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法在教育培训行业应用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199.00 KB
- 文档页数:6
浅析员工培训与开发管理中的ABC管理法作者:刘翠芳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1期[摘要] 员工培训与开发是以改进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社会行为,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和组织效益为目的的一种学习过程。
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员工的工作技能、知识层次和工作效率、工作品质都将进一步加强,从而全面提高公司的整体人才结构构成,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因此,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是既重要而又具有长远意义的管理工作。
但是,不同的培训与开发方法会形成具有明显差异的员工培训与开发效果。
所以,员工培训与开发方法选择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培训与开发效果。
本文以培训与开发管理中的ABC管理法为题,从ABC管理法的由来及应用价值角度,分析、探讨ABC管理法对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产生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培训与开发 ABC管理法应用企业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投资不是无偿的投入,而是回报颇丰的长期投资,所以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把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自觉地将员工培训纳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并将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这样企业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健康地生存和发展。
因此,员工培训与开发是公司着眼于长期发展战略必须进行的工作之一,也是培养员工忠诚度、凝聚力的方法之一。
同时培训与开发也是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培训,需要人力资源部与公司各部门高度重视、共同执行,更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努力配合。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理念,才能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同进步。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重要意义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可以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可以获得更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可以更有效、容易地督导员工;可以强化员工敬业精神;可以帮助企业塑造更完善的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胜过竞争对手。
做好企业培训工作方法很重要。
事实上,员工培训的方法又很多,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员工培训工作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培训方法。
体验教育的ABC第四章“体验教育的ABC”研究班级管理目标的重新定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维护学校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基本保障。
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中实施体验教育的策略,不失为科学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全新育人模式的再度厘定——专家认为人的体验在人的生命存在、人的自我生命的升华、人的精神解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教学中的空洞说教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教育。
第一节内容概要一、从班级管理中的“传统教育”到“体验式教育”的教育模式变化解析。
(一)教育模式的转变——将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现在的“体验教育模式”1、当今的时代被人们称之为“教育时代”,教育正“替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如何培养和塑造未成年人,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在新的历史时期,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而如何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又颇感棘手、困惑的事情。
2、传统教育中的空洞说教封闭并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教育。
“体验使体验者对道德规范发生切已的理解和感悟”。
“体验有助于体验者融通生存实践上的关系,达成一定的道德境界”;“体验者在体验中可以生成新的道德,达成新的道德境界”。
“教育过程是一种体验”。
不少教育理论专家认为人的体验在生命存在、自我生命的升华及精神解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班级管理目标的重新定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维护学校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基本保障。
而体验教育作为一种新命题、一种新理念、一次新探索,以其“新、活、实”的育人魅力席卷着学校这片沃土,为新时期的班级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体验教育意在让学生感受真、善、美,在体验成功与失败的实践中成长,同时也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让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高。
教师培训基础理论ABC对于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的成员而言,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必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本文向大家推荐和教师培训密切相关的几个理论,虽然这些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在一个层次上,有些是微观的或中观的理论,有些是系统的宏观的理论,但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也没有阐发得过于深奥,而是将其核心观点分享出来,并提到了这些理论对教师培训工作者的一些启示,供大家学习参考。
1.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
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师培训的启示是:对教师培训需求的启示:不是有什么,就培训什么;而是学员缺什么,就培训什么?找到学员的最近发展区,这才是真实的教师培训需求。
2.支架式学习理论:布鲁纳曾在“脚手架”理论中指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如果我们把知识分割成阶梯状,他们不喜欢别人把他们抱到一个阶梯上,而更感谢你引领他们自己迈步上一个台阶或为他们提供一根迈步的拐杖。
对教师培训方式的启示:要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培训师作为一个学习促动者,而不是一个知识传授者。
引导学员积极参与、体验、反思。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课程类型abc(原创实用版)目录1.课程类型 abc 概述2.课程类型 abc 的具体内容3.课程类型 abc 的学习方法和技巧4.课程类型 abc 的应用领域和前景正文一、课程类型 abc 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课程类型 abc 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它涵盖了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课程类型 abc 的具体内容1.课程类型 a:理论知识学习课程类型 a 主要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基础学科、专业课程等。
这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日后的实践操作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2.课程类型 b:实践操作与技能培训课程类型 b 以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类课程通常会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操作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程类型 c: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课程类型 c 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这类课程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三、课程类型 abc 的学习方法和技巧1.理论知识学习方法:注重课堂笔记、主动参与讨论、定期复习巩固2.实践操作与技能培训方法:多进行实际操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主动寻求指导3.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方法:多参与团队活动、积极思考问题、不断反思与成长四、课程类型 abc 的应用领域和前景课程类型 abc 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行业的知识体系。
在教育、医疗、科技、金融等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课程类型 abc 的身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课程类型 abc 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习者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学习体验。
总之,课程类型 abc 作为一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安全生产ABC管理法随着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部门直管的范围越来越大,直管的设备越来越多。
特别是一大批农电工由原来的行业管理改为合同制管理后,供电部门的安全生产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供用电,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在实践中,我们摸索总结出了安全生产三要素管理法,简称ABC 管理法,供商榷。
A指人,人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关键;B指设备,设备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C指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保障。
人、设备、规章制度构成安全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
A(人)是安全生产的关键。
众所周知,设备靠人去管理、去操作;规章制度靠人去落实、去执行。
成绩是人干出来的,事故也是人违章造成的。
抓安全生产必须首先从人抓起,从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入手。
人的思想觉悟的高低,安全意识的强弱,表现在安全生产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必然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人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就能自觉的兢兢业业地去工作,一丝不苟地执行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就能时刻把安全牢记心中,自觉做到三不违章、三不伤害,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反之,工作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对缺陷和隐患熟视无睹,就会造成一些不该发生的责任事故。
思想觉悟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增强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深入细致、耐心持久的思想教育工作。
当前,尤其要加大对农电工的教育培训力度。
要努力增强职工的爱岗敬业意识,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可靠的思想基础。
作为一名合格的电业职工光有好的思想不行,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提倡和发扬刻苦自学精神,不断用新技术、新知识武装自己。
同时各级领导要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业短训班、专题研讨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营造学习专业技术的氛围,努力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给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基于AHP和ABC模型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学管理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研究者们提出了很多方法和模型。
本文将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和ABC模型(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来探讨它们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二、AHP模型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一)AHP模型的基本原理AHP模型是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L·塞蒂尔于1975年提出的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
AHP模型通过将决策问题分解为层次结构,运用专家主观判断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各级指标的重要性,最终得到最佳决策。
(二)AHP模型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1.教学质量评估。
通过构建教学质量评估的层次结构,指标包括教师教学能力、课程设计、教学资源等,利用AHP模型来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从而科学评估教学质量。
2.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的设置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教育要求、学生特点等。
使用AHP模型可以将各个因素进行层次化,然后根据专家意见和定量数据确定各因素的权重,从而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3.教师评价与激励。
教师评价和激励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将教师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层次化,利用AHP模型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可以更准确地评价每位教师的教学绩效,并为教师激励提供科学依据。
三、ABC模型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一)ABC模型的基本原理ABC模型是企业管理会计的一种方法。
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中,成本是按照直接和间接成本进行划分,ABC模型则将成本划分为各类活动所产生的成本。
ABC模型通过将资源消耗与活动相关联,从而更准确地确定和分配成本。
(二)ABC模型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1.成本分析与优化。
教学管理需要对教学活动的成本进行分析与优化。
利用ABC模型可以将教学活动细化为各个活动成本,通过对每个活动成本的分析,找出成本高、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进而进行成本优化和资源调整。
作业成本法在S教育集团的应用研究袁绪民刘建龙李执任清飞【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培训行业的蓬勃发展,成本核算精细化需求越来越高。
本文在对ABC法(作业成本法)在教育培训行业应用缘起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以国内某S教育集团为例,对作业成本法在教育培训行业的应用进行了探索,证明作业成本法对于解决教育培训行业成本核算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ABC法;教育培训行业;一、ABC法在教育培训行业的应用缘起进入新世纪以后,传统的学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新技能和新知识的需求,个性化、灵活化的市场需求推动了教育培训产业的蓬勃发展。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教育培训市场黄金发展期,教育培训机构的组织形式逐步从组织架构简单的合伙办班形式发展成为规模化、系统化的商业模式。
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为教育培训行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教育培训机构对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据统计,虽然目前市场上的教育培训机构已经接近万家,但是资金规模能够超过10亿的仍然屈指可数。
教育培训行业仍处于发展期,尚未形成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作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成本核算制度对于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法下主要采用完全成本法,利用单一的分配标准(比如人数、固定比例等)进行费用的分配,忽视了各种教育产品复杂程度、服务价值的差异,往往造成教育产品成本分摊信息不真实,影响决策有用性。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System,简称ABC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首先,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对间接费用进归集,然后再根据各种产品所耗用的作业量将在成本库中归集的成本分摊到各产品。
本文引入的作业成本法则是将这种因果关系扩大到所有成本要素,使之贯穿于成本分配的全过程,并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作业为核心,根据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进行溯本求源的成本计算,更好地提高间接成本计量和分摊的准确度,这将有助于从成本核算视角为企业精细管理服务,促进教育企业的内涵发展。
二、ABC法在S教育集团的应用实践(一)S教育集团成本现状简析S教育机构是集考研、MBA、专业硕士及网络服务、高端个性化辅导为一体的综合性民办教育服务集团,注册资本2000万。
S机构是国内领先的考研、MB A等权威辅导机构。
在辅导模式、师资、高端个性化辅导、网络课程等众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S教育集团拥有全职员工200多人,办学布局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
目前已拥有南京、大连、济南、兰州、武汉、太原、西安等8家直营分校及10多家加盟分校。
表1 S教育集团项目概况简表培训项目简介学术性研究生考试培训主要包括国内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国内各高校专业课资料销售,一对一辅导,以及网络课程。
专业硕士考试辅导包括国内MBA 、MPACC 、GCT 、MAUD 等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复试培训、网络课程辅导。
公务员考试培训对于公务员考试初试科目辅导 面试辅导及职业素养提升对于面试进行提供专业化化培训在S 教育集团中,间接费用占到了总成本很大的比重,是引入作业成本法的重要信号。
间接费用主要包括营销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其中占有较大比例营销费用占比20.73%,人工成本占比16.71%,管理费用占比10.2%,研发费用占比8.9%,间接费用共占比75.62%。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S 教育集团,间接费用占到了很大的比重,为了增加S 教育集团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这些费用必须要合理、准确的分摊至产品中。
S 机构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是大部分以学习卡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无论对于学习卡的直接成本还是间接费用,都是以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为分配基础。
传统成本计算下,直接费用的确认上依据的是因果关系,而在其他成本要素上却并没有体现。
这种情况下S 教育集团不仅会对于各产品的盈利情况产生误判,而且对于各类产品的定价也需要参考市面价格进行浮动,这直接影响到了S 集团的销售策略。
本文尝试引入作业成本法,探索上述问题的解决途径,以期促进S 教育集团的战略制定和战略发展。
(二)ABC 法的样本选择与具体应用20X2年,S 机构为进一步扩大规模,接受国内某私募投资,外部股东对于成本核算要求更加严格,在内外成本核算的压力下,传统粗放的成本核算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发展要求,S 机构一直在寻求成本核算方式的改革。
由于教育项目的种类繁多,各培训项目发展程度不同,近年来由于考研政策改革,专业硕士培训项目规模扩大,成为S 机构收入最高的项目。
现以北京分校(规模最大的分校)专业硕士项目(P 项目)为研究对象,以本年春季报名到次年春季为一个核算期,运用作业成本法把间接费用分摊至到这些对象中。
在作业成本法中对成本的计算可以分为两大阶段: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第一阶段是我们将各类间接费用分配到相同性质的作业成本库(同一成本),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通过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所有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各产品产品成本。
在S 教育集团北京分校中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分配思路如图1。
公司通过作业成本法,对产品的服务期间(招生期间,培训期间)及产品类型(D 、G 、N 学习卡)进行成本分析。
资源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其他直接材料营销宣讲作业课程后续服务作业行政管理作业资产折旧作业网站推广作业间接费用网课服务作业作业宣讲时间面授时间员工人数使用时间账号数量学员人数作业动因D 学习卡成本分摊对象N 学习卡G 学习卡图1 S 教育集团(北京分校)作业成本法实践图1.确定各项作业对象、作业类型和作业动因根据S机构的实际,运用人员访谈、实地体验的方式确定作业词典:成本对象: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学习是最终的产品。
按照价格分为钻石学习卡(D卡)、黄金学习卡(G卡)、精英卡(N卡)。
其中D卡面授与网课同步相结合,即同时享受全程面授与网课。
G卡只有部分时间为面授,但全程时间享受网课服务。
而N卡只包括面授,且面授课程时间只占钻石卡的三分之一左右。
作业类型和作业动因详见表3:表3 作业类型和作业动因表单位:万元作业类型作业动因间接期间费用营销宣讲作业(包括巡讲会、咨询会等) 宣讲时间(小时)36.56课程后续服务作业(包括班主任、客服、集训营管理等)面授天数(天数)28.60行政管理作业员工人数(人)13.75资产折旧作业使用时间(月)15.00网课服务作业账号数量(个)19.54网站推广作业(包括百度推广、研招网推广等)学员人数(人) 5.65总计119.102.计算产品分配率在北京分校项目包括学术性研究生考试培训、专业硕士考试辅导、公务员培训、面试辅导及职业素养提升等项目,该处总作业成本是指整个分校中成本总额。
某作业中心成本分配率=该作业中心可追溯成本/该作业中心成本动因消耗总数表4 产品分配率计算表作业类型作业动因总作业成本总成本动因量成本分配率(万元)营销宣讲作业宣讲时间(小时)36.56 98 0.3629课程后续服务作业面授天数(天数)28.60 152 0.1857行政管理作业员工人数(人)13.75 32 0.4297资产折旧作业使用时间(月)15.00 12 1.2500网课服务作业账号数量(个)19.54 425 0.0459网络推广作业学员人数(人) 5.65 154 0.0367总计119.103.将作业分配至产品本步骤通过某项学习卡的某类成本动因成本把同质作业库中的费用分配到各项学习卡上,计算公式为:某项学习卡成本=该产品耗用的成本动因数量*该作业中心成本分配率表5 某项学习卡的成本计算表作业作业动因分配率作业成本(万) 动因数量(招生期间)动因数量(服务期间)成本分摊(万)D G N D G N D G N营销宣讲宣讲时间0.3629 20.32 28.00 15.00 13.00 0.00 0.00 0.00 10.16 5.44 4.72 课程后续服务面授天数0.1857 21.91 0.00 0.00 0.00 58.00 39.00 21.00 10.77 7.24 3.90行政管理员工人数0.4297 3.87 3.00 1.00 1.00 1.00 2.00 1.00 1.72 1.29 0.86 资产折旧使用时间 1.2500 11.25 0.00 0.00 0.00 5.00 3.00 1.00 6.25 3.75 1.25 网课服务账号数量0.0459 2.75 0.00 0.00 0.00 21.00 39.00 0.00 0.96 1.79 0.00 百度推广学员人数0.0367 4.33 0.00 0.00 0.00 21.00 39.00 58.00 0.77 1.43 2.13 合计64.44 30.63 20.95 12.864.成本计算比较与分析传统成本法下,对于这些间接费用S教育集团大部分是采用固定比例或者人数来进行分配:表6 传统成本法费用项目表单位:万元费用金额分配标准 D G N营销宣传费20.32 招生人数 4.06 8.13 9.19课程服务费21.91 面授人数10.44 12.36 3.70行政管理费 3.87 平均 1.29 1.29 1.29资产折旧11.25 平均 3.75 3.75 3.75网站服务费 2.75 平均0.92 0.92 0.92推广费用 4.33 平均 1.44 1.44 1.44总计21.9 27.89 20.29这与上述作业成本法下的计算结果具有差异:表7 ABC法费用项目表D(钻石学习卡)G(黄金学习卡)N(精英学习卡)ABC下分摊成本费用(万)30.63 20.95 12.86传统成本法下间接费用(万)21.9 27.89 20.29差异额+8.37-6.94-7.43上表的计算结果显示:作业成本法计算除了提供更为详细的成本信息外,其所确定的成本费用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有很大的不同。
在本例中,钻石学习卡和黄金学习卡的计算差异较明显。
钻石学习卡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与传统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差异是8.37万元。
在传统成本法下,北京机构主要运用简单的平均或粗糙的比例来计算间接费用的分摊,比如在营销宣讲作业中,钻石卡学院招生时通常需要更多的咨询时间,而如果简单的按照学员人数分摊显然分摊的费用就会更少,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课程后续服务中,学员维护和服务费用通常使用平均学员人数分摊,但显然这样G卡和N卡将会补贴D卡,原因在于D卡的面授学员通常需要机构投入资源维护,比如说对于钻石卡学员,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满足学员更多的需要。
在成本分摊中比较有争议的是D卡是否分摊网课费用。
从经济学角度,由于网课主要是为G卡的网授而开发的,一旦开发后其使用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对于机构来说,D卡学员的网课仅是一项成本几乎为零的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