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宝石激光器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7
激光器原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典型激光器的原理与应用激光之源--典型激光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一前言自从1960年,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的科学家博士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以来,人类对激光器件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激光器的诞生,为人类开发利用整个光频电磁波段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也为传统光学领域注入了生机,并由此产生了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等现代光学领域分支。
图1 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激光器由工作物质、泵浦源和光学谐振腔三个基本部分构成。
其中,工作物质是激光器的核心,是激光器产生光的受激辐射、放大的源泉之所在;泵浦源为在工作物质中实现粒子数反转分布提供所需能源,工作物质类型不同,采用的泵浦方式亦不同;光学谐振腔为激光提供正反馈,同时具有选模的作用,光学谐振腔的参数影响输出激光器的质量。
激光器种类繁多,习惯上主要以以下两种方式划分:一种是按照激光工作物质,一种是按激光工作方式分,而本文主要是介绍按照激光工作物质划分来介绍典型的激光器。
二典型激光器1,气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利用气体或蒸汽作为工作物质产生激光的器件。
它由放电管内的激活气体、一对反射镜构成的谐振腔和激励源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主要激励方式有电激励、气动激励、光激励和化学激励等。
其中电激励方式最常用。
在适当放电条件下,利用电子碰撞激发和能量转移激发等,气体粒子有选择性地被激发到某高能级上,从而形成与某低能级间的粒子数反转,产生受激发射跃迁。
下面是典型激光器的示意图:图2 气体激光器示意图根据气体工作物质为气体原子、气体分子或气体离子,又可将气体激光器分为原子激光器、分子激光器和离子激光器。
原子激光器中产生激光作用的是未电离的气体原子,激光跃迁发生在气体原子的不同激发态之间。
采用的气体主要是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和铜、锌、锰、铅等金属原子蒸汽。
原子激光器的典型代表是He-Ne激光器。
He-Ne激光器是最早出现也是最为常见的气体激光器之一。
红宝石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红宝石激光器是一种基于红宝石晶体的固态激光器,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激发能级提升:在激光器中加入适当的能量源,如闪光灯或光电二极管。
能量源的光子会被吸收并转移给红宝石晶体中的某些电子,使其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能级。
2. 跃迁的受限:由于红宝石的晶格结构特殊,一部分电子在激发态能级之间会被晶格约束,无法自由跃迁到更低的激发态能级或者基态。
这种约束称为受限跃迁。
3. 受限路线的选择:受限在激发态能级之间的电子需要通过特定的能级间跃迁路径释放能量。
在红宝石晶体中,这些路径可分为两大类,即:晶格振动和与由色心引起的电子关联的激发态能级跃迁。
4. 各能级之间的跃迁:受限跃迁导致电子逐渐在不同的激发态能级之间进行跃迁,释放出储存的激发能。
这些激发态能级之间的跃迁在一定能级差的作用下频率集中,形成了激光所需要的狭窄频谱线。
5. 反射与放大:在激光腔中,红宝石晶体的一端是高反射率镜,另一端是部分透射镜。
激光腔中的激光在腔内来回反射,不断受到能级之间的跃迁放大。
同时,部分透射镜允许一部分光线从腔中逃逸,形成激光输出。
6. 激光输出:通过连续激发和放大过程,红宝石激光器将电能转化为激光能,从而实现激光输出。
激光的特性取决于红宝石晶体中能级结构和激发能源的特点,如光谱线宽度、脉冲宽度和功率等。
综上所述,红宝石激光器利用红宝石晶体中特定的能级结构和受限跃迁的特性,通过能级间的跃迁释放激发能量,最终实现激光输出。
红宝石激光器原理咱们今儿个聊聊红宝石激光器,这玩意儿可不光听着高大上,实际上也是科技圈里的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咱们就手牵手,一步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聊聊它的来龙去脉。
一、红宝石的魔力初现1.1 缘起:石头里的光想当年,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捣鼓着各种材料,想找到能发光发热的宝贝。
这不,红宝石就这么不经意地闯入了他们的视线。
这红宝石啊,不仅颜色诱人,还藏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它能发光!这可不是普通的发光,而是能发射出激光的那种,厉害吧!1.2 激光的奥秘激光,简单来说,就是特别纯、特别亮、还特别直的光线。
它像一把无形的剑,能穿透很多物质,还能在远处保持能量不散。
红宝石激光器,就是利用红宝石里的某些特性,把这股力量激发出来。
二、红宝石激光器的诞生记2.1 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理论总是美好的,但要把它变成现实可不容易。
科学家们得琢磨怎么给红宝石加点料,让它心甘情愿地发出激光。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他们终于找到了那个“魔法配方”——掺杂点别的元素进去,再给它来点外部刺激,比如用强光或者电流。
嘿,这招还真灵!2.2 点亮第一束激光当第一束红宝石激光从实验装置中射出时,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
那光线,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科学探索的新道路。
那一刻,红宝石激光器正式诞生,成为了激光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3 从实验室走向生活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红宝石激光器开始走出实验室,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从医疗手术到工业加工,从科研探索到艺术创作,它的身影无处不在。
它就像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用光的力量在各个领域描绘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画卷。
三、红宝石激光器的魅力所在3.1 精准无比红宝石激光器发出的光线特别直、特别细,就像一根无形的针线,能够精确地定位到目标上。
这种精准性使得它在医疗手术中能够减少创伤和疼痛;在工业加工中能够提高精度和效率。
3.2 能量强大别看它只是一束光,但能量可是杠杠的。
调Q宽红宝石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的工作物质是红宝石棒。
在激光器的设想提出不久,红宝石就被首先用来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激光用红宝石晶体的基质是Al2O3,晶体内掺有约0.05%(重量比)的Gr2O3。
Cr3+密度约为,1.58×1019/厘米3。
Cr3+在晶体中取代Al3+位置而均匀分布在其中,光学上属于负单轴晶体。
在Xe(氙)灯照射下,红宝石晶体中原来处于基态E1的粒子,吸收了Xe灯发射的光子而被激发到E3能级。
粒子在E3能级的平均寿命很短(约10-9秒)。
大部分粒子通过无辐射跃迁到达激光上能级E2。
粒子在E2能级的寿命很长,可达3×10-3秒。
所以在E2能级上积累起大量粒子,形成E2和E1之间的粒子数反转,此时晶体对频率ν满足hν=E2—E1(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E2、E1分别为激光上、下能级的能量)的光子有放大作用,即对该频率的光有增益。
当增益G足够大,能满足阈值条件时,就在部分反射镜端有波长为6943×10-10米的激光输出。
1.1 调Q光器的特点固体激光器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科研与开发、加工、医疗和军用等四个方面。
在科研与开发方面,涉及面很广,包括作核聚变研究用的高峰值功率激光器系统、作光谱研究和新材料开发用的超短脉冲激光器和可调谐激光器、作脉冲全息摄影用的红宝石激光器、作高速摄影用的超短脉冲激光器、测量人造地球卫星轨迹和月球表面用的高精度激光测距仪、遥感用的激光雷达等等。
一般固体脉冲激光器由于存在驰豫振荡现象,输出激光为一无规尖峰脉冲序列,其总的脉冲宽度持续几百微秒甚至几毫秒,峰值功率也只有几十千瓦的水平,远不能满足以上应用要求,正是在这些要求的推动下,人们研究和发展了调Q 技术。
1.2 调Q激光器的发展前景1961年底,邓锡铭几乎与国外同时,独立提出了高功率激光Q开关原理。
他非常形象地解释:把Q开关比喻为一个稍有漏水(自发辐射跃迁)的抽水马桶,当水箱被灌(光泵注入能量)满之后水箱底部的盖快速揭开(Q值突变),水(激光能量)就一涌而出(激光峰值功率输出)。
脉冲红宝石激光器的发展,促使聚焦时电场强度达到10^5 volts/cm的单色光(6943A)得以产生。
这种可能性吸引着研究者去尝试利用高强度的能量从合适的非线性材料中产生谐波。
在下文中,我们列举了必要的分析以及实验描述,通过注入6943A的强流束,使其通过石英晶体,我们观察到了3472A的二次谐波。
能产生光学谐波的材料必须具有非线性介电系数并且对于原始基波频率和目标频率透明。
因为所有的电介质在足够强的电场中都呈现非线性,所以石英和玻璃等材料可以用来产生谐波。
电介质中极化率和电场E的关系可以数学表示为:其中E1,E2……的数量级与原子电场相当(~10^8 esu)。
如果E随时间呈正弦变化,则等式1中的二阶和高阶项会导致极化率包含基波频率的谐波。
直流极化也将随着偶次谐波出现。
设p为电场E的二次极化强度P的分量;即p是对称张量EE的线性分量。
因为介质的点对称性,使得分量中的18个系数都须满足这个限制。
另外,当在如玻璃这种各向同性介质或者中心反演对称的介质中时,p不存在。
然而对透明石英,存在着两个独立系数α和β:表1 所有极化率的平方和垂直于光线在石英晶体中的传播方向。
入射光方向(Z是三重轴或光轴,x是二重轴)表1是对于光线以任意三个主轴方向之一穿过石英的结果预测的归纳。
在第一个情况中二次谐波不存在,第二个情况中取决于入射光的极化率,在第三个情况中与极化率无关。
如果一束高能单色光被聚焦于体积V的区域内,则二次谐波的光强为(在高斯单位下):其中w是二次谐波角频率,c是光速,v是有效“相干体积;即p激发的相位相干体积的大小(这个体积在实际中也许远小于V)v的估计收多方面影响。
例如,光的传播方向也许不大于~[n2x(n2-n1)^-1]lambda2,其中n1和n2分别为基波和二次谐波的折射率,lambda为二次谐波的波长。
相干体积的边界宽度很大程度决定于激光的相干特性。
气体激光器的情况比红宝石激光器的情况更加支持此结论。
红宝石激光器工作原理一、前言红宝石激光器是一种基于固体激光器的激光器,具有高功率、高效率、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通信、材料加工等领域。
本文将对红宝石激光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二、红宝石晶体红宝石晶体是红宝石激光器的核心部件,其化学式为Al2O3。
晶体中掺杂有Cr3+离子,这些离子受到外界能量刺激后会发生跃迁,产生较为稳定的能量差,从而发射出特定波长的激光。
三、能级结构在红宝石晶体中,Cr3+离子处于一个复杂的能级结构中。
其中最低能级为基态(4A2),最高能级为第二亚带(2E)。
在这两个能级之间还存在着多个亚带和元带。
四、吸收和辐射过程当红宝石晶体受到外界能量刺激时,Cr3+离子会从基态跃迁到第一亚带(2E)。
在此过程中,晶体会吸收光子的能量。
当Cr3+离子处于第一亚带时,它们会通过非辐射跃迁回到基态,释放出热能。
如果晶体中存在足够的外部刺激,这些Cr3+离子可以通过受激辐射跃迁到第二亚带,并在此过程中发射出激光。
五、泵浦源为了实现红宝石晶体中的受激辐射跃迁,需要提供足够的外部刺激。
这个刺激源通常被称为泵浦源。
泵浦源可以是闪光灯、半导体激光器或其他类型的激光器。
六、闪光灯泵浦闪光灯泵浦是最早也是最常见的红宝石激光器泵浦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一个高压电容器储存电荷并将其释放到一个氙气闪管中。
当电荷通过氙气时,会产生一个瞬间高达几百千伏的电压,从而使氙气放电并产生强烈的白光。
这种白光会被红宝石晶体吸收,并刺激Cr3+离子发生受激辐射跃迁,从而产生激光。
七、半导体泵浦半导体泵浦是一种新型的红宝石激光器泵浦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使用高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器来代替传统的闪光灯。
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效率、小尺寸等优点,因此该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
八、输出镜和反射镜为了将产生的激光输出到外界,需要在红宝石晶体两端分别安装一个输出镜和反射镜。
输出镜通常是一个部分透明的薄膜,可以让一部分激光通过并输出到外界;反射镜则可以将未被输出的激光反射回晶体中进行进一步增益。
医学中常用的激光器自第一台激光器问世后,人们对激光器件及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制工作,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
目前能实现激光运转的工作物质达数百种以上,大体上分为气体、固体、半导体、染料等几大类。
人们在探索激光产生机理的同时,扩展了激光的频谱范围,几千条谱线遍布于真空紫外到远红外的广阔光谱区域。
激光方向性好、强度大,可以使被照物体在1/1000s内产生几千度的高温,瞬间发生汽化。
由于激光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各种不同的激光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组织效应,正确认识激光的这些特点,是选择和合理利用激光的基础。
一.气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按工作物质的性质,大致可分成下列三种:(1)原子激光器:利用原子跃迁产生激光振荡,以氦氖激光器为代表。
氩、氪、氙等惰性气体,铜、镉、汞等金属蒸气,氯、溴、碘等卤素,它们的原子均能产生激光。
原子激光器的输出谱线在可见和红外波段,典型输出功率为10毫瓦数量级。
(2)分子激光器:利用分子振动或转动状态的变化产生辐射制成的,输出的激光是分子的振转光谱。
分子激光器以二氧化碳(CO2)激光器为代表,其他还有氢分子(H2),氮分子(N2)和一氧化碳(CO)分子等激光器。
分子激光器的输出光谱大多在近红外和远红外波段,输出功率从数十瓦到数万瓦。
(3)离子激光器:这类激光器的激活介质是离子,由被激发的离子产生激光放大作用,如氩离子(激活介质为Ar+)激光器。
氦镉激光器(激活介质为Cd+)等。
离子激光器的输出光谱大多在可见光和紫外波段,输出功率从几毫瓦到几十瓦。
气体激光器是覆盖波谱范围最广的一类器件,能产生连续输出。
其方向性、单色性也比其他类型器件好,加之制造方便、成本低、可靠性高,因此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类器体。
1、氦氖激光器氦氖激光器能输出波长为632.8nm的可见光,具有连续输出的特性。
它的光束质量很好(发散角小,单色性好,单色亮度大)。
激光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但输出功率较小。
红宝石激光器的原理及应用1. 红宝石激光器的原理激光器是一种将能量转化为高纯度、单色、高亮度的光束的装置,而红宝石激光器就是基于红宝石晶体的激光器。
红宝石晶体中的Cr^3+离子在激发能级和基态能级之间跃迁时会发射出一种特定波长的光,这种光就是激光。
红宝石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如下:1.首先,红宝石晶体被外部能源激发,通过电击或者闪光灯的激发,使晶体中的Cr^3+离子被激发到高能级;2.当Cr^3+离子处于高能级时,它们会向基态能级跃迁,发射出激光;3.晶体中的光子将在晶体两侧镜面的反射下,来回穿过红宝石晶体,最终形成一个高亮度、单色、并具有高相干度的激光。
2. 红宝石激光器的应用红宝石激光器具有很多应用领域,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2.1 医疗美容红宝石激光器在医疗美容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去除纹身、脱毛、祛除血管病变以及治疗皮肤病等。
红宝石激光器的高能量、高亮度和短脉冲宽度使其能够精确加热或破坏目标物质,而不会对周围组织产生过多的热损伤。
2.2 材料加工红宝石激光器在材料加工领域中也非常重要。
它可以用于切割、焊接、打孔和刻蚀材料等。
红宝石激光器能够产生高功率的激光束,并且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加工效果。
这使得它在微电子、光电子、半导体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3 科学研究红宝石激光器在科学研究领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用于光谱分析、光学测量、激光实验等。
红宝石激光器所发射的激光具有高相干度和单色性,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光束,适用于各种实验的需要。
2.4 军事应用红宝石激光器在军事应用中有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用于目标识别、制导导弹、激光雷达等。
红宝石激光器的高能量和高亮度使其在军事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目标击中率和命中精度。
2.5 星载激光通信红宝石激光器还可以用于星载激光通信系统中。
激光通信是一种利用激光束进行通信的技术,其速度和容量远远超过传统的无线电通信。
红宝石激光器可以提供高纯度、高亮度的光源,适合用于星载激光通信系统中,可以实现高速、高带宽的通信需求。
激光器:红宝石造就的伟大发明作者:阿辉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11年第03期激光被誉为是人类现代科技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激光起源于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术理论“受激辐射”。
这一理论就是指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在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跃迁)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相同性质的光,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能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
这就叫做“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
一个科学的理论从提出到实现,往往要经过一段艰难的道路。
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理论也是如此。
它很长一段时间被搁置在抽屉里无人问津。
直到1937年,法国波尔多一所中学的教师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和让·布罗塞尔开始对此进行研究,1950年他们发明了“光泵激”技术。
这一发明后来被用来发射激光,并使他在196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激光器的发明实际上提出了更多的问题。
它必须使反射谐振器适应极短的波长。
195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教授查尔斯·汤斯(Townes)对微波的放大进行了研究,经过三年的努力,他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微波激射器”,即“受激辐射的微波放大”的理论。
汤斯在这项研究中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因此他的这项成果被人们起了个绰号叫做“钱泵”,说他的这项研究花了很多的钱。
后来汤斯教授和他的学生阿瑟·肖洛设想,既然我们已经成功地研究了微波的放大,就有可能把微波放大的技术应用于光波。
1958年,汤斯和肖洛在《物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发明”——关于“受激辐射的光放大”(即LASER)的论文。
但是在实际中建造激光器还有许多困难,人们对激光的性质和作用都还没有清楚的认识。
于是汤斯教授和肖洛并没有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和实验,结果这项研究的成果被第三者利用了。
这位第三者的名字叫西奥多·梅曼(Mai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