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88 MB
- 文档页数:19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天长市秦栏小学岑桂岗一、说教材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4-95页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这一部分内容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属于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领域。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教学可能性。
学生在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现象,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可能性,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所以本课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从感性描述可能性到定量刻画可能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根据这个理念和本课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
而教学难点则是:在认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中感受统计概率的数学思想。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本节课所选择的教具为:课件、彩球、纸袋、纸牌.二、说教法、学法如何突出重点,击破难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以上目标呢?根据教材特点,我采取了如下的教法和学法:教法: 1、故事导入 2、创设情境 3、直观演示学法:1、自主探究 2、合作交流 3、实践应用三、说教学程序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5个环节:故事引入;探究交流;迁移提升;小结评价;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是故事引入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因此,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听故事《狄青百钱定军心》,然后小组讨论:抛100钱币,有没有可能全部正面朝上?100枚全部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有多大?由此导入新课,并揭示课题:板书:可能性的大小这是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出发,带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生活现象,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3、课题:《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4、课时:1课时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教科书94~95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题。
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94-96页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八的第1、2题。
内容分析:例1教学用几分之一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材以此为切入点,呈现“乒乓球比赛时争夺发球权”的现实场景,组织学生讨论“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可以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体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基本思考方法。
“试一试”利用学生熟悉的摸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几分之一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
例2教学用几分之几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1)题让学生继续学习用几分之一表示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
第(2)题教学用几分之几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通过练习加深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在游戏公平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初步的体念,能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的可能性事件,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力图使学生理解到为什么要用数表示,用哪个数表示,为什么要用这个数表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将“不可能”、“可能”、“一定能”的描述性语言转化为数据表示。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六年级)2、学科:数学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投影仪、课件二、教学课题《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是苏教版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94-96页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八的第1,2题。
三、教材分析例1教学用几分之一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材以此为切入点,呈现"乒乓球比赛时争夺发球权"的现实场景,组织学生讨论"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可以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体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基本思考方法。
"试一试"利用学生熟悉的摸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几分之一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
例2教学用几分之几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1)题让学生继续学习用几分之一表示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
第(2)题教学用几分之几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通过练习加深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确生活中任何幸运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学规律支配的。
教学重点: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对随机思想的理解,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在教学中我通过“游戏”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借助摸牌游戏情境,让学生收集数据,并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94~96页例1、例2及相关习题二、教材简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初步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学生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了解了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这些是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定性描述。
本课的学习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学习可能性,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定量刻画。
例1教学用几分之一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材以此为切入点,呈现“乒乓球比赛时争夺发球权”的现实场景,组织学生讨论“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可以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体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基本思考方法。
“试一试”利用学生熟悉的摸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几分之一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
例2教学用几分之几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1)题让学生继续学习用几分之一表示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
第(2)题教学用几分之几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通过练习加深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基本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增强学生量化的数学意识。
2、让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五、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体会影响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因素。
六、教学过程:一、摸球游戏铺垫,引新1、回顾整理可能性的知识(1)、出示5个装有球的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