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成像设备的发展与应用特点
➢20世纪50年代初,以脉冲回声技术为基础的A型超声诊断仪研制成功,随后逐步发展起来了M型、B 型超声诊断仪。70年代初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血流二维显像仪。近二十年来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发 展极为迅速,现已成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和其他系统脏器血循环情况观察必不可少的影像技术。 ➢超声成像设备在检查甲状腺、乳房、心血管、肝脏、胆囊、泌尿科、妇产科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至今
重难点内容
第一节 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
三、超声成像设备的发展
A型和M型超声阶段
以B型超声为代表。以不 同形态、不同灰阶的切面 图像,动态地观察人体内 脏器组织的位置、形态和 结构。
二维或灰阶超声阶段
多普勒超声阶段
组织多普勒成像、组织应 变和应变率成像、超声造 影成像、组织谐波成像及 三维实时成像等
关注区域 (额叶)
第二节 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应用特点
四、核医学成像设备
PET特别适合对人体的生理和功能研究,尤其是代谢功能的研究
PET-CT克服了核医学图像 解剖不明确的缺点, 可以更 早期、灵敏、准确地诊断和 指导治疗疾病,对肿瘤的早 期诊断、神经系统的功能检 查和冠心病的诊断等起着重 要作用
关注区域
横断面
矢状面
冠状面
第一章
常考知识点
常考知识点
X线设备的发展与应用特点
➢常用的X线设备:常规X线机、数字X线设备( CR、DR、DSA )、X-CT。 ➢早期的X线检查,仅用于骨折和体内异物诊断,原因是X线剂量小、成像时间长、空间分辨率低。 ➢X线机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充气管)、实用阶段(固定阳极管)、提高完善阶段 (旋转阳极管)、影像增强器阶段(X-TV)、数字化阶段(CR、DR、DSA)。X线机输出的图像分辨 力较高,可达10LP/mm,但得到的是人体不同深度组织叠加在一起的二维平面图像。 ➢1972年,英国工程师豪斯菲尔德研制成功世界上首台用于颅脑检查的CT设备。随后的30年,CT设备 更新了四代,在提高速度、提高图像质量、拓展应用范围、减少辐射剂量等方面快速发展,扫描时间缩 短到0.5秒甚至更短,空间分辨率提高到0.1毫米量级以上。 ➢CT得到的是人体断面图像,图像空间分辨力可达到0.5mm,可分辨组织的密度差别为0.5%,可确定 被检脏器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