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15.11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连除的简便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
但是,对于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例来掌握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连除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教学卡片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连除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呈现连除的运算规律和简便计算方法。
七种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方法简便计算三字经做简算,是享受。
细观察,找特点。
连续加,结对子。
连续乘,找朋友。
连续减,减去和。
连续除,除以积。
减去和,可连减。
除以积,可连除。
乘和差,分别乘。
积加减,莫慌张,同因数,提出来,异因数,括号放。
同级算,可交换。
特殊数,巧拆分。
合理算,我能行。
常用的七种简便运算方法1方法一:带符号搬家法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a+b-c=a-c+ba-b+c=a+c-ba-b-c=a-c-ba×b×c=a×c×ba÷b÷c=a÷c÷ba×b÷c=a÷c×ba÷b×c=a×c÷b)2方法二:结合律法(一)加括号法1.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2.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二)去括号法1.在加减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
2.在乘除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
3方法三:乘法分配律法1.分配法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例:8×(3+7)=8×3+8×7=24+56=802.提取公因式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9×8+9×2=9×(8+2)=9×10=90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例:8×99=8×(100-1)=8×100-8×1=800-8=7924方法四:凑整法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
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P43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连除式题简便算法的发现和运用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数学知识间内在的逻辑美,培养审美情趣。
体验发现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教学难点:会灵活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12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男生计算:420÷7÷6 560÷8÷7 1400÷2÷7
女生计算:420÷(7×6)560÷(8×7)1400÷(2×7)
师:哪组算得快?对比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3—45—55 253—120—80 456—246—154
3.导入
师: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那么像第1题中连续除以两个数,又可以怎样简算呢?今天,我们研究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除式题中的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
(1)出示圆片。
请拿出准备好的12个圆片
操作要求: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2组,每组又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圆片?
学生操作,可能会有两种分法:先平均分成2组,然后再把每组的平均分成3份;也可能先求出两次一共分成多少份,然后一次分完。
(2)交流汇报
对于第一种操作方法:
把12个圆片先平均分成2组,再把每组的平均分成3份,算式是:12÷2÷3
对于第二种操作方法,学生会有所困难,师加以提示。
师:从刚才分圆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12个圆片先平均分成2组,再把每组的平均分成3份,一共分成了几份?怎样列式?
板书:2×3
师:那么现在每份几个?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12÷(2×3)
(3)观察比较
师:算式12÷2÷3与12÷(2×3),结果都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号把这两上算式连起来?(板书:=)
2.独立解决例3
(1)出示情境图
师:从这个情境中,你能得出植树活动中的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学校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每棵树苗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请把相关的信息与问题完整地说给同学们听听。
师: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这个能力。
同学们计算,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回答时要说清思路,师板书算式
(3)观察、比较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个算式。
12÷2÷3=12÷(2×3)1250÷25÷5=1250÷(25×5)
你发现了什么?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三、应用拓展
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000÷125÷8 6200÷62÷10 8100÷3÷3
1800÷4÷18 1200÷12÷5 300÷25÷4
2.P43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算出两个除数的积,再除。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有时候可以先用这个数除以第二个除数,再除以第一个除数。
师:说得好。
我们在计算连除时,可以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在以后的计算中,你们喜欢哪种方法就选择哪种方法计算。
3.P43做一做第2题
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解决了问题,那么,哪种方法简便些呢?
师:遇到这种情况,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4.希望小学五个年级共收到捐赠图书600册,每个年级有4个班。
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多少册捐赠的图书?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后,师:看来,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注意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了。
计算时要注意算式和数据的特点,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5.开放题
用简便方法计算:420÷35
四、总结
今天,我们解决了植树中的数学问题,还解决了练习毛笔中的问题,希望小学
收到捐赠图书的问题。
现在请每位同学静静想一想,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计算时,需要认真观察、分析算式的数据的特点,看能不
能进行简便计算。
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注意要灵活运用
计算方法。
五、作业:练习八第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