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流程图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860.00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过程流程图是一种将教学过程可视化的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是一个教学过程流程图的示例,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工具。
教学过程流程图1. 自我介绍:首先,教师在开课时要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姓名、教学经验和教学目标等内容。
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师的背景和期望。
2. 学习目标明确:接下来,教师要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并向学生介绍这些目标。
这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整个课程的发展方向。
3. 导入新知识: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教师要导入新知识。
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观察和问题引导等方式来引入新知识。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概念和知识。
4. 知识讲解:在导入新知识之后,教师要进行详细的知识讲解。
可以通过演示、实例分析和概念解释等方式来向学生介绍和解释相关内容。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 练习和巩固:在知识讲解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巩固。
可以通过个人练习、小组合作和班级讨论等方式来进行练习和巩固。
这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
6. 检查和反馈:在练习和巩固之后,教师要进行检查和反馈。
可以通过课堂测试、作业批改和错题讲解等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7. 总结和归纳:在检查和反馈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问题引导等方式来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
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理解和整合。
8. 教学反思:最后,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
可以通过与学生和同事的交流、教案修改和课程改进等方式来反思教学过程。
这有助于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总结:教学过程流程图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的发展方向。
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学过程流程图的指导,更好地参与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关于教学流程图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
课堂教学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各要素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
课堂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时间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课堂教学结构中各要素的空间关系则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等。
为使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等有机结合,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构,可借助课堂教学过程流图,教学过程流程图图形符号及表示的意义。
高年级语文教学流程图本学期,我们高年级语文组将继续结合区、校的研修计划以及年段特点,确立《高年级“自学讨论点拨启导读写评价”阅读教学第二课时“三段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
阅读教学第二课时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流程:在教学目标的引领,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启导点拨,答疑解惑学生当堂练习,师生读写评价。
辅助环节(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1、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引入课题并板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能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准确、简明扼要、当堂能完成的知识教学目标,达到学生理解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3、自学指导能达到内容充分具体、时间适当,方法灵活,自学后的检测要求明确,引导学生紧张、高效的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增强自学的能力。
自学讨论(读书看书,检测练习或提问)1、学生能根据教学目标,按照指导的要求,认真地读课本,思考或动手操作。
2、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学生的自学,使学生紧张高效的看书、思考、操作、讨论、交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自学的情况,形成学生高效自学的氛围。
3、教师采取提问、板书、书面练习等形式,及时有效地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尽可能扩大反馈面,充分了解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点拨启导(更正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互动)1、明确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还不能掌握的地方)。
2、明确教的方式(所有学生自学后已懂的部分,原则上不再讲评;部分学生能回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后再补充更正、评点;学生都不能解答的问题,启发精讲,排除疑难。
)3、明确教的要求,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归纳上升为理论。
4、充分而适宜地运用现代教学设备。
5、精讲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准时下课,完成教学目标。
读写评价(当堂训练或检测)1、训练或检测有代表性,适度,适量,确保能在下课前完成。
2、训练或检测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根据课型需求可有思考题。
3、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但最少不能少于5分钟。
4、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基本实现“堂堂清”。
教学流程示例
● 关于教学流程中框图符号的说明
● 教学流程图的基本呈现形式
◆ 顺序式 示例:共点力的平衡
表示情景、问题、活动等
表示重要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等
表示一般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等
表示教学环节的划分
正菱形
正圆形 正方形
虚线
◆并列式 1 示例:匀速圆周运动(4个主要教学环节)
◆并列式 2 示例:匀速圆周运动(设计方案2,分3个主要教学环节)
●设计思路示例:牛顿第二定律——设计方案之一(3个主要教学环节)
示例:牛顿第二定律——设计方案之二(初稿)
示例:牛顿第二定律——设计方案之二(初稿)
注意:红色线条的箭头表达不正确(其中左上第一个双箭头应删去)。
《鸿门宴》教学流程图汇总《鸿门宴》教学流程图:《鸿门宴》教学设计授课⼈:鹰潭四中刘晓华⼀、教材:⼈民教育出版社必修⼀、语⽂、《鸿门宴》⼆、教学设计思想:运⽤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学⽣的主观能动性,多设问,让学⽣⾃⼰思考、讨论、回答,调动学⽣的学习兴趣。
致⼒于培养学⽣的语⽂素养,注重引导学⽣积累与课⽂有关的⽂学知识与历史知识,感受项⽻和刘邦,特别是前者的形象。
对值得商榷的问题,进⾏专题讨论,提⾼学⽣搜集、分析和利⽤材料的能⼒,提⾼学⽣的思辩能⼒和表达能⼒。
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培养学⽣的概括⼒和分析想象⼒以及创新思维能⼒。
三、教学⽬标1、知识⽬标(1)把握故事情节;(2)⼈物形象的评论;(3)组织语⾔表达⾃⼰的爱憎态度。
2、情感⽬标(1)培养学⽣合作探究的精神;(2)通过交流、讨论,拓展学⽣的阅读视野,丰富其⽂化底蕴;(3)感受历史⼈物给我们今天的启⽰。
(4)从项⽻⼈物性格的弱点分析,探讨悲剧结局的原因。
3、能⼒⽬标(1)提⾼学⽣搜集材料,分析材料,提取观点的能⼒;(2)通过材料重组,培养学⽣的想象能⼒和创新能⼒;(3)提⾼学⽣的思辩能⼒和表达能⼒。
四、教学过程:导语:1、教师问:⼤家喜欢喝喜酒,参加宴会吗?(学⽣答:喜欢)2、教师问:那什么宴会我们却不敢参加?(学⽣答:鸿门宴)3、教师问:为什么呢?(学⽣答:鸿门宴:指加害客⼈的宴会。
)4、鸿门宴具有这层意思,其中有个故事,请⼀同学作个介绍:鸿门宴的历史故事介绍(注意交待时间、地点、⼈物、事件)事件发⽣于公元前206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四年),地点在“鸿门”,项⽻在此“宴请”刘邦。
这是刘邦、项⽻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展开的第⼀场惊⼼动魄的⽃争。
当时刘弱项强,在双⽅⼒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的信任,经过种种⽃智⽃勇的艰难曲折的⽃争,终于脱险逃归营地。
5、故事出处《史记》——鲁迅曾赞“史家之绝唱,⽆韵之离骚”。
作者:司马迁4、上节课布置的预习作业:①通读课⽂,把握⽂章故事情节。
教学后记
附:随堂练习
问题一:
(1)如果一张有病毒程序的光盘拿到计算机上使用,会不会给这台计算机也带来病毒?
说明病毒有性;
(2)病毒程序在计算机内怎么藏身呢?
说明病毒有性和性;
(3)黑色星期五病毒,它发作的条件是:每月的13号且这一天正好是星期五说明病毒有性;
(4) CIH病毒的V1.2版是在几号发作?
说明病毒有性;
(5)万花奇毒(VBS.Haha )病毒发作时会使C盘丢失,使我们无法访问C盘,并且使开始菜单中的“运行”、“注销”、“关闭系统”三项丢失。
说明病毒有性;
(6)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网络在24小时内传遍全球
说明病毒有性和性;
(7)病毒程序用汇编语言编写,长度一般只有几KB。
说明病毒具有性。
问题二: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它能够自身自身,会将自己的病毒码别的程序上,通过程序的执行伺
机病毒程序,有一定期,一旦条件成熟进行各
种活动。
附:学生课堂评价表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