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审题专项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22
最新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目1以"眼睛告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写作点悟:文题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首先着眼点应该放在"眼睛"上。
接下来是"告诉"一词,这是关键,"告诉"是外在对内在的言语,也是内在对外在的感应。
最后是"我","我"肯定是作者自己,我的心理,我的情感都应该在文章中有所流露。
可以说,这个命题包含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多层次的内容,只要将眼光延伸出去,一定会找到无比丰富的内涵,从而写出精彩之作。
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目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到风景。
对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限文体;字数800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写作点悟:助人亦助己;双赢;借助外物成就自我。
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目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最近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2)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要求: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
★审题提示:表面上看两材料是决然相反的关系,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两者看待问题角度是不同的:前者强调是在有了较好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创作时不能重复自己或别人,要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艺术生命也就会终结,这种重复是可耻的抄袭。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授课类型C作文审题C作文立意C失误对策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如何审题?题眼即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
它对中心词进行陈述,有限制或修饰作用,是揭示作文的意义、中心、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
作文中抓住“题眼”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表语气、表频率或重复的副词:《这样的感觉真好》《跟你说说另一个我》题眼作文题目以动词为题眼:《选择》《期待你的夸奖》《为这样的创意点赞》《我的坚持》时间副词 :《曾经,并肩同行》、《花开有时》、《若能重回那一天》题眼具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 《__是我心中的一缕阳光》《上海的味道》、《花开有时》《初中,一曲难忘的歌》以形容词等为题眼:《精彩的瞬间》、《初中,一曲难忘的歌》以人为题眼:《同桌的你》审题示例(一):《花开有时》诗意的语言往往含义丰富,正如这个命题,既可以理解为美丽的花儿总会有开放的时候,引申为努力的付出总会换来成功的喜悦;也能理解为花的盛开是有季节性和时令的,而不是想什么时候看花都有,所以要珍惜花开的时光。
第一种理解:美丽的花儿总会有开放的时候,引申为努力的付出总会换来成功的喜悦。
那可以写的内容就多了:一段时间刻苦认真的学习,换来理想的成绩;挑战自卑,战胜自我,自己的才能终于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赞誉;与家长相处时,真诚的沟通和理解,化解两代人的误解和隔阂,关系融洽和谐……按照这个思路去想,可选的素材真的不少。
第二种的理解:花开有时,花开——美好的事物,有时——有固定的时令季节,所以,对美好的事物,要珍惜。
那什么事美好的事物呢?大好的青春时光、纯真的友谊、美丽的回忆……《花开有时》——“花开”为实,类似这样的命题,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的写法是最能将立意更加深刻的。
所以在行文过程中,可以在恰当的地方适量描写自然界中的实实在在的花,这样不仅能加入相应的环境描写,增添语言的生动性,更能烘托人物的心理或人物的形象,更好的突出主旨。
当然,以上可能只是比较常规的写法,想要出彩得到高分,也是需要另辟蹊径,创新立意的。
1.请以“让______充满味道”为题目作文。
【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要仔细考虑填写的内容,使文章立意更新颖,更容易写。
所填写的词语,应该围绕生活、学习这两个方面思考。
因此,所填写的词语可以是生活、学习;可以是表示地点的词语:家、校圆、课堂等;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例如:书、雨伞等;可以是表示情感的词语:关爱、幸福等等。
这样,依据所填写的词语进行立意即可。
“味道”需要通过体验获得,是情感表达的归宿,甚至是主旨的体现。
【构思选材】所填写的词语是题目的关键所在,是“滋味”的来源。
这样的作文,可以写成记叙文或叙述散文、抒情散文。
例如,所填写的词语是“爱”,就可以通过叙述在家里父母关爱自己的点滴生活的描述,从中体味到家的味道是“温馨、幸福”。
例如,在学校,通过叙述自己在学习方面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帮助的典型事件使你从中感受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爱等。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烘托等写法皆可以运用;在表达方式上,应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凸显内容和主题。
同时注意叙事上的详略得当,使文章张弛有度;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性,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恰当使用。
【例文】让家充满味道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是关爱的味道,是快乐的味道……我的家-这个我生活了十二年的家,充满了各种让我难以忘怀的味道,直到现在,我还喜欢这种浓浓的家的味道。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半夜时,一向生龙活虎的我突然发烧了,一测竟然三十九度八,爸爸因为着急,没来得及穿更多的衣服,随便套上外衣外裤,就背着我,和妈妈一起去医院。
冬天的夜晚格外冷,我的家离坐车的地方还有一小段路,就这一小段路还是让我觉得特别远,因为寒风吹得我直打冷颤,而爸爸穿得那么单薄,却没说过一句冷。
旁边的妈妈也焦急万分,不停地安慰我说:“浩浩,不要怕,我们很快就到医院了。
”妈妈怕我冷着,还脱下一件外衣披在我身上。
我的眼角湿润了,虽然身上冷冷的,可心里是热热的。
我想着长大后一定要对爸爸妈妈更好些,来报答这么多年来他们对我付出的爱!一会儿,我们到了医院,妈妈守着我,爸爸跑东跑西,挂号缴费、拿药,直到我躺在病床上,输着液,烧差不多退了,他们才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作文审题训练8题练习一也许你只是一滴雨露,但你怎能忘却自己滋润的一棵干枯小草快慰的欢笑?也许你只是一抹阳光,但你怎能忘却你拨开阴霾天空时人们眼中希冀的眼神?生活是一首乐曲,如果没有你我敲击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音符,又如何能奏出甜美的旋律?题目:“我也是生活的主角”要求: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请写出你的审题过程:相关或类似的作文题目1、“欣赏自己”就是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为自己感动,为自己喝彩,使自己的生活充满自信、充满快乐、充满希望。
有人说:一个不懂得自己人的是很难快乐的,只会使自己陷入泥潭,只有充满希望的心,才能扬帆起航。
要求:1、请以“欣赏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题目:敢说我最棒说明:不要把“最棒”看得高不可攀,实现一个小小的目标又何尝不是“最棒”?要求:600字左右。
字迹工整,卷面清洁,不写错别字,能用规范的修改符号。
练习二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
水的三种状态是由水的温度决定的,人生的三种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
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在0℃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世界也就是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是常温,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就能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就飞起来,这样,他就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请以“心灵的温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请写出你的审题过程:相关或类似的作文题目1、命题作文:《温暖的心》2、春天到了,家园前的草坪露出了红红绿绿的生机。
一位新搬来的中年人回家不忍心践踏那片草坪,便绕了点路。
中考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中考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
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黄河并不是奔腾咆哮的。
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
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所给材料有三节文字。
第一节文字从渡河涉水经验谈起,将浅水河与深水河进行对比,实际上对外表深沉不露而内在深邃博大的人生态度进行了肯定。
第二节将黄河外表的平静与内在的流动与渊深进行对比,主张不能仅看其表,而应当看到内在的流动与深邃。
第三节文字进行评说,为文章立意作了暗示。
1 / 10“静”可以理解为“沉静”“宁静”“平静”“冷静”“静默”“静穆”“沉稳”,类似的还有“不张扬”“不显山”“不露水”“内敛”等等。
(“镇静”“谦虚”属于擦边球,语言基本功好的,降一个档次处理。
)“流”可以是一种内在的活力,内在的动力,内在的能量。
“深”是“深邃”“深沉”“深度”“丰厚的内蕴”“厚实的功底”“博大精深的素养”。
“静、流、深”提倡内敛、不张扬、有底蕴,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为人风范。
“静、流、深”三者是表里的辩证统一,三者分为两个方面:“静”为一方面,一定要涉及;“流”“深”为另一方面,可都涉及,也可仅涉及其一。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
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会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
2023中考语文作文预测题审题立意训练题1.沟通的乐趣“沟通”,《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使两方能通连”;“乐趣”,则是“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的意思。
请以“沟通的乐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沟通的乐趣”,是个偏正结构短语,写作时应注意凸显“乐趣”这一关键词。
参考立意:一、沟通的乐趣是什么:呼吁沟通者说,生命的本性是渴望沟通的,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沟通是什么呢?沟通是一种真诚的对话,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信息的互换。
沟通可弥补情感的缺失,抚平各自的伤痛,又可激起思想的火花;沟通能够消除误解,能够平息怒火,能够达成共识,能够互相激励——这些,就是“沟通”的“乐趣”所在。
二、如何获得沟通的乐趣:说起来,沟通并不繁难,不就是大家在一起谈谈吗?可这谈谈真要达到沟通的目的却又委实不易,因为这样的谈谈还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谈者都要诚实,如果谈是谈了,但都戴着假面具,其结果恐怕不是亲近而是更加隔膜。
再就是平等,谈者不分上下,无论尊卑,没有贵贱,大家都有同样说话的权利和资格,唯有如此才能沟通。
“谈谈”还需要宽容,无论是谈话还是对话,所谈不能是无情的批判和斥责,这样别说交流的乐趣,恐怕连正常说话也不敢了。
其他入题角度参考:文化差异让沟通更有乐趣。
题2.善“辨”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需要“辨”,例如辨色,辨音,辨高低,辨长短,辨清浊,辨好坏,辨真伪,辨虚实,还要辨方向……请以“善‘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色彩纷呈,常常是好坏参半,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只有善“辨”,才能分清真假好坏,才能认清东南西北。
思路参考:一、把题目切分成若干个分论点进行论述,比如从“辨需时”“辨需智”“辨需明”等角度,逐层深入地揭示明辨是非的方法,强调“心中有辨”才能“心中有辉光”。
(一课时公开课教案)鄱阳中学语文组:詹保胜一、教学目标:通过数种实例讲解,提升学生审题能力。
二、教学设计:1、利用多媒体展示训练材料;2、组织学生参与竞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3、五则材料三则课堂点拨、讲解,二则课后练习;三、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当堂训练,第二课时评讲练习,布置写作训练四、教学过程:1、提醒大家着重提升作文审题能力。
解说:作文审题是作文创作的首要环节,许多同学写作水平不低,但审题能力不够强,从而导致在许多大考中写作得分偏低。
2、明确教学目标:今天我们进行作文审题专题训练,其目的为提升学生审题能力。
希望通过几节课的训练,我们能够突破作文审题这一瓶颈。
3、明示授课程序:重点训练三则材料,根据要求解答,男女学生竞争,看看男生与女生有多大差距。
4、展示三则训练材料,激励男女生抢答:(1)、给标题的作文审题请以《美丽的错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以外,文体自选。
不能套作,不得抄袭。
★老师提问:请问怎样理解标题的意思?如果写作,你会怎么做?(2)、给主题的作文审题请以“读书的苦与乐”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写自己的真实生活,有真情实感;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能套作,不得抄袭不能透露个人地区、学校的相关信息。
★老师提问:请问怎样理解这个主题?文章怎么写?(3)、给话题的作文审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问一位盲人:“你生活在黑暗之中,觉得痛苦吗?”盲人回答说:“我痛苦什么?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瘫子相比,我能走路。
”一个盲人面对黑暗世界尚且如此,而有些身体健全的人生活中遇到点坎坷却痛苦不堪。
可见快乐或痛苦之源往往来自“比”。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感受、认识,以“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比”的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老师提问:请拟出能够显示文章主旨的标题,请举例解说。
▲及时评价学生们的回答,引导他们获取正确思路。
▲为了激励他们,将每个回答较好的学生名字写在黑板右侧,称之为“青板留名”。
点评结束,在屏幕上逐一展示老师点拨,并适当解说:★点拨1::命题作文审题时要紧扣字眼,本题中心词是“错误”,限制语是“美丽”。
错误是人人所不乐意发生的,那错误为什么会美丽呢?因为错误所产生的结局是美丽的!所以选材要围绕结局的美丽来写。
★点拨2:主题确定的文章,关键是对主题的理解要正确,同时注意选材上的灵活性。
“读书的苦与乐”关键是理解“读书”一词:可以写求学经历的苦与乐;也可以写所读书的内容与读者(自己)产生共鸣,从而品尝到苦与乐。
★点拨3: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求较高,一定要准确理解材料的内在倾向。
虽说是话题作文,但由于出现了有明显倾向的材料,所以审题一定要兼顾材料。
这则材料最后一句话说“快乐与痛苦之源往往来自…比‟”,而这个“比”又是选准参照物来比的,不是随心所欲地比较;因而材料的主题可以确定为:只有选准参照物,才能比出幸福与快乐来。
4、布置课后练习——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要求:一、认真审题,明确材料深层含义,确立主题二、拟出显示文章主旨的作文标题三、列出写作提纲(既要有框架,又有作文素材)(4)、给范围的作文审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提示的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
”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
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年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文章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5)、给材料的作文审题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秋天,一头牛嚼完一把枯草后,眯起眼睛,反刍起来,一脸幸福的样子。
一只养尊处优的狗见了,不解地问:“牛大哥,一把枯涩的干草,用得着来回地嚼吗?你这不是吃二遍苦,受二遍罪吗?”牛微微地睁开眼睛,说:“有些苦,多嚼几遍,就能从苦中嚼出甜来。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与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说:材料4的审题提示:要弄清楚材料内容的并列性质,它其实是给出范围的材料。
审题时应抓住“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这句话,而这句话的前提是声音。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本材料的选材范围是“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至于主题可以是父母爱的声音,也可以是亲人的咏叹声,既可以是材料中所提供的,也可以是生活中偶遇的;等等。
材料5的审题提示:最后一句话“有些苦,多嚼几遍,就能从苦中嚼出甜来”是审题的关键,分析理解其中意思可以有两点理解:一这是比喻性材料,二材料谈的是磨难与成功、成长等等的关系。
因而我们可以确立其主题——苦难是一种养料、苦难背后是成熟、品尝苦难珍惜眼前等等作文审题训练--每日一题据报道,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等22家奶粉中检测出三聚氰胺,"肾结石婴儿"事件震惊了全国。
截止到2008年9月21日 8时,因食用婴幼儿问题奶粉导致住院的婴幼儿为14471人,目前还在住院治疗的为12892人,其中有较重症状的婴幼儿l04人,死亡3人。
初步调查所获得的证据表明,"肾结石婴儿"事件目前主要发生在奶源生产、收购、销售,以及奶站的监管等环节。
试想,每一个环节若能严格把关,每个人若能做到坚守自己的良知,这类事件还会发生吗?请以"坚守良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审题:1、良知:天赋的道德观念(《汉典》)2、良心:(1)指对是非的内心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
(《现代汉语词典》)(2)个人内心的是非感;对自己行为、意图或性格的好坏的认识;同时具有一种做好人好事的责任感,常被认为能引起对于做坏事的内疚和悔恨(《汉典》)(3)对道德行为主要原则的先天知识(《汉典》)3、坚守:即坚定地守卫。
它与"坚持"意思不同:"坚守"之"守",强调"不使攻破"、不放弃:"坚持"之"持",突出"使继续下去"。
它与"守望"也内涵有别:"坚守"之"坚",是一种意志:"守望"之"望",含一种期待。
坚守良知,就是坚定地守卫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让"良知"丢失、泯灭。
所以不仅要写"良知" ,还要写"坚守" .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守我们的良知,必须对得住自己,必须问心无愧,我们的心地才会纯洁,我们的心灵才会透明,我们的心怀才会坦荡!思路参考:1、讲述生活中坚守良知或良知沦丧的事情。
2、编一个故事,说明背弃良知会给人带来怎样的结果。
3、写成议论文,指出"坚守良知"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如今却被很多人抛弃了。
比如商业上,不少商家用各种手段蒙骗消费者,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参考提纲:主体关键句(一)1 在金钱等各种诱惑面前,让我们坚守良知。
苏武、太宰嚭、三鹿奶粉事件、假货2 在公平正义的较量面前,让我们坚守良知。
任长霞、尾山洪3在强权的威逼面前,让我们坚守良知。
文天祥、刘胡兰(二)1、引文:坚守良知是我们为人处世之本。
2、分论点一:选择坚守良知,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恶势力面前岿然不动。
3、论据一:陈晓兰坚守医德。
4、分论点二:选择坚守良知,就是选择贫贱不移,就是选择在事实面前伸张正义。
5、论据二:尾山宏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
6、分论点三:选择坚守良知,就是选择自信,就是选择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定的拒绝。
7、论据三:考试时不作弊等。
8、结尾:坚守良知,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三)1 在商业领域,如果不坚守良知,就会害人害己。
三鹿奶粉事件、假货2 在政治舞台上,如果不坚守良知,就会身败名裂。
武则天3 在竞技体育方面,如果不坚守良知,就会违背奥林匹克精神。
马拉多拉、琼斯4 在文化娱乐界,如果不坚守良知,就会丧失人格。
赵薇事件例文:坚守良知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
"也许在他们的理念中,每个人来到人世间,生命之神就赋予我们良知。
然而,我们痛心地看到,在复杂与忙碌的当今社会,人类所具有的基本本性--良知,正在悄悄的发生变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去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令人匪夷所思的新闻:由于猪肉价格不断上涨,某肉包店以废纸箱与病死猪肉以6比4的比例混合制成的"黑心肉包",正面向市场进行疯狂销售。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划在神州大地上的一道深刻的伤痕,24万逝者,时光不会忘记,生者永远铭记与祭奠。
然而,在大地震30周年纪念之际,有人却从中找到"商机",一家公司树立了一道"地震纪念碑",明码实价"正面刻名1000元,背面刻名800元"。
我不知道商家是抱着一种怎么样的心态来"纪念"这人类的悲剧,也许在他们眼里只有金钱与利益。
当看到这些新闻,我内心不由得微微颤抖,商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竟然到了如此地步,他们的做法完全超出道德的最低标准,甚至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关于这类的新闻还不止于此,"掺沙米"、"注水猪"、"豆腐渣工程"、"黑心棉""大头婴儿奶粉"等等,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词汇,心里只有愤怒,内心只有隐隐作痛,真让人不禁呐喊:天啊,这世上还有没有良知?郭沫若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
没错,具备良知是人类活在世上的的基本条件,良知在一个人的内心中死亡,那么他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只会遭人唾弃;一个社会的崛起,是正义举起社会的明天,但正义慢慢的衰退直到沦亡,那么,明天将会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只有我们坚守良知,高举正义,我们的明天会是风和日丽,阳光灿烂。
良知,是道德的最低标准,是法律的底线,是行为与理智的捍卫者。
一个具有良知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不会超出道德和法律的范围之外,对外对得起天地社会,对内经得起良心的拷问。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良知,那么他会丧失做人的基本准则,他的人生将会是生为天理所不容,死为人民所唾弃。
正如卢梭所说的"良心,你是善与恶的评判者",因此,我们应该有理由让这"批判者"深入人心,在我们内心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