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地质图件说明
- 格式:ppt
- 大小:63.62 MB
- 文档页数:67
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
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1、普通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
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
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
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
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1、平面地质图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
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
2、地质剖面图在平面图上,选择一条至数条有代表性的图切剖面,以表示岩性、褶皱、断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地貌特征等。
×××地质图说明书目录绪论……………………………概述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第二章…………………………....地层第三章……………………………岩浆岩第四章…………………………….变质岩第五章…………………………….构造第六章…………………………….矿产资源第七章…………………………….地质灾害第八章……………………………..构造发展史第九章……………………………..结束语绪论本工作地区为低山丘陵地段,主要河流有希力特河,敖尼尔河等,河流总体由西向东流动,第四纪河流冲积物沿河谷分布,形成该地区相对肥沃的土地,易于耕种。
本区的地质研究主要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矿产等方面进行,通过野外10条地质路线116个地质点的观察描述,完成了地质调查图件的编制工作。
主要工作量:完成地质编图100km2;绘制1:25000地质剖面1条(位置见地质图);完成地层柱状图1份;相关图例1套。
下面对该地区的地质内容分九章加以介绍。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在本区出露有岩浆岩,火山岩,变质岩以及奥陶系,侏罗系和第四系的地层。
主要地层单元包括:奥陶系上统裸河组,侏罗系中统塔木兰沟组、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更新系上统大黑沟组以及全新统的现代河流冲洪积物。
缺失泥盆系、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系。
各时代地层厚度差别较大,该区内主要以侏罗系火山岩地层为最厚,厚度约1700m。
其次为奥陶系的变质砂岩以及变质程度较低的板岩,厚度约为1000m,本区奥陶系和侏罗系出露面积最大。
本地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海西期的花岗岩,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北部,岩体的展布与NE向断裂大致平行。
除侵入岩之外在本区大范围分布侏罗系的火山岩,岩性主要有玄武质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含角砾凝灰岩、岩屑角砾岩、流纹岩、晶屑凝灰岩等。
本地区的构造发育,主要为断裂构造,包括逆冲推覆构造,走滑断层,张性断裂等。
在本地区变质岩的出露也相对广泛,主要由奥陶系裸河组的变质细砂岩与泥质粉砂质板岩组成。
常用地质图件说明地质图件是地质工作者表达和传递地质信息的重要工具,它们以图形、符号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了地质现象和地质特征。
对于地质研究、矿产勘查、工程建设等领域来说,准确理解和运用地质图件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图件。
一、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地质体的垂直断面图。
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地层的顺序、岩性、厚度、接触关系以及地质构造等信息。
在绘制地质剖面图时,首先要确定剖面的位置和方向。
通常会选择穿过研究区域内重要地质现象的路线作为剖面线。
然后,根据实地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将地层和构造按照实际比例和形态绘制在图上。
地质剖面图中的地层通常用不同的线条和颜色来表示,以区分不同的岩性。
例如,砂岩可能用黄色线条表示,页岩用灰色线条表示。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如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等,也会在图中清晰地展现出来。
地质构造,如褶皱、断层等,是地质剖面图中的重点内容。
褶皱的形态、轴面的走向和倾斜角度,断层的位置、性质和位移量等都会准确地标注在图上。
通过地质剖面图,我们可以了解地质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的地质分析和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二、地质平面图地质平面图是在水平面上展示地质信息的图件。
它反映了地表出露的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等的分布情况。
绘制地质平面图需要进行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测量工作。
首先,要确定图的比例尺和范围。
然后,将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如地层的露头、岩石的分布、断层的走向等,用规定的符号和线条标注在图上。
在地质平面图中,地层通常用不同的花纹和颜色来表示,并且会标注地层的代号和名称。
构造线,如褶皱的轴线、断层线等,会用特定的线条来表示,并注明其性质和产状。
此外,还会标注出矿产的分布位置和类型。
地质平面图是进行区域地质研究和矿产勘查的基础图件,它能够帮助我们从宏观上了解地质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的工作提供指导。
三、柱状图地质柱状图是对一个地区地层垂直序列的综合描述。
地质勘查常⽤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1-8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 958-89)~为适应地质⼯作改⾰深化和加快地质制图⼯作规范化、标准化和计算机使⽤的需要,制定了这⼀套标准的符号和花纹,以利地质⼯作或其它技术、科学、经济领域等部门使⽤。
1主题内容与适⽤范围本标准规定了1:50000区域地质图件(包括详图、平⾯图、地质柱状图、地质横切剖⾯图、矿产图、成矿规律及预测图等)上,地层年代单位符号、岩⽯和矿物符号、各类矿产的矿床、矿点符号等的表⽰⽅法总则。
本标准适⽤于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及室内编图。
对其它⽐例尺的地质图件表⽰符号和花纹也可参照使⽤。
本标准不包括城市地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作的特殊要求内容和以岩⽯地层单位制图即组图上的岩⽯地层单位符号。
2表⽰⽅法的原则2.1为了地质制图不同⽬的的需要,应在相应的地质图件上,表⽰需要的花纹和符号。
2.2表⽰岩⽯和矿物花纹采⽤⿊⾊(或着⾊)或漏空花纹符号,但其花纹符号的原意不变。
2.3岩⽯和矿物花纹的表现形式与岩⽯的分类命名紧密相关,往往侧重岩⽯中的某些特征。
本标准只列岀较常见的各类不同的岩⽯分类主要岩⽯类型。
2.4在制定岩⽯和矿物花纹符号时,遵守下列原则:241注意各种符号的系统性、通⽤性,在同⼀图件上,⼀种符号只能代表⼀种内容含意。
2.4.2对长期习惯通⽤的符号,如⽆原则性错误,尽量保留,但对长期以讹传讹的符号,经查证重新拟定其含意。
2.4.3设计的各种花纹尽量作到含意确切,简单清晰,便于绘制。
2.5使⽤本标准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时,可在本标准规定的原则范围内,根据具体情况,改⾰、创新、设计花纹符号,但绝不能改变已设计的花纹符号之含意。
2.6本标准年代地层单位中的长城(Ch)、蓟县(Jx)、青⽩⼝(Qn)三个系的符号,不同于国际上公认系的符号标准。
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02-22发布1989-10-01实施第⼀篇地质图件上使⽤的图例3 地质体单位符号3.1.4.1 Q 第四系3.1年代地层单位符号3.1.1 宇(Eonothem) 3.1.4.2 R 第三系3.1.2 界的符号 3.1.4.3 K ⽩垩系3.121 Cz 新⽣界 3.1.4.4 J 侏罗系3.122 Mz 中⽣界 3.1.4.5 T 三叠系3.1.2.3 Pz 古⽣界 3.1.4.6 P ⼆叠系3.1.2.4 Pt 元古界 3.1.4.7 C ⽯炭系3.1.2.5 Ar 太古界 3.1.4.8 D 泥盆系3.1.2.6 AnC 前寒武 3.1.4.9 S 志留系3.1.2.7 AnZ 前震旦 3.1.4.10 O 奥陶系3.1.2.8 M 3.1.4.11 C 寒武系3.1.3 亚界的符号 3.1.4.12 Z 震旦系3.1.3.1 PZ2 上古⽣界 3.1.4.13 Qn 青⽩⼝系3.1.3.2 Pz1 下古⽣界 3.1.4.14 Jx 蓟县系3.1.3.3 Pt 3 上元古界 3.1.4.15 Ch 长城系3.1.3.4 Pt 2 中元古界 3.1.5 亚系的符号3.1.3.5 Pt1 下元古界 3.1.5.1 N 上第三系3.1.3.6 Ar2 上太古界 3.1.5.2 E 下第三系3.1.3.7 A「1 下太古界 3.1.6 统的符号3.1.4 系的符号 3.1.6.1 Qh 全新统QP3上更新统3.162 Qp 更新统QP2 中更新统3.1.6.21 D3 上泥盆统或泥盆系上统QP1 下更新统 3.1.6.22 D2 中泥盆统或泥盆系中统N2 上新统 3.1.6.23 D1 下泥盆统或泥盆系下统3.163 上第三系N1 中新统 3.1.6.24 S3 上志留统或志留系上统3.1.6.5 E3 渐新统 3.1.6.25 S2 中志留统或志留系中统3.1.6.6 E2 始新统、下第三系 3.1.6.26 S1 下志留统或志留系下统3.167 E1 古新统 3.1.6.27 。
常用地质图件说明地质图件是地质学领域中常用的工具,用于描绘和分析地球表面和地下的地质情况。
地质图件可以包括多种类型,其中常见的有地形图、地质剖面图和地质构造图等。
本文将对这些地质图件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读。
一、地形图地形图是描绘地球表面地形起伏和地貌特征的地质图件,用于研究地形和地势分布、地貌类型和演化过程等。
地形图使用等高线和颜色填充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地表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的密集程度表示地形的陡峭程度,颜色填充则用来区分不同地貌类型。
地形图还标注有河流、山脉、湖泊等地貌要素的位置和名称,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二、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图是研究地下岩石分布和构造特征的地质图件,通过对地下地层的垂直展示,帮助我们了解地质结构的分布和变化。
地质剖面图通常是由一条剖线上的观测数据绘制而成,具体包括地层厚度、构造断层、岩石种类、岩性变化等信息。
这些数据通过一种特定的绘图方法来表达,如叠加法、比例法等。
地质剖面图可用于分析岩层的分布规律、构造变化以及可能的地质问题,为地质调查和地质工程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地质构造图地质构造图是描述地球内部构造特征的地质图件,用于研究地球的地质演化和构造变化。
地质构造图记录了岩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的各类构造变形,如褶皱、断层、蚀变等。
地质构造图中使用了符号、颜色和箭头等图形元素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构造特征,并标注了相应的测量数据和解释说明。
通过地质构造图,我们可以了解地球内部构造特征的分布、演化历史、构造力学等,对于研究地质变形和构造运动有重要的意义。
四、其它地质图件除了上述常见的地质图件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地质图件,如:遥感图、地震剖面图、重力异常图等。
这些地质图件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和观测方法,提供了更为详细和全面的地质信息。
例如,遥感图利用卫星或航空平台采集的遥感图像,可以揭示地表的植被、土壤、岩石等特征;地震剖面图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特征,研究地下构造和岩石的物理性质;重力异常图通过测量地表重力场的变化,推测地下密度和物质分布等。
常用地质图例及符号地质图例及符号是地质学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于表示地质特征、岩性等重要信息。
在地质调查、研究和资源勘探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质图例及符号。
一、地质图例及符号的作用地质图例及符号可以将复杂的地质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方便地质学家、地质工程师等专业人士进行研究和分析。
同时,地质图例及符号也可以帮助地质教育工作者向学生和公众传达地质知识,提高地质科普的效果。
二、地质图例及符号的分类根据其功能和用途,地质图例及符号可以分为岩性符号、构造符号、地貌符号等多种类型。
下面将具体介绍几种常用的地质图例及符号。
1. 岩性符号岩性符号主要用于表示不同种类的岩石。
例如,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纹理来表示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等岩石。
同时,通过使用特定的线型符号,可以表示不同的岩性结构,如节理、层理等。
2. 构造符号构造符号用于表示地质构造特征,如断层、褶皱、脉状岩等。
断层可以使用特定的线型及箭头符号来表示,褶皱则可以使用弯曲的线条表示。
脉状岩则可以用交错的线条表示。
3. 地貌符号地貌符号主要用于表示地表的地貌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山脉可以用连续的山峰线表示,河流可以用蓝色的线表示,湖泊可以用蓝色的填充区域表示。
4. 图号符号图号符号用于标示不同地质图件之间的关系,如平面图、剖面图等。
图号符号一般采用数字、字母或组合形式表示,以便于读者识别和查找相关图件。
三、地质图例及符号的绘制方法地质图例及符号的绘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图件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绘制方法:1. 色彩选择在地质图绘制中,色彩的选择非常重要。
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岩石或地质单元。
一般情况下,使用鲜明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岩性,同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相似的颜色,以免引起混淆。
2. 符号绘制地质符号的绘制应准确无误,线条要流畅、工整。
绘制时要注意符号的大小和比例,以便于读者正确理解和解读。
同时,符号之间的间距要适当,以避免拥挤和混乱。
地形图、地质图概念及国标分幅详解1、地形图⽤规定的图式符号表⽰地物,⽤等⾼线表⽰地形起伏,根据设定的⽐例,⽤特定的⽅法投影的平⾯图件。
地形图是地⾯地形、地物空间位置的实际反映。
地表地形指⼭峰、洼地等;地物指地⾯天然或⼈⼯形成的各种固定物体,如河流、道路、森林等。
地质⼯作中、地形图是⼀种⼗分重要的基础图件,是野外⼯作的向导、原始地质资料和最终成果的重要载体,正确使⽤地形图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是作为⼀名合作的地质⼯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功。
需要强调的是:地形图是重要的国家机密图件,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依法使⽤,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地质图⽤规定的颜⾊、花纹、符号,按⼀定的⽐例尺将某地的地质现象(包括地层、岩性、岩体、地质构造、矿产、物化探异常等)投影到平⾯图或地形图上所构成的图件。
地质图是反映地表地质现象的图件。
分类:根据反映的地质内容不同分为普通地质图和专⽤地质图。
常⽤地质图的形式有平⾯地质图、地质剖⾯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
3、国标分幅1991年开始,地形图、地质图分幅及编号采⽤《国家基本⽐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国家标准实施。
1:50万~1:5000图编号均由5个元素10位代码构成,利于计算机管理。
(图1)(图⼀▲)从⾚道起,纬度每40为⼀列,⾄南北纬880,共为22横列,依次⽤拉丁字母A、B,C … …V表⽰其相应的列号,列号前加N和S,区别南北半球。
从1800经度(国际⽇期变更线)算起,⾃西向东每60为⼀纵⾏,将全球分为60纵⾏,依次⽤1、2、3 … …60来表⽰。
(图2)图⼆(▲)5元素10代码释疑列号—⾏号相结合,即为某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
如:北京(39056/N,116020/E)位于第10列(J)第50⾏,所以北京所在1:100万地形图分幅编号为:NJ—50。
以1:100万地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
(图3)(图三▲)(1)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编号为基础,采⽤⾏、列编号法:(2)⽐例尺代码(图4)⽐例尺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代码B C D E F G H(图四▲)(3)表⽰图幅编号的⾏、列代码均采⽤三位数字表⽰(不⾜三位时前⾯补0),取⾏号在前,列号在后的排列形式标记,加在1:100万图幅的图号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