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优整合
- 格式:pptx
- 大小:213.80 KB
- 文档页数:9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基本考点集训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命题点1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2021烟台)下图所示是章西女王的誓言,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美国独立战争B.拉美独立运动C.印度民族大起义D.非洲民族独立运动2.(2021桂林)为纪念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一位重要领导人的功绩,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共和国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位领导人是( )A.圣雄甘地B.玻利瓦尔C.扎格鲁尔D.卡德纳斯3.(2021齐齐哈尔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
19世纪,拉丁美洲和印度相继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哪位历史人物和圣马丁一起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在1857年爆发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壮烈牺牲的印度女英雄是哪一位?命题点2 俄国的改革1.(2021菏泽)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都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沙皇,他们在位期间,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俄国社会进步 B.促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D.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2021南充)“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
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
”该材料描述的是俄代国农奴制改革的( )A.背景B.内容C.性质D.影响3.(2021宿迁)农民为了人身自由和获得份地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当时地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000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近9亿卢布赎金。
这笔钱农民须立即付20%一25%,其余75%-一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
截至1905年革命,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
材料主要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 A.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B.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D.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4.(2021北京)19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力量增强,其他地区也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变革,例如美国内战中废除黑人奴隶制、日本明治维新。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单元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挑战第一章近代中国的背景•19世纪,中国面临了严峻的内外挑战,而惨痛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滞后与科技的沉寂,才是导致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的根源。
•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其漫长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章外来列强入侵和中国反抗•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外资的大量注入,导致了中国社会政经的极度动荡,形成了中国内地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下苟且生存的局面。
•在外族的侵略面前,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的反抗,其中最为著名的东方虎创立的洪门组织促进了中国反抗外族的形成。
第三章清廷内部改革和民间变革的探索•清廷内部改革总体上被视为无效,而民间变革的探索却逐渐展现出其实效。
民间会馆的兴起奠定了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的基础;而思想的启蒙、女性的解放、新农村运动等民间倡导,逐渐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
第四章新帝国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20世纪,新帝国主义列强从东大西洋向太平洋进行扩张,中国成为他们扩张的必经之路。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剧社会的分裂。
•西方列强与日本在中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压迫。
同时,反对帝国主义的声音也日益响亮。
单元二:民族危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第一章计时百年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期,清政府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下分蛋糕、肆意掠夺,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民族危机愈加突显。
•辛亥革命的爆发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道奇迹,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第二章民主革命与建立共和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次起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由中华民国成立而结束的清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三章革命与建国•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是中国百年变革的两个里程碑,为中国解决了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难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共产党的诞生,共摇篮了 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拉丁美洲独乂15动时间19世纪上半期背景(1)16世纪至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多数地区都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2)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的影响概况1810年起,整个拉丁美洲地区掀起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范围)。
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反殖斗争是典型代表性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参加者土生白人、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影响(1)粉碎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3个世纪的殖民统治(2)建立的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政治版图(3)为拉丁美洲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反殖斗争时间:1813年开始斗争对象:西班牙殖民者主要史实(1)玻利瓦尔在南美洲北部领导反殖民斗争:①1813年,领导委内瑞拉人民起义;②1819年,大败西班牙军队,成立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组成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瓦尔当选总统,当选总统后继续领导南美洲的独立运动;③1825年,独立的上秘鲁以玻利瓦尔名字命名国家玻利维亚(2)圣马丁:在南美洲南部领导反殖民斗争,使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评价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相互支援,领导南美绝大多数地区的人民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创建了新兴独立国家,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二、印度民族大起义时间1857—1859年原因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依靠东印度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印度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1)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许多从事棉纺织业的手工业者破产(2)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引起封建王公不满(3)取消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土兵宗教信仰参加者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了权力的封建王公导火索1857年“涂油子弹事件”主要史实(1) 1857年,印度爆发了 “土兵”起义,后发展为席卷北部和中部的全民族反英大起义(2) 英军攻陷德里,乘势进攻章西城,章西女王率军抵抗。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课标要求】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的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本课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它们的目的都是反抗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争取民族独立。
教材重点介绍了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使拉丁美洲出现了一些独立国家;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过程;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地图《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读图和借助历史地图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讲述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殖民地人民英勇抗击殖民者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拉丁美洲有一个国家叫玻利维亚。
这个国家的名字和拉丁美洲历中上的一位伟大人物有关,他的名字叫玻利瓦尔。
那么,玻利瓦尔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他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在他生活的时代,拉丁美洲发生了什么大事?今天我们就来追忆历史,缅怀英雄。
让我们一起步入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来领略历史的风采。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拉丁美洲国家的名称玻利维亚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导到拉丁美洲伟大的历史人物玻利瓦尔,提出问题,激趣导入,从而引入本课新课的学习。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中的第四课,是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制度扩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主要讲述了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通过讲解和探究使学生明白日本进行改革的必然性,以及日本因为封建残余的影响而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教学目标1.知道明治维新的背景及主要措施,理解并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及其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深远影响。
2.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开放。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教学难点】1.明治维新的背景。
2.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西乡隆盛肖像图》教师:毛泽东曾经创作过一首诗,这首诗的名称叫《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这首诗的内容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全诗毛泽东仅改动一字。
那么,西乡隆盛是谁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大屏幕来了解一下。
教师:他作为一名武士,参加了倒幕运动与明治维新。
这两件事具体是怎样的呢?他们对日本历史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我们走进本节课的学习,一起探索答案吧!(设计意图)由毛泽东诗词导入,加上一个字改动的介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教师也可使用“日本明治维新”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1.幕府时代的日本展示图片《明治维新前日本封建等级制度图示》教师:大家通过图示和课本内容,看一下,当时日本的政治权利掌握在谁手中?各阶级之间是否有矛盾?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2.天皇没有实权,政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掌握政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思维导图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一课同住地球村一、开放互动的世界【经济全球化】1.当今世界的特征。
2.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1)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如:商品设计、零部件生产、组装、销售、售后服务在不同国家进行)(2)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如:一件商品可以在全球市场流动、消费者可以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商品)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②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2)消极影响: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4.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怎么做?(1)态度:①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②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2)举措:①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②加大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提高便利化程度,促进公平开放竞争,全力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③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共同繁荣。
【文化多样性】1.世界文化的特点:多样性和丰富性。
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影响。
(1)重要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影响:①积极方面: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②消极方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事物,有时会导致彼此误解与冲突。
(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3.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差异。
(1)正确认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
(2)正确对待:①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②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与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