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基本理论表格整理心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教育硕士心理学学习理论复习思想结构图心理学理论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有关看法总结:认识过程心理学心理过程感情过程注意心理现象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色能力气质性格知情义的关系:三个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限制,互相浸透认识过程基础感情过程前提反作用影响影响调理意志过程心理学研究客观任务心理本质发展研究任务和意义系统研究意义原结构主义教育则机能主义原则心理学方法和行为主义派别察看方格式塔试验法精神剖析丈量过去和此刻人本主义检查现状认知个案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体信息整合神经元轴突传达信息树突接受信息突触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神经元联系神经元2、神经激动神经激动刺激 去极化状态 电位差 极化状态不该期 刺激不反响神经激动脉冲式3、中枢神经系统及其活动大脑皮层颞叶——听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 中边沿系统额叶——语言中枢 脑顶叶——运动中枢枢大脑 神小脑经间脑:丘脑和下丘脑个体和种族保留系脑干:延脑、脑桥、中脑调理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 统脊参加记忆活动髓感觉的整合中 最低部位,基本功能是反射和传导神经激动枢神 喜悦过程减退克制经 活动过程条件克制 分化克制克制过程系非条件克制统扩撒和集中外克制 活超限克制活动规律动互相引诱正引诱、负引诱4、反射结构及其种类结构感觉器-传反射反射弧特别通路着迷经-中三种通路非特别通路 枢-传出神无条件反射环形通路经-效应器经典条件反射强两种化关系信号 条件反射时系统工具性条件反射程表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动物心理的发发生:反应-感觉性-信号性反应发展:感觉-知觉-思想萌芽生与发展心人类心理的发发生:两个基本条件:劳动和语言发展:阶段性;心剪发展条件(遗传,理生与发展环境和教育,心剪发展的动力)的发人类心理的基归纳性、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限制性生本特色与行为主义——华生(五个看法)发精神剖析学派——两个人头,五八阶段展个性心剪发展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四个要素,三种适理论应),四个阶段。
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能力涉及的领域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能力创造的程度 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抑制型 弱 抑郁质 兴奋型 不平衡,强 胆汁质
黏液质
平衡,不灵活,强 安静型
多血质
平衡,灵活,强
活泼型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神经活动过程的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强 不平衡 兴奋型 胆汁质 强 平 衡 灵 活 活泼型 多血质 强 平 衡 不灵活 安静型 黏液质 弱
抑制型
抑郁质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
第七章心理诊断技能第八章心理咨询技能
第九章心理测量技能
.
.。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表格总结.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心理现象结构表心理学流派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3一般学习理论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4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5归属与爱,◆(马斯洛:缺失需要(生理,安全,尊重);:永远得不成长需要(求知,审美,自我实现)到满足的需要)早期的迁移理论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6学习迁移类型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7学习动机理论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中的六因素和三纬度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8学习的分类学习策略的分类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9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0知识学习的类型心理发展八阶段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1青少年高速发展时期:婴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2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四阶段(自我中心,权威,可逆性,公正);2. 10岁是关键期;3.道德教育目标:达到自律道德: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智力维力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3空间,音乐,-7智力:言语、逻辑-数学,视觉运动,人际,自知影响: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4 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人才观和成长观“卡特尔卡特尔:因素分析的方法,根源特质,种人格因素调量表”(人格特质)16气质a. 胆质汁:直率、热情,情绪易冲动,为人直爽坦诚,工作主动,行为果断。
但自制力较差,容易感情用事,行为具有攻击性,又可称为“好斗型”。
李逵、鲁智深、张飞。
b.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善于交际,情感易外露。
王熙凤.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4c.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迟缓,沉默寡言,善于忍耐,不尚空谈,理性。
林冲、薛宝钗d. 抑郁质:孤僻好静,行为迟缓,多愁善感,富于想象,工作认真,不轻易许诺。
林黛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巴普洛夫)与气质类型对照表“强”:神经活动的强度,是否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
“平衡”: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
“灵活”: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
反射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5注意感觉的相互作用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6知觉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7记忆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8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19思维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0技能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加里培林):动作定向→物质或物质化→出声的外部语言→无声的外部语言→内部语言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1意志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1.观察→储备表象目的性教育 1.2.2.提问题→多思考组织实践3.学习知识→基础个别指导 3.4.4.学科教育→目的性自我锻炼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幻想5.良好性格的培养1.三观教育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2.及时强化积极行为3.(辩科学思维方法榜样的示范作用 1.4.证唯物主义)集体的教育力量5. 2.启发式→积极性&主因材施教6.自我教育能力动性3.言语交流→表达势4.验→定经反复学习动机的激发→积极作用“求同思1.创设问题→好奇心维”2.目标&作业难度际实 5. 实决解→践3.表达期望&及时反馈问题表扬&外部奖赏 4.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21.材料间的相似性 5.竞争教育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动机的培养3.原有知识经验的概 &满足需要1.了解括程度(前提)动就(成2.立志教育4.学习的定势&态度机)5.认知结构特点自我效能感3.6.学习策略归因观4.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教材&内容的编排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2.教材呈现方式节情绪3.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基础知识&适宜的情绪状态:自1.基本技能5.教法→学法我调节6.丰富情绪体验:过渡改进对学生的评价2. 性情景正确看待问题:多角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度→积极面1.问题情境 4.“疏”情绪调节方法: 2.定势(心理准备)与 5.实际锻炼功能固着(某物体某功能)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learn(发启型原 3.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3from others) 2.教授&训练方法3. 4.已有知识经验提供多次练习机会4. 情绪与动机培养思考问题习惯5.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解读问题的能力培养 1.↑学生知识储备创造性的培养1.环境:心理环境+选择余地2.个性塑造:好奇心+消除恐慌+鼓励(独立创新)+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课程:头脑风暴+直觉思维(跳跃)+发散自我设计+假设&推测+思维.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4零碎知识点“高原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
学习的基本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是在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派学习理论。
2.认知学习理论
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强调完整的人,人的价值,人的发展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倾向。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
它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力量观点的统称。
思想核心: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心理现象结构表心理学流派一般学习理论◆(马斯洛:缺失需要(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成长需要(求知,审美,自我实现):永远得不到满足的需要)早期的迁移理论学习迁移类型学习动机理论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中的六因素和三纬度学习的分类学习策略的分类知识学习的类型心理发展八阶段高速发展时期:婴幼儿&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四阶段(自我中心,权威,可逆性,公正);2. 10岁是关键期;3.道德教育目标:达到自律道德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7智力:言语、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运动,人际,自知4影响: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人才观和成长观卡特尔:因素分析的方法,根源特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量表”(人格特质)气质a. 胆质汁:直率、热情,情绪易冲动,为人直爽坦诚,工作主动,行为果断。
但自制力较差,容易感情用事,行为具有攻击性,又可称为“好斗型”。
李逵、鲁智深、张飞。
b.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善于交际,情感易外露。
王熙凤c.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迟缓,沉默寡言,善于忍耐,不尚空谈,理性。
林冲、薛宝钗d. 抑郁质:孤僻好静,行为迟缓,多愁善感,富于想象,工作认真,不轻易许诺。
林黛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巴普洛夫)与气质类型对照表“强”:神经活动的强度,是否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
“平衡”: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
“灵活”: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
反射注意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记忆思维技能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加里培林):动作定向→物质或物质化→出声的外部语言→无声的外部语言→内部语言想象力的培养1.观察→储备表象2.提问题→多思考3.学习知识→基础4.学科教育→目的性训练5.引导学生积极幻想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1.科学思维方法(辩证唯物主义)2.启发式→积极性&主动性3.言语交流→表达4.反复经验→定势→积极作用“求同思维”5.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意志的培养1.目的性教育2.组织实践3.个别指导4.自我锻炼良好性格的培养1.三观教育2.及时强化积极行为3.榜样的示范作用4.集体的教育力量5.因材施教6.自我教育能力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好奇心2.目标&作业难度3.表达期望&及时反馈4.外部奖赏&表扬5.竞争教育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满足需要2.立志教育(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4.归因观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1.适宜的情绪状态:自我调节2.丰富情绪体验:过渡性情景3.正确看待问题:多角度→积极面4.情绪调节方法:“疏”5.实际锻炼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材料间的相似性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3.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前提)4.学习的定势&态度5.认知结构特点6.学习策略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教材&内容的编排2.教材呈现方式3.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5.教法→学法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心理准备)与功能固着(某物体某功能)3.原型启发(learn fromothers)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解读问题的能力培养1.↑学生知识储备2.教授&训练方法3.提供多次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习惯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的培养1.环境:心理环境+选择余地2.个性塑造:好奇心+消除恐慌+鼓励(独立创新)+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课程:头脑风暴+直觉思维(跳跃)+发散思维+推测&假设+自我设计零碎知识点“高原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
分类的原则
能力分类
能力的构造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能力涉及的领域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能力创造的程度 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抑制型 弱 抑郁质 兴奋型 不平衡,强 胆汁质
黏液质 平衡,不灵活,强 安静型
多血质
平衡,灵活,强
活泼型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神经活动过程的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 度 平衡性 灵活性
不平衡 兴奋型 胆汁质 平 衡 灵 活 活泼型 多血质 平 衡 不灵活
安静型 黏液质
抑制型
抑郁质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
第七章心理诊断技能第八章心理咨询技能
第九章心理测量技能
可编辑
. .
---------------------------------------------------------------------。
模块:理论类【知识点一】现代三大教学理论理论名称理论主张(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结构课程论;发现教学法(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发展理论两高两理一发展(德)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通过“范例”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知识点二】课程理论理论派别代表人物理论观点学科中心结构主义布鲁纳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发现式学习要素主义巴格莱强调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课程设置要首先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永恒主义赫钦斯经典名著学生中心杜威、罗杰斯、奈勒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社会中心布拉梅尔德社会问题是课程的核心后现代主义多尔4R :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严密性(蜜蜂关心环境)【知识点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第一个对遗忘的现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得出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说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材料是先多后少。
【知识点四】遗忘理论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消退说(痕迹衰退说)桑代克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说麦克奇等新旧经验的互相干扰,包括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压抑(动机)说弗洛伊德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提取失败说现代认知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舌尖现象”)知识同化说奥苏伯尔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
【知识点五】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两种水平7个层次层次内容理论观点缺失需要生理需要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
①需求层次出现的顺序是由低到高,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
②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③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安全需要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包括稳定的职位、购买保险等。
归属与爱的需要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指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两个方面。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3、心理过程指知情意;心理特征指能力动机气质人格4、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5、学派纷争:构造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元素构成、实验内省;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是杜威和安吉尔;行为主义代表华生刺激和反应S和R;格式塔心理学代表维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精神分析代表弗洛伊德。
6、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7、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8、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脑包括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中脑。
间脑包括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丘脑是除嗅觉外感觉中枢,下丘脑神经中枢。
9、额前运动,顶后感觉,枕视颞听10、左半球言语概念逻辑数学;右半球不需要语言的空间,形象,音美情绪。
11、听威说布读角写前回。
12、无条件反射是不学而会,生而具有的。
13、感觉分为内部和外部感觉。
14、感觉阈限和感受性反比。
15、差别感觉阈限,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jnd16、感觉现象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
17、色盲女性是男性的十分之一。
儿子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
女儿是外祖父,爸爸都色盲。
18、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恒常性包括大小,颜色,明度,形状,运动。
19、空间知觉包括:大小,形状,方位,距离。
20、时间知觉产生可借助的线索:计时器,自然界昼夜,四季周期,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周期21、影响时间知觉准确性:听觉最高,触觉居中,视觉最低。
22、记忆内容:形象,情境情绪,语义,动作记忆。
23、是否意识到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24、三个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按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和信息的编码,储存和加工的方式不同。
瞬时记忆容量大,事物的形象:短时记忆,意识到识记的项目,加以识别的时候,语言文字是听觉的记忆,非语言文字是形象。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表格总结心理学流派般学习理论♦(马斯洛:缺失需要(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成长需要(求知,审美,自我实现):永远得不到满足的需要)早期的迁移理论学习迁移类型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中的六因素和三纬度学习策略的分类知识学习的类型心理发展八阶段高速发展时期:婴幼儿&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四阶段(自我中心,权威,可逆性,公正);2. 10岁是关键期;3.道德教育目标:达到 自律道德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 维力7智力:言语、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运动,人际,自知4影响: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人才观和成长观卡特尔:因素分析的方法,根源特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量表”(人格特质)气质a.胆质汁:直率、热情,情绪易冲动,为人直爽坦诚,工作主动,行为果断。
但自制力较差,容易感情用事,行为具有攻击性,又可称为“好斗型”。
李逵、鲁智深、张飞。
b.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善于交际,情感易外露。
王熙凤c.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迟缓,沉默寡言,善于忍耐,不尚空谈,理性。
林冲、薛宝钗d.抑郁质:孤僻好静,行为迟缓,多愁善感,富于想象,工作认真,不轻易许诺。
林黛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巴普洛夫)与气质类型对照表“强”:神经活动的强度,是否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
“平衡”: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
“灵活”: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反射系统 望梅止条件反射第一信号 系统望而生 畏 画饼充以具体事物 为刺激第二信号以语词为刺技能想象力的培养1.观察T储备表象2.提问题-多思考3.学习知识—基础4.学科教育-目的性训练5.引导学生积极幻想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1.科学思维方法(辩证唯物主义)2 .启发式—积极性& 主动性3.言语交流—表达4.反复经验—定势—积极作用“求同思维”5.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意志的培养1 .目的性教育2. 组织实践3.个别指导4.自我锻炼良好性格的培养1.三观教育2.及时强化积极行为3.榜样的示范作用4.集体的教育力量5. 因材施教6.自我教育能力学习动机的激发1 .创设问题—好奇心2. 目标&作业难度3.表达期望& 及时反馈4.外部奖赏& 表扬5.竞争教育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满足需要2.立志教育(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4.归因观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1.适宜的情绪状态:自我调节2.丰富情绪体验:过渡性情景3.正确看待问题:多角度T积极面4.情绪调节方法:“疏”5.实际锻炼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材料间的相似性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3.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前提)4.学习的定势& 态度5.认知结构特点6.学习策略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教材&内容的编排2.教材呈现方式3.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5.教法宀学法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 问题情境2.定势(心理准备)与功能固着(某物体某功能)3. 原型启发(learnfrom others ) 4. 已有知识经验5. 情绪与动机 解读问题的能力培养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1. f 学生知识储备创造性的培养1 .环境:心理环境 +选择余地2. 个性塑造:好奇心+消除恐慌 +鼓励(独立创新) +非逻辑思维能力3. 开设课程:头脑风暴 +直觉思维(跳跃) +发散 思维+推测& 假设+自我设计2.教授 &训练方法3.提供多次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习惯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零碎知识点“高原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
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认知主义人物华生、斯金纳、巴普洛夫、桑代克科勒、托尔曼、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班杜拉教师主导者、掌控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榜样/支持者、鼓励者学生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接收者(主动被动有选择)自我调控/有选择权实质学习的本质:由环境刺激导致学生反应的相对持久且可观察到的变化。
学习的本质在于:将环境中的信息转化为在头脑中所贮存的知识。
学习的本质在于:将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转换为指导行为的心理表征过程。
过程1.接近学习:因诱发刺激和反应总是一起出现而发生相互联结,从而使得诱发刺激一旦出现,与之相联的反应往往也会出现。
(机制:联结主义)2.巴普洛夫-经典条件作用:学习者通过反复作用将中性刺激与有意义/无条件的刺激产生联结,并获得诱发类似反应的能力。
(实验程序;五条定律)3.桑代克-试误说:学习是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表现反应时所产生的刺激-反应联结。
每个刺激-反应联结都经由多次试误达到正确。
(三条定律)4.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通过后果和前因来加强或减弱有意行为的学习。
(强化、惩罚、消退)1、信息加工理论模型:(1)陈述性知识:学习者通过感知和编码获得图式之后,可以使用复述、精致/精加工、组织策略进行知识保持。
(2)程序性知识:认知—联系—自动化阶段2、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①动作表征期-由做中学;②形象表征期-由观察中学;③符号表征期-由思考中学3、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理论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中的已有观念。
分类: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把新内容与现有知识结构通过同化联系起来),方式包括类属、总括、并列组合。
1、后果在学习中的作用:后果由于引发了学习者对未来的期待从而影响行为;除了直接体验外,学习者会对后果的替代性体验做自我处置。
2、替代学习——通过他人体验而发生的学习●榜样:现实/象征性/言语描述●仿效/模仿3、行为效应(抑制效应/去抑制效应/反应促成)4、学习效应●观察学习:仿效体验会导致学习者获得新的体验、认知过程、评判标准、行为规则。
学习的基本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是在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派学习理论。
2.认知学习理论
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强调完整的人,人的价值,人的发展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倾向。
建构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
它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力量观点的统称。
思想核心: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