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中国食 物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6
幼儿园包饺子活动方案幼儿园包饺子活动方案1一、活动主题:饺子是中国传统食品,价廉物美,营养丰富。
为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增长孩子的见识,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关爱之情,我们大班年段组决定举行“包饺子”活动。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分享劳动成果。
二、活动目标:1.知道”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春节的相关知识。
2..通过选购原料、拌馅、包饺子、煮饺子、品饺子、喂饺子等活动,丰富孩子体验,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活动时间: 02.15 上午9:00——11:00四、参加人员:大班全体老师和幼儿五、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饺子馅、餐具、水、盘子、调味品等。
2、活动场地:各班教室六、活动设想:1、事先让孩子了解有关饺子的知识。
知道饺子的历史、饺子馅要哪些原料和调料以及是如何搭配的、饺子是如何包的,怎么样煮饺子的。
知道包饺子必须带的物品。
2、在老师指导下,各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班主任老师作为辅导员,指导本班孩子包饺子、煮饺子,和中班小弟弟、小妹妹共同品尝饺子。
七、成果形式:交流体会、品尝饺子、分享劳动成果。
八、活动要求1、活动时,教师做好班级安全工作和卫生教育。
2、活动时,教师要求孩子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自由走动。
九、活动流程1、2月13日上午召开全体大班组教师会议,讨论活动形式。
2、2月13日下午各班进行介绍春节的谈话活动3、2月15日开展了“包饺子”的活动。
4、为弟弟妹妹喂饺子活动。
幼儿园包饺子活动方案2活动要求:1、提前告知家长开放日时间。
2、尽量让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参加。
家长需做到:1、把手机调制静音或震动。
2、禁止在幼儿园抽烟。
3、不做影响教学和幼儿活动的事情。
一、活动主题:“热热闹闹过新年”亲子活动。
二、活动意图:1、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越来越好,孩子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为了让他们体验妈妈及家人劳动的辛苦,培养孩子爱妈妈的情感,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特开展此次活动。
三、活动目标:1、通过开展包饺子的亲子活动,让幼儿了解饺子的文化,产生包饺子的兴趣。
一、主题的产生:在制作节日挂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中国的食物有一定的了解,也比较熟悉。
比如:一些孩子讲到了小笼、馄饨、饺子、粽子等。
还有的孩子讲到了外出吃饭时看到有的菜五颜六色的很漂亮、有的菜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等。
结合我班水彩画教学,可以使他们对中国的特色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食物是他们每天都要接触的,所以我决定以次开展主题活动。
二、主题网络图:包馄饨制作包包子中国特色点心中国食物中国菜肴参观饭店制作拼盆三、活动过程:活动一:目标:1、结合图片或食物,让幼儿初步感知中国食物的特色,激发爱国情感。
2、提高幼儿探究的兴趣。
条件提供:图片(或实物)活动设计:1、出示图片或食物: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些食物?吃过吗?2、组织讨论:这些东西国外有吗?是怎样做出来的?3、回去问问父母。
观察记录:孩子们在看了一些菜谱的照片后展开了讨论:朱颖:我到饭店里吃过鱼、虾和点心。
王嘉晨:我还吃过蟹和小粽子。
真实的菜单、菜谱可以帮张鑫昕:我吃过粥。
助幼儿回忆,幼儿在不知潘华玺:我在火车上吃过菜。
不觉中说出了许多,包括朱颖:我在“鸭王”吃过鸭皮。
一些中国的特色菜。
李佳斐:我吃过“小绵羊”火锅。
邓越:我在“小绍兴”吃过鸡、粥。
施轶恒:我吃过快餐。
老师:那么你们知道那些菜是中国特有的,国外没有的?张鑫昕:粥。
邓越:小笼包子。
潘华玺:馄饨、饺子。
邓燕飞:螃蟹。
孩子们一边看菜单一边讨瞿峰:粽子。
论着,我让他们看一看自王嘉晨:汤团。
己制作的节日挂历是否有李佳斐:重阳糕。
点启示。
反思:孩子们对吃的东西比较有兴趣,再加上前几天在制作挂历的同时,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食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能讲出许多中国食物。
但讲的点心较多,因此就从点心先开始。
活动二:目标:1、在动手包馄饨的活动中,进一步对中国点心感兴趣。
2、品尝自己制作的点心,有参与的愿望。
条件提供:皮子、馅活动设计:1、出示一只包好的馄饨。
2、幼儿边看边讲:馅是怎么进去的?这是中国特有的吗?3、老师示范讲解包馄饨的要领。
幼儿园大班社会《中国的传统食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传统食品,增加幼儿的文化认同感;2.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其文化素养;3.通过制作传统食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通过观察食品制作,培养幼儿的耐心和注意力;5.增强幼儿对食品和卫生的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的传统食品:包子、饺子、汤圆、糯米糍等;2.材料和制作过程;3.食品文化背景。
三、教学方法1.讲解和演示;2.团队制作;3.观察和讨论。
四、教学活动第一课时:讲解和演示1.教师介绍中国的传统食品;2.教师向幼儿展示食品制作过程;3.教师向幼儿讲解食品文化背景;4.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了解幼儿的相关经验。
第二课时:团队制作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6-8人;2.每组分配制作食品的任务,让幼儿自行规划制作过程;3.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4.根据情况加以调整,使所有小组制作基本完成。
第三课时:观察和讨论1.将所有小组的制作成果集中起来,进行展示;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制作过程和制作结果,进行讨论;3.教师带领幼儿找出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改进方法;4.教师着重强调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为幼儿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
五、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1.小组分配问题:部分组员互相之间认识不够,组员之间难以协作;2.教师的指导问题:针对性不够强,帮助不够到位;3.制作时间问题:部分幼儿制作过程中出现耐心不够,时间紧张的情况。
解决方法1.在小组成立后,先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了解,开展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2.针对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切实帮助幼儿完成任务;3.调整制作时间,根据情况增加制作时间,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制作。
收获和建议1.教育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提高了其文化素养;2.通过制作过程,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3.食品制作的过程也让幼儿更加了解食品的卫生和安全问题;4.建议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监管,确保食品制作的安全和卫生,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中国食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食物的种类和特点;2.学会识别和描述不同种类的中国食物;3.培养幼儿对中国文化和传统饮食的兴趣和好奇心;4.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中国食物的种类和特点;2.游戏活动:识别和描述中国食物;3.手工制作:做出自己喜欢的中国小吃。
三、教学流程时间内容活动9:00-9:10 导入教师与幼儿们打招呼,介绍今天的主题:“中国食物”。
9:10-9:30 探究介绍中国食物的种类和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幼儿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9:30-10:00 游戏活动分成小组,组内互相分享自己喜欢吃的中国食物,并用语言、图片等方式描述。
10:00-10:30 手工制作教师分发相关材料,指导幼儿做出自己喜欢的中国小吃。
10:30-10:45 总结教师与幼儿们讨论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活动中发现的中国食物种类和特点。
10:45-11:00结束教师与幼儿们告别,结束本次活动。
四、学习成果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们可以:1.掌握一定数量和种类的中国食物;2.能够简单描述和区分不同种类的中国食物;3.培养对中国文化和传统饮食的兴趣和好奇心;4.提高观察能力和综合素养。
五、教学材料1.教学PPT、图片、视频等;2.手工制作所需材料:面团、蔬菜、调料等;3.游戏活动所需材料:包括当地著名的中国食物、图片等。
六、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定期或随堂评价幼儿的表现、态度和行为。
评价方式包括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1.是否能够简单的区分不同种类的中国食物;2.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中国食物的理解和喜好;3.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和课堂讨论;4.是否遵守课堂规则和教师的指示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教学,我发现:1.在教学中,要注意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如图片、视频、手工制作等;2.要创设有趣、生动、富有挑战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3.要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思,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幼儿园大班舌尖上的中国教育活动教案标题:舌尖上的中国——幼儿园大班中华美食教育活动一、活动目的:1、激发幼儿对于中华美食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幼儿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兴趣;3、培养幼儿的口味观念和餐饮礼仪。
二、教育活动流程1、口味品鉴环节(1)准备多样的中华美食代表,如麻婆豆腐、红烧肉、叉烧包等。
(2)引导幼儿感官体验并回答问题:颜色如何?味道如何?(3)让幼儿尝一尝,学习美食的正确品尝方式,如咀嚼时不要咬太大块,不可说话等。
(4)教育幼儿对于口味个人偏好的尊重,让其了解每个人对于美食的品味都是独特的。
2、美食文化学习(1)教育幼儿认识中华美食的悠久历史和背后的文化引导。
(2)讲解不同菜系的成因和特点,比如四川麻辣菜系。
(3)教育幼儿在正餐时的餐桌礼仪,如不可嘴里含着菜食手指,不可将餐巾放在盘子里等。
3、亲手制作餐食(1)实践制作中华美食代表,如包子、粽子、蛋糕等。
(2)教育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注意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等要点。
(3)品尝自己制作的美食作品,学习从不一样的角度欣赏中华美食的不同魅力。
4、文化游戏环节(1)营造文化氛围,如进行传统游戏、编织中国结等。
(2)教育幼儿传统文化的内涵,如有中秋节、春节等来自中国的传统节日。
三. 活动总结这里提供三个方面作为活动总结,分别是幼儿事后分享、家园共同建设、家长信封。
1、活动中收集幼儿的记录和感受,分享到下一次中华文化活动中。
2、鼓励家长在家中和孩子重做一遍,体会日常生活中的中华美食和文化。
3、在家长信封中放一些有关中国美食和中华美食的介绍和做法分享给家长,以便其更好地与孩子交流。
主题:幼儿园舌尖上的我国主题活动方案随着我国文化的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幼儿园教育也开始注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在幼儿园举办舌尖上的我国主题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感受我国传统美食的魅力,还能增进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感和美味体验,为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为有益的教育体验。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套幼儿园舌尖上的我国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与意义1. 培养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对我国传统美食的了解。
2. 增强孩子们的美食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3. 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提升教育质量。
二、活动准备1.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选择一个适合举办此类活动的时间,例如传统节日或者特殊纪念日,并确定室内或室外举办的场地。
2. 策划活动流程:明确活动流程并设计相应的活动环节,包括介绍我国传统美食、品尝我国美食、制作我国美食等内容。
3. 确定活动人员:确定活动的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包括教师、家长志愿者等。
4. 确保食材安全:活动中所使用的食材必须保证新鲜、卫生,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三、活动内容1. 介绍我国传统美食- 通过图片、视瓶等形式向幼儿介绍我国传统美食的种类、特点和制作方法,引发幼儿对我国美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品尝我国美食- 为幼儿们准备传统的我国美食,如饺子、汤圆、月饼等,让他们亲自品尝,感受我国传统美食的美味与独特魅力。
3. 制作我国美食- 组织幼儿动手制作我国传统美食,如蛋挞、包子等,让他们亲身参与制作过程,体验中华美食的乐趣。
四、活动效果1. 增强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 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增强他们的美食体验和审美情感。
3. 促进家园共育,增强师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活动总结与展望通过舌尖上的我国主题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课外生活内容,增进对我国传统美食的了解,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美味体验,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为有益的教育体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食物》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常见的食物,认识其名称和特点。
2.感知食物的味道、香气、颜色和形状。
3.认识不同种类食物的养分和价值。
4.培养幼儿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学会选择健康食品,增强身体健康。
教学准备1.互动白板2.食品图片3.投影仪4.手指剪刀5.活动各类食品6.小型超市角色扮演道具教学内容导入活动(15分钟)1.通过投影仪播放食品图片,让幼儿逐一认知、读出食品名称,了解不同食物的形状、颜色和特点。
2.让幼儿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引导幼儿回忆食物的味道、香气。
讲解活动(20分钟)1.首先,教师将口香糖放到幼儿口中,提问幼儿感知口香糖的味道、香气和口感。
引导幼儿认知食物的味道,同时介绍以下食物味道:甜、咸、酸、苦和辣。
2.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感知,了解食物的颜色和形状,并介绍以下食物颜色:红、黄、绿、棕和紫,食物形状:圆、方、长、扁和薄。
3.介绍食物的营养成分和价值,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同时,让幼儿通过投影仪欣赏食物营养表等。
实践活动(30分钟)1.带领幼儿分为三组,让他们各自设计自己喜欢的食物餐,其中包含五样不同种类食物及一杯饮料。
2.超市模拟: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食物餐,到小型超市角色扮演,模拟自己购买食品的过程。
在过程中,老师可以帮忙讲解何种食品可以搭配,提醒幼儿选择健康食品,引导幼儿认真仔细的阅读食品包装和成分表。
3.摆盘展示:让每组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食品餐摆放在便当盒中,与其他组的幼儿进行比较,展示他们的创意。
总结活动(15分钟)1.小结课堂内容,让幼儿回忆所学的食物常识和知识。
2.引导幼儿总结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介绍以下健康饮食原则: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饮料和零食、快乐吃饭。
3.让幼儿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完成这一堂课。
课后延伸1.回家和家长一起制定营养计划,让幼儿明白每天要摄取多少种类的蔬菜水果。
2.通过外出采购食物与家长一起分享所学和分享知识,例如:选择新鲜果蔬的技巧。
幼儿园大班教案《品味中国茶》含反思大班教案《品味中国茶》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欣赏茶艺表演,品尝功夫茶,初步了解品茶礼仪,了解茶的分类及用途,学习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初步感受、体验中国的茶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品味中国茶》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了解茶的分类及用途,学习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
2、欣赏茶艺表演,品尝功夫茶,初步了解品茶礼仪。
3、初步感受、体验中国的茶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4、激发了幼儿对茶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1、工夫茶茶具、茶叶;泡在透明杯中的红茶、绿茶、乌龙茶各一杯;品茗杯人手一只;古筝音乐;教师会表演工夫茶茶艺或邀请茶艺师表演。
2、幼儿喝过红茶和绿茶;欣赏过常见茶具。
活动过程:一、学习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了解茶的分类及用途。
1、观察茶叶,从颜色、外形、香味上区分茶叶,师介绍乌龙茶茶名的由来。
①师幼围站桌边,师:看看盆子里是什么?②师幼坐下,师提问:一共有几种茶?你认识哪一种茶?③师出示乌龙茶:这是什么茶?它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师告诉幼儿这种搓成小圆球状的茶叶叫乌龙茶,师讲解乌龙茶的传说。
④师小结:三种茶叶分别是红茶、绿茶和乌龙茶,可以看茶叶的外形、闻茶叶的香味来区分。
2、观察泡好的三杯茶,从茶汤的汤色、茶味上区分三种茶。
①师出示三杯茶:我用三种茶叶分别泡了三杯茶,怎么来区分它们呢?②师:可以看泡好后茶汤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种类的茶,还有其他的方法吗?3、师小结:我们可以用看外形、闻香味、看汤色、品茶味来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
4、讲讲说说:喝茶的好处及茶叶的其他用途,师简单介绍中国茶的茶史,让幼儿知道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茶的祖国,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
二、欣赏茶艺表演,幼儿品茶,感受茶文化。
1、幼儿欣赏功夫茶茶艺表演。
①师:今天请大家喝功夫茶,什么是功夫茶小朋友猜一猜。
【幼儿园中华美食文化活动策划】一、活动目的和意义1. 传承中华美食文化:通过举办美食文化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华美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培养对传统美食的热爱和尊重。
2. 开拓视野:通过品尝、制作中华美食,拓展幼儿的味觉和视觉感受,激发他们对不同美食的好奇心,促进感官发展和情感体验。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共享,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技能。
二、活动内容和安排1. 美食文化讲座时间:上午9:00-10:00内容:邀请专业美食文化老师,进行中华美食文化讲座,介绍我国各地美食特色、饮食文化习俗和饮食养生知识。
2. 美食DIY制作时间:上午10:30-11:30内容:分组进行美食DIY制作,比如手工包饺子、抓饼等,让幼儿亲身参与美食制作过程,感受传统美食的魅力和乐趣。
3. 中华美食品鉴时间:下午2:00-3:00内容:设置我国传统美食展示区,供幼儿品鉴中华美食,如汤圆、月饼、粽子等,品尝美食的老师介绍美食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4. 美食文化游戏时间:下午3:30-4:30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游戏,如猜成语游戏、食材接龙游戏等,增加活动趣味性,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
三、活动后续1. 美食文化展览:在幼儿园内设置美食文化展览区,持续展示我国传统美食、餐具、饮食文化图片及资料,让幼儿随时感受中华美食文化的魅力。
2. 美食文化教育:在日常教育中,加强中华美食文化的教育,引导幼儿树立尊重传统美食的态度,培养他们的审美品味和饮食文化素养。
3.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与幼儿一同参与美食文化活动,促进家园共育,让传统美食文化融入到幼儿成长的每个环节中。
四、活动预算1. 讲座费用:500元2. 材料费用:500元(食材、器具、活动道具等)3. 布置费用:300元4. 游戏道具费用:200元5. 整体预算:1500元五、活动评估通过观察,幼儿是否对中华美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和老师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和反馈;通过观察课后效果,评估幼儿对中华美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行为表现。
一、主题的产生:在制作节日挂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中国的食物有一定的了解,也比较熟悉。
比如:一些孩子讲到了小笼、馄饨、饺子、粽子等。
还有的孩子讲到了外出吃饭时看到有的菜五颜六色的很漂亮、有的菜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等。
结合我班水彩画教学,可以使他们对中国的特色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食物是他们每天都要接触的,所以我决定以次开展主题活动。
二、主题网络图:包馄饨制作包包子中国特色点心中国食物中国菜肴参观饭店制作拼盆三、活动过程:活动一:目标:1、结合图片或食物,让幼儿初步感知中国食物的特色,激发爱国情感。
2、提高幼儿探究的兴趣。
条件提供:图片(或实物)活动设计:1、出示图片或食物: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些食物?吃过吗?2、组织讨论:这些东西国外有吗?是怎样做出来的?3、回去问问父母。
观察记录:孩子们在看了一些菜谱的照片后展开了讨论:朱颖:我到饭店里吃过鱼、虾和点心。
王嘉晨:我还吃过蟹和小粽子。
真实的菜单、菜谱可以帮张鑫昕:我吃过粥。
助幼儿回忆,幼儿在不知潘华玺:我在火车上吃过菜。
不觉中说出了许多,包括朱颖:我在“鸭王”吃过鸭皮。
一些中国的特色菜。
李佳斐:我吃过“小绵羊”火锅。
邓越:我在“小绍兴”吃过鸡、粥。
施轶恒:我吃过快餐。
老师:那么你们知道那些菜是中国特有的,国外没有的?张鑫昕:粥。
邓越:小笼包子。
潘华玺:馄饨、饺子。
邓燕飞:螃蟹。
孩子们一边看菜单一边讨瞿峰:粽子。
论着,我让他们看一看自王嘉晨:汤团。
己制作的节日挂历是否有李佳斐:重阳糕。
点启示。
反思:孩子们对吃的东西比较有兴趣,再加上前几天在制作挂历的同时,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食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能讲出许多中国食物。
但讲的点心较多,因此就从点心先开始。
活动二:目标:1、在动手包馄饨的活动中,进一步对中国点心感兴趣。
2、品尝自己制作的点心,有参与的愿望。
条件提供:皮子、馅活动设计:1、出示一只包好的馄饨。
2、幼儿边看边讲:馅是怎么进去的?这是中国特有的吗?3、老师示范讲解包馄饨的要领。
4、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
5、吃馄饨。
观察记录:今天,正好孩子们中午吃馄饨,我从厨房取来了皮和馅,孩子们看到这些东西一下兴奋起来了:牛啸天:我会包馄饨的。
朱颖:我也会的。
王嘉晨:我知道的,这就是中国菜。
邓越:这不是中国菜,是中国点心。
我顺势接着邓越的话问:还有那些中国点心?瞿峰:有饺子。
施轶恒:汤团、春卷。
张心辰:大饼油条。
潘华玺:馒头、包子。
幼儿一下讲出了许多特色点心,老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包馄饨好吗?孩子们自发分成几组开始包馄饨,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馅放得太少、有的皮破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馄饨包好了。
朱颖:我已经真的学会了。
王嘉晨:我还不会,但我会做馒头。
邓越:我想快一点吃这些馄饨。
反思:结合上次的活动,我把中国点心和中国菜肴分开来进行认识,先从制作点心开始。
这次的活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可能是平时较少接触这些东西,有的幼儿从未做过,有了实际操作经验,他们对中国点心有了新的认识。
活动三:目标:1 、尝试用刀切发好的面团,初步学习搓、捏和做包子的方法。
2、在操作活动中激起探究的兴趣。
条件提供:面团、馅、刀活动设计:1、谈话:关于中国点心。
2、制作包子:请厨房的阿姨发好面团,进行示范。
3、幼儿操作。
4、吃包子。
观察记录:孩子们对动手操作很有兴趣,有了上次包馄饨的经验,这次做包子似乎顺利多了:邓越:我只会吃包子,不会做。
男孩子似乎更“懒”一些,张鑫昕:我也是。
上次包馄饨也是如此。
我请来了厨房的阿姨来示范,他们看得可认真了。
邓燕飞:大妈妈的本领真大,这些小馒头多漂亮!李佳斐:我会用面粉做小白兔。
朱颖:上次我在公园门口看见有人用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还买了一个。
其实,这也算是中国民间工艺品的一种。
瞿峰:我妈妈说这些东西还要出口到国外去。
老师:为什么要出口?瞿峰:因为国外没有的。
王嘉晨:我知道了,这也是中国特有的。
孩子们边讨论,便开始做包子了,虽然做得不算漂亮,但很认真。
反思:在孩子们的一问一答中,我发现他们对用面团制作各种造型产生了兴趣,而且有些家长对我们的主题活动有所了解,开始丰富孩子有关的知识,所以他们才会产生问题,并学着解答问题。
本来,打算带领孩子们去“绿波浪”看一看中国特色点心,但由于经费问题,只能放弃。
活动四: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菜肴的主要特色:色、香、味、形,观察拼盆的特点。
2、对中国菜感兴趣。
条件提供:书、图片活动设计:1、幼儿自由翻看书或图片。
2、讨论:你看到什么?你喜欢那个菜?为什么?你认为那些菜漂亮?为什么?你在那里看见过这些菜?3、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菜。
观察记录;今天的活动是从由我在“绿波浪”带回的菜单引起的:邓越:是上海点心的广告。
老师:你们看看我们的墙吴雯娟:是图画,吃的。
壁上多了什么?牛啸天:有各种点心。
老师:什么点心?邓燕飞:由糕、春卷。
老师:你们知道是从哪儿来的?李佳斐:是发来的。
吴雯娟:是画出来的。
邓越:不对,如果是蜡笔画的,上面会有一邓越是个观察力很强的孩粒粒的东西,这肯定是从广告纸上剪子,非常细心。
下来的。
老师:为什么要做广告?潘华玺:饭店里的人要介绍他们的东西。
罗逸菲:专门买点心的地方做广告。
曹宁:我在饭店里看到过的。
老师:饭店里除了点心还有什么?张心辰:我吃过许多好吃的菜。
高怡宁:饭店里的菜很漂亮。
老师:为什么很漂亮?邓越:像花一样。
施轶恒:他们用西瓜做成桥。
孙婷怡:用萝卜做成蝴蝶。
罗逸菲:青菜做成小花。
曹宁:胡萝卜切成丝,用牙签串起来就变成菊花了。
单伟栋:萝卜刻成一条龙。
高怡宁:黄瓜做成树叶,蛋黄做成树干。
李佳斐:青菜做成花瓣,蘑菇作花心。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邓燕飞:用黄瓜且成一块块,放在盆子的了许多中国菜的特色。
周围,当中放菜。
吴雯娟:当中放黄颜色的菜好看,因为绿的和黄的放在一起漂亮。
好聪明的小姑娘!不知不觉中将到了中国菜的“色”。
老师:真的!这样配好看多了。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菜的照片,想看孩子们一边看菜单,一边议论:这是鱼片、吗?这是青豆、这时青椒……反思:这次活动给我感触很深,孩子们的观察力越来越敏锐,观察得越来越仔细,而且现在变得很喜欢讲,包括一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今天也讲得很热闹,无意中讲出了中国菜的主要特点:形、色。
活动五:目标:1、通过外出的参观活动,结合厨师的介绍,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菜的不同制作方法及选用的材料。
2、用多种途径提高孩子们的探索兴趣。
活动设计:1、参观饭店:请厨师介绍菜肴。
幼儿可向厨师提问。
2、看一看菜谱。
3、讲一讲自己学到了什么本领。
观察记录:今天,我们联系了“万家灯火”酒店带领孩子们去参观,我们请了饭店的厨师长为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孩子们介绍了陈列出来的各种菜肴,孩子们子们能讲出一些蔬菜的名兴趣很高。
字。
老师:刚才厨师叔叔为我们介绍了许多菜,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王嘉晨:请问这个菜边上的花是怎么做的?吗?邓越:这个宝塔是用什么做的?吴雯娟:这个孔雀的头是不是用黄瓜做的?王嘉晨指着“松鼠鲑鱼”说:这是用鱼头和薯条做成的!(鱼肉切成长条用油炸一下确在厨师的介绍下,孩子们知实很像薯条)道了“松鼠鲑鱼”的制作方法。
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又继续讨论了起来:邓燕飞:饭店里的菜比我们做的好看。
王嘉晨:当然啦,人家培训过的。
邓越:要学好几年了。
这时,孩子们提到了菜名,于是我问:是不是每个菜都有自己的名字?瞿峰:有“孔雀开屏”。
朱颖:有“脆皮鸭”。
邓越:有“菊花饼”。
老师:下次我们也来学做小厨师好吗?反思:外出活动确实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许多孩子知道了菜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用刀切几下就可以改变形状,而且他们也敢于提问了,虽然刚开始有点胆怯,但在大家的鼓励下,慢慢地放开了。
下次的活动,我打算让孩子们尝试用刀切菜。
活动六:目标:1、熟悉各种菜的形状,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习用刀切菜,并能切出不同的形状。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条件提供:刀、菜活动设计:1、回忆:上次我们参观了哪里?你们看到些什么?2、今天请小朋友来学做小厨师:先训练你们的刀功。
3、指导幼儿分组进行切菜练习。
注意安全。
4、展出幼儿切好的不同形状的菜。
5、下次,我们制作拼盆:想一想,你想和谁一起制作?你需要什么菜来告诉老师,可以帮你们准备。
观察记录:有了上次外出参观的经验,孩子们对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讲起菜来也头头是道,今天就让他们试着切菜,老师先示范了好几遍,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王嘉晨:手不能伸直的。
切菜时手怎么放?邓燕飞:我看妈妈切菜时手是弯弯的。
邓越:妈妈不让我切菜,说很危险。
老师:你们想不想切菜?孩子们兴奋地跳了起来。
由于缺少实际经验,在操作时我仍采用分组进行,避免危险。
张心辰:黄瓜很好切,一下就切好了。
施轶恒:番茄里面有很多水。
老师:对呀,水流倒桌子李佳斐:下次用盆子接住就好了。
上怎么办?在活动中,孩子们什么菜都想切一下。
有了经验,该让他们学着如何与同伴合作。
老师:上次在饭店里看到的菜这里有王嘉晨:有番茄、土豆。
吗?单伟栋:有黄瓜。
应圣悦:刀豆这里没有。
老师:现在我们找朋友商量一下,下次做菜的时候需要一些什么原料,来告诉老师帮你们准备好吗?孩子们自由结伴3—5人一组,纷纷定起菜单,不一会儿,需要的菜都记录下来了。
反思: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这次主题活动的感受。
由于有了实际经验,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越来越高,并能根据在饭店里看到的菜来设计自己喜欢的菜肴,而且从他们定出的菜单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菜的种类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在配色中有的孩子采用了茄子皮来配色,也为下次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七:目标:1、激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结合操作活动,能对中国才有更深的了解,尝试从色、形等方面进行表现。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条件提供:刀、菜、盆子、电视机、投影仪活动设计:1、厨师在饭店里拍的照片,组织讨论:这是在哪儿?你们看到什么菜?怎样做的?想不想自己做菜?2、幼儿结伴合作做菜:根据自己制订的菜单倒老师这儿领菜。
自己分工:切菜、配菜、介绍等。
最后为自己的菜取名字。
3、展示幼儿作品并介绍。
4、延伸至制作菜谱。
观察记录:活动前,大家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马上进入了正题,我先让孩子们看在饭店里拍的照片:朱颖:这是在“万家灯火”里拍的照片。
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王嘉晨:有各种各样的菜。
邓越:有好看的菜。
吴雯娟:有厨师叔叔给我们介绍。
我又拿出一些菜肴的照片,问:认识这些菜吗?邓燕飞:这个菜是用牛肉和金针菇做成的。
李佳斐:这个孔雀的头是用黄瓜做成的。
王嘉晨:这个是“松树鲑鱼”,以前我以为是薯条,后来厨师叔叔说是鱼切成一条一条的,我才知道是用鱼正因为有了观察、提问,孩做成的。
子才有如此的成果。
老师:你们想自己来做菜吗?孩子们高兴地说:“想!”我拿出了孩子们上次自己定菜单,让他们来领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