53 KB
- 文档页数:1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法为基础,以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之一,深入理解和运用联系观对于正确认识世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联系观的内涵联系观强调事物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依存的。
联系观指出,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个别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联系中存在和发展的。
1.对立统一的联系联系观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事物内部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只有在对立统一中,事物才能产生新的发展和变化。
以生命现象为例,生与死、生产和消费、进步和退步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只有通过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才能促使生命不断发展、进化。
2.物质与意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联系观指出,物质世界和人类意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物质世界存在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并对人类意识产生影响。
而人类意识则反过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
这种物质和意识的相互联系,使人们能够通过认识物质世界,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联系观的作用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指导认识世界的方法联系观指导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客观法则。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只有正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才能真实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指导社会实践联系观对于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分析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从而指导社会实践的方向和方法。
3.支撑科学研究联系观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科学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联系观的运用,能够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指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联系观的概念、内涵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联系观的概念联系观是指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观点。
联系观是一种对世界的观察和分析方式,它认为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发展变化的。
联系观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观的内涵联系观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2.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需要依赖其他事物的条件和因素。
没有其他事物的存在和作用,事物自身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
3.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影响彼此的发展变化。
相互作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事物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内在的联系和变化。
4.联系的多元性: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元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联系的多元性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联系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联系观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联系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自然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联系观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比如在生态学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整体的影响。
2.社会科学领域: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联系观强调了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比如在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经济领域内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哲学思维方式:联系观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6、把握系统的整体性、优化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7、把握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8、联系具有条件下。
正确认识联系条件性的前题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求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4、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6、任何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7、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
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观原理: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食物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对应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Ⅰ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⑴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于整体⑵整体是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的状态和功能又影响着部分Ⅱ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对应方法论:用综合的思维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应方法论: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Ⅱ要懂得做好量变的准备工作、在适当的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推进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不断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和考验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多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对应方法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要果断抓住十几,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发展,善于抓住基于,才能赢得主动。
坚持适度原则,做事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注重量的变化,学会优化结构。
(排列次序变化出现)【注】量变到质变的两种形式:①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②排列次序的变化引起质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规律or对立统一规律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时间诶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1.矛盾:对立统一。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的分析。
〖错误倾向〗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孤立、片面的观点认识处理问题的形而上学的做法。
〖实际运用〗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分析说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分析说明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事物的联系是本身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错误倾向〗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
〖实际运用〗批判否定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联系具有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多样的多变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整体和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简言之:(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方法论〗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中,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事物的内部联系与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联系观原理的内涵、联系观原理的重要性以及联系观原理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联系观原理的内涵联系观原理指的是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通过事物内部的各种矛盾的相互联系与作用而实现的,即事物内部各个方面之间、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的矛盾运动推动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而实现的。
联系观原理不仅强调了事物内部因果联系的普遍性,还关注了事物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联系观原理的重要性联系观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它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联系观原理帮助人们把握事物的全面性和复杂性。
事物内部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作用影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只有通过联系观原理,才能全面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其次,联系观原理可以帮助人们把握事物的辩证统一性。
事物的各个方面既存在着相互矛盾,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从辩证统一的角度看待事物,才能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
最后,联系观原理对于推动社会变革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深入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与作用,才能找出改革和发展的路径,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三、联系观原理的运用联系观原理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在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中,需要通过联系观原理去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其次,在实践中,要站在联系观的基础上,积极掌握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系统思考和综合分析。
同时,在指导社会工作和实际操作中,要通过联系观原理去寻找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强调整体的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强调部分的原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原理1. 理论概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是孤立的、单一的,仿佛是“一个小岛”,但其实它们都是和周围的世界紧密相连的。
这就好比你在公园散步时,发现一只小鸟在树上唱歌,接着又看到一只狗在旁边追着一只蝴蝶。
小鸟、狗和蝴蝶,彼此之间看似没啥关系,但其实,它们都是在同一个生态圈里生活、互动着。
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
1.1 联系的多样性生活中,联系可真是五花八门。
比如说,你的一次成功,背后可能有无数个不为人知的努力和支持。
有时候,成功就像一块拼图,少了一块就不完整。
就像打游戏一样,过关斩将的同时,你得感谢那些在你身后默默付出的朋友。
有时候,一句话、一条信息,可能就会改变你的一天,甚至一生。
1.2 联系的变化性联系不仅多样,还会随时间而变。
就拿朋友关系来说吧,小时候你可能和邻居的小伙伴打得火热,长大后却可能因为各自的生活而渐行渐远。
生活的变化就像天气,时而阴云密布,时而阳光灿烂。
我们常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话说得虽然有点无情,但也提醒我们,事情是不断变化的,联系也在不断调整。
2. 联系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说到联系,不得不提“发展”。
万事万物都在发展,联系也不例外。
就像我们的身体,小时候的我们跟现在比,变化可大了。
想当年,你可能只会吃妈妈做的饭,但现在你可能已经能自己下厨了,甚至还会做几道拿手好菜。
发展是个过程,而联系就是那条看不见的线,把一切串联起来。
2.1 发展的动力联系为发展提供动力,就像电源为机器供电。
你和朋友一起讨论一个项目,意见碰撞中,灵感迸发,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没有联系,发展就像无源之水,难以生存。
所以,善于利用和创造联系,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
2.2 发展的方向当然,联系的性质和方向也会影响发展。
你周围的朋友、环境,甚至是你看到的每一个小事,都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你。
就拿我自己来说,曾经因为一个喜欢的书籍,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分享,互相鼓励,最终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一些小成就。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一切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联系观的提出和发展,为我们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思路。
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联系的。
一切事物都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关系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东西,从质变到巨变的,不是内部矛盾的积极作用,而是外部条件的附庸作用。
”这正是联系观的内核。
联系不仅是事物产生、发展的基础,也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基础。
没有联系,事物就不能存在,也不能运动。
联系观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的。
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相互制约和相互调整,从而推动事物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自然界中,地球与太阳、月亮、其他星球之间存在相互引力和相互潮汐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制度、规范、文化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不仅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联系观还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
事物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而得到的。
一切事物都是由其相反面构成的,如运动与静止、光明与黑暗等等。
事物的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属性。
例如,在自然界中,固体可以变为液体、液体可以变为气体等;在社会生活中,劳动者可以变为资本家、资本家可以变为劳动者。
这种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基本内容。
联系观的提出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成果,它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联系观帮助我们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来看待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从宏观角度看,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宏观性、多样性和系统性,我们需要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⑴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⑴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⑵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⑴辩证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⑵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①含义: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7.系统优化方法第一、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共 8 个一级考点)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个一级考点)►考点一、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①含义: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②表现: A.事物之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①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体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二者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A.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高考提能】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所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关系(1)对于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
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凭空创立或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3)从性质上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它一旦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六条原理总结_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3、〖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2、〖方法论〗: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1、〖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世界是一个变化和运动的客观实际,它由联系构成,联系又由关系的变化而改变;客观世界的变化不仅受到客观现实的条件和规律的约束,而且也受到人类认识和活动的影响。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强调两个统一的原理:多样性原理和统一性原理,它要求联系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要考虑到它与其它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已经发生的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变化,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因此,唯物辩证法与联系观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在于联系的观念,它主张每一个事物都是以联系的形式存在的,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结构,是客观世界变化的根本动力,联系的性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所以要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要从联系出发,深入到联系的两边去分析,而联系又是唯物辩证法多样性原理和统一性原理的重要内容,它们和联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