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填报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14.55 KB
- 文档页数:2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省级自定义报表功能操作手册1.目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以结合本省实际需要,通过“省级自定义报表”功能定制本省报表模板,在完成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求的数据上报任务基础上,也能完成各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个性化需求。
2.目标用户省级自定义报表功能,目前仅支持省级用户使用,地市级和区县级用户暂不支持该项功能。
3.自定义报表的模式省级自定义报表功能,支持以下两种模式,一是“省级自行建立报表单独下发”模式,二是“依托国家报表一同下发”模式。
3.1“省级自行建立报表单独下发”模式该模式指的是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本省域内的实际需要,设置数据指标和报表模板等,并仅限于在本省内单独下发和上报。
该模式适用于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了解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求以外的本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况。
该模式的优点是操作易行,给与了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表设置的自主权限,便于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随时获取本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信息,是对国家平台的二次开发和利用。
3.2“依托国家报表一同下发”模式该模式指的是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国家下发至省级的报表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新增相关指标,并完成报表从国家到区县的各级用户之间的下发和上报流程。
该模式适用于省级在国家下发的报表基础上有新增需求。
该模式的优点是操作易行,在满足省级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尽量不增加组织数据上报的工作量。
4.模式一图4-1 “省级自行建立报表单独下发”模式流程4.1省级用户维护省级指标库进入省级用户主页面,点击地方自定义报表→指标维护,进入指标维护页面,在指标管理中选择省级,如下图:图4-2 指标维护添加指标:点击添加子级,弹出添加子级功能页面,输入指标名称、指标公式、指标单位等信息后,点击保存,提示“操作成功”。
在指标维护主页面,可以对指标进行添加、编辑、修改和删除。
如下图:图4-3 指标管理4.2省级自行配置模板添加模板类型:点击地方自定义报表→模板类别管理,进入模板类别管理页面,在模板类别中,选择省级,点击添加子级,输入模板类型名称、功能描述等信息,点击保存。
附录10填表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一)档案填写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不得用铅笔或红色笔书写。
字迹要清楚,书写要工整。
数字或代码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数字和编码不要填出格外,如果数字填错, 用双横线将整笔数码划去,并在原数码上方工整填写正确的数码,切勿在原数码上涂改。
(二)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各种记录表中,凡有备选答案的项目,应在该项目栏的“□”内填写与相应答案选项编号对应的数字,如性别为男,应在性别栏“□”内填写与“1男”对应的数字1。
对于选择备选答案中“其他”或者是“异常”这一选项者,应在该选项留出的空白处用文字填写相应内容,并在项目栏的“□”内填写与“其他”或者是“异常”选项编号对应的数字,如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中的既往疾病史时,若该居民曾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则在该项目中应选择“其他”,既要在“其他”选项后写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在项目栏“□”内填写数字12。
对各类表单中没有备选答案的项目用文字或数据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方框内据情填写。
(三)在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过程中,涉及疾病诊断名称时,疾病名称应遵循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填写,涉及到疾病中医诊断病名及辨证分型时,应遵循《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5657-1995,TCD)。
二、居民健康档案编码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6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乡镇(街道)为范围,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
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统一的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下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第一段为6位数字,表示县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统一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260);第二段为3位数字,表示乡镇(街道),按照国家标准《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2003)编制;第三段为2位数字,表示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根据当地有关部门确定的编码规则进行编制;第四段为5位数字,表示居民个人序号,由建档机构根据建档顺序编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用户操作指南登陆网址:http://218.28.183.35/mk /login.aspx一、居民健康档案功能特点:1、建档简单方便,利用身份证扫描功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即通过读取第二代身份证技术,实现自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地址、及相片等内容),减少社区医生建档工作量、减少错误率、提高工作效率。
居民的性别和出生日期可以根据身份证号自动生成。
2、建立个人基本档案后,如果在疾病中填入了慢病,那么在慢病管理中就自动建立的慢病档案,可以直接对慢病病人进行随访,一次建档多次调用,减少使用人员的工作量。
第一步:点击建立个人基本信息档案→点“新建”按钮填写其个人基本情况,点击保存并跳转到体检→填写其内容→点保存。
建档案时让他们把现住址填全,乡镇街道名称和村二、慢病管理功能特点:1、支持对社区站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进行历年次统计、对比分析,并形成趋势曲线图、金字塔图,形象直观反映社区中心(站)的工作绩效,便于上级绩效考评及自评。
2、自动进行社区中心(站)医生工作量统计,便于社区中心规范化管理,智能提醒居民进行慢病随访,使社区医生工作从原来被动转为主动化,使居民感觉到个性化的保健服务,提高居民满意度,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中心的信任感,促进医患和谐。
3、建立了居民基本档案后,如果选择的有慢病,慢病档案自动建立,无需重复建立。
4、可以对居民建立错误或者不用的档案进行封存,但是档案封存是不可逆的,及档案封存后无法取消封存,请在做封挡操作时确认。
操作步骤:在系统首页选择慢病管理,然后在左侧竖立菜单中选择建立慢病档案。
进入慢病档案信息界面,选择上方的“新建档案”,进入档案新建界面,点击“家庭成员号”后方的“选择”按钮,选择需要建立慢病档案的人员,选择后该人员基本信息自动录入到慢病档案信息新建界面,然后继续录入其他相关信息包括:家庭状况、既往史、家族史、遗传病史,最后保存。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一、背景简介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为了更好地监督和管理这些项目的执行情况,国家决定建立一套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实现对各项卫生服务项目的全面、精准管理和监控。
二、系统架构1.系统概述该信息管理系统是由政府主导开发,针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设计的一套全面管理平台,旨在提高项目执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监控项目进展。
2.系统功能项目信息录入:包括项目基本信息、执行进度、经费支出等;项目监控:实时监测各项目的执行情况,包括进度、质量等;数据分析: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政策制定和重点项目筛选提供依据;报表输出:生成各种报表,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3.系统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存储各项项目的数据信息;–前端管理界面:提供数据录入、修改、查看等功能;–后台服务器:负责数据处理、分析等功能的实现;–报表生成模块:通过数据分析生成各类报表。
4.系统流程•项目信息录入:各卫生服务项目主管部门或责任单位将项目信息录入系统;•项目监控:系统根据录入的信息实时监控项目执行情况;•数据分析:系统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各类统计报表;•报表输出:系统将生成的报表提供给相关部门或领导进行查阅。
三、系统优势1.信息透明化项目信息通过系统平台进行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透明化,提升管理效率。
2.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各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数据分析通过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项目执行情况,指导政策制定。
4.提升管理效率系统的建立可以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四、总结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为国家各级卫生服务项目的监控、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促进卫生服务项目的规范执行和高效运行。
希望这一系统的建立能够为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基本情况报表-指标名称及指标说明辖区内常住居民数(人):该指标年初填报。
以当年所在区县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时的人口数为准。
即上一年度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统计的常住居民数,也即上上一年度末的常住居民数。
建档情况报表-指标名称及指标说明辖区内常住居民数(人):该指标年初填报。
以当年所在区县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时的人口数为准。
即上一年度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统计的常住居民数,也即上上一年度末的常住居民数。
建档人数(人):是指到统计时间点,历年累计建档人数。
建档是指完成健康档案封面和个人基本信息表,其中0-6岁儿童不需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其基本信息填写在“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上。
辖区内建档人数应减去死亡、迁出、失访(即不明去向的永久性失访)的健康档案终止人数。
注意排除重复建档情况。
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人):是指到统计时间点,历年累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人数。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是指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完成健康档案封面和个人基本信息表,其中0-6岁儿童不需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其基本信息填写在“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上。
辖区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应减去死亡、迁出、失访(即不明去向的永久性失访)的健康档案终止人数。
注意排除重复建档情况。
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份):是指到统计时间点,1年内与患者的医疗记录相关联和(或)有符合对应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数量。
其中符合对应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仅针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个人基本信息表的更新不统计在内。
健康档案使用率(%):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档案总份数*100%,档案总份数,即建档人数。
辖区内常住居民数(人)≥建档人数(人)建档人数(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人)建档人数(人)≥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份)健康教育报表-指标名称及指标说明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种类(种):辖区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的种类之和。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信息报送系统》用户操作手册附件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信息报送系统”用户操作手册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2018年1月目录一、概述 (3)(一)系统目的 (3)(二)上报途径 (3)二、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信息报送系统”报送操作步骤 (3)(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信息报送系统”用户及分工 (3)(二)机构数据项的填写说明 (4)(三)机构信息上报流程 (5)(四)操作步骤 (6)1.系统登录 (6)2.机构信息上报 (7)3.机构信息审核 (10)4.申请修改 (11)(五)注意事项 (13)1.登录账号 (13)2.县级专业技术机构 (13)3.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处理方法 (13)三、通过“Excel表格”上报项目承担机构信息公开方式操作步骤(13)(一)上报流程 (14)(二)Excel表格模板 (14)“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信息报送系统”用户操作手册一、概述(一)系统目的为充分展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工作成绩,提高服务可及性和群众获得感,加大社会宣传,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汇总承担项目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信息。
(二)上报途径可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信息报送系统”和“Excel表格”两种途径上报医疗卫生机构信息。
第一,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开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信息报送系统”进行报送,参考本操作手册进行报送。
上报途径:()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上报入口】栏目上报。
第二,通过“Excel表格”报送,对于已经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公示辖区内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的医疗机构信息的地区,直接阅读本用户操作手册的第三部分【通过“Excel表格”上报项目承担机构信息公开方式操作步骤】。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填表说明)2010年10月目录前言 (3)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4)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15)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19)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 (52)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57)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为贯彻落实卫生部、财政部、人口计生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卫生部在总结各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分为10个类别,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在各项规范中,分别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内容、流程、要求、考核指标及服务记录表单等作出了规定。
《规范》所列服务内容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其中部分检查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考核指标标准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记录表单应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统一管理。
《规范》主要作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参考依据,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参照执行。
《规范》所列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并合理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迅速进步,人民更加重视健康和生命质量问题。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政府提出了建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准确、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系统概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卫生服务系统),是指按照政府有关规定所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围绕全国范围内各级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管理和监控医务人员、设施、设备等物质和人力资源,为全国人民提供更加精准和及时的健康服务。
卫生服务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建立全国统一的卫生服务项目标准和管理体系。
2. 制定卫生服务项目费用标准,为用户提供参考。
3.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医院内部管理、系统协同、社区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信息互通。
4. 可以针对全国各地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实现科学、规范的调度和布局。
5. 为卫生服务项目提供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劳动力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6. 对卫生服务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实现服务质量的动态管理。
7. 推行全民健康档案,帮助全民建档保健,加强健康管理。
二、系统架构卫生服务系统采用分布式构架,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
服务端主要包括:1. 大型数据库服务器,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实时备份。
2. 应用服务器集群,实现密集计算和业务处理能力,并保障服务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3. Web服务器,提供前端用户接口,针对不同需求和权限,提供不同的访问权限和操作能力。
客户端主要包括:1. 运行于PC机上的用户界面,用户能够查看和操作各种卫生服务项目数据。
2. 运行于移动终端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科学化的健康管理。
三、系统功能卫生服务系统将实现以下功能:1. 卫生服务项目的标准制定和管理,包括项目内容、费用标准、审批和评估、服务质量监控等各个方面。
基本情况报表-指标名称及指标说明辖区内常住居民数(人):该指标年初填报。
以当年所在区县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时的人口数为准。
即上一年度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统计的常住居民数,也即上上一年度末的常住居民数。
建档情况报表-指标名称及指标说明辖区内常住居民数(人):该指标年初填报。
以当年所在区县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时的人口数为准。
即上一年度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统计的常住居民数,也即上上一年度末的常住居民数。
建档人数(人):是指到统计时间点,历年累计建档人数。
建档是指完成健康档案封面和个人基本信息表,其中0-6岁儿童不需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其基本信息填写在“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上。
辖区内建档人数应减去死亡、迁出、失访(即不明去向的永久性失访)的健康档案终止人数。
注意排除重复建档情况。
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人):是指到统计时间点,历年累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人数。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是指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完成健康档案封面和个人基本信息表,其中0-6岁儿童不需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其基本信息填写在“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上。
辖区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应减去死亡、迁出、失访(即不明去向的永久性失访)的健康档案终止人数。
注意排除重复建档情况。
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份):是指到统计时间点,1年内与患者的医疗记录相关联和(或)有符合对应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数量。
其中符合对应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仅针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个人基本信息表的更新不统计在内。
健康档案使用率(%):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档案总份数*100%,档案总份数,即建档人数。
辖区内常住居民数(人)≥建档人数(人)建档人数(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人)建档人数(人)≥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份)健康教育报表-指标名称及指标说明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种类(种):辖区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的种类之和。
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数量(本):辖区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的总份数。
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种类(种):辖区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的种类之和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次数(次):辖区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的总次数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的时间(小时):辖区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的总时间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个数(个):辖区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个数之和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更新次数(次):辖区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更新次数之和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次数(次):辖区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次数之和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参加人数(人):辖区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参加人数之和举办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次数(次):辖区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举办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次数之和举办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人数(人):辖区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举办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参加人数之和计划免疫报表-指标名称及指标说明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人):指截止统计时间点,辖区内居住满三个月的0-6岁儿童数。
辖区内已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人):指截止统计时间点,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并已建立预防接种证的的0-6岁儿童数。
建证率(%):辖区内已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100%辖区内乙肝疫苗应接种人数(人):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第三剂乙肝疫苗接种的适龄人数第三剂乙肝疫苗应种人数中实际接种人数。
乙肝疫苗接种率(%):辖区内乙肝疫苗实际接种人数/辖区内乙肝疫苗应接种人数*100%辖区内乙肝疫苗接种总针次数(针):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乙肝疫苗接种总针次。
辖区内卡介苗应接种人数(人):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单剂卡介苗接种的适龄人数辖区内卡介苗实际接种人数(人):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单剂卡介苗应种人数中实际接种人数卡介苗接种率(%):辖区内卡介苗实际接种人数/辖区内卡介苗应接种人数*100%辖区内卡介苗接种总针次数(针):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卡介苗接种总针次。
辖区内脊灰疫苗应接种人数(人):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第三剂脊灰疫苗接种的适龄人数辖区内脊灰疫苗实际接种人数(人):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第三剂脊灰疫苗应种人数中实际接种人数。
脊灰疫苗接种率(%):辖区内脊灰疫苗实际接种人数/辖区内脊灰疫苗应接种人数*100%辖区内脊灰疫苗接种总针次数(针):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脊灰疫苗接种总针次。
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第三剂百白破疫苗接种的适龄人数辖区内百白破疫苗实际接种人数(人):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第三剂百白破疫苗应种人数中实际接种人数。
百白破疫苗接种率(%):辖区内百白破疫苗实际接种人数/辖区内百白破疫苗应接种人数*100%辖区内百白破疫苗接种总针次数(针):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百白破疫苗接种总针次。
辖区内含麻疹成分疫苗应接种人数(人):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第一剂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的适龄人数辖区内含麻疹成分疫苗实际接种人数(人):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第一剂含麻疹成分疫苗应种人数中实际接种人数。
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辖区内含麻疹成分疫苗实际接种人数/辖区内含麻疹成分疫苗应接种人数*100%辖区内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总针次数(针):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总针次。
辖区内流脑疫苗应接种人数(人):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第二剂A群流脑疫苗接种的适龄人数辖区内流脑疫苗实际接种人数(人):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第二剂A群流脑疫苗应种人数中实际接种人数。
流脑疫苗接种率(%):辖区内流脑疫苗实际接种人数/辖区内流脑疫苗应接种人数*100%辖区内流脑疫苗接种总针次数(针):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A群流脑疫苗接种总针次。
辖区内乙脑疫苗应接种人数(人):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第一剂乙脑疫苗接种的适龄人数辖区内乙脑疫苗实际接种人数(人):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第一剂乙脑疫苗应种人数中实际接种人数。
乙脑疫苗接种率(%):辖区内乙脑疫苗实际接种人数(人)/辖区内乙脑疫苗应接种人数(人)*100%辖区内乙脑疫苗接种总针次数(针):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乙脑疫苗接种总针次。
辖区内甲肝疫苗应接种人数(人):如果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是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第一剂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的适龄人数;如果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是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第二剂甲肝灭活疫苗接种的适龄人数。
辖区内甲肝疫苗实际接种人数(人):如果接种甲肝减毒疫苗,是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第一剂甲肝减毒活疫苗应种人数中实际接种人数;如果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是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第二剂甲肝灭活疫苗应种人数中实际接种人数。
甲肝疫苗接种率(%):辖区内甲肝疫苗实际接种人数(人)/辖区内甲肝疫苗应接种人数(人)*100%辖区内甲肝疫苗接种总针次数(针):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甲肝疫苗接种总针次。
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人)≥辖区内已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人)辖区内乙肝疫苗应接种人数(人)≥辖区内乙肝疫苗实际接种人数(人)辖区内卡介苗应接种人数(人)≥辖区内卡介苗实际接种人数(人)辖区内脊灰疫苗应接种人数(人)≥辖区内脊灰疫苗实际接种人数(人)辖区内百白破疫苗应接种人数(人)≥辖区内百白破疫苗实际接种人数(人)辖区内含麻疹成分疫苗应接种人数(人)≥辖区内含麻疹成分疫苗实际接种人数(人)辖区内流脑疫苗应接种人数(人)≥辖区内流脑疫苗实际接种人数(人)辖区内乙脑疫苗应接种人数(人)≥辖区内乙脑疫苗实际接种人数(人)辖区内甲肝疫苗应接种人数(人)≥辖区内甲肝疫苗实际接种人数(人)0-6岁儿童报表-指标名称及指标说明辖区内活产数(人):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妊娠满28周及以上或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体征之一的新生儿数。
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接受1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人数(人):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按照规范要求接受过一次新生儿家庭访视或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的儿童数。
新生儿访视率(%):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接受1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人数/辖区内活产数*100%辖区内0-6岁儿童数(人):指辖区内至统计时间点,不满7周岁的全部儿童数。
如无法获取实时数据,可采用上一年末0-6岁儿童数。
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随访的0-6岁儿童数(人):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随访的0-6岁儿童数。
儿童健康管理率(%):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随访的0-6岁儿童数/辖区内0-6岁儿童数*100%辖区内活产数(人)≥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接受1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人数(人)辖区内0-6岁儿童数(人)≥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随访的0-6岁儿童数(人)孕产妇报表-指标名称及指标说明辖区内活产数(人):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妊娠满28周及以上或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体征之一的新生儿数。
辖区内孕13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人):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所有活产数对应的产妇中,孕13周之前(12周加6天)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
早孕建册率(%):辖区内孕13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辖区内活产数*100%辖区内产妇出院后28天内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人):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辖区内产妇出院后28天内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
产后访视率(%):辖区内产妇出院后28天内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辖区内活产数*100%辖区内活产数(人)≥辖区内孕13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人)辖区内活产数(人)≥辖区内产妇出院后28天内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人)老年人报表-指标名称及指标说明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人):指截止统计时间点,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
如无法获取实时数据,可采用上一年末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
接受健康管理人数(人):指从年初到统计时间点,接受健康管理的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
接受健康管理是指建立了健康档案、接受了健康体检,健康指导、健康体检表填写完整。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接受健康管理人数(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人)*100%建立健康档案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人):指截止统计时间点,建立健康档案的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