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与链传动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3
带传动及链传动
1、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及结构和标准;
2、初步理解带传动的受力分析,理解打滑和弹性滑动现象
3、了解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4、初步掌握带传动的的设计步骤。
重点:1、带传动的受力分析,理解打滑和弹性滑动现象
2、带传动的的设计步骤
难点:带传动的的设计步骤
组织教学----引入课题----讲解新课----练习----总结
无
图9—14 采用张紧轮张紧装置
——单根胶带考虑传动比i 影响的功率增量
︒=180α,即DD1=D2的条件计算。
而当传动比越大,从动轮直径就越比主动轮直径大,带绕上从动轮时的弯曲应力应比绕上主动轮时小,其传动能力将有所提高。
1000/1.n T (KW)
——主动轮转速(rpm )
——单根胶带所能传递的扭矩的修正值,N.m
也可直接查表确定 ⑧确定带的初拉力F0(单根带) 2)5.2(500V q K K VZ P ca ⋅+-⋅
α
α。
【课题编号】14—7【课题名称】带传动和链传动【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了解带传动和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2.了解V带的结构、基本长度与带轮的结构尺寸。
3.了解带传动的受力分析,掌握带传动中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形成原因。
4. 了解链传动的结构及标准,链传动的维护。
二、能力目标1.能读懂V带上和滚子链标记的含义。
2.能够对带传动和链传动进行维护和调整,保证带传动和链传动能正常工作。
三、素质目标1.了解带传动和链传动的主要特点及应用场合。
2.懂得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安装和维护方法。
四、教学要求1.了解V带传动和链传动的特点、类型、应用场合和安装与维护。
2.了解V带与链的结构和带轮的结构。
3.了解带传动的受力及带的应力分析,懂得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形成原因。
4. 懂得带传动的安装和维护方法。
【教学重点】1 .带传动的主要特点,V带的基本长度及带的标记。
2 .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形成原因。
【难点分析】1 .带传动时应力分析可能稍微难些,特别是弯曲应力的计算要应用工程力学的知识,学生可能忘记。
2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形成过程或许比较不容易理解,讲课中注意找出小带轮的转速大于V带的输出速度,而V带的速度又大于大带轮的转速,这都是由于用橡胶为材料制成的带具有弹性而无法克服的。
【分析学生】1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带传动和链传动的特点,讲课时应备各种带的实物,并备有带的解剖断面实物。
2 .如果有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实验台或视频,应在讲课前带学生观看,以帮助学生认识带和链的传动特点。
【教学思路设计】从缝纫机的带传动或学生所能见到的带传动实物出发引入新课—带传动的特点、类型;张紧—V带的标记—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形成机理。
【教学安排】3学时(135分钟)【教学过程】传动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将主动轮的扭矩通过传动装置传给从动轮,改变了转速大小。
带传动是其中的一种。
一、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1 .带传动的主要类型。
带传动链传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2. 学生能够掌握带传动和链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参数的选取;3. 学生能够了解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应用领域及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带传动和链传动的设计计算;2. 学生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带传动和链传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带传动和链传动的最新发展动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对机械传动领域的兴趣;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3. 增强学生对我国机械传动技术的自豪感,激发学生为我国机械行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带传动和链传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上述目标。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带传动原理及设计计算- 带传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力学分析-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及参数选取- 教材章节:第三章“带传动”2. 链传动原理及设计计算- 链传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链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力学分析- 链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及参数选取- 教材章节:第四章“链传动”3. 带传动与链传动的应用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工程中带传动与链传动的应用案例- 对比带传动与链传动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教材章节:第五章“带传动与链传动的应用”4. 带传动与链传动的设计计算实践- 指导学生进行带传动与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分析计算结果,讨论优化方案-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章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带传动原理及设计计算第二周:链传动原理及设计计算第三周:带传动与链传动的应用案例分析第四周:带传动与链传动的设计计算实践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按照教学进度安排,使学生全面掌握带传动和链传动的相关知识。
传动系教案教案:传动系教学一、教学目标1、掌握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了解不同类型的传动系统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性能特点。
二、教学内容1、传动系统的定义、组成和作用。
2、齿轮传动的原理、类型和设计计算方法。
3、带传动的原理、类型和设计计算方法。
4、链传动的原理、类型和设计计算方法。
5、液压传动的原理、类型和设计计算方法。
6、不同类型传动系统的综合比较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传动系统的重要性和在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传动系统基本概念:通过讲解传动系统的定义、组成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传动系统的基本知识。
3、不同类型的传动系统:分别介绍齿轮、带、链和液压传动的原理、类型和设计计算方法,通过图例和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性能特点,加深学生对传动系统的理解。
5、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疑惑,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6、总结与布置作业:对传动系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专注度,给予平时成绩的评估。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评估学生对传动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传动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1、难点:不同类型的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较为复杂,需要加强学生的数学和物理基础。
2、重点:掌握不同类型传动系统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传动系统的知识。
2、改进: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疑惑。
链传动教案链传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链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类型和应用。
2.学会计算链传动的平均传动比。
3.掌握滚子链的结构和各零件间的配合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链传动比的计算和滚子结构。
难点:滚子链各零件间的配合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演示、板书、结合实例分析。
四、教学内容1.概述以链传动应用实例视频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复旧知,导入新课,为链传动的研究打下基础。
2.链传动的工作原理链传动是一种机械传动方式,以链条作中间挠性件,靠链条与链轮轮齿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3.链传动的组成链传动由链条、链轮、轴等组成。
4.传动比平均传动比是输入轴转速与输出轴转速之比,一般用i表示。
5.分类按用途分为牵引链、起重链和传动链;按结构分为滚子链和齿形链。
6.链传动的优缺点优点:没有打滑现象,传动比准确,传动效率高,传递的功率大,对环境要求低,轴间距离远近均可。
缺点:当速度较快时,容易产生摆动及噪声,制造成本较高,瞬时传动比不恒定,传动不平稳。
7.滚子链传动的设计滚子链由内链板、外链板、销轴、套筒和滚子组成。
内链板与套筒、外链板与销轴间均为过盈配合,套筒与销轴、滚子与套筒间均为间隙配合。
滚子链的标记为链号—排数×链节数GB/T1243—2006.滚子链的基本参数包括节距p和链长等。
8.主要失效形式常见的失效形式有链板疲劳破坏、条铰链磨损、链条铰链胶合和静力拉断。
9.链传动的设计主要参数的选择传动比一般i≤7,推荐i=2~3.5,i过大会使小链轮上包角过小,将加速链轮磨损,通常值不能小于120o。
链轮齿数z2=i z1,一般z2<120.当链节数为偶数时,齿数最好取奇数,这样使磨损均匀些。
链速不应超过12m/s,否则会出现过大的附加动载荷。
节距p↑,链条和链轮尺寸↑,承载能力↑,但p↑会使传动不均匀性↑,动载荷、噪音↑,因此要求在保证承载能力条件下,尽量用小的p。
中心距与链长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