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里的纵缝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9
混凝土路面伸缩缝
缩缝为收缩缝,深约80MM,宽15MM,设缝间距5~6M,伸缝为胀缝,缝宽
20MM,并完全断开,缝间距35M左右.另超过6M宽的路面还应设纵缝.缩缝:防止混凝土垫层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收缩缝。
伸缝:
防止混凝土垫层在气温升高时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起而设置的伸胀缝。
在道路工程里面,解决路面变形有两种方法,疏导和约束。
疏导的方法主要是设路面接缝,约束的方法主要是板面配筋。
路面接缝有这样几种:
纵缝和横缝。
纵缝是平行于道路长度方向的缝,一般设在道路横向变坡点的纵向通缝,也称纵向缩缝,通常设传力杆;横缝是垂直于道路长度方向的缝,分为缩缝和胀缝,胀缝又叫伸缝,缩缝是为满足道路收缩变形而设的,间距一般仅为3~5米,为假缝,不设拉杆(与施工缝重合时设拉杆),用道路切割机切成,深度为路面厚度的1/3左右(路面收缩仅作用于表面),胀缝是为满足道路砼温度膨胀变形而设的,间距较大,一般在100米~300米之间,设在道路交接处、交汇处及中间部位,缝宽约10~20mm左右,为预留缝,通常设滑动传力杆,加套管。
上述这些接缝组成道路的分仓网格,共同协调路面的变形。
1/ 1。
混凝土路面里的纵缝、横缝是设计规划的路面分割缝,其功能是隔断混凝土内部应力,增加路面竖向变形量,防止变形过大造成断裂破坏。
胀缝、缩缝一般设置在横缝里,是防止混凝土随温度变化胀缩量较大时,混凝土纵向内应力将混凝土挤碎或者拉裂面设置的,胀缩缝的宽度较一般的纵缝大些。
施工缝一般应该留置在横缝位置处,但施工有时因为种种不可预测的原因中断,从而需要临时留置横向分割缝。
传力杆的作用,是增加相邻混凝土块之间的应力传递的,是防止混凝土路面局部受力较大,造成混凝土路面不均匀沉降,传递应力使相邻混凝土块共同受力。
评论(1)|0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缝主要有:纵缝、横向缩缝、胀缝、施工缝。
各种缝的设置根据施工季节合理安排,尽量不减少为宜。
下面就各种缝的设置进行分析,供大家探讨。
1纵缝施工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和硬路肩总宽度时,应设纵向施工缝,由于纵向相邻的两次混凝土的浇筑日期不同,两次混凝土强度差异较大,在第一次施工时应在纵缝处设置拉杆,施工另一幅时应先对第一幅纵向逢重新按设计轴线放样,沿放好的线用切缝机将多余的混凝土切掉,在混凝土板的侧壁上涂刷沥青,另一幅施工完成后纵向施工缝应自然顺适、圆滑。
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采用假缝拉杆型纵缝,即锯切纵向缩缝,纵缝位置应按车道宽度设置,并在摊铺过程中用专用的拉杆插入装置插入拉杆。
钢筋混凝土路面、桥面和搭板的纵缝拉杆可由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切开的假纵缝可不设拉杆,但纵向施工缝应设拉杆。
通村公路路面宽度3.5m不设置纵缝,但弯道加宽大于4.5米时和错车道的位置应进行纵向施工缝的设置并加传拉杆。
2横向缩缝施工普通混凝土路面横向缩缝宜等间距布置,不宜采用斜缝。
不得不调整板长时,最大板长不宜大于6.0米;最小板长不宜小于板宽。
在中、轻交通的混凝土路面上,横向缩缝为不设传力杆假缝型,因此通村公路混凝土路面的横向缩缝设置为假缝型。
横向缩缝的切割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切早了易造成混凝土“飞边”或“肯边”,影响美观,切晚了会使混凝土收缩而拉裂,产生不规则的横向裂缝,经施工现场经验,横缝的切割时间与混凝土的龄期及温度有关,当养护时间(h)与养护温度(C°)的乘积约为290~310之间时进行切割较理想。
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1、路基、基层的影响:(1)基层平整度差,导致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匀,离散性大,在行车荷载及温度翘曲应力作用下,使得路面应力集中。
当应力超过极限强度时,就会在厚度薄弱处产生裂缝。
(2)地基强度不均匀,路基填料混杂或压实不好,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混凝土板产生裂缝。
(3)路基软弱,未压实,或路面基层强度不足,沉降量过大,混凝土板受弯产生裂缝。
(4)半填半挖路段,填挖交接处未按要求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好,或填方部分未压实,导致填方部分沉降或滑移而造成裂缝。
(5)老路拓宽,新填土部分施工方法不当,与劳碌结合不好,导致混凝土板产生裂缝。
2、混凝土振捣影响:振捣质量的影响。
应保证振捣器在每一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以拌合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砂浆为准,并不宜过振。
振捣不足,易使混凝土中出现气孔、蜂窝,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裂缝;振捣过量,则粗骨料下沉,混凝土离析,影响其强度。
3、养护的影响;混凝土的养护对其早期强度增长和防止收缩裂缝极为重要。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逐渐开始凝结硬化。
当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小时,混凝土中水分就会不断地被蒸发掉,造成混凝土由表到里逐渐失水,同时水还会阻滞混凝土的继续硬化甚至停止硬化。
如果养护不及时,就会造成顶面失水快,收缩迅速;板底失水慢,收缩缓慢。
翘曲后则可能是板产生裂缝。
因此一定要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在表面手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
同时必须保证养护的时间,实际养护天数根据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一般宜为14天~21天。
4、横向缩缝质量的影响;设置横向缩缝是为了减小收缩应力和翘曲应力,缩缝主要采用假缝的形式,一般用锯缝机进行切割。
切缝的作用是使内应力在切缝处产生应力集中,从而使裂缝在切缝处产生。
切缝施工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不加强控制,极易引发裂缝。
(1)切割时间。
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应采用切缝机进行切割。
道路拉杆设置规范拉杆一般设置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纵缝中,所谓纵缝就是由两块水泥路面连接起来的中间缝。
拉杆一般由钢筋制成,对左右水泥混凝土路面起牵引作用。
也就是说,它排列在中间,以一定的间隔排列,连接道路的左右两边。
在缩缝和伸缩缝设置传力杆,施加圆钢筋,一半涂沥青,便于滑动。
高速公路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设置伸缩缝。
首先要纠正的是纵向设置拉杆,只有水平缩缝和伸缩缝设置时才设置传力杆。
1、浇注的左右两半,中间设置纵向拉杆,拉杆的设置与面板厚度、板竞和板长有关。
以普通水泥混凝土面层为例:当板为3m,面层厚度为200m-250mm时,拉杆采用(p14螺纹钢筋×700mm长×900mm间距,与最外横缝的距离不小于10mm(即长度为4米的板两端需要大间距100mm)。
2.传动杆应采用光滑钢筋。
以横向伸缩缝为例:当表层厚度为220mm时,传力杆直径为28mm(928),传力杆最小长度为400mm,传力杆最大间距为300mm。
3.传动杆的设置是根据横向缩缝和伸缩缝进行设置的,即只在有横向缩缝和伸缩缝的地方设置传动杆,板间不需要设置传动杆。
一般情况下,每隔200米设置一个伸缩缝,或在其他道路的交叉口设置伸缩缝,必须在与桥梁的交叉口设置伸缩缝。
所以我给你一些CAD图表,展示给你看。
如果你需要电子版的CAD,你可以问我。
另外,希望大家仔细阅读JGT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规范”。
拉杆和传力杆一般位于混凝土铺装板和板材之间,板材尺寸一般为6-8米,传力杆一般纵向使用,拉力杆横向使用。
它基本上设置在板材中心的较低位置(1/3厚度)。
没有区别,它是用来防止变形和破坏,并主动释放应力。
它们还需要彼此完全连接和分离。
拉杆可设置为两端连接,无需设置壳体,传力杆的一端设有壳体,可自由缩回。
水泥混凝土接缝的处理一、接缝的构造与布置混凝上面层是由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板所组成,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温度的变化会形成板的中部隆起的趋势、板的周边和角隅发生翘起的趋势。
这些变形会造成板的断裂或拱胀等破坏。
为避免这些缺陷,混凝土路面不得不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许多接缝,把整个路面分割成许多板块。
混凝土板一般采用矩形,纵向和横向接缝一般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互相错位。
1. 横缝(1)概念:横向接缝是垂直于行车方向的接缝。
(2)分类:缩缝、胀缝和施工缝。
(3)胀缝① 概念:胀缝保证板在温度升高时能部分伸张,从而避免产生路面板在热天的拱胀和折断破坏,同时胀缝也能起到缩缝的作用。
② 构造缝宽:缝隙宽约20~25mm。
如施工时气温较高,或胀缝间距较短,应采用低限;反之用高限。
缝隙上部3~4cm深度内浇灌填缝料,下部则设置富有弹性的嵌缝板,它可由油浸或沥青浸制的软木板制成。
传力杆:对于交通繁重的道路,为保证混凝土板之间能有效地传递荷载,防止形成错台,应在胀缝处板厚中央设置传力杆。
传力杆一般长40~60cm,直径20~25mm的光圆钢筋,每隔30~50cm设一根。
杆的半段固定在混凝土内,另半段涂以沥青、套上长约8~10cm的铁皮或塑料套筒,筒底与杆端之间留出宽约3~4cm的空隙,并用木屑与弹性材料填充,以利板的自由伸缩。
在同一条胀缝上的传力杆,设有套筒的活动端最好在缝的两边交错布置。
垫枕:由于设置传力杆需用钢材,故有时不设传力杆,而在板下用100号混凝土或其它刚性较大的材料,铺成断面为矩形或梯形的垫枕。
当用炉渣石灰上等半刚性材料作基层时,可将基层加厚形成垫枕,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为防止水经过胀缝渗入基层和土基,还可在板与垫枕或基层之间铺一层或两层油毛毡或2cm厚沥青砂。
混凝土路面伸缩缝
缩缝为收缩缝,深约80MM,宽15MM,设缝间距5~6M,伸缝为胀缝,缝宽20MM,并完全断开,缝间距35M左右.另超过6M宽的路面还应设纵缝. 缩缝:防止混凝土垫层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收缩缝。
伸缝:防止混凝土垫层在气温升高时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起而设置的伸胀缝。
在道路工程里面,解决路面变形有两种方法,疏导和约束。
疏导的方法主要是设路面接缝,约束的方法主要是板面配筋。
路面接缝有这样几种:纵缝和横缝。
纵缝是平行于道路长度方向的缝,一般设在道路横向变坡点的纵向通缝,也称纵向缩缝,通常设传力杆;横缝是垂直于道路长度方向的缝,分为缩缝和胀缝,胀缝又叫伸缝,缩缝是为满足道路收缩变形而设的,间距一般仅为3~5米,为假缝,不设拉杆(与施工缝重合时设拉杆),用道路切割机切成,深度为路面厚度的1/3左右(路面收缩仅作用于表面),胀缝是为满足道路砼温度膨胀变形而设的,间距较大,一般在100米~300米之间,设在道路交接处、交汇处及中间部位,缝宽约 10~20mm左右,为预留缝,通常设滑动传力杆,加套管。
上述这些接缝组成道路的分仓网格,共同协调路面的变形。
一、接缝设置的原因混凝上面层是由一定厚度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由于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混凝土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膨胀和收缩。
而在一昼夜户,白天气温升高,混凝土板顶面温度较底面为高,这种湿度坡差会造成面板的中部突起。
夜间气温降低,混凝土板顶面温度较底面为低,会使板的周围和角隅翘起;(如图2-8-6a)。
这些变形会受到面板与基础之间的摩阻力和粘结力,以及板自重和车轮荷载等的约束。
致使板内产生过大的应力,造成板的断裂(图2-8-6b)或拱胀破坏(图2-8-6c)。
由图2-8-6可见,由于翘曲而引起的裂缝,则在在裂缝发生后被分割的两块板体尚不致完全分离,还具有传递荷载的能力,倘若板体温度均匀下降引起收缩,则将使两块板拉开(图2-8-6c),从而失去传递荷载的能力。
为了避免这些缺陷,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得不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许多接缝.把整个路面分割成为许多板块。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可分为纵缝和横缝两大类。
与路线中线平行的接缝称为纵缝,与路线垂直的接缝称为横缝。
接缝设计应能:①控制收缩应力和翘曲应力所引起的裂缝出现的位置;②通过接缝提供足够的荷载传递;③防止坚硬的杂物落入接缝缝隙内。
二、纵缝及其构造1.纵向缩缝当一次铺筑的宽度大于4.5m时,应增设纵向缩缝。
纵向缩缝可采用假缝加拉杆型,其构造如图2-8-7所示。
设置拉杆,可以防止板块横向位移使缝隙扩大,拉杆应设置在板厚的1/2处;在缩缝上部设置的槽口,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后,并达到一定的抗压强度(碎石混凝土为 6.0~12.0MPa.砾石混凝土为9.0~12.0MPa)时,用切缝机进行切割,或在混凝土浇筑时振人木条。
槽门深度要适中,过浅,则混凝土截面的强度削弱得不够,从而不能保证以后的开裂发生在接缝位置上;过深,则不规则断裂面面积过少,接缝传荷能力降低。
根据经验,槽深—般为板厚的1/4—1/5,槽口宽度根据施工条件,宜尽可能窄些,通常为3~8mm。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的布设摘要:由于气温的变化,使混凝土板内产生温度伸缩应力和翘曲应力,造成板的断裂或拱胀等破坏。
为避免这些破坏,混凝土路面不得不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许多接缝,把路面分割成许多板块。
关键词:混凝土板;接缝;板块Abstract: because the temperature change, make the concrete board inside produce temperature telescopic stress and warp stress, causing the board or arch bilge damaged fracture. To avoid the destruction, concrete pavement in two directions and had to set up many juncture, divided into many plates off the road.keywords:concrete plate,joint, plate混凝土面层是由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板所组成,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由于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混凝土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膨胀和收缩。
而在一昼夜中,白天气温升高,混凝土板顶面温度较底面为高,这种温度坡差会使板的中部形成隆起的趋势。
夜间气温较低,板顶面温度较底面为低,会使板的周边和角隅发生翘起的趋势。
这些变形会受到板与基础之间的摩阻力和粘结力,以及板的自重和车轮荷载等的约束,致使板内产生过大的应力,造成板的断裂或拱胀等破坏。
由于翘曲引起的裂缝,将板体分割为两块,但是板体尚不致完全分离,倘若板体温度均匀下降引起收缩,则将两块板体拉开,从而失去荷载传递作用。
为避免这些缺陷,混凝土路面不得不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许多接缝,把路面分割成许多板块。
无论哪种形式的接缝处,板体都不可能是完全连续的,其传递荷载的能力均无法达到连续板体的要求。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分纵向和横向两大类。
纵缝又可分为纵向缩缝和纵向施工缝;横缝又可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
①纵向施工缝本工程水泥砼路面为2*4.5m形式,分两幅进行摊铺,中间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加Φ14螺纹钢筋拉杆的构造形式,拉杆间距60cm布置,详见设计图中。
纵向施工缝拉杆根据形状可分为直线形方式和“L”形方式两种。
拉杆设置间距通过“间距标尺”设定,并注意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水泥混凝土稠度变化调节汽锤气压值,一般为(275.8~413.7)kPa[(40~60)PSI],水泥混凝土坍落度越大,气压值应越小。
“L”形拉杆在水泥混凝土硬化后应重新扳直。
②横向缩缝横向缩缝一般非重交通路段采用不设传力杆的假缝形式,重交通公路、路段自由端部及胀缝两侧相邻的各3道横缝,以及涵洞顶部补强段的2道横缝内均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形式。
本项目路面横向缩缝一般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形式,施工应严格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横向缩缝传力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钢筋支架固定。
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并使用直径不小于10mm的钢钎将支架稳固地锚固在基层上。
每只长约4m的钢筋支架至少需要(6~8)根钢钎。
钢钎锚固于基层的深度为(11~16)cm。
横向缩缝一般间距4.5m布置,贯穿整幅路面,横向缩缝不宜采用斜缝,不得不调整板长时,最大板长不宜大于5m,最小板长不宜小于板宽。
③胀缝胀缝一般只在桥涵、通道和其它固定构造物处、路面曲线纵坡变换处或与其他道路相交处等位置上设置。
在临近桥梁、固定构造物处及与其它道路相交处连续设置2条胀缝。
路面胀缝的设置必须符合设计图纸与《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中相关规定,同一断面处的胀缝必须贯通。
胀缝的构造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形式。
传力杆使用光面钢筋,为防止锈蚀并使之起隔离作用,钢筋一端2/3范围内涂沥青。
有涂层的端部安装聚丙烯套子,套子长10cm,传力杆插入后顶端留3cm的空间作为面板热胀冷缩余地。
混凝土路面改造纵缝啃边的原因分析和处治措施摘要: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建造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国、省道、县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也到了使用年限,已经大部份出现大面积的破碎、沉陷或波浪式起伏等严重病害,对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影响极大。
因此国、省道、县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亟待需要进行旧路面改造来满足现状社会车辆的通行和荷载的要求。
新建的路面方案除接顺的过渡段、经过村落、圩镇及桥梁位置外,均拟考虑旧路面作为路床的基础上加铺水稳层及水泥路面的方案设计。
由于旧路改造都有一个共性的因素就是边通车边施工,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半幅施工,半幅通车交替进行。
待整幅路面施工好后全面开放交通,后发现新建的水泥路面纵向施工缝有啃边现象的通病,而且随时间的发展越加严重。
本文就是对纵向施工缝出现啃边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旧路面改造;啃边;原因分析和处治措施引言为了能够消除或降低路面病害的产生,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营造和谐社会,针对过往出现的病害进行有效分析和采取有效的治理方法,有利于日后旧路改造项目有例子可参考,提高公路旧路改造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避免中后期道路养护工作严峻,对改造后出现纵缝啃边现象应予以重视,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
1.纵向施工缝啃边的原因分析公路旧路改造完成后,新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纵向施工缝出现啃边等病害,有其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其客观原因。
接下来我们就从主观和客观原因上分析造成啃边的原因。
1 .1旧路改造的同时需要承担交通职能,因此大多数采用半幅施工,半幅双向通车的交通组织方案。
施工位置采用安全设施封蔽后进行水稳施工,水稳施工完成后,经交验合格后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待砼路面强度满足要求后开放交通,然后施工另外半幅。
当施工另外半幅水稳层时,由于受已完成路面纵向拉杆钢筋的影响,压路机无法碾压至纵向施工缝位置,造成该位置约40cm宽度的水稳比较松散,压实度较差,当混凝土路面完成并开放交通后受高频车流和重型车辆的碾压,纵缝下面的基层产生轻微沉降,纵缝两侧板块产生应力迫使混凝土路面顶面挤压,从而破碎脱落出现啃边病害。
混凝土路面纵缝拉杆节点
从结构角度来看,混凝土路面纵缝拉杆节点通常由拉杆、连接
套筒、锚固件和支座等组成。
拉杆通过连接套筒与混凝土路面相连接,锚固件则用于固定拉杆的位置,支座则用于支撑和传递荷载。
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将不同路面板之间的应力传递和分散,从而
减少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从施工和维护角度来看,混凝土路面纵缝拉杆节点的设置需要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拉杆
的安装位置准确,锚固件的固定牢固,以及支座的稳固可靠。
同时,定期的维护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对连接部位的检查和紧固件
的调整,以确保节点的正常使用和性能。
从经济和环保角度来看,混凝土路面纵缝拉杆节点的设置可以
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提高路面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与此同时,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材,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总的来说,混凝土路面纵缝拉杆节点在道路工程中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还可以减少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符合经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混凝土路面里的纵缝、横缝是设计规划的路面分割缝,其功能是隔断混凝土内部应力,增加路面竖向变形量,防止变形过大造成断裂破坏.胀缝、缩缝一般设置在横缝里,是防止混凝土随温度变化胀缩量较大时,混凝土纵向内应力将混凝土挤碎或者拉裂面设置的,胀缩缝的宽度较一般的纵缝大些。
施工缝一般应该留置在横缝位置处,但施工有时因为种种不可预测的原因中断,从而需要临时留置横向分割缝。
传力杆的作用,是增加相邻混凝土块之间的应力传递的,是防止混凝土路面局部受力较大,造成混凝土路面不均匀沉降,传递应力使相邻混凝土块共同受力。
评论(1)|0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缝主要有:纵缝、横向缩缝、胀缝、施工缝.各种缝的设置根据施工季节合理安排,尽量不减少为宜.下面就各种缝的设置进行分析,供大家探讨。
1纵缝施工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和硬路肩总宽度时,应设纵向施工缝,由于纵向相邻的两次混凝土的浇筑日期不同,两次混凝土强度差异较大,在第一次施工时应在纵缝处设置拉杆,施工另一幅时应先对第一幅纵向逢重新按设计轴线放样,沿放好的线用切缝机将多余的混凝土切掉,在混凝土板的侧壁上涂刷沥青,另一幅施工完成后纵向施工缝应自然顺适、圆滑。
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
5m时,应采用假缝拉杆型纵缝,即锯切纵向缩缝,纵缝位置应按车道宽度设置,并在摊铺过程中用专用的拉杆插入装置插入拉杆。
钢筋混凝土路面、桥面和搭板的纵缝拉杆可由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切开的假纵缝可不设拉杆,但纵向施工缝应设拉杆。
通村公路路面宽度3.5m不设置纵缝,但弯道加宽大于4.5米时和错车道的位置应进行纵向施工缝的设置并加传拉杆。
2横向缩缝施工普通混凝土路面横向缩缝宜等间距布置,不宜采用斜缝.不得不调整板长时,最大板长不宜大于6.0米;最小板长不宜小于板宽。
在中、轻交通的混凝土路面上,横向缩缝为不设传力杆假缝型,因此通村公路混凝土路面的横向缩缝设置为假缝型。
横向缩缝的切割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切早了易造成混凝土“飞边”或“肯边”,影响美观,切晚了会使混凝土收缩而拉裂,产生不规则的横向裂缝,经施工现场经验,横缝的切割时间与混凝土的龄期及温度有关,当养护时间(h)与养护温度(C°)的乘积约为290~310之间时进行切割较理想。
一、接缝设置的原因混凝上面层是由一定厚度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由于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混凝土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膨胀和收缩.而在一昼夜户,白天气温升高,混凝土板顶面温度较底面为高,这种湿度坡差会造成面板的中部突起。
夜间气温降低,混凝土板顶面温度较底面为低,会使板的周围和角隅翘起;(如图2-8-6a)。
这些变形会受到面板与基础之间的摩阻力和粘结力,以及板自重和车轮荷载等的约束。
致使板内产生过大的应力,造成板的断裂(图2-8—6b)或拱胀破坏(图2-8-6c)。
由图2—8-6可见,由于翘曲而引起的裂缝,则在在裂缝发生后被分割的两块板体尚不致完全分离,还具有传递荷载的能力,倘若板体温度均匀下降引起收缩,则将使两块板拉开(图2-8—6c),从而失去传递荷载的能力。
为了避免这些缺陷,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得不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许多接缝.把整个路面分割成为许多板块.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可分为纵缝和横缝两大类。
与路线中线平行的接缝称为纵缝,与路线垂直的接缝称为横缝。
接缝设计应能:①控制收缩应力和翘曲应力所引起的裂缝出现的位置;②通过接缝提供足够的荷载传递;③防止坚硬的杂物落入接缝缝隙内。
二、纵缝及其构造1.纵向缩缝当一次铺筑的宽度大于4.5m时,应增设纵向缩缝。
纵向缩缝可采用假缝加拉杆型,其构造如图2—8-7所示.设置拉杆,可以防止板块横向位移使缝隙扩大,拉杆应设置在板厚的1/2处;在缩缝上部设置的槽口,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后,并达到一定的抗压强度(碎石混凝土为6.0~12.0MPa.砾石混凝土为9.0~12。
0MPa)时,用切缝机进行切割,或在混凝土浇筑时振人木条。
槽门深度要适中,过浅,则混凝土截面的强度削弱得不够,从而不能保证以后的开裂发生在接缝位置上;过深,则不规则断裂面面积过少,接缝传荷能力降低。
根据经验,槽深—般为板厚的1/4—1/5,槽口宽度根据施工条件,宜尽可能窄些,通常为3~8mm。
2.纵向施工缝由于施工条件等原因,当-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需分两次以上浇筑时,则应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按其构造的不同,可分为平缝和企口缝两种形式:一般采用平缝,并应在板厚中央设置拉杆,以防止接缝张开和板的上下错动.其构造如图2-8—8所示。
接缝碎裂领近接缝60cm范围内板边缘混凝土的开裂,断裂或成碎屑,通常不扩展到整个板厚。
由传荷设施设计或施工不当,缝隙内进入坚硬材料阻碍膨胀,由耐久性裂缝使混凝土崩解等原因造成轻微:接缝任一测的碎中等:碎裂范围大于8cm;严重:严重碎裂,伤害轮胎或危及安全填缝料损坏接缝内填缝料挤出,缺损,老化,未与混凝土黏结轻微:仅个别接缝出现中等:出现中等损坏,水和硬物易进入严重:水和硬物自由进入,需立即更换错台接缝或裂缝两侧出现高差以平沉陷路表面局部面积的下沉,由地基不均匀沉降所引起胀起因冻胀或膨胀土膨胀而隆起拱起因板块热膨胀受阻而出现屈曲失稳轻微:车辆中等:车辆有较大振动,略有不严重:车辆振动很大,很不轻微:被中等:被中等裂缝分割成4块严重:被严重裂缝分割成4块纹裂或网裂和起皮纹裂或网裂是混凝土板表层出现细裂纹,起皮是由于上层3~13mm深的混凝土品质变坏而脱落引起的轻微:出现纹裂或网裂中等:出现起皮面积少于10%严重:起皮面积超过10%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类型和轻重横向和斜向裂缝垂直或斜向路中线,由荷载和(或)温度作用所造成的角隅断裂从角隅到裂缝两端的距离小于板边长的一半,否则按斜向裂缝计,由基础强度不足引起的损坏类型描述纵向裂缝平行路中线,由基础沉降或者荷载和温度共同作用引起的轻微:无碎裂或错台中等:低到中等碎裂和(或)错台小于严重:缝隙宽大于25mm或错台不小于1交叉裂缝和破碎板板被裂缝分割成4块以上,由重复荷载应力,翘曲应力及搜索应力等综合作用引起活性集料反应活性集料在碱性坏境中膨胀或者在混凝土中产生硅反应而膨胀,出现网裂纵向接缝张开纵缝及行车道和路肩的接缝缝隙变宽,使水和(或)硬物易进入,因纵缝未设拉杆或路肩位移和变形所造成轻微中等:张大量3-10mm严重:张开量大于10m唧泥水和细料在重车的作用下从裂缝中泵吸出来轻微:重车中等:路表面裂缝处可观察到严重:路表面裂缝处有大量泵耐久性裂纹接缝,裂缝或边缘附近出现密集的新月形发状裂纹,裂缝表面含有氢氧化钙残留物,使裂缝及其周围呈现暗色轻微:影响面积小于30中等:宽于30cm,轻微到中等碎裂严重:严重碎裂纵向接缝张开(或)硬物易进入,因纵缝未设拉杆或路肩位移和变形所造成中等:张大量3-10mm 严重:张开量大于10m磨损和露骨表层水泥砂浆被磨耗,粗集料外露并被磨耗露骨修补损坏原板被全部或部分拆除,并用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置换轻微:轻微或无损坏,中等:轻微开裂或中等碎裂,错台6-13mm严重:出现碎裂,开裂,车辙,需更换测的碎裂范围小于8cm;裂范围大于8cm;重碎裂,伤害轮胎或危及安全按碎裂接缝的条数计缝出现现中等损坏,水和硬物易进入和硬物自由进入,需立即更换以平均错台量(mm)表示仪器量测以面积计:车辆轻微振动,无不舒适感;中等:车辆有较大振动,略有不舒适感;严重:车辆振动很大,很不舒适微:被轻微裂缝分割成4块以上中等:被中等裂缝分割成4块以上严重:被严重裂缝分割成4块以上或网裂,表面状况良好;现起皮面积少于10%皮面积超过10%以面积计和轻重程度鉴别以断裂板块数计轻重程度分级计量方法或错台的发状裂缝;:低到中等碎裂和(或)错台小于13mm;:缝隙宽大于25mm或错台不小于13mm以裂缝长度或者以开裂板块数计不分级按整个路段的损坏程度评价轻微:张开量不大于3mm 中等:张大量3-10mm 严重:张开量大于10mm以长度计以受影响的接缝和裂缝数计:重车驶经时有水从裂缝中泵出中等:路表面裂缝处可观察到泵出材料严重:路表面裂缝处有大量泵出材料记录发生地点小于30cm宽,无碎裂;于30cm,轻微到中等碎裂重碎裂中等:张大量3-10mm以长度计严重:张开量大于10mm磨损以面积计露骨损坏,接缝错台小于6mm;记录修补损坏的数量微开裂或中等碎裂,错台6-13mm;现碎裂,开裂,车辙,需更换。
混凝土路面里的纵缝、横缝是设计规划的路面分割缝,其功能是隔断混凝土内部应力,增加路面竖向变形量,防止变形过大造成断裂破坏。
胀缝、缩缝一般设置在横缝里,是防止混凝土随温度变化胀缩量较大时,混凝土纵向内应力将混凝土挤碎或者拉裂面设置的,胀缩缝的宽度较一般的纵缝大些。
施工缝一般应该留置在横缝位置处,但施工有时因为种种不可预测的原因中断,从而需要临时留置横向分割缝。
传力杆的作用,是增加相邻混凝土块之间的应力传递的,是防止混凝土路面局部受力较大,造成混凝土路面不均匀沉降,传递应力使相邻混凝土块共同受力。
评论(1)|0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缝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缝主要有:纵缝、横向缩缝、胀缝、施工缝。
各种缝的设置根据施工季节
合理安排,尽量不减少为宜。
下面就各种缝的设置进行分析,供大家探讨。
1
纵缝施工
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和硬路肩总宽度时,
应设纵向施工缝,
由于纵向相邻的两次混
凝土的浇筑日期不同,
两次混凝土强度差异较大,
在第一次施工时应在纵缝处设置拉杆,
施
工另一幅时应先对第一幅纵向逢重新按设计轴线放样,
沿放好的线用切缝机将多余的混凝土
切掉,在混凝土板的侧壁上涂刷沥青,另一幅施工完成后纵向施工缝应自然顺适、圆滑。
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
4.5m
时,应采用假缝拉杆型纵缝,即锯切纵向缩缝,纵缝位置应按车道宽度设置,并在摊铺过程中用专用的拉杆插入装置插入拉杆。
钢筋混凝土路面、
桥面和搭板的纵缝拉杆可由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钢纤维混凝
土路面切开的假纵缝可不设拉杆,但纵向施工缝应设拉杆。
通村公路路面宽度
3.5m
不设置纵缝,但弯道加宽大于
4.5
米时和错车道的位置应进行
纵向施工缝的设置并加传拉杆。
2
横向缩缝施工
普通混凝土路面横向缩缝宜等间距布置,
不宜采用斜缝。
不得不调整板长时,
最大板长
不宜大于
6.0
米;最小板长不宜小于板宽。
在中、轻交通的混凝土路面上,横向缩缝为不设
传力杆假缝型,因此通村公路混凝土路面的横向缩缝设置为假缝型。
横向缩缝的切割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切早了易造成混凝土“
飞边
”
或
“
肯边
”
,影响美观,
切晚了会使混凝土收缩而拉裂,
产生不规则的横向裂缝,
经施工现场经验,
横缝的切割时间
与混凝土的龄期及温度有关,当养护时间(
h
)与养护温度(
C°
)的乘积约为
290~310
之间
时进行切割较理想。
缝宽应控制在
6~8mm,
切缝深度根据混凝土厚度确定,切割后的缝及时清理干净,用沥青麻絮填塞。
3
横向施工缝
每天摊铺结束或摊铺中断时间超过
30
分钟时应,应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与胀缝重
合,
确有困难不能重合时,
施工缝应采用设置螺纹传力杆的企口缝形式。
横向施工缝应与路
中心线垂直。
横向施工缝在缩缝处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型。
如果要改变方向施工另一段时,
应
设置角隅补强钢筋,
因此在混凝土路面施工时,
施工技术人员要有计划进行安排,
预防施工
中遇到的各种可能性,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是施工好混凝土的关键。
4
胀缝的施工
胀缝的设置根据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中规定,
胀缝间距视集料的温度
膨胀性大小、
当地年温差和施工季节综合确定,
高温施工、
常温施工,
集料温缩系数和年温
差较小时均可不设胀缝。
但通村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在原通村沙石路面上修建,平曲线极限半
径较多,
纵坡坡长短,
且纵向凸曲线和凹曲线极限半径也多,
因此在通村水泥混凝土路面施
工时应高度重视胀缝的设置,
从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中规定,
在邻近构造
物、
小半径平曲线两端和凹形竖曲线纵坡变换处应至少各设2
条胀缝,
其余路段可不设置胀
缝,
但从实施的通村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情况看,
在同等条件下,
出现断板的地方均在纵向
小半径凸曲线处,
从受力情况分析,
在热膨胀的情况下,
小半径凹曲线向下有基层的反作用
力不易隆起悬空,
而在小半径凸曲线的位置向上无任何阻挡物而易隆起悬空,
在车辆荷载作
用下使混凝土板碎裂,因此在纵向小半径凸曲线处更应设置胀缝
通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应设置胀缝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和传力杆,胀缝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