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 第六章 部分 6.5
- 格式:pps
- 大小:878.50 KB
- 文档页数:35
(六)砌体结构1 工程概况和总则1.1本工程为层砌体结构,室内外高差mm,建造物高度(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板的板顶)为m。
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m。
1.2本工程上部结构体系为。
1.3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年。
1.4计量单位除注明者外均为:a、长度:mm;b、角度:度;c、标高:m。
1.5建造物应按建造图中注明的功能使用,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1.6本工程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及以上等级。
1.7本工程各楼层及屋面梁采用“平法表示”,其制图规矩详《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主意制图规矩和构造详图》,图集编号:。
1.8本总说明仅用于普通砖砌体混合结构,砌块砌体、配筋砌体、配筋砌块、底部框架、内框架结构、砌体地下室和基础部分应配合其它设计说明施工。
1.9结构施工图中除异常注明外,均以本总说明为准。
1.10本总说明未详尽处,应遵照现行国家有关规范与规程规定施工。
2 设计根据2.1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举行设计,主要有:建造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造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造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造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2.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院提供,年第79 页/共17 页月)。
2.3本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室内正常环境为一类,室内湿润、露天及与水土直接接触部分为二类a。
2.4建造结构安全等级为级,建造抗震设防类别为类,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组;场地类别为类;特征周期Tg= 秒。
2.5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kN/m2,地面粗糙度为类,风载体型系数为。
2.6使用荷载:按《建造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值,活荷载标准值如表2.6所示,屋顶花园活荷载不包括花圃土石等材料自重,卫生间活载不包括蹲式卫生间垫高部分的荷载。
第三章 无筋砌体构件承载力的计算3.1柱截面面积A=0.37×0.49=0.1813m 2<0.3 m 2砌体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γa γa =0.7+0.1813=0.8813查表2-8得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1.83Mpa ,f =0.8813×1.83=1.613Mpa7.1037.06.31.10=⨯==h H βγβ 查表3.1得:ϕ= 0.8525 kN N kN N fA 1403.249103.249101813.0613.18525.036=>=⨯=⨯⨯⨯=ϕ满足要求。
3.2(1)沿截面长边方向按偏心受压验算 偏心距mm y mm N M e 1863106.06.03210350102.1136=⨯=<=⨯⨯== 0516.062032==h e 548.1362070002.10=⨯==h H βγβ 查表3.1得:ϕ= 0.6681 柱截面面积A=0.49×0.62=0.3038m 2>0.3 m 2 γa =1.0查表2-9得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为2.07Mpa , f =1.0×2.07=2.07 MpakN N kN N fA 35015.4201015.420103038.007.26681.036=>=⨯=⨯⨯⨯=ϕ满足要求。
(2)沿截面短边方向按轴心受压验算14.1749070002.10=⨯==h H βγβ 查表3-1得:φ0= 0.6915因为φ0>φ,故轴心受压满足要求。
3.3(1)截面几何特征值计算截面面积A=2×0.24+0.49×0. 5=0.725m 2>0.3m 2,取γa =1.0 截面重心位置m y 245.0725.025.024.05.049.012.024.021=⎪⎭⎫ ⎝⎛+⨯⨯+⨯⨯= y 2=0.74-0.245=0.495m截面惯性矩()()232325.0495.05.049.0125.049.012.0245.024.021224.02-⨯⨯+⨯+-⨯⨯+⨯=I =0.02961m 4截面回转半径 m A I i 202.0725.002961.0=== T 形截面折算厚度h T =3.5i=3.5×0.202=0.707m(2)承载力m y m N M e 147.0245.06.06.01159.0630731=⨯=<=== 164.0707.01159.0==T h e 22.12707.02.72.10=⨯==T h H βγβ 查表3-1得:ϕ= 0.4832 查表2-7得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7Mpa则承载力为 kN kN N fA 63016.7251016.72510725.007.24832.036>=⨯=⨯⨯⨯=ϕ3.4(1)查表2-8得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 =1.83 Mpa砌体的局部受压面积A l =0.2×0.24=0.048m 2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计算面积A 0=(0.2+2×0.24)×0.24=0.1632m 2(2)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 5.1542.11048.01632.035.01135.010>=-+=-+=l A A γ 取5.1=γ (3)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kNN kN N fA l 13576.1311076.13110048.083.15.136=≈=⨯=⨯⨯⨯=γ%5%46.2%10076.13176.131135<=⨯- 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
砌体结构第六章部分6.3分析6.3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要点通过合理抗震设计,采取恰当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在9度和9度以下地震区内建筑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安全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6.3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要点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应当包括:1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强度验算;2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抗震措施是为了弥补抗震验算中的不足或无法计算的部分,因为抗震计算目前还很不完备或严密,抗震构造措施更是用来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要求。
6.3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要点6.3.1计算简图和地震作用多层砌体结构的破坏主要是由水平地震作用而引起的,因此,对于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计算,一般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影响,而可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多层砌体结构的高度不超过40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水平振动时以剪切变形为主,因此在进行结构抗震计算时,宜采用底部剪力法。
多层砌体房屋地震作用的计算采用底部剪力法6.3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要点6.3.1计算简图和地震作用当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高宽比不超过《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限制时,由整体弯曲而产生的附加应力不大。
因此,可不做整体弯曲验算,而只验算房屋在横向和纵向水平地震作用影响下,横墙和纵墙在其自身平面内的抗剪能力。
楼层地震剪力在墙体间的分配,当抗震横墙间距不超过限值要求时,认为:横向地震作用全部由横墙承担;纵向地震作用全部由纵墙承担。
6.3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要点1 计算简图⑴将水平地震作用在结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验算;⑵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为剪切型;⑶各抗侧力构件在同一楼层标高处侧移相同。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计算简图——嵌固于基础顶面竖立的悬臂梁,将各层质量集中于各层楼盖处。
GnFn+ FnFiGiGjH iH jFEkG i——集中于质点i 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 i包括第i层楼盖自重和作用在该层楼面上的可变荷载,以及该层上下层墙体自重的一半。
6.3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要点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物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砌体结构第六章部分6.5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在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的孔洞中配置竖向钢筋,在水平灰缝或在凸槽砌块中配置水平钢筋并在配筋孔洞中灌实混凝土(形成芯柱),以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墙体称为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
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配筋砌块剪力墙(均匀配筋砌块砌体)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配筋砌块砌体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6.5.1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一、房屋高度的限制:《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0.1.2 按本章规定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不宜超过表10.1.2的规定。
注: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2 房屋的高度超过表内高度时,应根据专门的研究,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最小墙厚最大高度(m )6度7度8度190mm 544530表10.1.2 配筋砌抉砌体剪力墙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二、抗震等级的划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0.1.3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和墙梁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表10.1.3规定的结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表10.1.3 抗震等级的划分结构类型设防烈度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高度(m)678≤24>24≤24>24≤24>24抗震等级四三三二二一注:1 对于四级抗震等级,除本章规定外,均按非抗震设计采用;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可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3 当配筋砌体剪力墙结构为底部大空间时,其抗震等级宜按表中规定适当提高一级。
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三、房屋高度比限制: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房屋的最大高宽比不应超过下表的限值: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房屋的最大高宽比设防烈度678最大高宽比543四、结构布置和防震缝的设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0.4.13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凹凸不宜过大;竖向布置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2 纵横方向的剪力墙宜拉通对齐;较长的剪力墙可用楼板或弱连梁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墙段,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长度之比不宜小于2;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四、结构布置和防震缝的设置:房屋宜选用规则、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必须设置防震缝时,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当房屋高度不超过20m时,可采用70mm;当超过20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6m、5m、4m和3m,宜加宽20mm。
需要课件请或第四节混合结构设计一、结构布置在混合结构房屋设计中,承重墙体的布置是设计的重要环节。
因为承重墙体的布置不仅影响房屋平面的划分和空间的大小,而且还关系到荷载传递路线及房屋的空间刚度。
在承重墙体的布置中,有四种计划可供挑选。
(一)纵墙承重体系有些跨度较小的房屋,楼板直接搁置在纵墙上,也属纵墙承重体系。
这类房屋屋(楼)面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为:屋(楼)面荷载一纵墙一基础一地基(二)横墙承重体系楼(屋)面荷载主要由横墙承受,属横墙承重体系。
这类房屋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为:屋(楼)面荷载一横墙一基础一地基(三)纵横墙承重体系屋(楼)面荷载一部分由纵墙承重,另一部分由横墙承重,成为纵横墙承重体系。
这类房屋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为:屋(楼)面荷载一横墙(及纵墙)一基础一地基(四)内框架承重体系有一些临街建造,底层为商店,上部为住所,底层需要大开间,中间设柱,由梁和柱组成内框架,而上层却是由横墙或纵墙承重的小开间住所。
另一种在仓库或工业建造中,要求自下到上都需要大开间,则可以自下到上全为内框架。
二、静力计算计划在混合结构房屋中,纵墙、横墙(包括山墙)、屋盖、楼盖和基础等组成一空间受力体系,共同承受作用在房屋上的各种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不仅直接承受荷载的构件抵御荷载的作用,而且与其相衔接的其他构件都不同程度地参加工作,抵御所分担的荷载。
混合结构房屋是以采用属于哪一种静力计算计划来区别空间作用的大小的。
而屋盖或楼盖水平刚度的大小,以及横墙的间距又是决定静力计算计划的两个主要因素。
静力计算计划有下列三种:1.弹性计划第1 页/共11 页当房屋横墙间距较大,甚至无横墙(山墙)时,屋盖的水平刚度相对较好,普通视屋面粱(屋架)为无轴向变形的刚杆(EI=∞),因而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房屋的水平位移较大。
一两端无山墙的单层房屋,外纵墙承重,假定作用于房屋上的水平荷载是匀称分布的,外纵墙窗洞也是有逻辑匀称布置的,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房屋沿纵向的水平位移到处相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2 年 5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936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03-2011,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0.1(1、2)﹑5.2.1﹑5.2.3﹑6.1.8﹑6.1.10﹑6.2.1﹑6.2.3﹑7.1.10﹑7.2.1﹑8.2.1﹑8.2.2﹑10.0.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年2月18日1 总则1.0.1为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统一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砖、石、小砌块等砌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
本规范不适用于铁路、公路和水工建筑等砌石工程。
1.0.3砌体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4本规范应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配套使用。
1.0.5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砌体结构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2.0.2配筋砌体由配置钢筋的砌体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是网状配筋砌体柱、水平配筋砌体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合砌体柱(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和配筋小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的统称。
2.0.3块体砌体所用各种砖、石、小砌块的总称。
第六章-砌体结构第三节砌体结构一、砌体的力学性能1.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1)块材和砂浆的强度等级(2)砂浆的弹性模量和流动性(和易性)(3)块材高度和块材形状(4)砌筑质量2.配筋砌体的配筋方式及应用(1)网状配筋砌体网状配筋砖砌体能提高砌体抗压、抗剪强度,改善砌体变形性能。
用于砖墙、柱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不够时。
构造要求:网状配筋砖砌体中的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1%,并不应大于1%;采用钢筋网时,钢筋的直径宜采用3~4mm;钢筋网中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20mm,并不应小于30mm;钢筋网的竖向间距,不应大于五皮砖,并不应大于400mm;网状配筋砖砌体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2)组合砖砌体组合砌体包括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两种。
二、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设计及构造1.承重墙体的布置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按承重墙体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将多层混合结构房屋的承重体系划分为横墙承重计划、纵墙承重计划、纵横墙混合承重计划、内框架承第 1 页/共9 页重计划和底部框架承重计划。
(1)横墙承重计划特点是:①承受竖向荷载时,横墙是主要的承重构件,纵墙主要起围护、隔断和将横墙联成整体的作用。
②房屋的空间刚度很大,整体性很好。
③能节约钢材和水泥。
这种计划的缺点是:横墙太多导致建造布置和房间的使用功能受到限制。
横墙承重计划因为横墙间距密,房间大小固定,适用于宿舍、住所等居住建造。
(2)纵墙承重计划其特点是:①房间的空间较大,有利于使用功能的灵便布置。
②因为纵墙承受的荷载较大,在纵墙上开门、开窗的大小和位置都要受到一定限制。
③相对于横墙承重计划,楼盖的材料用量较多,墙体的材料用量较少。
纵墙承重计划相宜于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空间的房屋,或分隔墙位置可能变化的房间,如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医院等。
(3)纵横墙混合承重计划特点是:①纵横墙均作为承重构件,使得结构受力较为匀称,能避免局部墙体承载过大。
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在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的孔洞中配置竖向钢筋,在水平灰缝或在凸槽砌块中配置水平钢筋并在配筋孔洞中灌实混凝土(形成芯柱),以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墙体称为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
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配筋砌块剪力墙(均匀配筋砌块砌体)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配筋砌块砌体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6.5.1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一、房屋高度的限制:《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0.1.2 按本章规定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不宜超过表10.1.2的规定。
注: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2 房屋的高度超过表内高度时,应根据专门的研究,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最小墙厚最大高度(m )6度7度8度190mm 544530表10.1.2 配筋砌抉砌体剪力墙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二、抗震等级的划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0.1.3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和墙梁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表10.1.3规定的结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表10.1.3 抗震等级的划分结构类型设防烈度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高度(m)678≤24>24≤24>24≤24>24抗震等级四三三二二一注:1 对于四级抗震等级,除本章规定外,均按非抗震设计采用;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可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3 当配筋砌体剪力墙结构为底部大空间时,其抗震等级宜按表中规定适当提高一级。
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三、房屋高度比限制: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房屋的最大高宽比不应超过下表的限值: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房屋的最大高宽比设防烈度678最大高宽比543四、结构布置和防震缝的设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0.4.13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凹凸不宜过大;竖向布置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2 纵横方向的剪力墙宜拉通对齐;较长的剪力墙可用楼板或弱连梁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墙段,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长度之比不宜小于2;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四、结构布置和防震缝的设置:房屋宜选用规则、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必须设置防震缝时,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当房屋高度不超过20m时,可采用70mm;当超过20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6m、5m、4m和3m,宜加宽20mm。
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五、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0.1.4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其楼层内最大的层间弹性位移角不宜超过1/1000 。
六、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0.1.5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砌体结构构件,其截面承,承载力抗震调载力应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整系数应按表10.1.5取0.85。
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七、受力钢筋锚固和接头:《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0.1.7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配筋砌体结构构件,其配置的受力钢筋的锚固和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1 竖向钢筋或纵向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 ae,应按下列规定采用:一、二级抗震等级l=1.15l aae=1.05 l a三级抗震等级lae四级抗震等级l=1.0 l aae——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式中:la2 钢筋搭接接头对,一、二级抗震等级不小于1.2l a+5d;对三、。
四级不小于1.2la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6.5.2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计算要点一、地震作用的计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1.2 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1 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
2 除1 款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二、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承载力验算(一)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按非抗震计算方法计算,但其抗力应除以承载。
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 偏心受压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W sh W vg 0yh 0RE 110.480.100.72.05A A V f bh N f h A s γλ⎡⎤⎛⎫≤++ ⎪⎢⎥-⎝⎭⎣⎦式中:f vg ——灌孔砌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M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计算截面的弯矩设计值;V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计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N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计算截面的轴向力设计值,当N >0.2f g bh 时,取N =0.2f g bh ;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A——剪力墙的截面面积,其中翼缘的有效面积,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9.2.5条的规定计算;A w——T形或I字形截面剪力墙腹板的截面面积,对于矩形截面=A;取Awλ——计算截面的剪跨比,λ=M/Vh,当λ≤1.5时取λ=1.5;当λ≥2.2时,取λ=2.2;A sh——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水平分布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f yh——水平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 g——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s——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间距;——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γRE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2 偏心受拉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注:当时,取。
W sh W vg 0yh 0RE 110.480.170.720.5A A V f bh N f h A s γλ⎡⎤⎛⎫≤-+ ⎪⎢⎥-⎝⎭⎣⎦W vg 00.480.170A f bh N A -<W vg 00.480.170A f bh N A-=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3 注意事项《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0.4.2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承载力计算时,底部加强部位的截面组合剪力设计值V W ,应按下列规定调整:一级抗震等级V W =1.6V 二级抗震等级V W =1.4V 三级抗震等级V W =1.2V四级抗震等级V W =1.0V式中:V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计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3 注意事项为了保证墙体不出现斜压破坏,使墙体具有一定的延性,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截面应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0.4.3 条:W g RE 10.2V f bh γ≤W g RE10.15V f bh γ≤当剪跨比大于2时,当剪跨比小于或等2时,当不满足要求时,需要增大剪力墙截面尺寸或者提高材料强度等级。
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三、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连梁的设计计算(一)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连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受弯构件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当采用配筋砌块砌体连梁时,应采用相应的计算参数和指标;连梁的正截面承载力应除以相应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0.4.7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连梁的剪力设计值抗震等级一、二、三级时,应按下列公式调整四级时可不调整:式中:V b ——连梁的剪力设计值;ηv ——剪力增大系数,一级时取1.3;二级时取1.2;三级时取1.1;——分别为梁左、右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V Gb ——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截面剪力设计值;l n ———连梁净跨。
b bb v Gb +=nl r M M V V l η+b b l r M M 、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sv b vg 0yv 0RE 10.560.7A V f bh f h s γ⎛⎫≤+ ⎪⎝⎭sv b vg 0yv 0RE 10.640.8A V f bh f h s γ⎛⎫≤+ ⎪⎝⎭10.4.9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连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当跨高比大于2.5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连梁)当跨高比小于或等于2.5时式中:A sv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f yv ——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10.4.8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连梁的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跨高比大于2.5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连梁)当跨高比小于或等于2.5时b g 0RE 10.15V f bh γ≤b g 0RE 10.2V f bh γ≤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6.5.3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房屋抗震构造措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0.4.10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厚度,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二、三、四级剪力墙不应小于层高的1/25,且不应小于190mm;10.4.11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应符合表10.4.11-1和10.4.11-2的要求,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高度不小于房屋高度的1/6,且不小于两层的高度。
表10.4.11-1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构造抗震等级最小配筋率(%)最大间距(mm)最小直径(mm)一般部位加强部位一级0.130.13400Φ8二级0.110.13600Φ8三级0.100.13600Φ6四级0.070.10600Φ6表10.4.11-2 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构造抗震等级最小配筋串(%)最大间距(mm)最小直径(mm)一般部位加强部位一级0.130.13400Φ12二级0.110.13600Φ12三级0.100.10600Φ12四级0.070.10600Φ126.5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设计6.5.3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房屋抗震构造措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9.4.11 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应按下列情况设置边缘构件:1 当利用剪力墙端的砌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距墙端至少3倍墙厚范围内的孔中设置不小于Φ12通长竖向钢筋;2) 当剪力墙端部的设计压应力大于0.8f g时,除按1)的规定设置竖向钢筋外,尚应设置间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6mm的水平钢筋(钢箍),该水平钢筋宜设置在灌孔混凝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