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603.00 KB
- 文档页数:30
环境科学(kēxué)概论环境科学(kēxué)概论一章(yī zhānɡ)绪论1环境要素(huán jìnɡ yào sù):又称环境(huánjìng)基质,构成人类环境整体各个独立、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guīlǜ)基本物质组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2环境要素(huán jìnɡ yào sù)特点①最差(小)限制律②等值性③整体性大于个体之和④先后出现,相互联系,相互联系。
3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对环境评定一种概念。
4环境分类①聚落环境②地理环境③地质环境④宇宙环境。
5环境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
6环境本底值:环境在未受到人类干扰情况下,环境中化学元素及物质和能量分布正常值。
7环境自净作用:环境对于进入其内部的污染物或污染因子,具有一定迁移、扩散和同化、异化能力。
8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下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kěnéng)容纳污染物最大负荷量。
9环境自净(huán jìnɡ zì jìnɡ):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变化,而自身逐步被清除出去,从而使环境达到自然(zìrán)净化目的。
10环境科学所研究(yánjiū)和任务①人类(rénlèi)和环境关系②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过程和规律③环境污染调查、评价和环境和预测④环境状况控制和防治⑤环境污染危害⑥自然资料保护和合理作用⑦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⑧环境区域规划和环境规划⑨环境管理。
11环境科学分科:环境学;基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
环境科学概论第⼀章绪论1.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与⼈类发⽣相互作⽤的⾃然要素及其总体。
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类⽣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改造的⾃然因素的总体2.环境的分类聚落环境(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森林环境、草原环境、海洋环境、湖泊环境城市环境、农村环境、开发区环境) 地球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3.⼋⼤公害事件的致污因⼦烟尘,SO2,光化学烟雾,甲基汞,镉,煤尘重⾦属粉尘4.当今全球性的三⼤环境问题全球变暖,酸⾬沉降,臭氧层空洞5.环境问题引发的第⼀第⼆次⾼潮第⼀次:⼋⼤公害事件第⼆次:全球性\⼴域性环境问题,⼤⾯积的⽣态破坏,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6.标志环境科学产⽣的书籍《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第⼆章⽣态学基础1.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产⽣条件:理想状态——⾷物充⾜,空间不限,⽓候适宜,没有天敌等;增长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定的倍数增长,第⼆年是第⼀年的λ倍。
计算公式:t 年后种群的数量为(N0为起始数量, t 为时间,Nt 表⽰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此⽅程画出的曲线开始时呈指数增长趋势,后来增长趋势逐渐缓慢,最后(在接近环境容纳量K 时)达到⽐较稳定的停滞⽔平,呈现“S ”形,所以⼜叫做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
种群数量由0→K/2值时,种群增长率增⼤种群数量在 K/2值时,种群增长率最⼤种群数量K/2 →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但种群数量达到最⼤,且种内⽃争最剧烈。
2.群落概念:同⼀时间内,⼀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在⼀起形成的⼀个集合体 N t =N 0λt结构:垂直结构:⼤多数群落的内部都有垂直分化现象,即成层现象。
⽔平结构:不同种群在⽔平⽅向上的分区现象。
演替:(1)原⽣演替概念:在从未有过⽣物⽣长或虽有过⽣物⽣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原⽣裸地上发⽣的⽣物演替,⼜称为初⽣演替。
第一章绪论内容提要一、环境(1)环境是相对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其中心事物是人类,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须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
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能量的总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
人工环境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环境。
二、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指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所产生的问题。
2.全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存在的,但是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还是在20世纪以后才开始的。
促使世界环境从第一代环境问题扩展为第二代环境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第一代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区域性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煤和其他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大气污染,这种大气污染有两个主要类型: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
还原型大气污染:。
典型的代表主要是煤燃烧排出物造成的。
其中主要的成分是颗粒物和SO2是50年代的伦敦烟雾事件,类似的大气污染被称作伦敦型大气污染。
氧化型大气污染:主要是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形成O、NOx、醛类及过氧化3硝酸酯等一系列有毒混合物。
典型的代表是40年代、50年代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此种大气污染在日本东京、我国兰州等地也有所发现。
②重工业废水或有机物废水,以及城市生活废水等引起的水污染,包括地表水(江河湖海)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③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所造成的污染。
④森林滥伐、草原过度放牧等不合适的垦荒造成的植被减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⑤土地不合理开发所引起的水土流失、沙漠化,以及非农业占用耕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⑥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等。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及环境要素第二节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第三节环境学及环境科学第一节环境及环境要素环——周围境——事物及其状态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发生关系的周围一切因素的总和。
中心事物是环境的主体周围相关事物是环境的客体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生态学研究的环境,是生物周围与生物发生关系的相关事物的集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有一定范围,其大小取决于主体的影响力,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辐射半径”。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
包括空间、物质(大气、土壤、水体)、能量(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现象人工环境——通过人类活动形成的物质(汽车)、能量(电)、精神产品(影视)1)物质多样性生命物质、非生命物质(2)形态多样性陆地:高山、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水域:江、河、湖、海……(3)过程多样性过程性质: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生态过程过程时间:短期过程、中期过程、长期过程(4)功能多样性生态功能、资源功能、废物消纳功能……人类需求与创造的多样性1)人类的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服务需求……(2)人类的创造创造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具有多样性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1)界面多样性城市、乡村、陆海空……(2)方式多样性资源开发、工农业生产、废物排放、城市建设……(3)过程多样性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生态过程(4)效应多样性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效应: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产生的效应:生理、社会、经济、技术……指构成人类环境系统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讲义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讲义第⼀章绪论1、环境(Environment,Surroundings)是指以⼈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与⼈类发⽣相互作⽤的⾃然要素及其总体。
2、⾃然环境是⼀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类⽣产、⽣活的⾃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
3、⼈⼯环境是⼈类在改造和征服⾃然过程中形成带有⼈类活动烙印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程环境。
4、环境要素(Environment factor):构成⼈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的、性质不同⽽⼜服从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
5、环境容量(Environment capacity):指在⼈类⽣存与⾃然⽣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负荷。
6、环境问题概念指因⾃然变化或⼈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类的⽣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7、见PPT25页第⼆章⽣态学基础1、⽣态学是研究⽣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以及⽣物与⽣物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机理的⼀门科学。
2、种群(Population) :某特定时间,栖居在某个⾃然区域内的同种有机体的组合(⼀定空间⾥某种个体的组合)3、存活曲线: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把每⼀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条曲线,这条曲线即是存活曲线。
补充:A型(凸型):绝⼤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理年龄,早期死亡率极低,但⼀旦达到-⼀定⽣理年龄时,短期内⼏乎全部死亡,如:⼈类,⽜、⽺等哺乳动物。
B型(对⾓线型) :种群各年龄的死亡基本相同,如:⼩型哺乳动物、鸟类成年阶段等。
C型(四型) :⽣命早期有极⾼的死亡率,但是⼀旦活到某-⼀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且稳定,如:鱼类、很多⽆脊椎动物和植物等。
、群落(population ):同⼀时间内,⼀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5、群落的基本特征:(1). 多种⽣物种群长期相互作⽤形成的;(2). 具有⼀定的外貌特征、结构和种类组成;(3). 群落内种群和种群之间,种群和环境之间已建⽴⼀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