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6章 第2节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落实精练
- 格式:doc
- 大小:944.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六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考点1 产业转移的含义1.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它地区的现象叫产业转移。
2.类型和规律:【例手机在全球生产厂家分布图。
回答1—3题。
1.手机芯片生产的区位选择属于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D.技术指向型2.该公司在中国北京和广东投资手机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①丰富的原材料 ②庞大的市场 ③廉价的劳动力 ④先进的技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该公司第一次从芬兰转移到德国生产,德国手机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手机工业生产的快速稳定发展B.钢化塑料工业发展迅速为手机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C.电子工业、通讯业发展迅速和市场前景广阔为手机工业生产创造了条件D.地处欧洲交通中心,交通十分发达,便于产品的对外运输【解析】1.手机芯片的科技含量较高,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
2. 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及广阔的市场是吸引跨国公司的有利条件。
3. 德国工业发达,能够为手机制造业提供很好的生产协作。
【答案】1.D 2.B 3.C考点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形成的原因(1)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
(2)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在原产地的生产利润就受到影响。
(3)为了降低生产、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将产品生产的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例2】下图是某跨国公司某电子工业产品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甲、乙国家或地区的产销情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图代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乙图代表发达国家或地区B .Ⅰ阶段中,甲地处于生产阶段,乙地处于研制阶段C .Ⅱ阶段中,甲地进口产品,乙地出口产品D .Ⅲ阶段中,乙地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都大于甲地2.图中第Ⅲ阶段,反映了A.生产重心一直在甲地 B.乙地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C.消费重心随生产重心转移 D.标准化产品的生产使该产品生产的地域范围扩大3.在产品进行标准化装配生产的阶段,跨国公司选择在欠发达国家投资生产,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A.有较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B.有较便宜的地价C.有便利的交通 D.有较丰富的原燃料供应【解析】电子工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国家起步早,研发费用高,其布局一般在科技发达、资本雄厚的地区,当产品进入成熟阶段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标准化生产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拥有廉价劳动力,为降低生产成本,电子工业转向发展中国家。
第2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甲、乙两地某同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表”,回答1~2题。
表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1.该类工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主要目的是 ( )。
A.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B.接近消费市场,降低交易费用C.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方,降低生产成本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技术支持2.关于该类工业转移带来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B.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调整C.短期内可能导致移出地就业率下降D.不利于移入地产业结构调整解析从表中可获取以下信息:表名——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表;首行——类比要素;首列——地点及时间;比较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该类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比重较高,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上升,因而该类企业向我国西部转移,以利用西部的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 1.C 2.D下图是我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D.目前,资金和技术占优势的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4.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促进长三角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发展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D.可能给迁出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目前,制造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以发展技术和资金占优势的产业为主。
第4题,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答案 3.A 4.C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
练案[37]第2讲产业转移一、单项选择题(2021·河北适应性测试)江西省景德镇老工业区在改造搬迁工作中,以“文化渗透城市”为导向,在老工业区建设陶瓷文化产业园,将主体厂房改为陶瓷工业博物馆和美术馆,在附属建筑中植入陶瓷创作、创意陶瓷售卖等新业态,将工业遗产、市民生活融为一体。
据此完成1~2题。
1.老工业区改造对提升城市功能作用突出的是(B)A.改善基础设施B.增加游憩空间C.增加居住用地D.减少交通拥堵2.改造搬迁后陶瓷产业的发展方向是(C)①保留传统工艺②传承传统文化③退出传统产业④产业转型升级⑤满足个性化需求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A.老工业区②⑥B.新工业区③④C.老工业区③⑤D.新工业区①⑥[解析]第1题,由材料“江西省景德镇老工业区在改造搬迁工作中,以‘文化渗透城市’为导向,在老工业区建设陶瓷文化产业园,将主体厂房改为陶瓷工业博物馆和美术馆,在附属建筑中植入陶瓷创作、创意陶瓷售卖等新业态,将工业遗产、市民生活融为一体”可知,老工业区改造对提升城市功能作用突出的是增加了市民的游憩空间;老工业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完善,改善基础设施不是老工业区改造对提升城市功能的突出作用,老工业区并非改造为住宅区,老工业区改造没有增加居住用地,老工业区改造后,增加了市民的游憩空间,该地游客会增多,交通拥堵现象不一定减少。
第2题,由材料“在老工业区建设陶瓷文化产业园,将主体厂房改为陶瓷工业博物馆和美术馆,在附属建筑中植入陶瓷创作、创意陶瓷售卖等新业态”可知,老工业区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创意陶瓷售卖满足个性化需求,由陶瓷生产转为陶瓷创作、创意陶瓷售卖等为陶瓷生产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出现了转型升级(退出了传统产业);由题干“改造搬迁后陶瓷产业的发展方向”可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是老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发展方向,新工业区应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生产高端陶瓷,实现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不是退出传统产业。
(2022·山东济宁模拟)作为对外投资的新方式,海外园区已成为探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安徽专用)随堂演练+同步测评:第十六单元第二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2013·皖南八校联考)下图为“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B.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区域C.21世纪初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环渤海经济区转移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解析:选A。
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首先以珠三角经济区为试点,然后波及整个沿海开放城市;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一些劳动力和原料导向型的产业又逐渐向内地转移,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造成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C.可能会对迁入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D.可以缓解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解析:选C。
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迁入地在接受了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013·马鞍山市第二中学期中)下图为企业迁移与盈利空间变化示意图,SRC表示空间收入曲线,SCC和SCC′表示不同时期的空间成本曲线。
读图完成3~5题。
3.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企业的空间成本是相对稳定的B.SCC表示企业晚期的空间成本曲线C.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为SCC′时,盈利空间界限为M1′至M2′D.P点一直是企业的最大盈利点4.该图反映的现象是( )A.产业升级B.产业结构调整C.企业的全球化D.产业转移5.下列分别对应图中推力和拉力的是( )①劳动力成本上升②优惠的税收政策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市场广阔A.④② B.①④C.②③ D.①③解析:第3、4题,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
第5题,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污染严重为区域企业的推力,市场广阔、优惠的税收政策等为区域企业的拉力。
与推力和拉力对应正确的是B项。
第2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产业转移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________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3.目的降低________,扩大________,追求更高的利润。
特别提示: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产业转移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1)劳动力: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________的调整,原生产地________、地价昂贵、________严重等。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________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____。
3.改变区域________。
4.改变______就业的空间分布。
特别提示:重化工业能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成为工业发达的象征,但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一、产业转移的原因产业转移根据变化的地域空间范围不同,可分成国际和区域两类,根本目的都是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目的相同但原因或影响因素并非也相同,具体现象应该具体分析。
1.产业转移的规律(1)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
(2)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明显,为了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优势资源;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量增大。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3.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区域产业转移发生于区域内部,也存在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但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方面是国际产业转移所不具有的,如广东将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向粤北、粤西、粤南地区转移,就是为了使广东省整体经济均衡发展。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考纲呈现 考点解读考情分析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重1.以区域图、统计图等为背景,考查产业转学生用书P212一、产业转移1.分类:①国际产业转移、②区域产业转移。
2.目的⎩⎪⎨⎪⎧追求更高③利润扩大④销售市场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⑤价格较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⑥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
3.市场因素:⑦国内市场趋于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4.其他国家: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⑧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X 、地价昂贵,⑨环境污染严重等。
(1)分析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时,发达地区侧重工业基础,协作条件,技术优势,高素质劳动力,交通与通信等条件;而对于落后地区一般强调地价,廉价劳动力,政策优惠,潜在市场,优势资源等。
(2)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3)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与分布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一般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②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表现为: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减,第三产业稳步增加。
微探究1 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我国转移?答案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的转移提供了可能,而此时日本、韩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逐渐失去,同时中国又有着前景广阔的市场,因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中国转移。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微探究2 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重化工业能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成为工业发达的象征。
但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学生用书P213考点一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1.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3-16-2 产业转移——以东亚地区为例课下限时集训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3-16-2 产业转移——以东亚地区为例课下限时集训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3-16-2 产业转移——以东亚地区为例课下限时集训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3—16—2 产业转移-—以东亚地区为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南昌模拟)读我国东部服装、箱包、针织等八大专业市场向重庆转移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部八大专业市场向重庆转移的原因是东部地区()A.市场狭小B.交通不便C.原材料匮乏 D.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升2.吸引东部八大专业市场落户重庆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①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②地租水平低③便捷的交通④优惠的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第1题,由于东部地区的政策优势不再明显及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东部地区一些服装、小商品、皮革等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第2题,重庆等西部地区具有劳动力、地租、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对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吸引力较大。
【答案】 1.D 2.B(2017·湖北七市一模)下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状况。
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地区②阶段Ⅰ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阶段Ⅱ③甲、乙两地区都实现了产业升级④甲地区的低端产业转移到了乙地区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图中箭头“→”表示产业转移,某产业发生转移的原因是()A.阶段Ⅰ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B.阶段Ⅱ甲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数量多C.两阶段甲地区市场更为广阔D.阶段Ⅰ后期乙地区该产业的区位优势殆尽,而甲地区区位优势明显【解析】第3题,横向看,两个阶段产业布局都是乙地区高于甲地区,说明甲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地区,故①正确;纵向看,两个地区都是阶段Ⅱ比阶段Ⅰ的产业更高端,说明实现了产业升级同时也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故②③正确。
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一、选择题
1.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
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价格低、销量大。
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
21世纪初,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
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
据此完成(1)~(3)题。
(1)从世界范围看,影响高档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距离B.热量条件
C.劳动力价格D.种植技术
(2)低档圣诞树生产由发达国家至我国深圳再向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B.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
C.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
D.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3)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 )
A.运输成本B.用地成本
C.原材料成本D.劳动力成本
2.(2012·苏北四市三调)读“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回答(1)~(3)题。
(1)1994年以后,日本产业转移增加最多的地区是( )
A.亚洲B.北美
C.欧洲D.其他
(2)日本把产业转移到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接近原料地②劳动力廉价③政府政策④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51年到1994年,日本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是欧美,其主要原因是欧美( )
A.技术进步B.交通便利
C.资金充足D.市场广阔
3.下图为大连市承接产业技术转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大连市将逐渐形成以英特尔项目为核心的、亚洲重要的、国际一流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亚洲集成电路集散地。
大连市软件产业长足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科学技术发达
B.海陆交通便利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位于环渤海经济圈
(2)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软件开发企业纷纷落户大连市,在此设立跨国公司和工厂。
其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土地面积广大B.环境条件优越
C.水资源丰富D.矿产资源丰富
(3)大连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资源B.政治
C.科技D.交通
4.读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1)~(2)题。
(1)珠三角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2)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
A.科技发达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D.第三产业发达
5.(2012·广东模拟卷)下图中,促使香港—珠江三角洲从“前店后厂”向“前厂后店”
模式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B.科学技术
C.交通运输D.市场
二、综合题
1. (2012·北京海淀区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十二五”期间,新疆欲将乌鲁木齐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城市。
(4)根据资料,分析乌鲁木齐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城市的主要区位优势。
2.(2012·太原测试)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球三轮产业转移示意图。
材料二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2)分析在全球第二、三轮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3)目前,中国有“世界工厂”之称。
你认为我国产业今后应如何发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
因此为便于运输和出售应接近市场布局,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影响高档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市场距离。
(2)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有关知识。
低档圣诞树由仿真材料制成,价格低,因此在产业转移中一般向劳动力价格低、土地租金低的地方转移。
(3)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变化因素。
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赣州,虽然土地租金和劳动力成本等有所降低,但由于赣州距海较远,运输成本提高。
答案:(1)A (2)D (3)A
2.解析:(1)比较图中两个时段内的数值可以发现,日本产业转移到欧洲和其他地区的比例下降了,而转移到北美的比例大致持平,转移到亚洲的比例显著增加。
(2)亚洲大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因此具有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此外,亚洲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阔;再加上亚洲不少国家工业原料丰富,日本将产业转移到这些亚洲国家,有利于接近原料地。
(3)1951年到1994年,日本产业主要转移到欧美地区,这是由于欧美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答案:(1)A (2)C (3)D
3.解析:(1)大连市软件产业作为国际一流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是依托高科技发展起来的,故大连市软件产业长足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
(2)软件开发企业的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很少,是技术导向型企业。
环境条件优越促使这些国家的软件开发企业纷纷落户大连。
(3)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成为过往船只的必经之地,交通是大连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
答案:(1)A (2)B (3)D
4.解析:(1)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升高,环境污染严重等。
(2)珠三角周边地区资源丰富,同时地租低、劳动力丰富等优势比较明显。
答案:(1)D (2)C
5.解析:读图知,“前店后厂”模式的最终产品面向的是国际市场,而“前厂后店”模式的最终产品销往国内市场,故市场变化是影响该地模式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
答案:D
二、综合题
1.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新疆盛产优质长绒棉;且该省土地面积广大,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低。
(2)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技术含量高,把该环节留在浙江可发挥本地科技教育发达的优势。
(3)结合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4)从位置、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乌鲁木齐成为核心城市的主要区位优势。
答案:(1)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集聚;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对新疆: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经济发展,利于环境改善。
(4)为省级行政中心,商贸基础设施完善;陆空交通便利,陆上邻国多,利于我国与邻国的商贸往来。
2.解析:(1)从表中可以看出,德国日工资比英国高,年工资/年产值比英国低,故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转向英国。
(2)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可从工资水平、土地价格、国家政策、市场潜力、资源和交通等方面分析。
(3)从提高科技含量、自主创新、提高竞争
力方面分析。
答案:(1)德国的年工资与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高于英国。
(2)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与年产值的比值最低,土地价格低,利润高;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人口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材料产地;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3)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创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