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1.27 MB
- 文档页数:15
骨科手术的并发症与处理骨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在治疗骨折、关节置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骨科手术。
本文将探讨骨科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介绍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感染感染是骨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切口感染、深部组织感染等情况。
处理感染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
患者应定期进行手术切口的清洁和更换敷料,避免污染。
如果感染已经发生,抗生素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切口引流或手术切除感染灶。
二、血管损伤在骨科手术中,血管损伤也是一种可能的并发症。
术者在操作过程中应特别小心,避免损伤周围血管。
如果发生血管损伤,应立即停止手术,止血并修复血管。
术后,患者需密切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以及相关症状如肢体无力、肿胀等,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三、神经损伤神经损伤是骨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周围神经结构。
一旦发生神经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症状。
治疗方面,对于轻度神经损伤,通常采用观察和保守治疗,但对于严重神经损伤,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四、血栓形成骨科手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导致血液淤积,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是积极预防。
对于高危患者,应及早进行抗凝治疗,远离诱发因素。
在手术后,患者应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并配戴弹力袜等辅助器具,以促进血液循环。
五、假体松动在关节置换手术中,假体松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术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确保假体与骨骼良好结合。
发生假体松动后,患者可能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
治疗方面,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进行修复手术或更换假体。
六、伤口不合并伤口不合并是骨科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可能由于手术方式、外在因素等原因导致。
预防伤口不合并需要术者精细操作,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伤口清洁和换药,并注意避免感染和局部压力。
总结:骨科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但也伴随一定的风险。
骨科常见并发症及护理骨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骨骼或关节疾病的症状。
然而,在手术后或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会遇到许多不同的并发症。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骨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
骨折固定松脱在骨折治疗过程中,骨折处通常需要使用石膏固定。
然而,有时候石膏可能会松脱或者骨折没有完全愈合。
这时候,患者需要再次承受骨折带来的疼痛和不便。
预防骨折固定松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护理:•患者应遵医嘱完成固定松脱后的换药和重新固定。
•在使用石膏固定时,还需在患肢旁边垫上小块枕头或抱枕,避免石膏固定面直接接触硬物。
•避免接触水以及剧烈运动。
血栓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栓现象。
这是由于手术后患部肌肉活动减少、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的。
具体的护理方法包括:•鼓励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主动活动,并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
•适当按摩患肢帮助血液循环,并穿着弹性袜子等护具以促进血液流动。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
感染骨科手术常常需要切开患部,容易导致感染。
如果出现感染,患者的恢复过程会变得极其困难。
为了避免感染的发生,患者和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患者应注意伤口的清洁,并按医生的指导使用抗菌药物或外用消毒剂。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并注意伤口渗出情况。
•注意手卫生和环境卫生,保持病房的清洁和通风。
钢板或钉子脱出在骨科手术中,医生可能会在骨折处安置钢板或钉子。
有时,这些固定装置会脱出。
这种情况的护理主要包括:•如果出现钢板或钉子脱出,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手术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定期进行复查,以发现钢板或钉子脱出的早期迹象。
神经损伤在骨科手术中,神经可能会受到损伤。
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感觉异常、下肢无力等症状。
为了避免神经损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护理:•在手术之前对患者的神经进行全面检查,并确保手术在神经损伤风险最小的情况下进行。
•术后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以帮助恢复神经功能。
骨折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有哪些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临床由于外伤、交通事故等造成的骨折类型越来越多,为骨科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才能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保证正常的运动和生活。
骨折患者的病程较长,治疗后需要在家度过漫长的康复期,但若在康复中存在疏忽,那么就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给患者的机体康复效果带来影响。
因此要积极的了解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让患者出院后也能保证良好的护理,从而提高骨折的治疗效果。
1骨折常见并发症及具体症状1)愈合畸形若是骨折患者在痊愈前,未能按照医嘱积极的参与康复训练或过早的进行剧烈的运动和劳动,那么就极大概率会造成骨折部位的畸形愈合。
若是出现了骨折畸形愈合,那么就会对肢体功能以及肢体活动范围带来极大的影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比如前臂桡尺骨折出现了畸形愈合,患者在康复后前臂的旋转会因此受限,特别是不能自由的向后旋转。
膝关节、踝关节骨折患者若是过早的运动,那么就会发生创伤性的关节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也造成影响。
骨折患者若出现了愈合畸形,就需要到医院进行就诊,根据医生的诊断可能需要采取矫形手术治疗。
2)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患者的骨折一侧肢体以及骨折部位通过石膏固定后,若是受到人为或非人为的影响出现石膏固定移动的情况,就很容易造成骨折部位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一旦出现这一问题那么就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治疗来促进肢体的康复,严重的患者还需要实施植骨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3)骨缺损骨缺损的发生除了由于车祸等外力的影响,同时与骨折部位感染产生流脓但未能及时清理而影响了细小骨骼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导致骨缺损的主要原因。
由于骨外露无法进一步得到治疗,因此患者会采用骨延长术来治疗骨折部位,然后植皮覆盖创面。
4)脊髓损伤骨髓损伤是由于外部暴力瞬间导致的,是相对比较严重的骨折并发症,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并且配合专业的护理。
目前宣传可以通过脊髓神经移植术、生物手术治疗的医院需要引起警惕,患者及家属不可轻信,生物治疗能够促进神经再生,但是可应用范围非常局限,因此患者需要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目录骨科专科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轴线翻身技术操作规范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坠床2、继发性脊髓神经损伤3、管道脱落4、植骨块脱落5、椎体关节突骨折(二)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拨血技术操作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1、静脉危象2、动脉危象轴线翻身技术操作规范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一、操作规范目的: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增加舒适感。
评估:1、患者的病情、肢体活动能力、体重、年龄。
2、观察患者损伤部位、伤口情况和管路、骨折、牵引情况。
操作要点:1、核对、解释、取得配合2、移去患者枕头,松开被尾。
3、操作者站于患者同侧,将患者平移至操作者同侧床旁。
4、患者有颈椎损伤时,第一操作者固定患者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部、颈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第二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肩部、腰部,第三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腰部、臀部,使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翻转至侧卧位。
患者无颈椎损伤时,可有两位操作者完成轴线翻身。
5、将一软枕放置背部支撑身体,另一软枕放于两膝之间,并使双膝呈自然弯曲状。
6、操作中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事项:1.翻转患者时,注意保持脊柱平直,以维持脊柱的正确生理弯度,避免由于躯干扭曲,加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和关节脱位。
翻身角度不超过60度,避免由于脊柱负重增大而引起关节突骨折。
2.注意保暖,防止坠床,避免拖拉,保护局部皮肤。
3.颈椎和颅骨牵引的患者,翻身时不放松。
4.患者有颈椎损伤时,勿扭曲或旋转病人的头部,以免加重神经损伤引起呼吸机麻痹而死亡。
5.围手术后患者翻身时,应检查敷料有无脱落,如分泌物侵润敷料,应先更换再翻身。
6.颅脑手术后,一般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
7.石膏固定或伤口较大的患者,翻身后应将患处放于适当的位置,防止受压。
8.翻身时,密切观察管道情况,防止扭曲、打折或脱落。
二、并发症及处理流程(一)坠床1、预防措施:①操作前告知患者,向患者说明轴线翻身的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骨科护理常见知识点总结一、骨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和护理要点1. 骨折:常见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畸形,护理要点是固定患肢不活动,保持患部清洁,防止感染。
2. 骨质疏松:常见症状为骨折易发生,护理要点是加强饮食营养,补充钙质,预防跌倒。
3. 骨肿瘤:常见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护理要点是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进行精神护理。
二、骨科手术的护理要点1. 术前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患者情绪疏导、皮肤消毒等工作,要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和饮食。
2. 术中护理:协助医生准备手术器械,操作必要的器械,保证手术环境的无菌状态。
3. 术后护理:包括术后定位、止血、伤口包扎、心理护理等工作,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
三、常见的骨科护理常规操作1. 基础护理:包括卧床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等工作,要保证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2. 伤口护理:包括伤口清洁、伤口换药、伤口观察等工作,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
3. 营养护理:包括饮食指导、营养补充等工作,要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伤口愈合。
四、骨科护理中的常见并发症预防1. 深静脉血栓:要进行早期的床边护理,促进患者早日行走,避免长时间卧床。
2. 压疮:要进行定期翻身、按摩、加厚床垫等工作,避免长时间压迫患者的部位。
3. 感染:要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加强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五、骨科护理中的特殊情况处理1. 多发伤:要进行综合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
2. 骨折合并重要器官损伤:要及时与其他科室沟通,协同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 骨科手术后并发症处理:要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总之,骨科护理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作,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希望本文对骨科护理有所帮助,能够引起护士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和关注。
骨科重症护理常规骨科病人多由外伤引起,可合并有多发伤或骨折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一失血性休克1.妥善固定患肢,就地抢救,避免过多搬运或远距离转移。
2.体位头腿各抬高30度,增加回心血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4.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和晶体溶液。
输液途中密切观察输液反应及速度。
5.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变化。
6.止血表浅伤口出血或四肢出血,先压迫止血或止血带止血,休克纠正后进行根本止血。
7.采集血标本以备输血。
8.保留尿管,记录每小时出入量。
9.镇痛,保暖。
二肺栓塞或脂肪栓塞1.保持病房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2.绝对卧床休息防止活动促使静脉血栓脱落,发生再次肺栓塞。
3.注意保暖。
4.止痛胸痛轻,能够耐受,可不处理;但对胸痛较重、影响呼吸的患者,应给予止痛处理,以免剧烈胸痛影响患者的呼吸运动。
5.吸氧。
6.监测重要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及体温等。
7.定期复查动脉血气及心电图。
8.观察用药反应。
三挤压综合征1。
扩容抗休克。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足背动脉波动的情况,注意保暖,观察皮温、皮色末梢血液循环。
3.保护肾功能,及时留置导尿,观察尿量及颜色的变化。
当出现肾衰时,严格控制液量与滴速。
4.伤肢制动并妥善固定,密切观察皮肤色泽、弹性及创面渗出坏死等情况。
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室,定期进行床上及空气消毒,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
6.高热期间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做好口腔护理和呼吸道管理,做好饮食指导,增强机体抵抗力。
四大血管损伤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休克症状时及时给予抗休克护理。
2.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严密观察肢端有无剧烈疼痛、肿胀、麻木感,皮肤有无温度降低、苍白或青紫。
3.及时留置导尿,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
4.妥善固定患肢,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及更换体位。
5.给予饮食指导和心理疏导。
一、引言骨科术后护理是确保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术后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针对骨科术后护理中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骨科术后护理常见问题1. 伤口感染骨科术后伤口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与手术操作、术后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2. 肢体肿胀术后肢体肿胀是骨科术后常见的症状,可能与手术创伤、血液循环不畅等因素有关。
3. 疼痛骨科术后疼痛是患者普遍面临的问题,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能与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因素有关。
4. 功能障碍骨科术后功能障碍是患者康复过程中常见的难题,可能与术后护理不当、康复锻炼不足等因素有关。
5. 尿潴留骨科术后尿潴留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可能与麻醉方式、术后卧床等因素有关。
三、骨科术后护理措施1.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2)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
(3)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 肢体肿胀护理(1)术后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
(2)适当使用弹力绷带,减轻肿胀。
(3)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3. 疼痛护理(1)了解患者疼痛原因,给予针对性止痛措施。
(2)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3)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4. 功能障碍护理(1)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
(2)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如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
(3)定期评估患者康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5. 尿潴留护理(1)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如有尿潴留,及时处理。
(2)指导患者进行膀胱训练,如定时排尿、按摩膀胱等。
(3)必要时给予导尿治疗。
四、其他护理措施1.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脉搏、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意识观察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等症状,应加强观察,确保患者安全。
3.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术后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骨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案2023年的骨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骨科护理工作已经成为现代医疗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这个行业中,常常遭遇到一些让人头痛的问题。
下面我将探讨2023年的骨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手术后并发症在骨科手术中,术后并发症是常见的问题。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出血、感染和血栓。
当患者发生并发症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解决方案:为避免出现并发症,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此外,还需要加强术后护理,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感染。
二、疼痛控制术后疼痛是骨科手术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疼痛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烦恼,同时也会拖慢康复的速度。
在处理疼痛时,不能过分依赖药物,要寻找合适的疼痛缓解方法。
解决方案: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最合适的疼痛缓解方案。
采取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例如,冷热交替敷贴是一种常用的物理疗法,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涨痛。
对于某些患者,心理疗法,如音乐治疗和松弛训练等,也可以缓解疼痛和焦虑。
三、康复训练骨科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帮助患者迅速恢复并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然而,康复训练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患者的不配合、训练方法不合理等。
解决方案:面对康复训练中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康复师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康复训练的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康复过程。
四、患者安全患者安全一直都是医疗行业关注的重点,对于骨科护理工作而言也毫不例外。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护理人员会面临很多安全问题,如:护理操作失误、患者跌倒等。
解决方案:为确保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要规范操作流程,保持专注和耐心,正确使用各种设备和工具,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