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2010年中考系统复习八年级下第三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积累词语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每篇课文的主旨,逐步培养阅读科学文艺作品的兴趣。
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义,培养语感。
4.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二.复习重点 1.积累词语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每篇课文的主旨,逐步培养阅读科学文艺作品的兴趣。
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义,培养语感。
三.复习难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每篇课文的主旨。
2.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义,培养语感。
四.复习方法 1.点拨法 2.讨论法 3.练习法五.教具:多媒体六.课时安排:一课时复习过程:一.导入复习,出示课题,展示目标二.训练操作1.积累词语,掌握其音形意.蓬蒿咫尺狼藉呐喊幼稚鲲鹏混淆深邃萌芽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高深莫测不值一提与众不同不可思议硕大无比无与伦比庇护吞噬啮齿干涸敦煌萧瑟和煦裸露戈壁滩沧海桑田浑然一体媲美挑衅迷惘收敛橘红迁徙奥秘滑稽繁衍一无所获仓皇逃窜误入歧途紧追不舍鼠目寸光相辅相成雾霭寂寥沼泽缄默窥探狩猎顾忌凋零滑翔频繁徘徊绞尽脑汁目空一切贪婪牟取秤砣缚哂笑履行诺言签订监督欣慰肮脏棘手妥善铆钉微不足道黑咕隆咚深不可测颤颤巍巍莫衷一是众目睽睽闻风而来无所不知镇定自若众说纷纭齐心协力经久不息胸有成竹异口同声争先恐后源源不断任劳任怨不容置疑慷慨大方一视同仁2.熟练地说出每一课的文体及作者。
3.回顾课文内容,概括每一课的主旨。
4.分析下列句子的含意(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4)一只檐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5)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B.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C.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D.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2.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是()A.问所从来B.全石以为底C.日光下澈D.又用篆章一二、填空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画线字注音。
俨然()垂髫()间隔()qiān mò交通()()huáng竹()清l iè()为坻()qiǎo怆幽suì()()为嵁()俶尔()翕忽()峨冠()差互()zhuàn章()yǎo tiǎo()()溯洄从之()()2.解释下面画线的词语。
(1)屋舍俨然()(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俶尔远逝()(4)日光下澈()(5)能以径寸之木()(6)石青糁之()(7)左右芼之()(8)白露未晞()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便要还家 ____同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诎右臂支船 ____同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左手倚一衡木 ____同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古今义。
(1)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3)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4)寻向所志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6)乃记之而去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7)以其境过清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8)崔氏二小生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9)高可二黍许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10)其两膝相比者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12)左右流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第三单元教课计划一、教材剖析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所选课文都属科学性文艺作品,从不一样角度表达人们对生计环境的忧愁与思虑。
此中《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是报告文学,《喂——出来》是科幻小说,其余三篇是散文,但谈论、说明、抒怀,各有重视。
二、教课目的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2.累积词汇。
3.认识科学性文艺作品的特点。
4.培育迅速阅读,正确提守信息的能力。
三、教课时间分派《敬畏自然》、《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在》、《喂 ,出来》各 2 课时,《旅鼠之谜》《大雁回来》各 1 课时,单元开端、总结及检测各 1 课时,共估计11 课时。
第一课时单元开端课一、通读每篇课文,初步掌握内容重点,累积生词及实践运用。
二、比较本单元课文与前一单元的差别与联系。
三、联系从前读过的表现自然环境的文章,确立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11.敬畏自然一、教课目的1.掌握文章的核心看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理解本文层层推动的构造,推测词句,研究“敬畏自然”的内涵。
3.学习文中的拟人、反问手法,认识谈论性散文。
二、教课重难点重点:掌握文章看法及行文层次;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品析词句。
三、教课流程1.教课导入。
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长久以来有两种截然对峙的看法——一种看法以为“征服自然” “谋事在人” ,另一种看法以为人类应“敬畏自然” ,与自然和睦共处。
你支持哪一种?谈谈原由或依照。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作者针对什么状况发布谈论?找出文章的重点语句,明确作者的看法。
提示:文章中对自然所谓的“智慧”“生命”是拟人的说法,切勿理解为宗教或迷信的说法。
3.掌握文章的谈论层次。
发问:本文环绕“敬畏自然”这一主张,阐述了哪些详细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是什么关系?明确:文章从否认“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始睁开谈论,先比较人类与自然的智慧,再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自然智慧之间的关系,指出:1)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2)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阶段。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点要点综合归类整理复习梳理汇总汇编精品复习资料精品精编精选超级完整版完美版打印版第三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
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课内文言文梳理9.桃花源记(一)课文字词详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①为业。
②缘溪③行,忘路之④远近。
⑤忽逢桃花林,①为业:作为生计。
为,作为。
②缘:沿着,顺着。
③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④远近:偏义词,这里指远。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训练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1.看拼音写汉字。
(4分)和xù( )干hé()迁xǐ()dǔ()信kuī()探shǒu()猎jiān()默móu()取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4分)(1)八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头上高高飞过。
(2)它们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前赴后继,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前进,决不绕道,更不停止。
目空一切:前赴后继:3.判断正误(4分)(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详细地说明了罗布泊消失的自然原因。
()(2)《旅鼠之谜》在警示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繁衍下去”。
()(3)《敬畏自然》告诉人们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4)《大雁归来》抒发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4.名句积累(4分)身在最高层,浮云飘游在脚下,不能遮蔽自己望远之目;心在最高层,琐屑纷杂的俗事不能遮蔽自己的思想。
请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两句来形容这一境界。
,。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44分)(一)课内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喂——出来》选段,回答问题。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
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
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
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喂——出来!”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晴空万里,清澈如洗。
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
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
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C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E.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句子的朗读节奏。
A 项改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B .遂与外人间隔..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
A 与现代汉语相同。
B 断绝了来往。
C 不用说。
D 不值得。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B.缘.溪行便扶.向路C.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鸡犬相闻.闻.有此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都是“都”的意思;B.都是“沿着”的意思;C.都是“邀请”的意思;D.前者“听见”,后者“听说”;故选D。
【点睛】4.下列加点词在语句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凄清)B.其船背稍夷.(平)C.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睡时)D.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答案】C【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一、作家作品
1.《敬畏自然》作者严春友。
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作者吴岗,报告文学家。
3.《旅鼠之谜》的作者位梦华,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之梦》《北极的呼唤》。
4.《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的伦理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
代表作是《沙乡年鉴》。
5.《喂——出来》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鲲(kūn)鹏蓬蒿(hāo)
咫(zhǐ)
尺
相形见绌(ch
ù)
美味佳肴(yáo)
和煦(x ù)干涸(hã)
吞噬(sh
ì)
裸(luǒ)露啮(niâ)齿
媲(pì)美挑衅(xìn)
缄(jiān)
默
窥(kuī)探狩(shîu)猎
哂(shěn)笑铆(mǎo)狼藉(jí) 混淆(xiáo)
慷(kāng)慨(kǎi)
大方
深邃(su ì) 萎(wěi)缩
广阔无垠(y
ín)
繁衍(yǎn) 迷惘(wǎnɡ)
笃(dǔ)信逍(xiāo) 遥
(yáo)
众目睽睽
(kuí)
环颈雉(zhì) 雾霭(ǎi)
2.形近字
蒿(蓬蒿)赛(比赛)歧(分歧)陡(陡峭)婪(贪婪)覆(覆灭)篙(竹篙)骞(骞起)伎(伎俩)徙(迁
徙)
焚(焚烧)履(履行)
凋(凋谢)雉(雉鸟)拙(笨拙)础(基
础)茵(绿草如茵)
调(调查)稚(幼稚)绌(相形
见绌)
黜(罢
黜)
菌(细菌)
3.多音字
觉:睡觉(jiào);觉(juã)
察
泊:停泊(bï);湖泊(pō)
三、词语积累
重点词语:
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相形见绌: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高深莫测:高深得让人难以琢磨。
精巧绝伦:精妙得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深邃:深奥。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赋予:给予。
饶有兴趣:很有兴趣。
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吞噬:吞食;吞并。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栖息:停留;休息。
雾霭:雾气。
缄默:闭口不言,沉默。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滑翔:某些物体不靠动力,而靠空气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凋零:凋谢零落。
弥漫:充满。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该怎么办。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
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
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一提。
牟取:谋取(名利)。
哂笑:讥笑。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能跟它相比。
巧妙绝伦:灵巧高明,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
难以置信:很难相信。
四、名句精华
1.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严春友《敬畏自然》)
2.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位梦
华《旅鼠之谜》)
3.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利奥波德《大雁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