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7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16
小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提高社会素养的课程。
小学六年级是学生品德与社会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品德与社会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下面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4.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行为。
二、教学内容1.单元一: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社会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2.单元二:我们的价值观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单元三:我们的责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责任,学会承担责任,履行义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意识,关爱社会,服务社会。
4.单元四:我们的法律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学会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具有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品德与社会知识。
2.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品德与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4.体验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品德与社会知识。
四、教学计划1.单元一: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社会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2.单元二:我们的价值观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内容: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2024年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书____年新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大纲在____年出版发行的《新版《小学全日制学校教育教学大纲》》中,明确了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提供的指导思想和指标,我编写了以下2024年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书。
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家的历史和发展,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使其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
3.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关心环境。
二、教学内容:1.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介绍国家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关注。
2.国家历史与发展:通过史实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沿革和重大事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
3.生活常识与个人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教授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卫生习惯等。
4.人际关系与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教授如何与他人交往、合作、互助等。
5.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行动参与环保活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认知和理解。
2.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参与,体验和感受所学内容。
3.案例教学法:引用实际案例,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评价与考核:1.定期测试:每个学期进行定期测试,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作业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等。
3.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情况,包括思考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等。
4.综合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包括品德、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等方面。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复习资料前言作为小学生最后一年的学习,六年级的学生需要通过《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来了解社会、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技能,为中学学习和日后的生活打好基础。
因此,本篇文档旨在为六年级学生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品德与社会》上册复习资料。
希望这份资料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单元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国家知识要点1.了解我国的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
2.理解国家的旗帜、国徽、国歌等象征的含义。
3.认识国家的各级政府及其职责。
考点重点1.能够正确区分我国国旗、国徽、国歌的名称和形状。
2.能够简单解释国旗、国徽、国歌的含义。
3.能够说出我国的五个国家级行政区划和各自的首府名称。
4.知道政府对人民的服务职能,并能列举出身边的政府服务案例。
第二单元安全教育知识要点1.认识消防员的工作内容和紧急避险的方法。
2.掌握通讯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3.了解交通标志的含义和交通安全规则。
考点重点1.能够简单说出消防员的工作内容和消防常识。
2.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警报器、电话等通讯工具,能够正确拨打火警电话、报警电话等。
3.知道红绿灯、斑马线等交通标志的含义,并能够正确遵守交通安全规则。
第三单元爱护动物知识要点1.了解常见的宠物和野生动物,能够正确辨认并简单介绍它们的习性和生活环境。
2.认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保护动物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考点重点1.能够简单识别出兔子、狗、猫、乌龟、鱼、蜻蜓等常见的动物,并能简单介绍它们的习性和生活环境。
2.知道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能列举出自己保护动物的方法和行为。
第四单元健康与卫生知识要点1.了解身体的基本结构和人体各个器官的作用。
2.掌握清洁、饮食和运动等个人卫生常识。
考点重点1.能够简单说出身体的基本结构和人体五官的作用。
2.知道正确的刷牙、洗手、洗脸等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正确使用卫生纸、手绢等卫生用品。
3.知道如何均衡饮食,掌握健康饮食的基本知识。
4.知道每天适量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并能够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P7第一单元单元活动我的收获我会填〔1〕好奇心〔2〕爱迪生〔3〕好奇心提出问题〔4〕潜水艇〔5〕梦想梦想〔6〕行动〔7〕2000 电灯泡蓄电池〔8〕迪斯尼〔9〕人人是创造之人2. √×√××3.我会连〔1〕爱迪生----创造家李四光----地质学家达尔文----生物学家华罗庚--------数学家陶行知----教育家〔2〕坦莫尼尔---缝纫机胡克---显微镜玛丽安娜----纸尿片蔡伦--------造纸术毕昇----活字印刷术二、生活广角1. 成功离不开行动,达尔文取得的成就和他善于发现善于观察有关,我们也应该做生活有心人,善于发现,将梦想付诸行动。
2.这种观点不对。
创造之路并不平坦,充满挫折,只有经受住失败考验,才能成功。
小明妈妈说的不对。
科学梦想是创造的开始,是进行科学探索的动力和根底,梦想会通过创造变成现实。
3.我会答答:我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并不可怕,就像爱迪生研制灯泡一样,他遇到了许屡次失败,关键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三、反思回忆我最喜欢“从家务劳动中发现创造时机〞活动,因为我通过活动想到了许多新点子。
缺乏:不爱发言/发言不够条理/倾听同学发言不认真。
第二单元从田野到车间1、让田野告诉你课前体验〔10页〕我的资料:如今农业生产大局部实现了机械化,比方种麦子、收麦子都用机械进行,省时省力。
我的感想:科技促进了农业开展,伟农民伯伯提供了方便。
课堂连线、说一说:1.麦子播种——施肥——打药——灌溉——收割——晾2.晒农民伯伯种粮食真辛苦,我会努力学习,为农业生产创造更多机械,方便生产。
想一想:周总理是我们勤俭节约的典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做到不浪费。
议一议:小丽说得对。
小小一粒米包含了农民伯伯的辛勤汗水,我们不应该浪费。
同时如果每个人都像小军这样做,浪费是巨大的。
写一写:春不种,秋无收。
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教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第一章:认识奴隶制1.1 学习目标:了解奴隶制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奴隶主和奴隶的身份及相互关系。
1.2 教学内容:奴隶制的定义和特点:奴隶制是一种社会制度,奴隶主拥有奴隶的所有权,奴隶被迫为奴隶主工作,没有自由。
奴隶主和奴隶的身份及相互关系:奴隶主是拥有奴隶所有权的人,奴隶是被迫为奴隶主工作的人,两者之间存在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奴隶制的定义和特点;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奴隶主和奴隶身份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强调奴隶制的残酷和不公正性质。
第二章:奴隶制度的起源和发展2.1 学习目标:了解奴隶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认识奴隶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奴隶制度的起源:奴隶制度起源于古代社会,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的中国。
奴隶制度的发展过程:奴隶制度在不同地区和时代有不同的发展,如古希腊、古罗马等。
奴隶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奴隶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分化,奴隶们受到剥削和压迫。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奴隶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奴隶制度对社会影响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强调奴隶制度的不公正和对人类的伤害。
第三章:奴隶起义和奴隶制度的终结3.1 学习目标:了解奴隶起义的原因和意义;认识奴隶制度的终结过程。
3.2 教学内容:奴隶起义的原因:奴隶们受到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发起起义反抗奴隶主的统治。
奴隶起义的意义:奴隶起义是奴隶们争取自由和尊严的重要斗争,对奴隶制度的终结起到了推动作用。
奴隶制度的终结过程:奴隶起义和各种社会变革的力量共同导致了奴隶制度的终结。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奴隶起义的原因和意义;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奴隶制度终结过程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强调奴隶起义对奴隶制度终结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奴隶制度的遗产和影响4.1 学习目标:了解奴隶制度的遗产和影响;认识奴隶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备课本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学情分析:我班现有学生46人,其中男23人,女23人基本为本地农村学生,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与品行表现较好,对教材知识的学生有兴趣,但少数学生学习相对困难,个别学生上课纪律也较差,平时表现不很乐观。
二、教材分析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2—5个主题,本教材以六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从小学创造”这个单元教育学生感受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益处,“从田野到车间”这个单元教育学生了解工业、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走进信息时代”这个单元教育学生感受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现代通讯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
了解通讯方式的变迁,感受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体验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人类文明的足迹”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
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科技发明、文学艺术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新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走向文明1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2 社会文明大家谈3 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4 学会拒绝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1 不能忘记的屈辱2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3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1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2 日益富强的祖国3 告别贫困奔小康4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第四单元漫游世界1 到周边去看看2 环球旅行去3 文化采风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材、教学对象分析:《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第一课。
本单元设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社会需要文明生活---文明生活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愉快的、幸福的---我们应向高质量的生活目标努力。
单元编排从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入手,让学生了解科技成果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知道社会由此逐步走向文明。
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而人类滥用科学技术,也会带来许多危害,应此要讲究科学伦理。
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紧紧围绕“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
2、围绕“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这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
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
并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