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变阻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变阻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称 《变阻器》
教材分析 《变阻器》是初中物理九年级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上节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是后面“欧姆定律”的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电学实验中占重要地位,学好变阻器,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今后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必要的准备。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以及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是本节的重点;由于变阻器的部件比较多,接线柱多,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又是动态变化的,对初中学生来说,在变阻器原理的理解上是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能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2.会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
(二)、过程和方法
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对电路的理解很是困难,在上新课前先展示课件“舞台灯光”视频,在展示过程中不断调节音量。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灯光的变化和音量的变化;展示调光台灯的应用,灯光的亮度同样发生了变化
学生思考两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
⑴调光灯为什么能够调节灯的亮度?
⑵是什么因素改变了灯的亮度呢?
以此来引入新课,降低学习难度。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本节课教学中,采取“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提出假设和猜想,进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合作交流。最后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课件“舞台灯光”视频,在展示过程中不断调节音量。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灯光的变化和音量的变化;展示调光台灯的应用,灯光的亮度同样发生了变化
学生思考两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
⑴调光灯为什么能够调节灯的亮度?
⑵是什么因素改变了灯的亮度呢?
(二)、新课导学:
1、自制调光灯电路实验:
①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手边的器材,连接一个调光灯的电路。(教师进行指导)
要求:电路必须串联电流表,并且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变化情况
②实验成功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实验电路,以及如何操作才能使电灯的亮度发生改变?
③教师设问:根据你的观察,是什么因素改变了灯泡的亮度?在你的操作中,你改变了什么才会使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的代表发言:(答案:灯泡的亮度随电流的大小而变化的;在操作中我改变了电阻丝的长度才实现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灯泡亮度的变化)
④提出猜想:在操作中是如何改变电阻丝长度的?
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的代表发言:把导线一段固定,导线的另一端在电阻丝上滑动改变电阻丝的长度就可以改变电阻的大小
⑤教师讲述: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就能改变电阻
值的电学元件叫做滑动变阻器
⑥提出猜想:结合刚才的实验观察,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代表发言: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⑦(演示幻灯片)学生归纳: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靠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2、认识滑动变阻器:
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的代表发言:将滑动变阻器密绕成螺旋状
②各组分发滑动变阻器,让学生仔细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试说各个构成部件的作用。
③提出猜想:根据对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滑片顶端所标规格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能是最大阻值;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3、滑动变阻器接法的探究:
①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②要求:电路必须串联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并且观察电流表示数和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
③教师指导:将某些接法对改变电流无效的进行全班讨论
④提出问题:怎样接滑动变阻器才能有效改变电
流?让灯泡的亮度变化更明显一些。
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一上一下”的接法,以及两种不能改变电流的接法,滑片远离下接线柱的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
4、列举一些社会生活中用到滑动变阻器的实例: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
的画面会变明变暗、收音机的音量开关、电风扇的调速器、油量表等都用到了变阻器。
课例研究综述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该按照人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的一步步认识。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义务和责任。课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调光灯,进一步加深对变阻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