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现代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现代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现代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一、现代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1.什么是现代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在保护人类健康以及对医学的迸一步发展中,曾发挥了重大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疾病的表现形式已由传统的单因果向多因果以及多因果的深层次表现,因此该模式对疾病的认识出现了片面性和局限性,造成了医务工作者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注重疾病的生物病因研究,而忽视了许多重要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主导作用,而现代医学模式概括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因素,从医学的整体性出发,分析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综合作用,突出了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和卫生服务因素。

2.现代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1)随着医学模式发生的改变,预防医学的方向也会随之改变,主要表现为:由生物预防到社会、心理预防,在生物医学模式思想指导下,预防医学所提出的良好环境,主要指的是自然环境,忽视创造良好的精神和社会环境,病因分析主要强调生物病因,而没有认识到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 现代医学模式则从生物病因为主的医学预防扩大到以生物、心理及社会综合因素为主的社会和心理医学预防,这样才能达到更全面、更有效的医学预防效果;由三级预防到四级预防,国际上提出的“四级预防”,即在原三级预防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原始级预防。原始级预防是由于近年来对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认

识的不断提高而被公认。原始级预防的目标是要避免已知的、与增加发病危险性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的因素出现和形成;由群体预防到临床预防,传统的观点认为群体预防和公共卫生才是预防医学的主

体,只有医疗才是个体的活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的趋向深入,个体预防的重要性日益显示出来。

(2)由于我的专业是职业医学,具体到更加细化的预防专业学科,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视过去被忽视的乡镇企业、三资企业、服务行业等第三产业职业人群的健康问题,由工业职业人群向非工业职业人群的研究发展;由单一对人体危害的物理因素、化李毒物研究已向多种联合毒性研究过度发展;由物理、化学危害因素的研究向社会影响心理损伤联合作用研究过度发展;由狭义的经典的职业病向广义的新的职业病及职业多发病过度发展;由对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研究向社会环境危害因素及家庭中危害因素研究发展;由一个单位一个地区(或国家)单独研究向多单位、多部门、多地区及国际性协作研究,由单学科向多学科交叉研究发展。同时重视信息收集、储存、分析、加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最新投稿须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最新投稿须知 一、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1、预防医学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和新方法介绍。 2、与预防医学有关的边缘科学、软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稿。 3、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青少年卫生、放射卫生、卫生毒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社会医学、疾病监测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卫生保健以及卫生化学与检验技术等科学研究和有效的防制经验总结。 4、国内外学术交流信息、会议纪要、科研动态和产品信息、广告等。 5、具有指导意义的述评和专论,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笔谈和书评。 二、对文稿的要求 1篇幅: 论著、综述类一般不超过5000字,经验交流不超过3000字,简报、病例报告不超过2000字。邮寄稿件请作者以A4纸张打印并核对清楚,尤其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占一格,英文应隔行打印。为提高审稿效率,条件允许的作者请优先选择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不准一稿多投,文责自负,自留底稿,一律不退。 2作者: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参与具体工作、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性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以脚注形式注明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虽对本文有贡献,但不具备作者条件者在文后志谢。作者姓名排序需在投稿时确定 ,一经编排,不得更改。 3文题:力求简明准确地反映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以不设副标题为好。一般不使用缩略语。 4来稿应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论点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精炼、数据准确,重点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有理论或实际意义,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 5摘要:论著需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不分段,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3”。例如:LINXian2yan3,WUJian2ping,QINJiong,LIU Qun. 3DepartmentofPediatrics,FirstHospital,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034,C hina 6科研论文中,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7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但要置于最后。关键词中不能用缩写,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8图表:每幅图表各占一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连

现代医学课程心得体会

学习现代医学课程的心得体会 姓名:刘萧 班级:2016级博士班 学号:356529216012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各分支学科的技术日新月异。作为当代医学研究生,了解现代医学,从而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发展、创新,为现代医学进展的发展共同努力是不可推脱的责任。该课程不仅使我对课堂内容相关的各学科领域的进展有了根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使我对现代医学包括现在的发展和将来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迫切的想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也使我对自己将要进行的科研活动有了更高的定义和认识。 一、现代医学是多学科整合之路 首先关于现代医学的相关历史我有了一定的了解,现代医学基本上是在近一二百年形成的,如果溯源求本,应该说它脱胎于古代医术。医术重在实践,它的分科反映技艺的分工,不同专业人员承袭不同的专业技艺。今日的内外科之分就是本着这种精神,熟悉使用药物的和精通手术操作的人分别处理不同的医学问题。在医学科学化的过程中,学科倾向于按研究对象来划分,内科下再分为心血管、呼吸和胃肠等科。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又呈现重新组合的趋势,出现如性医学和肿瘤医学这样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创始人M.普朗克曾说过:“科学是内在的整体,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科学史表明,科学经历了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过程。医学科学同样也遵循这样的一个规律。 医学科学包括西方医学和传统医学,我国传统医学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一直秉承了医学整体观的治疗理念,强调人体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西方医学是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医学,其迅速发展是从15世纪人体解剖学的兴起对人体结构了解开始,最初人们对人体的认识是综合性的,但仅仅是对所见解剖结构的描述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本公告长期有效 投稿须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就是中华医学会主办得高级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期刊,以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一、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1预防医学科学研究得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与新方法介绍。 2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青少年卫生、放射卫生、卫生毒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社会医学、疾病监测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卫生保健以及卫 生化学与检验技术等科学研究与有效得防制经验总结。 3具有指导意义得述评与专论,有实际参考价值得国内外文献综述、学术讲座、专题讨 论、笔谈与书评。 4与预防医学有关得边缘科学、软科学与基础理论研究得文稿。51国内外学术交流信息、会议纪要、科研动态与产品信息、广告等。 二、对文稿得要求 1投稿方式电子邮件投稿(即网络投稿)本刊所接收得电子稿件,一律要求用Word文档电子版 格式(图表均插入文中,并同时提供一份JPG图片格式单独发送),采用网上发送Email邮件方式投稿,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投稿”字样。本刊全国统一投稿电子邮箱E-mail:;邮寄来稿请尽量用小四号字打印在A4纸上,凡字迹潦草、涂改不清得稿件,恕不受理。 来稿请勿一稿两投(以研究通讯形式发表过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过得论文,可在充实内容后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来稿凡属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请写明项目编号,标注在首页脚 注。 2来稿应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与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论点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精炼、数据准确,重点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有理论或实际意义,必要 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类一般不超过5000字,经验交流不超过3000字,简报、病例报告不超过2000字。邮寄稿件请作者以A4纸张打印并核对清楚,尤其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占一格,英文应隔行打印。为提高审稿效率,条件允许得作者请优先选择电子邮件得方式投稿。不准一 稿多投,文责自负,自留底稿,一律不退。 3来稿一经接受刊登,有关稿件沟通事宜,编辑部均与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联系,作者接收本刊《来稿录用通知书》后,由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通过回复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同意稿件在本刊发表得授权意愿。未经《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同意,该论文得任何部分不得转载她处。刊发票据、赠阅杂志、光盘与获奖荣誉证书及奖金亦寄给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本刊录用得所有稿件,均以纸载体、光盘与网络版形式同时出版,作者所付刊发相关费用中已包含上述各项。 4作者: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就是参与选题与设计、参与具体工作、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性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以脚注形式注明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集体署名得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得关键人物。虽对本文有贡献,但不具备作者条件者在文后志谢。作者姓名排序需在投稿时确定,需要变更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一经编排,不得更改。 5摘要:论著需附400字左右得中、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得、方法、结果(应给出主 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得标题。不分段,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与邮政编码。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3”。例 如:LINXian2yan3,WUJian2ping,QINJiong,LIU Qun、 3DepartmentofPediatrics,FirstHospital,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034,China 6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得最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得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存在的问题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存在的问题医学模式又叫医学观,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的原则和总的出发 点,是指人们用什么样的观念与方法来看待、研究和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是对健康、疾病等重要医学问题的总体观,是我们在医学实践中贯穿始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迄今为止,医学模式大致经历了神灵主义、自然哲学、生物医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等四个时期的演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实现了对生物医学模式的超越,该模式认为,人体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制约着人的健康和疾病,有时其中某个因素起主导作用,但三者总是相互影响的。在这种新的医学模式中,健康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即“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和疾病是一种互相延续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此,要维持和促进健康,治疗疾病,除了注重生物因素外,决不可忽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这就自然要求护理活动是整体护理,即对人体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护理。其要求临床医师在了解病人疾病和病史时,应从病人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变化出发,对病人所患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及诊断,从而制订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曾经,我们围绕揭示“生物医学模式”的片面性,强调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积极促进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无疑是功不可没的。但是,用今天的眼光看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发展的需求,新的医学模式又不能被提出,医学模式的更新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迫切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包容性不强。通过抗击非典,人们不仅深切感受到新的传染病对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危害,而且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与制约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与此同时,人们也注意到,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逐步暴露其局限性。特别是它无法体现环境与生态研究的新认识和新成果。今后,我们需要的很可能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 第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存在滞后性。最近半个世纪正是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该医学模式却无法体现环境与生态科学的最新成果,致使其审视健康、疾病和医学问题时缺乏时代的高度。通过非典的警示,人们感到该医学模式不能最充分地反映更深层、更广泛的疾病病因。 第三,该医学模式与包括生命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在内的现代伦理学发展缺乏内在的联系,因高度、视野方面的原因,它也限制了医学职能和医学目的的拓展。 第四,该医学模式的发展性不强。它无法体现“人类基因组研究”以来,对生物医学再认识的大趋势。 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所存在的问题提醒我们,在医学模式转变的问题上,还有很多有待研究,我们应该好好掌握好已有知识,熟悉已有模式的具体情况,然后创新的、实事求是地去完善医学模式的转变,为我国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2019学术年会暨第二届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 2019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国感染论坛 中南区域感染科专科联盟学术研讨会 大会学术委员会成员: 大会顾问:庄辉、徐建国、王福生、杨瑞馥、夏宁邵 名誉主席:王陇德、杨希忠 大会主席:高志良 大会共同主席(按姓氏拼音排序): 崔富强、窦晓光、鲁凤民、李进、任红、王世文、张文宏 大会秘书长:林炳亮 秘书处成员:刘静、卢庆彬、谢冬英、彭亮、张晓红、李新华、朱建芸、揭育胜、周韵、马燕珊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协办单位:中国病毒病杂志、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中南区域感染科专科联盟 承办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会议时间:2019年5月10~12日 会议地点: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

大会议程 2019年5月10日 时间 内容 主持 10:00-10:30 常委会 学会领导 10:30-11:00 全体委员会 学会领导 11:00-11:50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 学会领导 11:50-12:00 合影 学会领导 13:30-18:00迎接大感染时代的到来(继续教育项目) 会议地点:一层 北江厅+东江厅 时间 内容 讲者 主持 13:30-13:50 感染科医生在抗生素管理中的角色 李大川 高志良 韦 嘉 赵彩彦 13:50-14:10 “大感染”学科建设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王贵强 14:10-14:30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解读 李太生 14:30-14:50 中国血流感染的诊治指南 张文宏 尹炽标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陈 仁 朱 英 14:50-15:10 多重耐药G+细菌的发现和治疗对策 陈佰义 15:10-15:30 我国CRE 耐药的情况和应对策略 王明贵 15:30-15:40 茶歇 15:40-16:00 如何开展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俞云松 郑欢伟 路青华 赵 鸿 16:00-16:20 HAP 和VAP 的诊治 胡必杰 16:20-16:40 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和最新进展 卓 超 16:40-17:0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黎 元 刘映霞 吴寰宇 邢卉春 张彦平 17:00-17:20 抗真菌药物的PK/PD 肖永红 17:20-17:40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进展 刘 静 17:40-18:00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陈志海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 医学模式又叫医学观,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的原则和总的出发点,是指人们用什么样的观念与方法来看待、研究和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是对健康、疾病等重要医学问题的总体观,是我们在医学实践中贯穿始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传统医学模式——是指生物医学模式;新型医学模式——是指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起源于生物医学模式,从纯生物学角度研究宿主、环境和病因三大因素的动态平衡。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医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现代医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医学的境界。强调关心病人,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传统医学有趋于一致之处。提示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 传统医学模式自文艺复兴后兴起,很好的解决了病原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随着人类战胜一个又一个烈性传染病,人类的自然寿命大幅提高,同时疾病谱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威胁人类的传染病,让位给了、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随着人类寿命的提高,许多国家步入老龄化国家,老年病成了突出问题。随着科学进步的飞速发展,人类生活工作节奏也明显增快,由此带来的心理疾病或身心疾病也明显增加。另外,环境污染、战争、饥饿、灾难、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也威胁人类的健康,传统的医学模式明显不能适应当今医疗卫生事业。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便应运而生。

新的医学模式,更好的反应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反应了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把人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个器官、组织、细胞。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研究问题更全面。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的健康放在大环境、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中考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大宇宙观。 新的医学模式的诞生,从纯生物学角度研究了宿主、环境和病因三大因素的动态平衡。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医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现代医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医学的境界。强调关心病人,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传统医学有趋于一致之处。提示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 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主要有以下方面:1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2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3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现代医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未来医学突破性的进展有赖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结合,21世纪的医学将更加重视“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这一医学模式,更加重视整体医学观和有关复杂系统的研究。 现代文明的快车已经开进21世纪,我们没有理由还停留在过时落后的20世纪生物医学模式的阴影中。多因多病的生物-社会-心理-环境新医学模式为我们指明了新世纪国人追求健康的正确途径。国人

现代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一、现代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1.什么是现代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在保护人类健康以及对医学的迸一步发展中,曾发挥了重大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疾病的表现形式已由传统的单因果向多因果以及多因果的深层次表现,因此该模式对疾病的认识出现了片面性和局限性,造成了医务工作者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注重疾病的生物病因研究,而忽视了许多重要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主导作用,而现代医学模式概括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因素,从医学的整体性出发,分析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综合作用,突出了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和卫生服务因素。 2.现代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1)随着医学模式发生的改变,预防医学的方向也会随之改变,主要表现为:由生物预防到社会、心理预防,在生物医学模式思想指导下,预防医学所提出的良好环境,主要指的是自然环境,忽视创造良好的精神和社会环境,病因分析主要强调生物病因,而没有认识到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 现代医学模式则从生物病因为主的医学预防扩大到以生物、心理及社会综合因素为主的社会和心理医学预防,这样才能达到更全面、更有效的医学预防效果;由三级预防到四级预防,国际上提出的“四级预防”,即在原三级预防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原始级预防。原始级预防是由于近年来对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认

识的不断提高而被公认。原始级预防的目标是要避免已知的、与增加发病危险性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的因素出现和形成;由群体预防到临床预防,传统的观点认为群体预防和公共卫生才是预防医学的主 体,只有医疗才是个体的活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的趋向深入,个体预防的重要性日益显示出来。 (2)由于我的专业是职业医学,具体到更加细化的预防专业学科,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视过去被忽视的乡镇企业、三资企业、服务行业等第三产业职业人群的健康问题,由工业职业人群向非工业职业人群的研究发展;由单一对人体危害的物理因素、化李毒物研究已向多种联合毒性研究过度发展;由物理、化学危害因素的研究向社会影响心理损伤联合作用研究过度发展;由狭义的经典的职业病向广义的新的职业病及职业多发病过度发展;由对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研究向社会环境危害因素及家庭中危害因素研究发展;由一个单位一个地区(或国家)单独研究向多单位、多部门、多地区及国际性协作研究,由单学科向多学科交叉研究发展。同时重视信息收集、储存、分析、加工。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3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获奖项目 一等奖4项 20130101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重要传染病和肝癌、肺癌防治中的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贺福初、孙薇、钱小红、袁正宏、魏来、厉有名、姜颖、应万涛、郝运伟、朱云平、李栋、肖汀、赵超、张养军、孙爱华 20130111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香港中文大学王拥军、黄家星、赵性泉、王伊龙、刘丽萍、董可辉、王春雪、高天理、秦海强、龚浠平、濮月华、邹昕颖、王春娟、米东华、荆京 20130117 新发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及其病原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德新、于学杰、王宇、汪华、梁米芳、李建东、王显军、金聪、占发先、鲍倡俊、王世文、毕振强、姚文清、刘红、冯子健20130118 我国虫媒病毒分布及其与疾病关系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梁国栋、付士红、

王环宇、李铭华、吕志、朱武洋、王力华、吕新军、高晓艳、张海林、曹玉玺、何英、唐青、李浩、陶晓燕 二等奖15项 20130103 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应对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全意、杨鹏、庞星火、邓瑛、黄芳、黎新宇、马春娜、张代涛、郑阳、崔淑娟 20130104 规范化中国妊娠期糖尿病诊治以改善母儿结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朱微微、孙伟杰、魏玉梅、马京梅、孙瑜、苏世萍、宋耕、闫婕 20130107 小分子生物活性短肽的产学研集成研究北京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李勇、蔡木易、张召锋、王军波、朱翠凤、许雅君、梁江、杨睿悦、裴新荣、林峰 20130109 毒理学替代法关键技术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彭双清、王以美、郭家彬、郝卫东、赵君、张廷芬、夏静、闫长会、卢春凤、张利军 20130112 临床实验室检测技术平台在新突发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毛远丽、李进、曲芬、王晗、孙志强、鲍春梅、李伯安、王海滨、马洪滨、郭桐生 20130113 适合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子宫颈癌快速筛查与相关技术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襄垣县妇幼保健院乔友林、赵方辉、潘秦镜、李淑敏、张询、陈汶、陈凤、胡尚英、马俊飞、刘彬20130120 我国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

2018年北大核心医学版(全新第八版)

2018版北大核心医学版 1综合性医药卫生(36种) 中华医学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解放军医学杂志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医学争鸣复旦学报(医学版)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全科医学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首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研究生学报实用医学杂志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上海医学军事医学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医学与哲学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天津医药医学与社会2预防医学、卫生学(26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卫生经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卫生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国卫生统计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医院管理营养学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环境与健康杂志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环境与职业医学现代预防医学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中国卫生资源卫生经济研究中国健康教育中国消毒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中国学校卫生中国疫苗和免疫中华地方病学杂志中国艾滋病性病中国职业医学 3中国医学(18种)

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中药材针刺研究中成药中华中医药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国针灸中药药理与临床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华中医药学刊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时珍国医国药 4基础医学(24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医用生物力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免疫学杂志生理学报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解剖学报中国免疫学杂志病毒学报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现代免疫学解剖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神经解剖学杂志生理科学进展 5临床医学(23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急救医学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输血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解放军护理中国护理管理 6内科学(24种)

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教育及其实践的影响

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教育及其实践的影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带来的医学教育新思考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科学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是人们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是医学临床实践活动和医学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在不同的时期,由于人们对健康、疾病、致病因素认识上的差异,存在着与医学发展程度相适应的不同的医学模式。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从历史上最初的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到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再到现代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最终演变为现在所倡导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根据系统论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在这个系统框架中,可以把健康或疾病理解为从原子、分子、细胞、组织系统到个体,以及由个体、家庭、社区、社会构成概念化相联系的自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疾病的表现形式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模型,而是互为因果、协同制约的立体化网络模式。健康反映为系统内、系统间高水平的协调。恢复健康不是回到病前状态,而是代表一种与病前不同的系统的新的协调。 医学模式的不断丰富发展及转变,不仅全面地改造了世界临床医学领域专家、学者对疾病和健康、诊断和防治等多层次综合认知、判断标准,同时对临床医学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多方面的要求。 现代医学模式提供了弥合裂痕,改革医学教育的理论依据。建立以人为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融会贯通,人文科学与医学交叉的开放式医学教育体系。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高等医学教育必须在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上,重点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优潜质、广适应”的医学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本身来说,它具有自己的特殊性:①医学教学的实践对象是人类本身,是以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作为代价的;②临床医学教学是必须需要实践的,医学理论的教学是不能取代医学实践教学的;③临床医学教学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反复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及时纠正错误,从而应用于临床工作的。 然而,目前的临床医学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和卫生改革后的要求,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医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与教学资源的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此外,紧张的医患关系和患者维护自身权利意识在增强:以病人为“实践”对象的教学方式越来越行不通;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出台一系列“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制度,医院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优质服务,采取“病人选择医生”等措施,赢得医疗市场份额,获得最大效益。病人可以选择医院,可以选择医生,为满足病人需求,在过去由住院医师和实习医生操作的一般诊疗技术,现在部分病人可以指名要求由自己选择的医生亲自操作;在绝大多数手术中,病人也提出由经管资深医生亲自操作。医院为减轻病人负担,还采取“连台手术”等措施,缩短病人住院日数。以上如此种种措施,都使实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减少,临床实践教学开展的效果降低。 面对以上种种矛盾,我认为,学校和社会应当果断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主要应包含如下几点。 1.适当拓展学习范围,增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的医学模式不仅仅要求治好病人的躯体病症,而且要求积极主动从多方面、多层次防治疾病,强调加强预防,减少患病率,以全面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医学研究生的思维方式随之转变,除掌握医学知识外,还要涉及心理学、伦理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卫生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医学实践总是在道德、伦

2019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9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初审通过项目 科技奖一等奖候选项目:7项 201911008004 我国艾滋病分子流行病耐药监测和免疫学 研究与技术推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 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邵一鸣、阮玉华、邢辉、廖玲洁、冯毅、唐振柱、滕涛、梁姝、沈智勇、汪宁、任莉、苏斌、郝彦玲、卢红艳、李丹 201911015001 育龄人群感染与生殖健康风险识别研究 北京大学刘民、刘珏、廖凯举、马宁、代小秋、陈京、陶丽丽、富继业、冯孟贤、马秋月 201911003002 序列7型猪链球菌在中国的显现、暴发和应对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徐建国、杨维中、郑翰、叶长芸、景怀琦、杜华茂、罗隆泽、杜鹏程、余宏杰、陈晨、白雪梅、郑霄、李伟、陈志海、刘红露 201911015006 基于学校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控适宜 技术研制、集成及应用北京大学马军、王海俊、马迎华、邹志勇、宋逸、董彬、陈天娇、胡佩瑾、李榴柏、付连国、宋洁云、阳益德、王烁、李晓卉

201911001009 防控儿童伤害策略及关键技术研究中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南大学、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吴静、殷召雪、胡国清、武鸣、曾晓芃、范为民、段蕾蕾、郭欣、周金意、罗杰斯、孙艳、陈轶英、符筠、颜玮 201911007003 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王临虹、吴凡、赵文华、王丽敏、宁光、周脉耕、张梅、姜勇、李镒冲、黄正京、毕宇芳、赵振平、王志会、尹香君 201911041002 中国肝癌主要病因预防模式的研究、建立和应用推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启东市人民医院(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曲春枫、陈万青、孙宗棠、陈陶阳、朱源荣、焦宇辰、陆建华、王宇婷、陆玲玲、姚红玉、倪正平、刘国亭、黄飞、吴志远、樊春笋

预防医学

健康意识:舍弃不良嗜好,优化生活方式;认识健康价值,关注自身健康;掌握健康知识,正确理解应用;努力拥有健康,并保持健康。 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预防医学: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是以人群为主要对象,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在人群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止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 预防医学的组成:环境医学科学;社会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 预防医学的特点:①侧重于疾病的预防②侧重于健康人群③研究重点: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④研究方法:微观和宏观相结合⑤全社会参与 医学模式:对健康与疾病现象的总体特征及本质的认识 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三次不同的卫生革命:①以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营养障碍、精神病等;③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为目标。 三级预防:是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策略。在疾病的病前(易感期),病中(潜伏期),病后(发病期和转归期)各阶段采取相应的医学措施。 Ⅰ第一级预防:健康人的病因预防:目的:保证健康,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防发生) 手段:1.针对有害因素:环境保护,卫生立法, 质量(卫生)标准,消毒等.2,针对暴露途径:减少暴露,截断传播途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3,针对人体:免疫接种,卫生防护,体育锻炼等 Ⅱ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的预防:目的:恢复健康或良好的预后. (防发展);手段:普查,筛查,定期健康检查以达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Ⅲ第三级预防:临床期预防: 目的:防恶化和并发症;手段:康复医疗,临终关怀等 环境的概念:1.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外部条件.2.环绕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构成的,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的客观物质与非物质条件.3.是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 环境的分类:1.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2.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次生环境:在人为因素影响下形成和改造的环境3.劳动环境,生活环境,学校环境4.空气、水、土壤、食物。 生物富集作用:某些污染物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逐级提高,最终显著高于环境中浓度. 人与环境的关系:物质的统一性(1.地球环境的变迁与生命 2.人与环境最本质的联系是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转移3.生命的特征是新陈代谢);相互作用的双向性;对健康影响的二重性。 人类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个体):①正常调节—健康;②代偿状态—亚健康;③失代偿状态—临床。 人群健康反应谱的医学意义:①是指环境因素发生异常改变时人群的反应;②呈冰山现象; ③大多数人可以正常调节和代偿,少部分人失代偿;④环境异常的改变的强度越大,发生疾病的可能性就越大;⑤干预高危人群和高暴露人群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 健康关系的模式:1对个体:剂量——效应关系:一定的剂量引起一定程度的效应,这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2对人群:剂量——反应关系(S型U型曲线)某种效应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或反应率表示此规律;3剂量是决定毒性的最重要因素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专业有什么影响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专业有什么影响 10护本范立卓101900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改变,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近代医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当提出了以“生理- 心理- 社会”为基础的现代医学模式后,它使医务人员改变了对“病人”和“疾病”的看法。 并随着这个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我国的护理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而对我国护理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形成了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综合性高级护理人才的教育目标。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认真借鉴我国护理教育发展80多年的得与失,切实立足于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放眼于未来。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服务对象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整体人,疾病和健康受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等各种因素影响。新的医学模式增加了人文社会科学对护理学的渗透,使护理人员更注重服务对象的整体性,使护理更着重于实施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因此护理工作应以明确的服务思想、优质的护理手段、可信的护理质量来满足社会和病人的需求,促进整体护理的发展。 护士不只是被动地执行医嘱,而是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经济、家庭生活习惯等情况与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病人的健康问题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制定出完整的护理计划,采取有的放矢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不仅要重视病人疾病的护理,而且要重视其心理、精神、社会等高层次的需求。关心、尊重、爱护、理解他们,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护理也应针对医学模式的改变来改变其管理模式。这个管理模式应以病人和病人的需求为中心,满足病人的需求为前提。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根据临床反馈的信息及时修改计划,调整工作重点,使护理管理更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以往的护理课程就现代的医学模式而言,都已经有局限性。新的医学模式促使护理学范畴的拓展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护士应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了解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理解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护理专业的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加速发展我国的护理专业。只有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医学模式的转变,才能是我国的护理专业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现代医学模式对于临床医学教育及实践的影响

现代医学模式对于临床医学教育及实践的影响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是向两极, 即向微观深入和向个体、群体和社会的宏观方向扩展。在向宏观方向扩展中, 必须从机体的完整性以及机体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上去认识健康和疾病的规律。 医学对生命现象的视野扩大了。WHO宪章指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 社会上的完美无缺状态, 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 思维方式已适应不了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G.L.Engel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 即生物心理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并不否定疾病的本质是一个生物 学过程. 医学模式的转变, 是当代科学新潮流在医学领域中的反映, 它将对整个 医学领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它是改变人们医学观的一场革命。 目前, 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正向现代化发展, 主要特征是科学社会化 和社会科学化。现代化的形势要求医学社会化和医学现代化同步前进。许多国家把医学卫生事业纳入社会工程系统, 这样就扩大了医学的社会功能。随着医学社会作用日增, 医学工作者的视野扩大了, 他们应从研究疾病扩大到研究健康,从研究局部、个体扩大到研究群体、社会乃至生物圈。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把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新型的医学工作者既是社会生产力物 质文明) 的创造者, 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又是第三产业的服务者。不言而喻, 医 学模式转变中, 至关重要的问题莫过于医学教育的改革。我们知道今天的医学教育, 仍然是生物医学模式占统治地位, 人们的思维方式仍然是以还原论为主 导。 为此, 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并且能对新的模式产生决定性和深远影响, 首先 有赖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成效。在国外, 许多医学院校对课程结构作了较大的变动,

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与演变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123%,以青壮年为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影响甚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近年来,它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各国和临床医生们的极大关注。由于它是多基因遗传疾病,并受多种因素,诸如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感染等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尚无法解决该病的根治问题。而多年来在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观点的影响下,只重视药物治疗,甚至采用急功近利的药物,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大部分患者停药后很快复发或引起了严重后果,不但花费巨大而且远期疗效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鉴于以往单纯药物治疗银屑病过程中的教训,人们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银屑病的研究与治疗必须摆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羁绊,顺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根据银屑病的发病是遗传、心理、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下,制定新的银屑病治疗策略已经势在必行。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是指人们观察和解决某种问题的标准思想和行为方式,也可称之为法式、标准或规范。医学模式,又称“医学观”,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的人体观、健康观、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是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它指导着人们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模医学式的确立和变化,不仅与医学科学的历史息息相关,而且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宗教、道德等诸多因素密切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时代的特色。这就使得医学在每一发展阶段上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的集中和概括就构成了不同的医学模式。 (二)医学模式的演变 纵观医学模式的历史演进,医学大致经历了原始医学、经验医学、近代医学和目前的现代医学等不同阶段,医学模式也依次更替为:巫医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朴素整体医学模式)、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是远古时代的医学模式,出现于约1万年前的原始社会。人们认为世间的一切是由超自然的神灵主宰,上帝创造万物,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乃是神灵的惩罚或者是妖魔鬼怪附身所致,保护健康和治疗疾病主要依赖求神问卜、符咒祈祷,依赖巫术驱凶祛邪。虽然当时也使用一些植物和矿物来治疗疾病,但不能超越“神灵的主宰”。这种与宗教神学自然观相适应的的健康与疾病观,即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及其与疾病作斗争的理念。其实,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下的神灵有不少现今也得到了科学的证实,但总的来说,由于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中掺杂的巫术、灵气、魔鬼、信仰等的成分很大,虽然在医疗中对当时生产力条件下的人类作了一定的贡献,同时必然影响着医学的发展。

适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的11个SCI四区期刊

1、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杂志平均三个月的审稿寄生虫学、统计学、空间流行病学影响因子2-3 SCI三区 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国际卫生与环境卫生杂志影响因子4+ 审稿期一个月,生命科学和健康 3、ANNALS OF OCCUPATIONAL HYGIENE 职业卫生年鉴英国影响因子2 SCI四区两个月审稿期 4、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气溶胶科学技术平均三个月审稿日期影响因子2-3 方向燃烧学、工程与材料、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气溶胶沉积与扩散 5、NOISE CONTROL ENGINEERING JOURNAL 噪声控制工程杂志影响因子0-1,0.66,审稿三个月,每年60篇影响因子不高正规不好投 6、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皇家热带医学与卫生学会会刊SCI四区2个月审稿英国影响因子2.3 7、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美国工业医学杂志影响因子1.902 2个月审稿期SCI 四区 8、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亚太公共卫生杂志马来西亚影响因子1.743 审稿7个月SCI四区

9、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公共公共卫生杂志双月刊审稿三个月,影响因子1.911 SCI四区 10、BUNDESGESUNDHEITSBLA/Bundesgesundheitsblatt-Gesundheitsfors chung-Gesundheitsschutz 德国卫生杂志2个月审稿很快,影响因子0.945 SCI四区比较快和好发 11、Cadernos de Saude Publica 公共卫生档案巴西影响因子1.17 CI四区月刊一个月一个月审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