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宿主因子
同源区域attP()与attB(宿主)的重组
噬菌体从宿主基因组切除
Int、切除酶(Xis,的xis基因编码) IHF
整合的逆过程
附着(整合)位点(att sites)
attP与attB只在它们的中间区域有一小段同源序列(15 bp,称为O)
attP的必需序列为235 bp(从–152到+82,以O的中点为0),而attB 必需序列约为25 bp(从–12到+12 )
A
G
B
A
A
B
a
C
b
a
T
b
A
G
b
A
A
b
a
C
B
a
T
B
Holliday 模型中,由于重组而产生的异源双链区存在 不配对碱基,可被细胞内的修复系统能够识别并以一条链 为模板进行切除修复:
(1). 两个杂种分子均未得到校正,有丝分裂后分离形成4:4 或 3:1:1:3的异常孢子分离比,属于半染色单体转变;
TNA家族
具有如下特征: (1)长度较长,2.5-20 kb; (2)两侧含有较长的反向重复序列;目标区域产生正向重复 (3)内部含有一个或几个结构基因。常见的结构基因有:转座 酶基因—tnpA,解离酶基因—tnpR和抗生素抗性基因。 (4)转座完成以后可导致约5 bp长的靶位点序列加倍,从而在 转座子两侧产生直接重复序列。
5 • 基因转换(conversion)发生的机率,随突变位点离DNA 交叉
点的距离增大,而表现逐渐变小的极性梯度的效应
酵母Arg4( 1989年,JackSzostak ) 7 multip—alleles (非全同等位基因)
Nsph I,Acc-I, R-V, Bel-I, Dra-III,Aha-II, Bgl-II 在杂合二倍体中,基因转换频率从5’ 3’极性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