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清单-20190720
- 格式:docx
- 大小:36.34 KB
- 文档页数:15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必背(最新编写)左右一、有机物种类及性质1. 分子式:有机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其分子式表示了化学元素的化合形式和数量。
2. 构造:有机物的分子由一定量的原子或原子集合而组成,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之间可能相互结合成共价键,形成不同构造的有机物。
3. 键类型:有机物由不同键类型组成,常见的有共价键、金属键和非金属键。
4. 无机化合物:也称单质,是由单个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金属类的或者非金属元素或质子组成的化合物。
二、物理性质1. 密度:指有机物占据单位体积内含物质的量,可以衡量有机物的质量。
2. 熔点:指的是物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液态化的温度,要熔化有机物,需要达到比其他物质更低的温度。
3. 沸点:是指quid物质化为气体时所需要的温度,其高低取决于有机物的分子式。
4. 介电常数:介电常数指的是有机物在外界电场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电抗性,此性质可用来判断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三、化学性质1. 稳定性:指的是当有机物被加热、冷却或酸化时其分子的结构是否发生变化。
2. 氧化性:是指可能酸化有机物,这取决于物质的分子式中非金属结构的数量。
3. 化学反应性:指的是有机物和该物质的化学反应,反应可能是缩合、聚合、氧化、缩聚等。
4. 溶解性:是指有机物在溶解性介质中被溶解度的程度,取决于物质分子内含异性电子对介质原子间的作用。
四、有机物的类分:1. 烃类:烃有多种构造,其中有由甲烷、乙烯和乙炔等构成的脂肪族烃、芳香族烃和烷烃等。
2. 无水醇类:是由醇类和不饱和化合物构成的有机物,它通常可以分为烯醇、醛醇、酮醇和酸醇等几类。
3. 酸类:是由酸根所组成的有机物,酸根可以是一元酸根如硫酸根、氯酸根和磷酸根等,也可以是微簇单质如硝酸根和硫酸根等。
4. 酯类:是由酯组成的有机物,可以分为单酯、双酯、三酯和共轭酯等不同类型,而它们的性质均因不同的结构而有所不同。
五、有机反应:1. 缩合反应:是由两个分子结合而形成较大分子的反应,一般只发生在具有合适的结构的化学物质之间。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
-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 微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氧化性。
-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铁(Fe)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氯化钠(NaCl)等。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CuO)、水(H_2O)等。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化学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2H_2 +O_2{longrightarrow}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二、化学基本理论。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外电子排布。
- 分层排布,离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 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应热一、反应热焓变(一)反应热及其测定1、体系与环境被研究的物质系统称为体系,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
2、反应热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3、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测定原理:环境温度不变时,根据测得的体系的温度变化和有关物质的比热容等来计算反应热。
即利用公式:Q=cmΔt 进行计算。
(2)实验装置①实验装置中各仪器安装如图。
②各部分仪器的作用玻璃搅拌器的作用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充分接触。
隔热层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
温度计的作用是测定反应前后反应体系的温度。
(3)实验步骤①反应物温度测量(t1):测量混合前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取两温度平均值,记录为起始温度t1。
②反应后体系温度测量(t2):将酸碱溶液迅速混合,用玻璃搅拌器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录为终止温度t2。
③重复实验操作两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4)实验数据处理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 4.18 J·g-1·℃-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该反应放出的热量Q≈ 1.42 kJ,则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56.8kJ。
(5)实验结论大量实验测得,在25 ℃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时,放出57.3 kJ 的热量。
(二)反应热与焓变1、内能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影响。
3、焓与焓变(1)焓(H):是一个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2)焓变(△H):在恒压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该反应的焓变。
常用单位kJ/mol 或kJ·mol-1。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大全:一、常见元素及其性质1. 碳、氧、氢、氮是生物体中的主要元素,也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元素。
2. 铁、铝、铜等金属是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3. 氧、氮、氢等非金属元素具有强烈的化学活性,易于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4. 磷、钾、钠等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元素,被称为植物的三大必需元素。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2.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叫做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
3. 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气体生成反应: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气体。
- 沉淀反应:溶液中的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物。
- 脱水反应:有机物失去水分,产生新的物质。
三、化学键1. 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形成的力。
2. 共价键:两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3.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4.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由于电子云的重叠形成的化学键。
5. 氢键: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形成的特殊化学键。
四、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反应物浓度: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 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 催化剂:添加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
- 反应物粒子大小: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五、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定义: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2. 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比值的常数。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温度:温度升高,平衡位置向反应吸热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374个必背知识点汇总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分类(有机物、无机物、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化学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表示法3.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和量的关系4.化学计量问题5.化学反应的条件6.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其应用7.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8.离子化合物的特征二、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元素的发现历史2.元素的命名和符号3.元素的分类及其特征4.元素的周期表排列及规律5.元素的周期表应用三、化学键1.原子的电子排布和结合规律2.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及其特点3.价键理论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四、化学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1.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特征2.氧气的性质及其应用3.水的性质及其应用4.盐的性质及其应用五、溶液1.溶解度、溶解热、溶解度曲线2.溶液的浓度及其计算3.溶液的制备及其特点4.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六、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2.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数变化3.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七、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2.化学平衡定律3.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系4.平衡常数及其应用八、化学能量与化学动力学1.化学能的种类及其转化2.化学反应热力学3.化学反应速率与动力学九、化学元素的周围环境1.主要元素的化合物及其环境影响2.元素的生产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3.元素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十、化学实验1.化学实验常规操作及其规范2.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其维护3.常用化学试剂的性质及其应用4.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及其原理和方法总结:以上374个必须掌握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涵盖了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和周期表、化学键、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化学能量与化学动力学、化学元素的周围环境以及化学实验等方面。
而对于这些知识点,我们应该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以便能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个人观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仅可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还可以帮助人们改善生活和保护环境。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归纳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能够直接与人类生产、生活结合的自然科学,为我们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在高中阶段,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之中。
为了帮助广大化学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本文将介绍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的归纳。
一、化学元素、化合物及其性质1.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元素是指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形成的,具有独特性质的物质。
2.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种;化合物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两种。
3.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化学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必须守恒。
4.常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态、密度等,而化学性质则包括反应性、稳定性等。
二、通用化学反应1.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改变的反应,其中至少有一种物质发生氧化作用,至少有一种物质发生还原作用。
3.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个离子置换另一个离子时所发生的反应。
例:金属单质加上一种溶液,产生另一种金属离子和一种新颜色的气体。
三、离子反应1.电解和电沉积电解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使用直流电源或外加电势,将化学反应产生离子沉积于极板的现象。
而电沉积则是指在电化学反应中,阳极离子被氧化,在阴极形成电荷的负电子沉积少数溶液的单质离子,形成一个无电荷荷物质。
四、反应的速率1.因素影响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物质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2.速率方程式速率方程式可以刻画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描述方式可以写成:速率=自由度数(反应物)(反应物)…。
3.反应机理反应机理是指描述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之间的具体相互作用关系的模型。
五、气体和气体化学1.气体识别气体的识别主要有可燃气体、不可燃气体、氨等。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常见物质的状态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2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C2H2。
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
BF3、C2H4、C6H6、石墨:120°。
白磷: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阳离子:Na+、Mg2+、Al3+、NH4+、H3O+;阴离子:N3-、O2-、F-、OH-、NH2-;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阳离子:K+、Ca2+;阴离子:P3-、S2-、HS-、Cl-;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大全高中的化学不像初中的那么简单,光靠上课是不够的。
如果课后不将学过的知识点加以复习和巩固,我们很快就会忘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化学必背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中化学必背知识实验中水的妙用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H2,C2H4,C2H2,CH4,NO。
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
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烷烃CnH2n+2 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烯烃CnH2n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炔烃CnH2n-2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醛:CnH2nO 羧酸:CnH2nO2 酯:CnH2nO2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高一化学在整个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难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很重要。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①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是一个专有名词。
②物质的量只能描述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③用摩尔为单位表示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符号或化学式。
如:1molH、+1molH、1molH2,不能用“1mol氢”这样含糊无意义的表示,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④物质的量的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2.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1)科学上规定为: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如果某物质含有与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的粒子数,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
符号:NA单位:mol(不是纯数)数值:约为6.02×102323注意:不能认为6.02×10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也不能认为1mol粒子=6.02×10个-123N(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间的关系n=NA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或kg·mol数值:M=-1m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二一、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实质、特征和规律实质: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特征:既有新物质生成又有能量的变化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形式:常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二、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 周期表分为s、p、d、f区,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
-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6. 化学计量-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6.022×10^23个粒子。
7. 溶液与浓度-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常用单位有mol/L、g/L等。
8. 酸碱与盐- 酸:能够提供质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9.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二、无机化学1.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如氢、氧、氮、硫、磷等。
- 常见非金属化合物包括水、氨、硫酸、硝酸等。
2.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如钠、钾、钙、镁、铝、铁、铜等。
- 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卤化物等。
3. 配位化合物- 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常见的配体有水、氨、乙二胺等。
4.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电离产生H+的物质,碱是电离产生OH-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给予者,碱是质子接受者。
5. 沉淀反应- 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
高中化学知识点清单1. 化学基础知识- 元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组成。
-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的纯物质。
-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发生时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产生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等。
2. 原子结构-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中心。
- 电子壳层: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壳层中,其中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
-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在同一列。
3. 化学键- 金属键:金属元素之间的电子交流形成的键。
- 离子键: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间的电子转移形成的键。
- 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键。
- 极性键:共价键中电子不均匀分布,形成正负极性。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
- 氧化剂:能够氧化其他物质的物质。
- 还原剂:能够还原其他物质的物质。
5. 酸碱反应- 酸:产生H+离子的物质。
- 碱:产生OH-离子的物质。
- pH值:用于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越小越酸,越大越碱。
-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6. 化学平衡- 平衡常数:用于描述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关系。
- 平衡常数Kp:用于描述气体反应的平衡。
- 平衡常数Kc:用于描述溶液反应的平衡。
7. 配位化学- 配合物:由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配体离子或分子组成的化合物。
- 配位键:配体通过共用电子对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的化学键。
- 配位数:指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周围与之配位的配体的数目。
以上是高中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引言高中化学是高考理科综合中的重要科目,其知识点广泛且具有一定深度。
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的大全。
一、基本概念与原理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离子。
化学反应: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结构、族与周期。
元素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半径。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
四、化学计量摩尔概念:摩尔质量、物质的量。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
五、溶液与胶体溶液浓度:摩尔浓度、质量浓度。
胶体性质:分散系、胶体的稳定性。
六、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数:氧化数的计算与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电子转移。
七、酸碱理论酸碱定义:阿伦尼乌斯理论、布朗斯特德-劳里理论。
pH计算:酸度、碱度的测量和计算。
八、化学平衡平衡概念:动态平衡、平衡常数。
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压力对平衡的影响。
九、热化学反应热:焓变、燃烧热。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
十、电化学电化学电池:伏打电池、电解池。
电极反应:阳极与阴极反应。
十一、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分子结构:碳原子的杂化、有机分子的命名。
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取代、消除、重排等。
十二、化学实验实验操作: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安全。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结果分析。
十三、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守恒、能量守恒。
溶液浓度计算:稀释、混合、中和等。
十四、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营养素、药物、毒物。
化学与环境:污染、保护、可持续发展。
十五、高考化学复习策略知识点梳理:系统复习,查漏补缺。
题型训练:针对高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
总结高中化学知识点繁多,但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复习,学生可以掌握这些知识,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大全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复习框架,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全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2.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
- 电子云:围绕原子核的电子分布区域。
- 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于核中质子数。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5. 化学计量-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等于6.022×10^23个粒子。
-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周期表- 周期: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在同一列。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A至第8A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B至第2B族的元素。
2. 酸碱盐-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氢离子,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4. 有机化学- 烃:仅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
- 醇、酚、醛、酮:含有氧的有机化合物。
- 羧酸、酯、胺、酰胺:含有羧基或氨基的有机化合物。
三、化学实验操作1. 实验器材- 常用仪器:试管、烧杯、滴定管、分液漏斗等。
- 使用与保养:正确使用和清洁实验器材,防止污染和损坏。
2. 实验安全- 个人防护:穿戴实验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高中化学知识点清单高中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以下是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点清单,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技能。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电子、质子、中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原子核的结构和稳定性。
2.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元素的周期性性质。
3.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化学键的稳定性和能量变化。
4. 分子和离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和特点,分子和离子的结构和性质。
5.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性质、转变规律和影响因素。
6. 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的混合和扩散性质。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测定方法,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2.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和常数。
3.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和应用,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条件的关系。
4. 平衡的移动和影响因素: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
5.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的概念和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和计算。
三、化学反应热学1. 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焓变、焓变的测定方法,热化学方程式。
3. 反应的热力学条件:熵的概念和特点,自由能和均衡常数的关系。
4. 热力学的应用:热力学计算,化学平衡条件和反应的方向性判断。
四、化学平衡与酸碱溶液1. 水的离解与pH:水的自离解、离子积的概念和计算,酸碱溶液的pH值。
2. 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和方程式,中和滴定的原理与应用。
3. 盐类的溶解度: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溶解度积的关系和应用。
4. 弱酸弱碱的电离度:酸碱电离常数与电离度的关系,酸碱强弱的判断和计算。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氧化还原态的变化和电荷转移。
高中化学知识清单高中化学知识清单1. 常见元素:氢、氧、氮、碳、钠、铁、铜、锌、银、金等。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分类的依据。
2.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及比例关系,如H2O表示水分子;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如2H2 + O2 → 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生成水。
3. 物质状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是物质的四种状态。
4. 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摩尔质量是物质质量与物质的物质量之比,摩尔体积是物质体积与物质的物质量之比。
5.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是化学反应中的三种主要化学键。
6.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7.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和能量转化及其变化过程的学科,包括焓、熵和自由能等。
8.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速率相互抵消。
9.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同时发生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0. 功能性基团:醇、酮、醚、酯、胺等是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功能性基团。
11. 酸碱性:酸性物质具有酸性氢,能够释放H+离子;碱性物质能够接收H+离子。
12. 化学官能团:羧酸、酯、酰卤等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化学官能团。
13.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数量。
14. 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氧化物、盐和碱金属等。
15. 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及其化合物组成的化合物,如烃、醇、醛和酮等。
16. 离子反应:在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发生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17.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周期性排列。
18. 化学分子结构:化学分子结构是有机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连结方式和三维空间结构。
19. pH值:pH值是酸碱度的度量单位,表示溶液中溶质为酸性或碱性的程度。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
1. 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2. 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取用,液体药品一般用胶头滴管或量筒取用。
2. 物质的加热:给液体加热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给固体加热可用试管、坩埚等。
3. 仪器的连接和洗涤:连接仪器时应从下往上,从左往右;洗涤仪器时,先用水冲洗,再用试管刷清洗。
(三)物质的量
1. 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mol)。
2. 阿伏伽德罗常数:1mol 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约为6.02×10²³。
3. 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n = m/M。
(四)气体摩尔体积
1.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单位为L/mol。
2. 在标准状况下,Vm ≈ 22.4L/mol。
(五)物质的量浓度
1.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单位为mol/L。
2. 物质的量浓度(cB)、溶质的物质的量(nB)、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cB = nB/V。
高中化学知识总结一、常见气体性质总结1.常见气体的溶解性:极易溶:NH3,HCl; 易溶:HX,HCHO,NO2,SO2;能溶,可溶:CO2,Cl2,H2S,Br2; 微溶:C2H2;难溶,不溶:O2,H2,CO,NO,CH4,CH3Cl,C2H4,C2H6;与水反应:F2,NO2,Cl2,Br2,CO2,SO2,NH3。
2.在常温下易发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气体:HCl和NH3;H2S和SO2,Cl2和H2S,Cl2和HI,NO和O2,F2和H2。
3.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启普发生器装置:CO2,H2,H2S(块状固体,热效应小)。
固-固加热装置:O2,NH3,CH4。
固-液加热装置:Cl2,HX,SO2。
固-液不加热装置:NO,NO2,CO,C2H2,SO2。
液-液加热装置:C2H4。
4.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CO,N2,NO,C2H4。
5.有颜色的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红棕色),NO2(红棕色)。
6.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HCl,HBr。
7.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2,HX,SO2,NO2,NH3,HCHO;H2S(臭鸡蛋味)。
8.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NO2,H2S,HBr,HCl,NH3,CO2,Cl2。
9.易液化的气体:Cl2,SO2,NH3。
10.有毒的气体:Cl2,F2,H2S,NO2,CO,NO,Br2,HF,SO2。
11.能使品红试剂褪色的气体:Cl2,SO2。
1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色的气体:NO。
1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SO2,CO2,HF。
14.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H2,CO,H2S,CH4,C2H6,C2H4,C2H2;NH3(纯氧)。
15.在空气中点燃后火焰呈蓝色的气体:H2,CO,H2S,CH4。
16.用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的气体:Cl2,H2,O2,CO,NO,NO2;CH4,C2H4,C2H2。
17.具有还原性的气体:H2S,H2,CO,NH3,HI,HBr,HCl,SO2,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