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56
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以了解水的电离作为理解影响溶液酸碱性本质因素的突破口。
因此,教科书以提供“精确的导电性实验”的结果这种方式来说明水的微弱电离,证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并以此作为后面讨论问题的实验依据。
通过水的离子积的导出,可以加深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的理解,找到溶液发生酸碱性变化的平衡点。
帮助学生认识到水不仅是促使酸、碱、盐等电解质发生电离的环境因素,它自身也是一种弱电解质,尽管水的离子积非常微小,但恰恰是它对溶液酸碱性变化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通过教科书表3-2可以告诉学生:我们一方面需要了解水的离子积大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以通过“水的离子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事实认定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但另一方面,由于水的离子积在室温条件下的变化不是很大,所以为了实际应用的方便,通常“可忽略温度的影响,Kw值为1×10-14。
”教科书中的【思考与交流】要求学生分析酸或碱的稀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主要是为理解p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关系作铺垫。
关于溶液pH的教学可大致分为这样几部分:pH的概念、p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pH的测定方法和pH的应用。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科书以图示和资料的方式介绍pH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利用这些资源可使教学的知识更加鲜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②使学生利用平衡移动原理理解温度、溶液酸碱性、外加试剂等对水的电离的影响③溶液酸碱性与c(H+)、c(OH—)以及跟pH的关系;有关溶液pH的计算④溶液pH的测定方法和应用⑤理解酸碱中滴定原理、操作、注意事项;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合理分析实验误差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节的“思考与交流”“问题讨论”“实验探究”“实践活动”等栏目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②培样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
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处理这节课的一些看法: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
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
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
在25℃时K w= c(H+)* c(OH -)。
学生了解在室温时,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c(OH-) 与c(H+) 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1×10-14。
使学生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OH - ,而是其中的c (H+)>c(OH-);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H+,而是其中的c(H+)<c(OH-);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H+和OH -,而是c(H+)=c(OH -)。
.使学生了解溶液中H+浓度与OH -浓度的关系,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
(二)、教学三维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评价建议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本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的离子积的运算,提高有关的计算能力,加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认识。
2、通过水的电离平衡分析,提高运用电离平衡基本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H+ 、OH-关系的分析,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的离子积,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2011-2012学年高二化学选修4(人教版)同步练习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 教学内容: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二.重点、难点:1. 本节的重点是水的离子积,氢离子浓度、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2. 本节的难点是水的离子积,相关溶液pH的简单计算三. 具体内容:(一)水的电离1. 水的电离2. 水的电离水准3. 电离平衡常数4. 水的离子积5. 需注意的6.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1. Kw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存有2. 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的关系3.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4. 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5. pH的测量(三)pH的应用1. 医疗上2. 生活上3. 环保领域中4. 农业生产中5. 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四)酸碱质子理论A. 溶液pH的计算方法B. 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1. 实验2. 酸碱指示剂在中和滴定中的应用【典型例题】[例1] 将pH=4的酸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可能是()A. 等于7B. 大于7C. 小于7D. 无法确定答案:AC解析:考虑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和pH的计算。
[例2] 今有HA、H2B、H3C三种弱酸,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规律,它们之间发生以下反应:HA+HC2-(少量)=A-+H2C-;H2B(少量)+2A-=B2-+2HA;H2B(少量)+ H2C-=HB-+H3C,回答以下问题:(1)相同条件下,HA、H2B、H3C三种酸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2)A-、B2-、C3-、HB-、H2C-、HC2-六种离子中,最容易结合质子(H+)的是_____,最难结合质子的是_____;(3)完成以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H3C+OH-(过量)_______________;②HA(过量)+C3-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2B;(2)C3-;HB-;(3)H3C+3OH-=C3-+3H2O;2HA+C3-=2A-+H2C-解析:掌握酸碱质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