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动荡与变革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课后练习第二十五
- 格式:docx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12
2008年华尔街金融巨头纷纷倒下,这场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影响世界。
在谈到这次金融风波时,人们不由得联想到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那么,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怎么回事呢?它对我们解决今天发生的金融风暴又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呢?■再现历史:感受经济危机■噩梦重温:1929年10月24日,有读一读:详实的数据,真实的照片,将会把你领入感同身受的历史情境。
人忽然卖掉手中被高估的股票,惊惶和疯狂的抛售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发而不可收。
一天之内,股市崩盘,超过300亿的市值蒸发殆尽。
股市的崩溃只是经济大规模衰退的一个信号。
随之而来的,是800个银行破产,900万个存款账户消失。
人们的生活积蓄在瞬间化为乌有。
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美国的经济危机使14万家企业倒闭,全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失业。
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
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0亿美元了,美国损失了一半的财富。
高速增长的经济像一辆飞驰的战车戛然而止,空前的繁荣演变成空前的危机。
危机不仅席卷了美国,而且蔓延到整个西方世界,美国、德国等欧洲国家都先后陷入了大萧条之中。
(《大国崛起》)历史留影:(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一定数据呈现: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附录:参考答案(一)预习检测1、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2、1929,美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政局动荡。
4、见教材。
(二)探究交流■再现历史:感受经济危机●找一找:X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想一想:股市崩盘、企业倒闭、资本家破产、工人实业等。
■寻求对策:探究罗斯福新政●说一说: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继而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谈一谈: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超市的弃货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 )①增加农业产量②兴办公共工程③进行社会救济④扩大工业生产规模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29年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首先发生于( )A、英国B、美国C、法国D、日本【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这形象地反映了( )A、生态环境的恶化B、经济危机的蔓延C、霸权主义的影响D、恐怖主义的泛滥【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以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经济危机得以消除。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
”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像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摘编自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材料二:材料一中“苏俄农民的气愤和不满”,是因为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据材料二,观察图5中A、B两个时段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导致这两个时段失业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写重大事件名称即可)。
两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什么共同的调整方式?【答案】:【解析】:第6题【材料分析题】“列宁的思路”指什么?请写出该思路的内容。
概括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材料中的规定在罗斯福新政中有何地位?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法律文件所起的直接作用。
“列宁的思路”和罗斯福新政都是对原有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就其内容而言有何相似之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大危机”与“新政”》4课《“大危机”与“新政”》,在本单元中介绍到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美国,面对大危机采取的态度和措施,了解新政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图片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3.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评价罗斯福。
【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导入新课:观看一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出现的真实写照,并提出疑问为什么美国此时会出现此局面?谁可以拯救美国?找到什么独特方法解救人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
学习新课: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原因情景:1929.10.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暴跌(黑色星期四)——成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或是导火线)出示材料:20世纪30年代,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不生火取暖?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大危机”与“新政”》4课《“大危机”与“新政”》,在本单元中介绍到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美国,面对大危机采取的态度和措施,了解新政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图片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3.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评价罗斯福。
【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导入新课:观看一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出现的真实写照,并提出疑问为什么美国此时会出现此局面?谁可以拯救美国?找到什么独特方法解救人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
学习新课: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原因情景:1929.10.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暴跌(黑色星期四)——成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或是导火线)出示材料:20世纪30年代,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不生火取暖?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升级演练1.某实验中学语文小组决定建立一个小说网站,展示德莱塞的作品。
下列各项,你认为能选入该网站的是( )。
A.《美国的悲剧》B.《尤利西斯》C.《大街》D.《铁蹄》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胡佛在竞选总统演说中夸口保证、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鸡,家家车库里有汽车。
经济繁荣时期出现于( )。
A.1918—1923年B.1920—1924年C.1923—1928年D.1924—1929年3.某校九年级(1)班小利同学,对所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
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这场危机前所未有、持续最久②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③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④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一名中国留学生在1930年来到美国,他看到当时的美国经济萧条,很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
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B.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经济大危机D.罗斯福新政5.读右图(20世纪30年代兴建的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它与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哪一项措施关系最为密切( )。
A.稳定金融B.振兴工业C.调整农业D.以工代赈6.“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让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流行的一首歌曲,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图景。
美国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
A.领导大陆军进行独立战争B.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领导北方军队进行革命C.推行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D.建立强权政府,推行法西斯统治7.名著赏析:《美国的悲剧》简介主人公克莱德生活在一个穷牧师家庭,但家里并没有因为信仰而获得幸福,相反却过得十分糟糕。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课后练习第二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1932年2月,一美国人在国会委员会上陈述他近三个月的见闻:数以千计的羊羔被牧羊人杀了,因为羊在市场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运输它们的费用。
一箱苹果200个卖40到50美分。
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
他的见闻反映了当时美国的何种现象?( )A、生产相对过剩B、人民流离失所C、物价普遍上涨D、物资供应不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超市的弃货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 )①增加农业产量②兴办公共工程③进行社会救济④扩大工业生产规模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有( )①前提都是维护现有制度②都是成功的探索,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③都未改变社会性质④都为本国和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小张同学对所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
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这场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等特点②它直接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③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④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是( )A、整顿银行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指导D、大兴公共工程,刺激消费和生产【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我准备为我们千疮百孔的国家,定出一些必要的措施。
”随后,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推行了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其中心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B、对工业的调整C、兴建公共工程D、对农业的调整【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29年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首先发生于( )A、英国B、美国C、法国D、日本【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研究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哪组历史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A、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C、启蒙运动——《独立宣言》的发表D、经济大危机——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三个“R”,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B、兴修大型水利工程C、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D、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以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经济危机得以消除。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1题【材料分析题】用历史启迪思维,让历史照亮未来,中国人研究《大国法则》,探寻发展之道。
data-filtered="filtered">data-filtered="filtered">【思想解放】data-filtered="filtered">新的思想观念往往产生于社会发展之先并引导社会转型;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data-filtered="filtered">【制度创新】data-filtered="filtered">国与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制度的竞争,政治制度上的改革或者创新对于国家的兴盛有着重要作用。
data-filtered="filtered">【民主法制】data-filtered="filtered">民主、自由、平等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
data-filtered="filtered">【领袖引航】data-filtered="filtered">每当一位杰出领袖的政治生涯开始或结束时,人们的生活往往就起了变化,历史的进程也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
data-filtered="filtered"> data-filtered="filtered">data-filtered="filtered">【历史启示】data-filtered="filtered">世界大国的版图变化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但世界大国的价值是恒久永存的。
请写出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先进思想。
19世纪,俄日为实现制度的创新而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改变阻碍资本主义的因素分别是什么?第一部宣扬资本主义“自由、平等”的文献是什么?法国体现上述思想的文献是什么?请写出下图两位“引路人”促进国家发展的史实。
纵观大国的发展历程,这对当今的中国有何启发?【答案】:无【解析】:第12题【材料分析题】“列宁的思路”指什么?请写出该思路的内容。
概括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材料中的规定在罗斯福新政中有何地位?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法律文件所起的直接作用。
“列宁的思路”和罗斯福新政都是对原有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就其内容而言有何相似之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有益【答案】:【解析】:第13题【材料分析题】正确经济政策的制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图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比重图材料二:“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苏俄(联)粮食产量上升的主要政策因素;据图二概括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简析取得这一成就的政策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为应对“大萧条”,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本国和西方国家的影响?根据上述示意图,指出西欧经济在G到H之间呈现的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成因,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解析】:第14题【材料分析题】美国的崛起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迹,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图说天下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一份法令。
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法令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演说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和生存的战争。
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富兰克林·罗斯福材料一所述的“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母邦”是指哪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的崛起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纵观美国崛起的历史,你认为大国崛起应具备哪些条件?【答案】:【解析】:第15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
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好的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材料三:实行粮食税,农民纳完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材料四: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调整农业,压缩农业生产量;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材料中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苏联的模式”指什么?请判断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国家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列出这两个国家恢复经济所采取的主要经济手段。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