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八礼四仪—行走之礼共2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28
学习八礼四仪主题班会教案【优秀3篇】江苏省“八礼四仪”中,“八礼”指“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
“四仪”指入学仪式(7岁)、成长仪式(10岁)、青春仪式(14岁)、成人仪式(18岁),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八礼四仪是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表现情况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奖的依据之一。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八礼四仪吧!本文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学习八礼四仪主题班会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本文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八礼四仪主题班会教案篇一学情分析: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美誉,讲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曰”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则不宁”。
时下,大多数家长比较惯孩子溺爱孩子,再加上有些家长自身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较低以及社会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就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一些反作用,致使不少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行为习惯较差,所以,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显得至关重要乃至刻不容缓。
教育理念:文明礼仪教育是养成教育,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谈吐文明,举止高雅,仪态端庄,必须先讲清这样做的必要性。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然后才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让全体师生知道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文明礼仪教育,讲文明、重礼仪、守秩序和善待人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促使他们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
教学重点: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难点:针对本班学生的文明习惯进行教育。
课堂类型:讨论和体验型。
教学过程:开场白(主持人):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六二班在这里举行“八礼四仪”主题班会。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
(掌声)一、导入(主持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二、问题创设:1、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你知道应遵守哪些文明礼仪?“八礼”指“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
八礼四仪主要内容及解读八礼:指"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
"四仪"指入学仪式(7岁)、成长仪式(10岁)、青春仪式(14岁)、成人仪式(18岁)一、仪表之礼目标: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1.勤洗头、洗澡,头发、身体无异味。
2.指甲里无污垢。
3.不当众挖鼻孔、掏耳朵。
4.勤换衣服、鞋袜,保持仪表整洁。
5.坐立姿态端正,在公共场合不东倒西歪。
6.公共场合不脱鞋。
二、餐饮之礼目标:安静用餐、讲究卫生、爱惜粮食、食相文雅1.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
2.夹菜时不在盘中挑拣。
3.等爸爸妈妈一起吃饭。
4.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追逐嬉闹。
三、言谈之礼目标:用语文明、学会倾听、诚恳友善、礼貌谦恭1.对师长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语。
2.接听电话先说“您好”,通话结束说完“再见”,再挂电话。
3.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
四、待人之礼1.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
2.尊重老师劳动,上课认真听讲。
3.遇人微笑,主动问好。
4.进别人房间先敲门。
五、行走之礼目标: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1.上学放学时走规定路线。
2.乘车有序排队,不拥挤、不插队。
3.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上跑、不下跳,不并排前行,不推挤他人。
4.乘自动扶梯靠右站立,空出通道。
5.不乱按电梯的按钮。
六、观赏之礼目标:遵守秩序、维护环境、学会欣赏、礼貌喝彩1.准时入场,对号入座。
2.观看电影、文艺演出时不随意走动,不高声讲话。
3. 瓜皮果壳放入垃圾袋,自觉带离场馆或送入垃圾箱中。
4.不站立和在通道观看。
5.观看结束有序离场,不拥堵通道、出口七、游览之礼目标: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1.便后及时冲水,不随地大小便。
八礼四仪内容八礼:仪表之礼,包括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包括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包括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包括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包括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是指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就是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是指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要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什么是“八礼四仪”“八礼”主要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从生活细节入手,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
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主要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节选)言谈之礼7-12岁(小学阶段)1.对师长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语。
2.接听电话先说“您好”,通话结束说完“再见”,再挂电话。
3.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
13-15岁(初中阶段)1.与人交谈时目视对方。
2.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3.不强迫别人回答不愿说的问题。
4.不造谣不传谣。
16-18岁(高中阶段)1.与人交谈适时点头、应答。
2.不打听不泄露别人隐私,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3.多人交谈时不滔滔不绝。
4.语气平和,言语谦恭。
待人之礼7-12岁(小学阶段)1.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
2.尊重老师劳动,上课认真听讲。
3.遇人微笑,主动问好。
4.进别人房间先敲门。
13-15岁(初中阶段)1.客人来访,热情相待,出门迎送。
2.不在休息时间拜访他人、给别人打电话。
3.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八礼四仪内容解读
八礼是指: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四仪是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
“八礼”具体内容包括:
1、仪表之礼,包括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2、餐饮之礼,包括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3、言谈之礼,包括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4、待人之礼,包括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5、行走之礼,包括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6、观赏之礼,是指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7、游览之礼,就是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8、仪式之礼,是指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主要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8礼4仪”的内容如下:
“8礼”是指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4仪”主要是在学生7岁、10岁、14岁、18岁时,学校要为其组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
入学仪式(7岁):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成长仪式(10岁):让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青春仪式(14岁):让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成人仪式(18岁):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和长辈的哺育和教导之恩,懂得孝敬父母。
八礼四仪中行走之礼的具体内容八礼四仪是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其中行走之礼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婚礼中,行走的仪式是新郎和新娘与来宾之间互相敬重和表达祝福的方式之一。
行走之礼具体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对于准新人和参加婚礼的来宾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八礼四仪中行走之礼的具体内容,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 出迎礼:出迎礼是在新娘到达新郎家门前时进行的仪式。
在这个环节中,新郎会率领一众亲朋好友,以隆重、庄重的仪仗阵式迎接新娘。
这时,新娘在众人引领下,缓缓行走入新郎家门。
这个过程象征着新娘正式进入新的家庭和展开新生活的开始。
2. 进门礼:进门礼是新娘进入新郎家门后的重要环节,也是双方家族互动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个环节中,新郎的父母会迎接新娘,恭敬地为她敬茶,表示对新娘的尊重和欢迎。
这个仪式意味着新娘正式成为新家庭的一员,也表达了新娘家庭对她的期望和祝福。
3. 客套礼:客套礼是新娘到达婚宴现场后进行的仪式,主要是由新郎的亲友代表来宾对新娘进行敬酒和祝福。
在这个过程中,新娘需要根据双方家庭的关系和资历依次敬酒。
这个仪式体现了家族间的互敬和团结,也是展示新娘美德的重要环节。
4. 合家欢礼:合家欢礼是新娘与新郎家庭进行互动和团圆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仪式中,新郎带领新娘回到自己家庭,与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团聚,共同享受幸福的时刻。
这个仪式意味着新娘成功融入新家庭,也表达了对双方亲人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个人观点和理解:八礼四仪的行走之礼体现了婚礼中的庄重和仪式感。
这些仪式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家族间沟通和互动的一个重要方式。
通过行走之礼,新郎和新娘及双方家庭能够彼此了解和尊重,共同追求幸福和团圆。
对于准新人来说,深入理解八礼四仪中行走之礼的具体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婚礼仪式中,展现出优雅和尊贵。
对于来宾来说,也可以通过了解行走之礼的具体细节,更好地参与和理解整个婚礼仪式,与新人共同分享喜悦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