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艺出版社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27
哇哈哈-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2.能听、说、唱唱片中的歌曲;3.能使用简单乐器伴奏;4.培养音乐兴趣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乐理知识1.了解音符、节拍和拍号的概念;2.学习简单的音乐节奏;3.了解基本的音高和音程。
2. 歌曲学习1.《小燕子》:学唱歌曲,并了解一些基本音乐概念;2.《小河流》:学唱歌曲和使用简单乐器伴奏;3.《大风车》:学唱歌曲和练习视唱;4.《杨柳枝》:学唱歌曲和认识一些基本的音高和音程。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准备唱片并测试播放设备;2.准备简单的乐器,如手鼓、铃铛等;3.准备教学所需的图表和工具。
2. 学习小燕子1.播放《小燕子》唱片,教师与学生一起听;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歌曲的基本音乐概念,如音符、节拍和拍号;3.学生跟唱,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音准;4.学生分组,练习集体合唱。
3. 学习小河流1.播放《小河流》唱片,教师与学生一起听;2.学生跟唱,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和乐器伴奏;3.学生尝试使用简单乐器伴奏,如手鼓、铃铛等;4.学生分组,练习集体合唱。
4. 学习大风车1.播放《大风车》唱片,教师与学生一起听;2.着重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拍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视唱练习;3.学生分组,练习集体合唱。
5. 学习杨柳枝1.播放《杨柳枝》唱片,教师与学生一起听;2.着重讲解歌曲的音高和音程,引导学生认识音符、音高和音程的概念;3.学生跟唱,练习集体合唱。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歌曲学习为主线,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并能较好地进行演唱和乐器伴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音乐兴趣和创造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1.阿里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
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并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阿里里》 2、听《阿细跳月》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
二、歌曲学习
1、学习歌词
(1)你们去过云南吗?(2)就象同学们说的,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
(3)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来欢迎你们咯!
(4)听歌曲一遍
(5)你们喜欢听吗?
(6)播放歌曲
(7)你们再跟他们演唱一次吧!
(8)你们想学吗?我们一起来唱!
2、学习旋律
(1)你听到歌中唱得最多的是那句词?
(2)(阿里里,撒小秧)
(3)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4)我们一起来对唱(师生互动)
(5)你们觉得哪句最容易唱
(6)教师边用手划出旋律线边教唱旋律
(7)学生随课件一起演唱。
第一课阿里里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
2、在《彝家娃娃真快乐》的节奏接龙游戏中,体验与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3、喜欢参与上述音乐活动,能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体验和理解,并大胆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
1、导入。
今天由老师当导游,带领同学们去云南的纳西族做客,你们愿意吗?2、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用歌声在迎接我们呢?3、师放范唱带,学生听赏。
师: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一些歌词?(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师:真聪明,“阿里里”是纳西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歌曲衬词。
讲解“撒小秧”的意思。
4、师再次放录音,学生跟唱。
学唱《阿里里》。
你们看看能不能跟纳西族小朋友学上一、二句。
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学会的当小老师进行歌曲教唱。
集体随乐演唱《阿里里》。
5、为歌曲进行身势伴奏。
(1)师示范,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注意强弱的变化)(2)师弹琴伴奏,学生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3)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情绪—优美活泼,速度—中速稍快)6、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阿里里》,并用固定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
7、参与表现。
三、节奏接龙游戏《彝家娃娃真快乐》。
(1)师弹琴,生听音乐击固定节奏。
(2)师生接龙。
(3)游戏:将学生分成四个组,随音乐接龙,看看哪组接得既准确又流畅。
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欣赏《阿西跳月》。
(1)同学们,目的地到了,你们闭上眼睛看我们到了哪儿?(2)播放音乐。
(3)你们睁开眼睛,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4)对了,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是吗?在哪儿可以听到呀?(5)出示课题。
二、学习主题音乐。
(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色下起舞了!(2)我们在来听听!(3)播放《阿西跳月》。
听赏:DO RE MI-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掌握DO RE MI三个音符;2.学习音乐的基本节拍,掌握2/4拍;3.学习音乐的基本节奏,掌握简单的小节和拍子;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材;2.PPT或黑板、粉笔;3.音响设备;4.音乐软件或乐器。
三、教学过程3.1 热身与导入在开始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热身活动,例如舒展身体、放松肌肉、拉伸筋骨等,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为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然后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包括音乐的基本元素、乐谱基础等。
3.2 学习DO RE MI音符介绍DO RE MI,让学生感受基本的三个音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PPT或黑板、粉笔向学生展示DO RE MI三个音符的乐谱和书写方式,让学生自己练习用笔书写,巩固学习成果。
3.3 学习2/4拍本部分重点介绍2/4拍,教师需要向学生详细讲解2/4拍的概念、特点和书写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节拍的感觉,建立对2/4拍的认知。
3.4 学习小节和拍子在掌握了DO RE MI和2/4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小节和拍子的概念、特点和书写方式,加深学生对节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让学生加深印象,听、唱、读、写逐渐相结合,带领学生进行小节和拍子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3.5 音乐欣赏本节课把《光明的晨曦》这首歌作为音乐欣赏部分,让学生通过听歌曲为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展开对音乐的想象和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互动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深入了解了音乐的基本元素,学会了DO REMI三个音符、2/4拍、小节和拍子等基础知识。
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练习和巩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阿里里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并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阿里里》。
2、听《阿细跳月》。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
第一课时一、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歌曲学习。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去过云南吗?你们了解云南吗?(学生讨论。
)师小结:就象同学们说的,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来欢迎你们咯!2、学习歌词。
(1)听歌曲范唱一遍。
师:你们喜欢听吗?那我们再听一遍吧!(2)播放歌曲,再听一遍。
(3)你们再跟他们演唱一次吧!(4)跟唱歌词。
!3、学习旋律。
师:你听到歌中唱得最多的是那句词?(阿里里,撒小秧)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1)我们一起来对唱(师生互动)。
(2)教师边用手划出旋律线边教唱旋律.(3)学生随课件一起演唱。
3、歌曲处理。
(1)纳西族的小朋友还喜欢边唱边跳!(2)老师示范声势,学生模仿。
(3)学生分句接唱。
(4)集体演唱。
第二课时一、欣赏《阿西跳月》1、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
让学生边听边想像到了哪儿?(课件播放音乐)2、你们睁开眼睛,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师:对了,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是吗?在哪儿可以听到呀?(出示课题)二、学习主题音乐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色下起舞了!我们再来听听!(课件播放《阿西跳月》)2、读节奏,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3、听音乐一起跳舞。
4、引导学生感受最多的音——521,指导学生在此处用不同动作表现。
三、全班分四组表现1、声音:嘿嘿。
2、拍手跺脚。
3、伴奏乐器。
五、综合表现。
(1)完整的听一遍,全班小朋友拿上道具一起表演(2)自由评价。
(3)课堂小结。
第二课金铃铛教学目标:1、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铃铛》;2、能大胆地上台表演律动《摘果子》;3、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并能用轻快的节奏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1、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铃铛》;2、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教学难点:1、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2、律动《摘果子》教学用具:钢琴、磁带、录音机、CAI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基础训练1、发声练习1=C—1=F 3/41 3 5 6 | 5—— |1 6 6 6 6 | 1 5 5 5 5 | 6 4 32 1 ||秋风在唱歌, gulu lulu lu gulu lulu lu gulu lulu lu.小河在唱歌, la la lala la lala lala la lala lala la.2、节奏训练2/4 X XX | X X | X X X X | X X |X XX | X X | X X X X | X —||要求:拍准十六分音符2/4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要求:拍准八分音符,掌握节奏2/4 X X X X |X X X | X X | X —||三、新课教学(出示课件——多媒体展示果园情景)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瞧,果园里传来一首欢乐的歌,咱们去听听吧!1、师范唱;2、带学生朗读歌词;3、带唱歌曲;4、全班齐唱。
《金铃铛》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金铃铛》是一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内容。
这是一首3/4拍降A大调的乐曲,体现了秋收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目标(1)学会这首歌(2)用自然的,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和律动演唱这首乐曲(3)为这首乐曲配上舞蹈(4)用打击乐的形式,提高他们动手能力与节奏感三、教学重难点:(1)随着音乐的律动加舞蹈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秋天的快乐。
(2)分声部演唱,分组进行二声部演唱(3)体会四三拍子的准确性(4)感受律动四、教学背景:《金铃铛》是一首欢快的乐曲,由春华作词,许春源作曲的,是一首降A大调3/4拍的乐曲,表现了秋收的景象和人们欢度秋收的情景。
五、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导入(1)导入上课问好,很高兴和同学们上一节快乐的音乐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要问大家几个问题:第一个是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引入课堂,激发学生上课兴趣。
教师问春天的景色,农民伯伯也开始播种了,提出问题在哪个季节丰收。
引出课题《金铃铛》播放PPT,带领学生欣赏秋收的美。
教师:这个秋天美不美?这么美的秋天,你能用颜色来形容它吗?学生:五彩缤纷的、红色、黄色,金黄色教师:你形容的真恰当,那树上一颗颗果实像什么呀?学生:铃铛教师:合起来就叫做《金铃铛》。
(引出课题)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欣赏下这首《金铃铛》播放乐曲,感受秋天的到来。
教师:再次听《金铃铛》做三拍子的律动教师带领学生开声,做柯达依手势。
接下来让学生看高低不等的苹果,认识二声部,用合唱的形式来唱二声部。
(用“哐啷啷啷”的形式唱二声部,让学生更快的学会怎么唱二声部。
)(2)教唱歌曲。
教师:好的,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唱一下吧。
教师领唱歌谱,同学们跟唱。
(唱两遍,第一遍识谱,第二遍加律动)接下来老师唱歌谱,学生来填词(激发学生模仿能力和掌握音高的能力)教师:同学们,会唱了吗?做游戏,老师唱前一句学生唱后一句。
(演唱)音阶歌-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概述《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音乐教材,适用于二年级学生使用。
本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兴趣。
音阶歌是本教材中的一首经典曲目,旋律简单易学,韵律明快。
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初步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增强自信心。
3.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音阶歌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通过演唱感受音乐的美。
4.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音阶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演唱掌握音乐节奏和韵律。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请学生们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并询问他们是因为哪一方面喜欢这首歌。
2. 学习歌曲(2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咿呀咿呀哟”、“嘻哈嘻哈呦”,让学生感受歌曲韵律。
2.教师教唱歌曲的前两句“音阶上上下下,循环往复”,并让学生跟唱。
3.教师讲解音阶的概念,简单介绍音阶的使用方法。
4.教师教唱歌曲的后两句“音乐的美妙旋律,让人陶醉”,并让学生跟唱。
5.教师反复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由简到繁,逐步领会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3. 分组排练(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演唱音阶歌,其他小组鼓励欢呼。
4. 整合排练(15分钟)请代表小组进行统一排练,并贴合节奏姿势整齐,安排好行进路线,调整好音量。
5. 演出(10分钟)请每个小组的代表走上讲台,表演自己挑选的版本音阶歌。
三、教学反思音阶歌是一首简单的歌曲,适合初学者学习和演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讲解音阶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演唱掌握音乐节奏和韵律。
学生们在听歌、跟唱、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能够体验音乐的美,并在其中感受到成就感。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水平,还能够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乐器和音乐知识的热情。
让歌声更美好-湘文艺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口唱歌曲《让歌声更美好》。
2.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配合歌曲演唱。
3.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含义,体验音乐的情感表达。
4.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锻炼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歌曲《让歌声更美好》的演唱与打击乐器节奏的配合。
2.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音乐体验感受到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老师与学生们打招呼,询问学生们今天的状态,并进行简单的体育操活动,从而进入音乐课的状态。
2.歌曲展示(10分钟)老师给学生播放歌曲《让歌声更美好》,并简单介绍歌曲背景和意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
3.歌曲学习(1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反复听歌曲,让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并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唱歌,让学生在歌唱中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4.配合打击乐器(15分钟)老师给学生分发简单的打击乐器,如节拍器、手鼓、钹等,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使用打击乐器打出简单的节奏,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理解。
5.音乐表演(15分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打击乐器和唱歌的方式进行歌曲演唱。
老师对演唱进行指导,并让学生进行多次排练,以保证演唱效果的最佳展示。
6.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表现,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做出回忆和自我总结。
四、教学后记音乐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体验情感的表达和交流。
本节课通过歌曲和打击乐器的结合,让学生在歌唱中加强对节奏的感性理解,同时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感受情感的表达,增强交流表达的能力。
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和情感表达的培养,从而让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好地传递艺术与文化的精髓。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南望楼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南望楼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南望楼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南望楼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南望楼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南望楼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南望楼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南望楼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学生学会演唱歌曲《音阶歌》《白鸽》,复习了1234567的音高唱名手势。
只是个别学生在做唱名手势
时,会把手势混淆或忘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经常教他们比划着手势反思
练唱歌谱,力口强记
南望楼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南望楼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南望楼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阿里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2、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并随音乐律动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阿里里》 2、听《阿细跳月》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教学过程: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二、歌曲学习1、学习歌词(1)你们去过云南吗?(2)就象同学们说的,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3)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来欢迎你们咯!(4)听歌曲一遍(5)你们喜欢听吗?(6)播放歌曲(7)你们再跟他们演唱一次吧!(8)你们想学吗?我们一起来唱!2、学习旋律(1)你听到歌中唱得最多的是那句词?(2)(阿里里,撒小秧)(3)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4)我们一起来对唱(师生互动)(5)你们觉得哪句最容易唱(6)教师边用手划出旋律线边教唱旋律(7)学生随课件一起演唱3、学唱歌词(1)纳西族的小朋友还喜欢边唱边跳!(2)老师示范声势(3)学生模仿(4)学生分句接唱(5)自由交换动作演唱(6)集体演唱三: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2、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并随音乐律动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阿里里》 2、听《阿细跳月》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教学过程:一、欣赏《阿西跳月》(1) 同学们,目的地到了,你们闭上眼睛看我们到了哪儿?(2) (课件播放音乐)(3) 你们睁开眼睛,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4) 对了,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是吗?在哪儿可以听到呀?(5) 出示课题二、学习主题音乐(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色下起舞了!(2)我们在来听听!(3)(课件播放)《阿西跳月》(4)读节奏,用身体动作来表现(5)你们听到这首音乐也想跳舞吗?(6)我们一起来吧!(7)你们听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8)课件出示521(9)学生模唱三、参与表现(1)请小朋友听音乐,然后来动一动(2)把你的想象画面描绘出来四、全班分四组表现(1)声音:嘿嘿(2)拍手跺脚(3)伴奏乐器五、综合表现(1)完整的听一遍,全班小朋友拿上道具一起表演(2)自由评价(3)课堂小结金色的秋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铃铛》;2、能大胆地上台表演律动《摘果子》;3、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并能用轻快的节奏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1、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铃铛》; 2、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教学难点:1、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律动《摘果子》教学用具:钢琴、磁带、录音机、CAI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基础训练1、发声练习1=C—1=F 3/41 3 5 6 | 5—— |1 6 6 6 6 | 1 5 5 5 5 | 6 4 32 1 || 秋风在唱歌, gulu lulu lu gulu lulu lu gulu lulu lu.小河在唱歌, la la lala la lala lala la lala lala la.2、节奏训练2/4 X XX | X X | X X X X | X X |X XX | X X | X X X X | X —||要求:拍准十六分音符2/4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要求:拍准八分音符,掌握节奏2/4 X X X X |X X X | X X | X —||三、新课教学(出示课件——多媒体展示果园情景)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瞧,果园里传来一首欢乐的歌,咱们去听听吧!1、师范唱;2、带学生朗读歌词;3、带唱歌曲;4、全班齐唱。
四、参与表现师:下面啊,我们来一个摘果子比赛。
1、教唱《摘果子》;2、律动《摘果子》。
五、总结下课1、师:美丽的秋天,丰收的果园,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2、师生再见,听音乐出教室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铃铛》;2、能大胆地上台表演律动《摘果子》;3、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并能用轻快的节奏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1、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铃铛》; 2、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教学难点:1、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律动《摘果子》教学用具:钢琴、磁带、录音机、CAI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金铃铛》,那是描写什么景色呢?—对了,是秋天大丰收的景色。
今天啊,我们再来听一首《丰收之歌》。
三、新课教学1、初听全曲A、听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B、它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2、再听全曲A、哼唱它的主旋律1=C 2/4 1 5 3 | 1 3 5 | 1 3 5 | 1 1 |4 6 6 6 | 35 5 5 | 2 4 3 2| 1 — ||B、说说它是几拍子的歌曲C、简单介绍歌曲《丰收之歌》是一首丹麦民歌,它描写秋天田野上的庄稼都已收割,果园里的水果也已摘完,勤劳的人们获得了丰收,同时,也不忘记帮助别人,表现了劳动人民丰收后,到处都是欢歌笑语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四、参与表现师:丰收的时候是一个热闹喜庆的时候,为了庆祝丰收的节日,农村里的劳动人民喜欢敲锣打鼓来庆祝,我们就用打击乐器来庆祝吧!1、教学生用铃鼓、沙锤和碰铃,用轻快的节奏给乐曲伴奏;2、请同学上来用乐器伴奏。
五、总结下课阿凡提骑毛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小毛驴》,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
2、能力目标: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能用轻快、诙谐、风趣的声音表现我骑驴赶集的有趣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培养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用动作表现歌曲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
教学重点: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教学难点:引导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以及吐准字音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音乐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渲染气氛1、律动激趣。
播放音乐《大风车》,师生律动。
【设计意图:以游动画城为主题线索拉开有序的音乐课堂,建立良好的音乐氛围,律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训练节奏。
播放课件,出现一扇大门,门上有一首节奏。
X X X X X X | X X X X | X - ||咕噜噜噜噜请把门打开吧!【设计意图:以“打开动画城的大门”为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会暗号的欲望,进行节奏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前把难点解决。
】二、听唱结合,教授新歌1、初识旋律出示课件,让学生玩“摘音乐果”游戏。
⑴动画城小主人:Hi!小朋友们好!我是动画城的小主人SNINA。
欢迎你们来到动画城。
今天,我将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度过愉快的一天,首先请小朋友们玩一个摘音乐果的游戏。
⑵老师示范摘音乐果。
⑶请学生摘音乐果。
⑷老师弹奏旋律,让学生唱出旋律。
⑸老师按《小毛驴》歌谱顺序弹奏,请学生排列。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掌握歌谱的练习,为后面学习歌曲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小毛驴》,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
2、能力目标: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能用轻快、诙谐、风趣的声音表现我骑驴赶集的有趣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培养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用动作表现歌曲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
教学重点: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教学难点:引导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以及吐准字音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音乐果教学过程:旋律接龙1⑴、分组接龙唱旋律。
⑵、用“啦”(或其他字)演唱旋律。
学生用啦字哼唱歌曲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接龙唱记住歌谱,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
】欣赏歌曲⑴、动画城小主人:同学们刚才表现都不错哦!现在我们玩第二个游戏,就是学唱一首动听的歌。
2课件播放歌曲《小毛驴》,欣赏歌曲,请同学们议一议,歌曲里讲了怎样一件有趣的事?⑵讨论:请学生说说讲了怎样一件有趣的故事。
3、范唱歌曲让学生边听边用手拍打节奏念歌词。
4、理解歌曲配节奏朗诵歌词,感受小毛驴行走的节奏。
请一部分同学朗读歌词,一部分同学用手拍打节奏模仿小毛驴行走的节奏声。
5、听唱歌曲引导学生进行边唱边拍打节奏的练习。
7、研唱歌曲⑴、边听歌曲边拍手感受歌曲节奏的行走特点。
⑵、让学生轻声跟老师唱后讨论歌曲的处理方法,启发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来处理歌曲演唱的速度。
8、巩固歌曲鼓励学生个人试唱、挑战式试唱等。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小毛驴》,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
2、能力目标: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能用轻快、诙谐、风趣的声音表现我骑驴赶集的有趣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培养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用动作表现歌曲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
教学重点: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教学难点:引导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以及吐准字音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音乐果教学过程:一、创编动作,体验乐趣1、激发学生创编愿望。
动画城小主人:同学们刚才学会了这首动听的歌,现在请你们为这首歌创编优美的舞蹈吧。
2、学生分组创编动作。
3、分组展示创编动作。
4、学生自由发表评价。
5、观看录像欣赏舞蹈。
二、小结全课,律动下课1、老师小结。
2、全体表演,结束本课。
大钟小钟一起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启发学生用平稳的声音、饱满的时值和准确的音高演唱歌曲。
2、初步学习轮唱技巧。
3、能正确认识五线谱的五线、四间。
教学重、难点:五线谱的线、间位置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资料、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1、师生节奏问好2、导入:利用录像、图片展示钟表店在整点时大钟小钟一起响的情景和声音,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并理解歌曲轮唱所要表现的音响效果。
二、学唱歌曲《大钟小钟一起响》1、录音范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音响效果。
2、采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注意提示学生演唱长时值音符时声音要平稳、气息要饱满、尽量保持稳定的音高。
4、单独练习模仿钟声的长音:“叮当”,要求口形要圆、竖起来。
5、请学生试着和琴声做二声部轮唱练习。
三、听听音乐《快乐的罗梭》1、初听全曲,感受弹拨乐合奏的艺术魅力。
2、学唱乐曲主题。
活动结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启发学生用平稳的声音、饱满的时值和准确的音高演唱歌曲。
2、初步学习轮唱技巧。
3、能正确认识五线谱的五线、四间。
教学重、难点:五线谱的线、间位置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资料、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新课1、谜语一匹马腿儿勤,日夜奔跑不停息,滴答滴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