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呼吸生理.
- 格式:docx
- 大小:10.08 KB
- 文档页数:5
第五章呼吸复习要点'一、呼吸的概念及呼吸器官呼吸是指机体与生存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分内呼吸与外呼吸以及气体的运输三个环节。
内呼吸(细胞呼吸)是细胞在分解营养物质过程申消耗O2、释放能量,同时产生CO2和水的生物氧化反应,通常也将组织细胞及组织液与血液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即组织呼吸)看作内呼吸的组成部分。
外呼吸(即肺呼吸)是机体由大气摄取氧并排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和换气两方面。
呼吸全过程需要呼吸系统、血液与心血管系统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
呼吸功能的生理意义:维持血液中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稳态,为组织细胞新陈代谢提供基本保障。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对肺通气的调控,使呼吸功能随时适应机体的需要。
呼吸器官胸廓和肺是人类呼吸系统中最基本的器官。
肺是实现气体交换的关键器官,主要由树状分支的支气管、3 亿多肺泡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等构成。
胸廓是驱动气体出入肺的“通气泵”,由胸廓骨架和呼吸肌构成。
胸膜腔为胸廓与肺之间的密闭、潜在腔隙,两层胸膜相互贴附,内有少量浆液。
胸膜腔内压力通常低于大气压,是维持肺扩张的基础。
1·呼吸道呼吸道即气道,是气体出入肺的通路。
常以气管为界,将鼻、咽、喉和气管以上称作上呼吸道;而气管以下结构称为下呼吸道。
下呼吸道呈树状逐级分支,形成气管树。
终末部位为气体交换区域称呼吸区,主要为肺泡囊和肺泡等。
呼吸道不仅是呼吸气流的通道,同时具有对吸人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防御反射等保护功能。
"呼吸道口径受神经体液控制:①神经控制:呼吸道平滑肌受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两者均具有紧张性活动。
交感神经通过去甲肾上腺素,经β2型肾上腺素能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气道口径扩大,通气阻力减小;副交感神经通过乙酷胆碱,经M型胆碱能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口径缩小,增大通气阻力,并可使粘膜腺体分泌增多。
②体液控制:儿茶酚胺类物质、PGE2等可使气道平滑肌舒张;PGE2α和过敏反应时由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和慢反应物质等使气道平滑肌收缩。
第五章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respiration)。
呼吸的全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②气体运输;③内呼吸,即组织换气,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
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原理气体进出肺取决于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和阻止气体流动的阻力的相互作用,动力必须克服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
1.肺通气的动力: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而呼吸运动则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掌握)(1)呼吸运动: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它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1)呼吸运动的过程:•吸气过程①(平静)吸气时,膈肌、肋间外肌收缩T胸廓扩大T肺容积扩大T肺内压降低(v大气压气体进入肺T完成吸气。
②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
•呼气过程①(平静)呼气时,膈肌、肋间外肌舒张T肺弹性回缩,容积减小并牵引使胸廓缩小T肺内压增加(>大气压)T气体排出肺T完成呼气。
②用力呼气时,呼气肌也收缩T胸廓进一步缩小T肺内压进一步增加T更多气体排出肺。
2)呼吸运动的型式:①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腹腔内器官位移,造成腹部的起伏,这种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
肋间外肌收缩和舒张时主要表现为胸部的起伏,这种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呼吸运动呈胸式和腹式混合式呼吸。
②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称为平静呼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18次。
当机体运动或吸入气中C◎含量增加而Q含量减少或肺通气阻力增大时,呼吸运动将加深加快,这种呼吸运动称为用力呼吸或深呼吸。
在缺氧、CQ增多或肺通气阻力较严重的情况下,可出现呼吸困难。
(2)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
在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呈周期性波动。
吸气时,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气体入肺,至吸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反之, 呼气时,肺内压升高,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至呼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第五章呼吸一、名词解释1.呼吸 2.肺通气 3·呼吸运动 4.胸膜腔内压 5.补吸气量 6.肺活量7·用力呼气量 8.功能残气量 9·每分通气量 10.肺泡通气量1I·通气/血流比值12.氧含量 13.血氧饱和度 14.氧解离曲线 15.肺牵张反射二、填空题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3·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压力差,肺通气的原动力是________。
4·吸气初,肺内压________大气压;胸内压________大气压。
5·腹式呼吸是指以________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是指以________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
6·入工呼吸的基本原理是入为地造成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压力差,在入工呼吸时首先要保持________。
7·肺通气的阻力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8·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________。
9·肺泡通气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肺换气的过程是:02由________向________扩散,CO2由________向________扩散,结果是使流经肺泡的________血变成________血。
11·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
12·co2的运输方式毒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在________中运输。
13·中度缺02可使外周化学感受器________,使呼吸________。
14.调节呼吸最重要的体液因素是________。
第五章呼吸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生理过程之一。
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内呼吸:又称组织换气,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顺应性:在外力作用下,肺的可扩张性,肺顺应性二肺容积的变化/跨壁压的变化。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二型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它能有效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及保持肺泡干燥作用。
肺活量(vc):尽力吸气后我会内所能呼出的最大剂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不补呼气量之和。
时间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段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测定1,2,3S末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用力呼气量)FEV1=83%,FEV2=96%,FEV3=99%。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内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生理无效腔:肺泡无效腔和解剖无效腔的总量,无效腔中的气体未进行气体交换,健康人平卧时,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解剖无效腔。
呼吸膜:肺泡气体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组织结构,称为呼吸膜.由外向内:肺泡液体层,肺泡上皮,基膜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吸气后再用力最快的速度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胸内负压:即胸膜腔内的压力在平静呼吸过程中,因其比大气压低,故称为胸内负压,主要由肺回缩力所形成。
肺牵张反射: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反射性呼吸变化称为肺牵张反射,肺牵张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肺牵张反射可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Hb的饱和度: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比。
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力量与重吸收的力量之差。
心房钠尿肽:是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具有强烈的利尿和利尿钠的作用,并能使血管平滑肌舒张血压降低。
另外还可使肾素血管紧张素2和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也受抑制。
⼀、呼吸过程 呼吸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外呼吸,包括肺通⽓和肺换⽓;(2)⽓体在⾎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
掌握要点:(1)外呼吸是⼤⽓与肺进⾏⽓体交换以及肺泡与肺⽑细⾎管⾎液进⾏⽓体交换的全过程。
呼吸性细⽀⽓管以上的管腔不进⾏⽓体交换,仅是⽓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传送带。
对肺泡的⽓体交换来说,传送带构成解剖⽆效腔。
⽽呼吸性细⽀⽓管及以下结构则可进⾏⽓体交换,称为呼吸带,是⽓体交换的结构。
呼吸带内不能进⾏⽓体交换的部分则成为肺泡⽆效腔。
正常肺组织内肺泡⽆效腔为零,在病理情况下,可出现较⼤的肺泡⽆效腔,它和解剖⽆效腔⼀起构成⽣理⽆效腔,所以,⽣理⽆效腔随肺泡⽆效腔增⼤⽽增⼤。
(2)内呼吸指的是⾎液与组织细胞间的⽓体交换,⽽细胞内的物质氧化过程也可以认为是内呼吸的⼀部分。
⼆、肺通⽓:⽓体经呼吸道出⼊肺的过程 1.肺通⽓的直接动⼒——肺泡⽓与⼤⽓之间的压⼒差(指混合⽓体压⼒差,⽽不是某种⽓体的分压差)。
肺通⽓的原始动⼒——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时吸⽓是主动的,呼⽓是被动的,即吸⽓动作是由吸⽓肌收缩引起,⽽呼⽓动作则主要是吸⽓肌舒张引起,⽽不是呼⽓肌收缩。
⽤⼒呼吸时,吸⽓和呼⽓都是主动的。
吸⽓肌主要有膈肌和肋间外肌,呼⽓肌主要是肋间内肌。
吸⽓肌收缩可使胸廓容积增⼤,肺内⽓压降低,引起吸⽓过程。
主要由膈肌完成的呼吸运动称腹式呼吸,主要由肋间外肌完成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正常⽣理状况下,呼吸运动是胸式和腹式的混合型式。
2.肺通⽓阻⼒:包括弹性阻⼒和⾮弹性阻⼒,平静呼吸时弹性阻⼒是主要因素。
(1)弹性阻⼒指胸郭和肺的弹性回缩⼒(主要来⾃肺),其⼤⼩常⽤顺应性表⽰,顺应性=1/弹性阻⼒。
肺的顺应性可⽤单位压⼒的变化引起多少容积的改变来表⽰,它与弹性阻⼒、表⾯张⼒成反变关系,顺应性越⼩表⽰肺越不易扩张。
在肺充⾎、肺纤维化时顺应性降低。
肺泡的回缩⼒来⾃肺组织的弹⼒纤维和肺泡的液⼀⽓界⾯形成的表⾯张⼒。
【第五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3.肺泡通气血流比值
指肺泡通气量(V A)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值,正常为0.84。
4.肺活量.
指尽力吸气后,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通常男性为3500 ml,女性为2500 ml左右,是反映呼吸功能贮备的重要指标之一。
7.生理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加上肺泡无效腔则为生理无效腔。
由于正常肺泡无效腔容积不大,故生理
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几乎相等
二、填空题
1.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 ______ 肺通气____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肺换气 ________ 。
10.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小。
12.低O 2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抑制,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
用是兴奋。
13.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和肺缩小两个反射。
二、判断题
7. 一定范围内,浅而快的呼吸可明显增加通气效率
10.肺的顺应性越大,其弹性阻力也越大,故顺应性可作为弹性阻力的指标。
(X)
12.温度升高可使氧解离曲线左移。
(X)
14.C0 2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变化,主要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而起作用。
(v)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3.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a
A.无效腔气量x呼吸频率
B.潮气量x呼吸频率
C.余气量x呼吸频率
D.功能余气量x呼吸频率
5.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d
A.肺活量
B.肺通气量
C.时间肺活量
D.肺泡通气量
6•呼吸频率从12次/min增加到24次/min,潮气量从500 ml减少到250 ml则
(b )
A.肺通气量减少
B.肺泡通气量减少
C.肺泡通气量增加
D.肺通气量增加
8.胸膜腔内压等于(d)
A.大气压+肺内压
B.大气压+肺回缩力
C.大气压一非弹性阻力
D.肺内压一肺回缩力
10.某人肺通气量为7.5 L /min ,呼吸频率为20次/min,无效腔容量为
125/ml ,每分心输出量为5 L,他的通气血流比值是(c)
A.0.8
B. 0.7 C .1.0 D.0.9
11.CO 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刺激(a)
A.延髓化学感受器
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D.延髓呼气神经元
13.切断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
b)
A.呼吸幅度减小
B.吸气相延长
C.呼吸频率加快
D.血液CO 2张力暂时升高
14.在血液中CO 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c )
A.物理溶解
B.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C.碳酸氢盐
D.与水结合成碳酸
16.血液中H +增多时,氧解离曲线(d )
A.上移
B.不变
C.左移
D.右移
18.当氧离曲线左移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氧( b )
A.增多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不变
20.血氧饱和度是指(b)
A.血氧容量占血氧含量的百分比
B.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C.溶解氧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D.以上全错
21.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c )
A. 一定程度的缺氧
B.血〔H +〕升高
C. 一定浓度的CO 2
D.以上全错
23.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下述哪项不正确?( a)
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
B.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由肺泡□型上皮细胞分泌
D.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酯
五、简答题
10.简述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部位及其敏感刺激。
外周化学感受器指颈动脉体和主动体化学感受器,它们对血液中PO2、PCO2和〔H+〕
变化敏感,当主动脉中PO2降低,PCO2升高或〔H +〕升高时,感受器兴奋,传入冲动增加,反射性使呼吸加深加快。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主要对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H+〕敏感,CO2也可刺激它,但不感受低02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