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单元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244.96 KB
- 文档页数:5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选择题1.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有()①一氧化碳②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③氮的氧化物④含铅化合物和烟尘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①少用煤炭作为燃料;②把工厂烟囱建高;③将钢窗换成塑钢的;④燃料脱硫;⑤开发利用氢能源,其中有效措施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③④3.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目前只在火箭发射等少数情况下使用,其主要原因是( )A.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B.氢气燃烧条件难以满足C.制备氢气原料极其匮乏D.氢气燃烧过程难以控制4.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孤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
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C.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能结合成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5.以下燃料中对环境最友好的是( )A.煤B.石油C.氢气D.天然气6.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温室效应B.白色污染C.酸雨D.臭氧层空洞7.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主题。
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 )A.倡导环保低碳生活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C.循环高效利用资源D.鼓励乘坐公共汽车8.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 2H2↑+O2↑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二非选择题1.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产生空气污染物如_____等,这些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燃烧不充分产生_____等;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________、________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总分:54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氢气B.煤C.石油D.天然气2.使用下列交通工具出行,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A.氢能源汽车B.共享单车C.电动汽车D.柴油汽车3.2017年我国在可燃冰开采技术上取得了世界性的突破。
可燃冰分解出的甲烷属于( )A.混合物B.单质C.氧化物D.有机物4.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方向。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天然气B.核能C.太阳能D.风能5.现代社会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是越来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提倡大量使用塑料袋B.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C.提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D.提倡使用含硫煤作燃料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黄铜和不锈钢都属于合金B.羊毛和涤纶都属于合成纤维C.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清洁能源D.石油和煤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7.2016年度,聊城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同比增加29天。
为使我市人民生活环境更美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B.不用木炭进行露天烧烤C.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不随意倾倒D.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8.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的主题。
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 )A.倡导环保低碳生活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C.循环高效利用资源D.鼓励乘坐公共汽车9.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保护水资源应禁止使用化肥农药②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③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④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⑤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A.②⑤B.②③⑤C.④⑤D.①③④10.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B.酒精C.木材D.一氧化碳11.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C.甲烷和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12.将适量乙醇(C2H5OH)完全溶解于汽油中可作为汽油燃料,简称乙醇汽油。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选择题1.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电池,它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A.均是无毒、无害的气体B.均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2.(天津中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3.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4.下列燃料不是采用煤或石油为原料加工制得的是( )A.汽油B.煤焦油C.柴油D.沼气5.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6.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是可再生能源B.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是68%C.应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D.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二非选择题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常常伴随着________的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变化。
2.人们使用较多的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不可再生能源。
(1)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_____元素。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石油(3)天然气: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②甲烷易燃烧,燃烧时产生______色火焰,放出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料充分燃烧要考虑两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的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燃料的基本概念、燃料的分类与性质,理解燃料燃烧的原理及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合理利用与开发燃料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内容:学生需提前预习课程中的重点概念,包括燃料的基本定义、燃料的分类依据、不同燃料的特性及燃烧过程等。
要求学生理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及能量转化原理。
2. 实践操作:学生需完成一次小型的燃料燃烧实验。
选用常见的燃料(如煤、天然气、汽油等)进行燃烧实验,观察并记录燃烧现象,分析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变化及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3. 理论应用: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燃料的利用情况,如家庭用火、汽车燃油等,探讨燃料合理利用与开发的重要性,并提出个人对于未来燃料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4. 作业报告:学生需撰写一份关于燃料合理利用与开发的报告,包括实验过程描述、实验结果分析、理论知识的应用以及个人见解等。
三、作业要求1. 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记录实验数据要准确、详细,实验结束后需清理实验现场。
2. 理论学习:预习和复习相关课程内容,理解并掌握燃料的基本概念和燃烧原理。
在报告中需引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点,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3. 报告撰写:报告需条理清晰,内容完整。
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理论知识应用和个人见解等部分。
字迹工整,不得抄袭。
四、作业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报告的内容及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报告的完整性及个人见解的深度等。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给出改进建议。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七单元课题 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时练A. 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B. 分别测气体的密度C. 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D. 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5. 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做燃料②把工厂的烟囱升高③减少天然气的使用④开发不产生SO2,NO2气体的新能源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④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酒精、天然气和石油是化石燃料B. 海洋有大量的水,所以不必珍惜水资源C. 施用农药造成污染,应禁止使用D. 少食蔬菜水果的同学会缺维生素C,有可能引起坏血病7. 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B. 石油是“清洁燃料”C. 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D. 石油除了作燃料,不能再开发利用了8. 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利用化学反应获得电能的是 ( )A. 风力发电B. 水力发电C. 火力发电D. 太阳能发电9.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说法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工厂用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空气污染B.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C. 焚烧落叶,减少垃圾D. 减少机动车尾气中氮、硫的氧化物的排放以缓解“酸雨”10. 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
将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A. H2,CH4B. H2,COC. H2,CH4,COD.CH4,CO,CO211. 近一段时间,我国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屡有发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矿井中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有少量的H2,CO,CO2,SO2等气体。
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安全措施正确有效的是( )A. 进矿井前先点火检查是否有瓦斯B. 将矿井内的氧气抽掉,避免瓦斯与氧气接触而发生爆炸C. 矿井内做好通风工作,并严禁烟火D. 戴呼吸面具12. 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能量B. 煤油的燃烧放出热量C. 人们使用化石燃料通常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的热量D.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B. 可燃冰就是干冰,主要成分为CO2C.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14. 低碳”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排放或少排放二氧化碳气体。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5分钟训练1.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它们是____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属于__________ (填“纯净”或“混合”)物。
从石油中炼制出的燃料有多种,举出三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级产品是__________,主要用于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侧重于预习教材。
从课本预习中掌握关键词语(术语),形成基本知识体系。
化石燃料是经过长时间地地质变化得到的燃料。
石油经过炼制得到汽油、煤油等一系列产品后,最后剩余沥青,常用于筑路。
答案: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混合汽油航空煤油柴油沥青铺路、建筑材料2.甲烷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现象是发出__________,放出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和使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气体。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甲烷燃烧及燃烧产物的掌握,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答案:天然气沼气CH4+2O2−−点燃CO2+2H2O蓝色火焰热量水变浑浊的二−→3.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所排放的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烟尘等。
思路解析:燃油形成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等。
答案: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4.酒精的学名是__________,化学式是__________,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其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酒精的基本知识,考查酒精的燃烧和组成。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燃料的基本概念、燃料的分类及性质,理解燃料燃烧的原理和过程,掌握合理利用与开发燃料的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同时,通过作业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掌握:学生需复习并掌握燃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质,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的特点。
2. 理论学习:学习燃料燃烧的原理和过程,理解燃烧反应的实质及影响因素,如氧气供应、燃烧温度等。
3. 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燃烧实验,如用火柴点燃不同种类的燃料,观察其燃烧过程和火焰颜色,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4. 实践应用: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家庭中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如天然气、煤炭等的使用方法和节能减排的技巧。
5. 拓展延伸:了解新型燃料及其利用技术,如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按照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2.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准确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实践应用部分,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家庭中燃料的利用情况,提出合理利用与开发的建议。
4. 拓展延伸部分,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型燃料及其利用技术,并做好笔记。
5. 作业需按时提交,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论学习的理解、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实践应用的合理性及拓展延伸的深度等方面。
2. 评价标准将综合考虑学生的作业质量、创新性、实用性及态度等方面。
3. 教师将给予优秀作业以表扬和鼓励,对存在问题的地方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并给出详细的评语和建议。
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
3.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认真反思自己的作业,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答案:(1)放出热量 (2)吸收热量 (3)石油 (4)CH 4+2O 2=====点燃CO 2+2H 2O (5)二氧化硫 (6)二氧化氮 (7)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8)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9)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10)最理想 (11)2H 2+O 2=====点燃2H 2O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果分析出现热气腾腾现象,试管外壁发烫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①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②有些反应是放热的,称为放热现象,如物质的燃烧等。
③有些反应是吸热的,称为吸热现象,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等。
谈重点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其反应条件并无直接关系,即反应条件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反应条件不加热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3)能量的利用①生活燃料的利用:做饭、取暖等。
②利用燃料产生的热量:发电、陶瓷、水泥、发射火箭。
③爆炸产生的能量:开山炸石、拆除违规建筑。
④食物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例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
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因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 .燃起篝火烘烤食物B .太阳能热水器烧水C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 .煤燃烧发电解析: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物质燃烧、光合作用都属于化学变化,其能量变化由化学变化产生;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没发生化学变化,是太阳能转化成了热能。
答案:B2.化石燃料的利用(1)化石燃料三大化石燃料是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天然气。
它们都是混合物,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①煤a .性质:黑色固体,有光泽,具有可燃性。
b .组成元素: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氢、氮、硫、氧等元素。
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能源将日趋枯竭,我们一方面要节约现有的能源,另一方面要研究和开发新能源.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①太阳能②煤③天然气④地热能⑤潮汐能⑥核能.A.①②④ B.①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化石燃料主要有石油、煤、天然气等,是当今世界普遍使用的能源,新能源则是不同于化石燃料的新型能源,如:①太阳能、④地热能、⑤潮汐能、⑥核能均属新型能源。
故选D。
考点:化学与能源2.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 B.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C.使用简易布袋代替塑料购物袋 D.用性质稳定的氟利昂作致冷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乙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使用乙醇汽油,可以降低机动车辆尾气中有害气体排放,利于环境保护;B.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环境保护;C.使用简易布袋代替塑料购物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利于环境保护;D.氟利昂制冷剂等排放物能破坏臭氧层,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D。
考点:环境保护3.2014年“能源与环境”电化学大会已于2014年3月13至16日在上海成功召开。
这次国际会议的主题围绕“能源及环境”的电化学基础和应用技术进行了讨论。
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故不符合题意;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符合题意;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符合题意;④田间焚烧秸秆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符合题意.即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②③⑤,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4.2011年被第63届联合国大会定为“国际化学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化学在开发可替代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主要作用.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改善环境的是()A.开发太阳能、风能 B.推行“限塑令”C.推广乙醇汽油 D.焚烧秸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太阳能、风能没有附属物,对环境无污染,故A正确;B、塑料产品难于降解,任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所以推行“限塑令”有利用改善环境,故B正确;C、推广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能有效地减缓环境污染,同时也节约了化石燃料,故C正确;D、焚烧秸秆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会污染空气,故D错误.故选:D。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3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燃料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燃料说法不合理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B.所有能量的获得都来自于燃料的燃烧
C.车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使用
2.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
3.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B.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C.所有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都伴随着热量的放出
D.太阳能、水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重要能源
4.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用另一个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A.CO、H2和CH4
B.H2和CO
C.CH4
D.H2
5.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5分)
6.(12分)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________。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请举1例)。
(3)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如果开采和贮存方法得到突破,可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如图所示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以下对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乙醇来源丰富
B.乙醇是可再生能源
C.乙醇汽油燃烧完全没有污染
7.(13分)2012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污染,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1)近日,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发电叶子”,将这种叶子放入水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再转化为电能,供家庭用电需求。
整个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形式的能量转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积极改进风电技术,扩大风电使用,并配套大型储能设备——“全钒液流”储能电池,
以保证稳定供电。
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降低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现在的大部分汽车都安装了催化式排气净化器。
下图列举的是几种气体在净化器中转换前后的变化。
①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信息,举例说明催化式排气净化器是如何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气体在催化式排气净化器里面发生了化学变化。
请用原子、分子的知识概括化学变化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对燃料的认识,我们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太阳能、水能、潮汐能等也能为我们提供能量。
2.【解析】选D。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节能减排的能力。
太阳能和风能都是新型能源,熄灯活动可以节约电能,汽车会产生氮的氧化物等,污染空气。
由此分析,D选项提倡开私家车会污染环境,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理念。
3.【解析】选C。
化学反应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反应吸热,所以C说法不正确。
4.【解析】选D。
H2燃烧只生成水,CO燃烧只生成CO2,CH4燃烧既生成H2O又生成CO2。
如果气体中含有甲烷,点燃后就会生成H2O和CO2,就会出现题中所描述的现象;如果是H2和CO,也会出现题中所描述的现象;如果只有H2,燃烧只生成水,不会生成CO2,不会出现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故选项D符合题意。
【规律方法】常见气体的鉴别
5.【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能源问题。
掌握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燃料的充分燃烧,是解题的关键。
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是粮食中的糖类发酵产生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所以A正确;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B错;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C正确;“可燃冰”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D正确。
6.【解析】(1)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三大化石燃料;
(2)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
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潮汐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3)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乙醇汽油是乙醇与汽油按一定比例掺合而成的。
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汽油消耗量,增加燃料的含氧量,使燃烧更充分,降低燃烧中CO等污染物的排放。
故选项C燃烧完全没有污染不正确。
答案:(1)煤
(2)风能发电、太阳能或核能发电等(合理均可)
(3)CH4+2O2CO2+2H2O(4)C
7.【解析】(1)根据提示的信息是在太阳光照射下,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再转化为电能,所以能量转化是先由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再转化成电能。
(2)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并且不会污染环境。
(3)从示意图可以判断出CO经过净化器后有90%的CO转化成CO2,净化器降低了汽车尾气的污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答案:(1)太阳能→化学能→电能
(2)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或使用风能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①CO经过净化器后有90%的CO转化成CO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